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方程 北京版(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方程 北京版(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8-21 20:34:19

文档简介

《认识方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京版教材第九册第五单元92页内容《认识方程》
教材分析:
《认识方程》是京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方程》中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方程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展开的,为后面解方程的教学做铺垫,有个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同时,方程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对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学情分析: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等式有一定的认识。在本单元中,学生已经完成了用字母表示数的学习,明确了可以用一个字母来表示题目中的未知数。对于学生来说理解方程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本节课将通过分类、对比、归纳总结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教学目标:
1、理解方程的意义。
2、能根据简单图示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3、通过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方程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ppt出示图片:
介绍天平,用来测量物体质量。
2、ppt出示:天平、砝码、苹果
利用砝码测量苹果的质量。
师:现在能不能测出苹果的重量?哪边比较重?那我们也可以用字母a来表示苹果的质量,请你试着列式表示天平两边的关系。
预设:a>60
师:请你仔细观察天平与我们所列的式子,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继续在天平的右边加砝码,此时能不能测出苹果的质量?追问为什么此时苹果的质量是120g,利用天平的平衡建立等量关系,并列式。
预设:120=60+60、120=60×2、a=60+60、a=60×2
师:等号相当于?式子的左边相当于?右边相当于?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等式与天平,建立它们之间的联系,将天平与等式一一对应。】
在天平的右边继续放入20g砝码,列式表示天平两边的关系。
预设:120<60+60+20、120<60×2+20
再次在天平的左边继续放入20g砝码,列式表示天平两边的关系。
预设:120+20=60+60+20、120+20=60×2+20
3、分组
观察黑板上所列算式并将它们分组,说明理由。
预设:分为两组,一组有等号,一组没有等号。
师:用等号连接的式子,叫作等式。用大于号(>)或者小于号(<)连接的式子叫作不等式。
学生举几个等式的例子,板书。
二、探究新知
1、PPT出示例题,尝试列式,将式子写在课堂本上。
预设:x+120=60+60+20
师:你想把这个式子放在哪一边呢?为什么?
PPT出示图片:
预设:8c=160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铺垫,学生很容易通过天平的平衡找到等量关系;将所列算式归类说明理由。(2道)脱离天平,但以秤的形式出示仍然可以较容易的找到等量关系列式;将所列算式归类。】
2、观察黑板上等式,对比发现不同。
预设:不同点:有的式子含有未知数,有的没有。(板书未知数)
师:我们把这样的式子叫作方程。请你说一说什么叫做方程?
生: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作方程。
3、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明确等式与方程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判断,反复强化对方程的认识。】
小结:通过练习,说一说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的依据是什么?
生:既要有未知数,也要是等式。
板书用文氏图表示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三、课堂练习
1、看图列出方程。
先出示较为简单的图示,学生可以很容易地发现,一桶爆米花的价格是x元,三桶爆米花的总价格是36元,3个x相加等于36。
【设计意图:通过辨析,让学生理解通过一个图示可以列出不同的方程,并巩固学生对于方程意义的理解。】
预设:3x+7=43(此时可以问问学生有没有其他列法)
3x=43-7如果没有此种列法就不出示,以学生所列为主。
预设:3x=10+26、3x-10=26、3x-26=10
感受根据同一个等量关系可以列出不同的方程,并根据题目选择最合适的方程。
2、介绍有关方程的历史知识。
四、总结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方程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的学习内容是第九册教材62~63页的内容,教材采用连环画的形式,首先通过天平演示,说明天平平衡条件是天平左右两边所放物体的质量相等,引出一个等式,接着通过图示得出第二个等式,从而引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是方程,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了等式、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展开的。它包括方程的意义、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教学重点是理解“等式”、“不等式”和“方程”的意义,并能进行辨析。教学难点是会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学好本节课为下步学习解方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这为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小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强,教学中要抓住这些特点,设置直观形象或有趣的情景来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本课的教学设计,力图把学生放在一个更为广阔的知识背景中进行教学,注重知识的渗透。方程概念的构建力争体现从现实生活到数学的一个提炼过程,一个用数学符号提炼现实生活中特定关系的过程。本节课为后续学习解方程及列方程解决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经历从生活情境到方程概念的建构过程,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明确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2.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体验观察、比较、分析的学习方法,同时发展抽象思维能力,感受方程思想。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让学生感受方程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符号感。
四、教学重点m
理解方程的意义。
五、教学难点
理解方程和等式之间的关系。
六、教学准备
PPT课件、探索福包、创意福包、博学福包、磁扣。
七、教学流程
八、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孩子们,今天过年的时候支付宝有集五福活动,集齐五福可以参加抽红包活动,那今天这节数学课你想不想也来集五福,集齐五福我们可以兑换龙币。我们先来看看都有哪五福:探索福、博学福、丰收福、创意福、挑战福。
二、探究新知、引导学习
1、探索福
要求:老师有100元钱,想购买两件商品,可能有哪些情况,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小组活动
汇报展示:预设:25+75=100;80+20=100;25+
x=100;75+
x>100;
75+
x<100。
小结:看来每个同学都探索出来很多算式,老师送给你们每人一个探索福。
2、丰收福
给算式分类:想一想你们是按什么标准分的?为什么要这么分?
①第一次分类
学生汇报:小于100元一类
等于100元一类
大于100元一类
认识等式
②第二次分类
学生汇报:含有未知数一类
不含未知数一类
③认识方程
④理解方程和等式之间的关系
小结:我们经过二次分类,你们都认识了什么是方程,并且知道了方程和等式之间的关系,看来你们都有所收获,老师送给你们每人一个丰收福。
三、巩固提升、创编情境
1、创意福
要求:从三个式子中选择一个方程,并赋予它一个符合生活实际的情境。
50+
=80
3+x
>7
6+7=13
小组活动
汇报展示:预设:50+
=80不是方程
小结:你们通过给方程赋予情境,更加了解了方程的意义,在这个环节中每个同学都能积极参与,老师奖励你们每人一个创意福。
2、挑战福
看来方程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运用,其实在很久以前,古人就开始运用方程解决问题了,我们来一起看一看,这也就是我们最后要收集的挑战福。
出示古诗:
《四元玉鉴》中的一首小诗
我有一壶酒,携春游着走;
遇店添一倍,逢友饮一斗;
店友经三处,没了壶中酒;
借问此壶中,当原多少酒。
四、课堂小结、梳理知识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探索、分类,认识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以及方程和等式之间的关系,而且能给它赋予一个有创意的情境,老师希望大家能够继续保持探索精神,完成我们的挑战,集齐五福。
九、板书设计
认识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不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