第一章第二节 人口 课件(34张PPT)+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第二节 人口 课件(34张PPT)+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8-21 16:20:3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教学设计
课题
第二节人口
单元
第一章
学科
地理
年级
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记住我国人口数量,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密度最大的国家。2.知道我国的人口增长特点,了解我国的人口国策,人口分布不均匀的特点。过程与方法
分析归纳、讨论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了解我国人口国情的基础上,理解我国人口国策,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重点
我国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难点
我国存在的人口问题及对我国人口政策的理解。读图总结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阅读下列人口要闻,回答问题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人口抽样调查显示,最近五年,全国人口增加了3377万,达到了13.73亿人,与此同时,我国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以及受教育程度都出现了新变化。先看总量,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相比,五年里,全国人口共增加了3377万,增长2.52%,年平均增长率为0.5%。
从年龄构成看,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仍在加深。0至14岁人口占16.52%,15至59岁人口占67.33%;60岁及以上人口为2亿2182万,占16.15%,同2010年相比,15至59岁人口比重下降2.81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2.89个百分点。
再来看性别,仍然是男多女少。其中,男性占51.22%;女性占48.78%,男女人数差距比2010年略有下降。
数据还显示,全国大陆人口中具有大学以上教育程度人口为1亿7093万人,与五年前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教育程度人口由8930人上升为12445人。从要闻中我们发现什么问题?
我国人口众多。
通过阅读要闻,知道了我国人口众多,为学习新课做了铺垫。
讲授新课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二、
人口东多西少
说说最近我国普查的人口数是多少?活动:读图“中国人口增长示意”,引导学生读图,观察我国人口增长趋势如何。为什么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如此之快呢?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快,人口基数大,是我国人口增长方面最主要的特点。讨论:人多到底好还是不好?众多的人口却给我国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带来沉重的压力,并产生一系列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国是如何应对的呢?为什么实行计划生育后,人口增长速度下降了,人口数量却依然很大呢?看着这人潮涌动的画面,大家回忆我们前面学习的内容:我们中国有多少人口呢?这众多的人口在我国又是如何分布的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人口分布。
请大家回忆一下人口密度这个概念请大家计算一下我国的平均人口密度读图,世界上有哪四大人口稠密区读图,回答问题我国人口的分布是否均匀?我国人口的分布有什么特点?阅读胡焕庸与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华北平原:土层深厚,地势坦荡,马平川;温带
季风气候,垦殖历史悠久,历来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播篮。千里中原,历来是全国的经济.政治中心,至今工农业生产发达,铁路纵横,是我国的经济荟萃之地,分布着一系列大城市
,因此容纳了巨量的人口。
长江下游和钱塘江下游平原: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大规模垦殖,到盛唐之际已成为我国经济最繁华的地区。该区为亚热带湿润气候,平原上河湖密布,直是我国的“鱼米之乡”。长江中游平原:包括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该区域为中亚热带气候,地势低平、堤垸纵横、湖沼密布、港汉交织、耕垦历史悠久,新中国成立后工业飞速发展。
四川盆地:从西向东分为三部分,即成都平原、盆中丘陵和盆东平行岭谷。全境为亚热带暖湿气候,发育了肥沃的富含磷、钾的紫色土。远在公元前200年,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就率众在成都平原修建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至今仍发挥着作用,使“天府之国”的四川盆地旱涝保收,至今仍是我国内地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为什么我国东部人口稠密,西部人口稀疏呢?请大家进行讨论是不是我国人口东多西少,就应该把东部地区的人口采取措施迁往西部呢?请大家讨论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为13.
40亿(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人口数),约占世界人口的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前,我国人口增长的速度可以说是比较慢的。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口进人了快速增长的阶段,人口曲线可以说呈直线上升。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由于医疗条件大大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人口增长迅速。①人多好。人多能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②人多能为我们提供广大的消费市场。③人多力量大。④人多不好。人多吃掉的粮食多,用掉的煤等矿产也多。⑤人多会造成交通阳塞、供水不足、、住房紧张等问题。......如交通阻塞、居住拥挤,就业困难等。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人口基数大。40亿人口密度是指一个地区内每平方千米的平均人口数。13.
7亿人+960万k㎡≈143人/k㎡
,这一数字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三倍多,说明我国是世界上的人口稠密区之一。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北美东北部。其原因是什么?
这些地区大都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气候条件优越,工农业比较发达。不均匀。
东南多,西北少。东南沿海各省的平原地区和城市密集地带人口超过400人/千米2
;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有大片地区人口密度低于1人/千米。人们常说“民以食为天”。中国自古以农立国,通过刚才对我国四大人口密集区的介绍,我们了解了我国东部地势平坦,地形以平原为主,土层深厚,土壤肥沃,耕地多,气候温暖湿润,活合发展种植业,生产的粮食多,能够养活的人口多,加之东部地区工商业发达,交通便利,城镇多,城镇人口集中,所以人口密度大。而西部地区地势高峻,多高原、山地。地形崎岖。耕地少,气候为干旱、半干早气候,多沙漠、草原,.
加之西部工商业落后,交通不便,城镇少.因此西部人口稀疏。东部的人口密度是西部的8.8倍。
人口的分布与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关系密切。东部耕地多,气候好,生产的粮食多,能够养活的人口多,人口密度大;工商业、交通运输业发达,城镇多,人口集中。而西部自然条件恶劣,经济落后,能够养活的人口也少。所以,不能将东部人口大量迁移过去。但我们可以通过改善西部条件,发展西部经济来吸引东部人口向西部迁移。
通过读图、析图,了解人口增长曲线图所表达的基本地理意义,培养并提高阅读、分析地图的能力。运用表格直观形象,便于学生对比记忆。读图分析、列表比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自主讨论,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我国人口数量、增长特点、人口政策及人口的分布特点。我国人口众多,努力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这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有效措施。还了解了人口东多西少的原因:东部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达,西部自然条件较差,经济相对落后。针对西部资源丰富、人口稀少、经济滞后的状况,国家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西部经济的腾飞,必将吸引东部的人口流向西部,去寻找更好的机遇,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为西部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板书
第二节人口一、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1.人口数2.人口增长特点3.人口国策二、人口东多西少1.人口分布界线2.人口分布特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4张PPT)
第一章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地理人教版
八年级上
新知导入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人口抽样调查显示,最近五年,全国人口增加了3377万,达到了13.73亿人,与此同时,我国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以及受教育程度都出现了新变化。
先看总量,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相比,五年里,全国人口共增加了3377万,增长2.52%,年平均增长率为0.5%。
从年龄构成看,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仍在加深。0至14岁人口占16.52%,15至59岁人口占67.33%;60岁及以上人口为2亿2182万,占16.15%,同2010年相比,15至59岁人口比重下降2.81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2.89个百分点。
再来看性别,仍然是男多女少。其中,男性占51.22%;女性占48.78%,男女人数差距比2010年略有下降。
数据还显示,全国大陆人口中具有大学以上教育程度人口为1亿7093万人,与五年前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教育程度人口由8930人上升为12445人。
阅读下列人口要闻,回答问题
从要闻中我们发现什么问题?
我国人口众多。
新知导入
景区拥挤
火车站人群
西安街道人群
这说明我国人口众多
新知讲解
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新知讲解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为13.
40亿(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人口数),约占世界人口的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说说最近我国普查的人口数是多少?
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活动:读图“中国人口增长示意”,引导学生读图,观察我国人口增长趋势如何。
新知讲解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人口增长的速度可以说是比较慢的。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口进人了快速增长的阶段,人口曲线可以说呈直线上升。
新中国成立前较慢
新中国成立后较快
新知讲解
为什么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如此之快呢?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由于医疗条件大大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人口增长迅速。
新知讲解
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快,人口基数大,是我国人口增长方面最主要的特点。
新知讲解
讨论:人多到底好还是不好?
①人多好。人多能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
⑤人多会造成交通阳塞、供水不足、、住房紧张等问题。
......
②人多能为我们提供广大的消费市场。
③人多力量大。
④人多不好。人多吃掉的粮食多,用掉的煤等矿产也多。
就业困难
住房紧张
新知讲解
众多的人口却给我国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带来沉重的压力,并产生一系列问题
新知讲解
环境污染
交通拥挤
面对这些问题,我国是如何应对的呢?
新知讲解
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面对这些问题,我国是如何应对的呢?
新知讲解
为什么实行计划生育后,人口增长速度下降了,人口数量却依然很大呢?
人口基数大。
实行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
使人口增长同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资源、
环境相协调


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具体要求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基本内容
计划生育
人口政策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看着这人潮涌动的画面,大家回忆我们前面学习的内容:我们中国有多少人口呢?
这众多的人口在我国又是如何分布的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人口分布。
13.
40亿
新知讲解
二、人口东多西少
请大家回忆一下人口密度这个概念
人口密度是指一个地区内每平方千米的平均人口数。
请大家计算一下我国的平均人口密度
13.
7亿人+960万k㎡≈143人/k㎡
,这一数字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三倍多,说明我国是世界上的人口稠密区之一。
新知讲解
读图,世界上有哪四大人口稠密区
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北美东北部。
东部
南部
欧洲
东北部
这些地区大都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气候条件优越,工农业比较发达。
其原因是什么?
黑河
腾冲
不均匀。
我国人口密度图
人口分界线
东部面积占43%,人口占94%
西部面积占57%,人口占6%
新知讲解
读图,回答问题
我国人口的分布是否均匀?
我国人口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东南多,西北少。东南沿海各省的平原地区和城市密集地带人口超过400人/千米2
;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有大片地区人口密度低于1人/千米。
胡焕庸与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
胡焕庸(
1901-1998)是我国近现代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的奠基人之一。1933年,胡焕庸绘制了我国第一幅按县统计的人口密度图。1935年,他根据中国人口密度图,提出了著名的黑龙江省瑷珲县(今黑河市)-云南省腾冲县人口地理界线,总结出中国人口东南部多、西北部少的分布格局。时至今日,胡焕庸提出的这条人口地理分界线及其所揭示的中国人口分布基本格局,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我国四大人口稠密区,列出比较表格,然后指图讲述。
我国的人口稠密区
面积(km2
)
1933年人口密区
(人/km2
)
1990年人口密区
(人/km2
)
人口
总数
(万人)
华北平原
31万
300
622
19282
钱塘江下游和长江下游平原
9万
500
817
7354
长江中游平原
9万
350
604
5432
四川盆地
18万
300
539
9704
新知讲解
华北平原:土层深厚,地势坦荡,马平川;温带
季风气候,垦殖历史悠久,历来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播篮。千里中原,历来是全国的经济.政治中心,至今工农业生产发达,铁路纵横,是我国的经济荟萃之地,分布着一系列大城市
,因此容纳了巨量的人口。
华北平原
新知讲解
长江下游和钱塘江下游平原: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大规模垦殖,到盛唐之际已成为我国经济最繁华的地区。该区为亚热带湿润气候,平原上河湖密布,直是我国的“鱼米之乡”。
长江下游和钱塘江下游平原
新知讲解
长江中游平原:包括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该区域为中亚热带气候,地势低平、堤垸纵横、湖沼密布、港汉交织、耕垦历史悠久,新中国成立后工业飞速发展。
长江中游平原
新知讲解
四川盆地:从西向东分为三部分,即成都平原、盆中丘陵和盆东平行岭谷。全境为亚热带暖湿气候,发育了肥沃的富含磷、钾的紫色土。远在公元前200年,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就率众在成都平原修建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至今仍发挥着作用,使“天府之国”的四川盆地旱涝保收,至今仍是我国内地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四川盆地
新知讲解
为什么我国东部人口稠密,西部人口稀疏呢?请大家进行讨论
人们常说“民以食为天”。中国自古以农立国,通过刚才对我国四大人口密集区的介绍,我们了解了我国东部地势平坦,地形以平原为主,土层深厚,土壤肥沃,耕地多,气候温暖湿润,活合发展种植业,生产的粮食多,能够养活的人口多,加之东部地区工商业发达,交通便利,城镇多,城镇人口集中,所以人口密度大。而西部地区地势高峻,多高原、山地。地形崎岖。耕地少,气候为干旱、半干早气候,多沙漠、草原,.
加之西部工商业落后,交通不便,城镇少.因此西部人口稀疏。东部的人口密度是西部的8.8倍。
新知讲解
是不是我国人口东多西少,就应该把东部地区的人口采取措施迁往西部呢?请大家讨论
人口的分布与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关系密切。东部耕地多,气候好,生产的粮食多,能够养活的人口多,人口密度大;工商业、交通运输业发达,城镇多,人口集中。而西部自然条件恶劣,经济落后,能够养活的人口也少。所以,不能将东部人口大量迁移过去。但我们可以通过改善西部条件,发展西部经济来吸引东部人口向西部迁移。
课堂练习
1.我国人口密度特别大的地区是东部沿海各省的(
)
A.丘陵
B.盆地
C.高原
D.平原
2.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据2010年的统计,约占世界人口的(
)
A.1/3
B.
1/4
C.1/5
D.1/6C
3.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国家是(
)
A美国
B.印度
C.俄罗斯
D.巴西
4.我国在人口方面的基本国策是(
)
A.不择手段地减少人口
B.逐步增加人口
C.调整我国人口分布的不均
D.
计划生育
C
B
D
D
课堂练习
5.下列有关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有(
)
A.我国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
B.我国东部人口密度小,西部人口密度大
C.我国城乡人口密度都在每平方千米143人以上
D.我国平均人口密度在每平方千米143人以上
6.关于我国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南多、东北少
B.东北多、西南少
C.东南多、西北少
D.西北多、东南少
7.我国人口分布很不均衡,有的地区人口稀少,有的地区人口稠密,在黑河一腾冲-线以西,有大片地区人口密度小于(
)
A.400人/平方千米
B.
100人/平方千米
C.10人/平方千米
D.1人/平方千米
D
C
D
拓展提高
拓展提高
近年来
,我国人口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居住的自然条件有较大改变
B.经济文化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
C.商业贸易活动日益频繁
D.社会劳动力需求大幅度增加
B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我国人口数量、增长特点、人口政策及人口的分布特点。我国人口众多,努力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这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有效措施。还了解了人口东多西少的原因:东部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达,西部自然条件较差,经济相对落后。针对西部资源丰富、人口稀少、经济滞后的状况,国家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西部经济的腾飞,必将吸引东部的人口流向西部,去寻找更好的机遇,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为西部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板书设计
第二节人口
一、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1.人口数
2.人口增长特点
3.人口国策
二、人口东多西少
1.人口分布界线
2.人口分布特点
作业布置
材料:20
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计划生育成效显著,人口出生率由1970
年的33%o下降到2000年的15%。据推算,30年间全国共少生3亿多人,按照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价格水平和消费水平计算,仅抚养费一项就为社会节约开支约5万多亿元,而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总的动态投资仅约为2
000亿元。
说明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坚决落实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降低,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很大,人口每年净增数量依然很多,所以我们应继续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