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综合检测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本大题共45分)
1.1958年在殷墟大司空发掘中发现的铜贝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早的金属货币。它( D )
A.标志着商代铜币在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中完全取代了贝币
B.表明商业“以谋取货币,谋取交换价值”,积累财富为目的
C.商品交换的品种不完全限于普通的手工业品及农牧畜产品
D.反映了商品交换需要有商业的媒介来组织发达的商品流通
解析:商朝时期商品经济较为发达,出现了具有商品交换媒介功能的货币,“殷墟大司空发掘中发现的铜贝”说明当时的商品交换中出现了货币,这一媒介有助于商品的流通,故D项正确;A中“完全取代”说法绝对,排除;材料中金属货币的出现并不能说明以积累财富为目的,B错误;材料并不能说明商品交换的品种范围,故C项错误。
2.战国时,赵国铸造了大量的样式多样的青铜货币,其中布币是最主要的货币形式;还有为适应与燕齐交界地区的商业交往而铸的刀币,以及受秦国影响铸造时间较晚的圜钱。这反映了当时赵国( D )
A.手工业技术很发达
B.具有工商立国思想
C.一度取得霸主地位
D.积极开展商贸活动
解析:货币的增多是为了商业发展的需要,赵国铸造大量货币是为了积极开展商贸活动,故答案为D项。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是商品交易的媒介。其他三项均不是赵国大量铸造货币能够直接反映的问题,排除A、B、C项。
3.交子来源于唐代的一种汇兑票据——飞钱。交子最初由北宋四川十六家富商联合发行,每年发行一定额度的交子,持交子者可以随时兑现。交子三年界,界满后持旧交子换新交子,每年向官府交纳一笔费用,流通区域也仅限于四川。这说明( C )
A.唐代灭亡后飞钱直接发展为交子
B.飞钱是北宋四川地区主要的流通货币
C.交子具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D.飞钱是政府与私人共同发行的官方货币
解析:唐代灭亡后是五代十国,A表述错误;北宋四川地区主要的流通货币是铜钱,B表述错误;由材料“交子三年界”“流通区域也仅限于四川”,可以看出这一新生事物在当时有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故C正确;飞钱是私营商业者发行的交换媒介,D错误。
4.交子始发于宋真宗时,四川的地方官和商人“患蜀人铁钱重,不便交易”,于是由十六家富户以各自资产作为保证主持发行。后因富户资本变化产生了纠纷,政府遂设益州交子务接管,“私造者禁之”,交子也从此成为四川等地的法定货币。这反映出当时( A )
A.纸币在商品流通领域作用越来越大
B.富户大贾操纵商业流通与交换
C.宋代地方有相当独立的货币发行权
D.政府管办专营能彻底避免纠纷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纸币最初是在民间富商之间使用流通,后来政府参与管理,最终成为法定的货币。这说明纸币在流通领域的作用越来越大,地位重要,故选A项。材料并未涉及地方发行货币的权力,C项错误;材料中明确说明最初是为了交易方便而进行的首创,随后管理权交予政府,而不是由富户大贾操纵,B项错误;D项“彻底避免纠纷”绝对化,故排除。
5.洪武八年(1375年),诏造纸币“大明宝钞”,史载“明初,钞甚通行”。下表为大明宝钞折钱数的变化,大明宝钞折钱数的变化( D )
时间
大明宝钞一贯折钱数
洪武八年(1375年)
1
000文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
250文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
160文
明宪宗成化初年
4文
A.反映了商品经济非常活跃
B.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表明民间财富被搜刮殆尽
D.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商业发展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大明宝钞折钱数由洪武八年的1
000文到明宪宗成化初年时期4文钱,大明宝钞折钱数越来越低,体现了大明宝钞的贬值,这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D选项正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钱的大幅度贬值不利于商品经济的继续发展,因此材料内容无法反映商品经济的活跃,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大明宝钞的贬值问题,这无法推动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商品经济的发展与雇佣关系的出现有直接关系,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大明宝钞的贬值问题,没有体现人民被剥削的现象,也无法得出此结论,故C选项错误。
6.清代实行白银、铜钱双本位货币制度,清廷规定白银一两兑换制钱千文,但二者关系却不平衡,乾隆中期之前表现为钱贵银贱,道光年间表现为银贵钱贱,导致这一变化的应是( D )
A.中国对外贸易中的长期出超
B.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C.国家减少了铜钱的铸造发行
D.对外贸易顺差变为逆差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乾隆中期由于在中外贸易中中国占据优势地位,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所以“钱贵银贱”,道光时期,虽然在正当贸易中中国仍占据优势,但鸦片走私使白银大量外流,所以“银贵钱贱”,D正确;A项表述错误,排除;“银贵钱贱”是白银外流的体现,排除B;C项与材料表述不符,排除。
7.下表是1910年中国境内流通的货币形式。据此可以判断当时( C )
——据(美)郝延平《中国近代商业革命》
A.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西方列强控制中国金融
C.中国融入世界市场
D.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压制
解析:依据题干表格可知,1910年中国境内流通的货币形式以外国银元为主,说明中国融入世界市场,故C项正确;A项中的“完全解体”不符合史实,排除;题干表格不能说明西方列强控制中国金融,B项错误;题干表格只是反映1910年中国境内流通的货币形式,体现不出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压制,D项错误。
8.1948年8月19日,南京国民政府发行金圆券,如果当年金圆券的购买力以1计算,12月跌至0.060
3,1949年2月跌至0.000
000
2,相当于金圆券发行时的500万分之一。上述现象( C )
A.说明国人的消费能力增强
B.是政府刺激民族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C.反映了国民政府面临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
D.与《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有直接关系
解析:据材料“1948年8月19日,南京国民政府发行金圆券,如果当年金圆券的购买力以1计算,12月跌至0.060
3,1949年2月跌至0.000
000
2,相当于金圆券发行时的500万分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乱发纸币、通货膨胀的现象,说明国民政府面临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故C正确。解放战争时期国人的消费能力不可能增强,故A错误。乱发纸币、通货膨胀不利于民族经济发展,故B错误。《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属于外因,不是政府政策原因,故D排除。
9.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同时开始发行第一套统一的人民币。人民币发行后,逐步扩大流通区域,原各解放区的地方货币陆续停止发行和流通,并按规定比价逐步收回。第一套人民币的发行( D )
A.为战略反攻创造了条件
B.结束物价连年暴涨局面
C.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D.适应了解放区建设的需要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948年12月,大决战正在进行并不断取得胜利,解放区不断扩大,革命胜利在望,解放区经济建设提上日程,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发行了第一套人民币,D项正确;战略反攻时间是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选项A;结束物价连年暴涨局面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B项错误;国民党对共产党的经济封锁出现在国共十年对峙期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选项C。
10.1931年9月,英国率先放弃金本位制,英镑汇率自由浮动,与黄金脱钩。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几乎所有国家都放弃了金本位制,逐渐形成英镑区、美元区和法郎区。这表明( A )
A.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瓦解
B.各国开始推行贸易保护政策
C.金融领域经济危机最为严重
D.英、美、法三足鼎立局面形成
解析:面对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国家放弃金本位制,形成各自为战的货币区域,这表明了世界货币体系瓦解,所以A项正确;B项中的“开始”在题干中不能体现;C、D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
11.法国前总统萨科奇称:“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布雷顿森林协议,我们不能一边是多极世界,另一方面却全球只有单一储备货币。”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B )
A.法国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倡导者
B.美元仍然是最主要的国际货币
C.萨科奇希望对世界贸易组织进行改革
D.布雷顿森林体系至今作用巨大
解析:据材料中“新的布雷顿森林协议”可得出此处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与之前的不同,且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倡导者是美国,故A项排除;据“全球只有单一储备货币”可知指的是美元在世界货币中的主导地位,可见美元仍然是最主要的国际货币,
仍旧对世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故B项正确;材料中“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布雷顿森林协议,……另一方面却全球只有单一储备货币”反映了法国前总统萨科奇对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不满,主张建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多极化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与世界贸易组织无关,故C项排除;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瓦解,故D项排除。
12.史载,汉高祖四年曾颁布规定:成年男女每人每年纳税一算,称“算赋”,计120钱,商人及奴婢加倍;同时禁止有市籍的工商业者买地。这说明汉初( D )
A.注重抑制土地兼并
B.政府的财政收入匮乏
C.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D.贬低商人的社会地位
解析:材料说明汉高祖时期对商人征税加倍,禁止工商业者买地,没有涉及抑制土地兼并,故A项错误;材料说明汉高祖时期对商人征税加倍,禁止工商业者买地,没有涉及政府的财政收入,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汉高祖限制商人,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汉高祖时期对商人征税加倍,禁止工商业者买地,说明贬低商人的社会地位,故D项正确。
13.王安石变法中的募役法与唐朝的纳绢代役相比,在经济方面表现出的特征是( D )
A.限制了官僚地主的特权
B.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C.保证农民的劳动时间,有利于生产
D.使代役租由实物形态向货币形态转化
解析: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抓住“经济方面”这一限制条件,即可排除A、C;B是二者共同点,排除;王安石募役法的内容在于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收取免役钱以雇人服役,此与唐朝纳绢代役相比,主要是表现出由“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转化”的特征。故D项正确。
14.明朝改革赋役制度,推行“一条鞭法”,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看,重大的历史进步意义是( D )
A.废除了中国近两千年的人头税
B.封建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逐步松弛
C.社会隐蔽人口现象大大减少
D.客观上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解析:根据题干限定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并结合所学可知,“一条鞭法”中赋役的货币化,使较多的农村产品投入市场,促使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为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故D项符合题意;清代“摊丁入亩”政策废除了中国近两千年的人头税,削弱了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使社会隐蔽人口现象大大减少,推动了清代经济发展,故排除A、B、C三项。
15.关税自主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制定本国关税、管理本国的海关和处理海关收支的权力,关税自主也是一个国家主权独立的标志。下列关于中国关税主权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1840年《南京条约》签订,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B.1861年总理衙门设立后,列强完全控制中国的关税权
C.1928年的改订新约运动,中国得到完全的关税自主权
D.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才真正获得关税自主权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中国才真正获得关税自主权,D选项符合题意。《南京条约》的签订时间是1842年,A选项排除。列强完全控制中国的关税权说法过于绝对,B选项排除。改定新约之后,中国获得部分关税自主权,C选项排除。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5分)
16.(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以中央、中国、交通(1936年又增加了中国农民银行)三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其他银行发行的、现在正流通市面的纸币,逐渐以中央钞票换回,停止使用……国内“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只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行使现金。违者全数没收,以防白银偷漏。”……凡银钱行号,商店及其他公私机关或个人持有银币和银类者,均必须交发行准备管理委员会或指定之银行兑换法币。“如有故存隐蔽,意图偷漏者,应准照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惩治。”……根据中国货币近五年来对英镑的平均汇价规定,法币一元等于英镑一先令二便士半。
——《财政部改革币制令》(国民党政府
1935年11月)
材料二 第一套人民币于1948年12月至1953年12月陆续发行。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同日开始发行统一的人民币。人民币发行后,逐步扩大流通区域,原各解放区的地方货币陆续停止发行和流通,并按规定比价逐步收回。1949年初,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迁到北平(今北京),各省、市、自治区相继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分行,至1951年底,人民币成为中国唯一合法货币,在除台湾、西藏以外的全国范围内流通(西藏地区自1957年7月15日起正式流通使用人民币)。
——摘编自百度百科·人民币
(1)根据材料一,概括国民政府改革币制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人民币的发行背景,分析人民币发行的措施及其作用。(6分)
答案:(1)原因:加强统治,发展经济,稳定金融;国内货币制度混乱;世界经济危机波及中国。
(2)背景:解放战争进展迅猛,解放区建设迫在眉睫。
措施:成立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发行人民币;逐步收回各种地方货币;在全国统一推进人民币的发行及使用。作用:巩固了人民政权;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国家统一。
解析:(1)国民政府实施法币改革的原因可依据材料中的时间1935年来分析,1929年至1933年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时期,1935年是经济危机影响的时期,西方各国为了转嫁危机而采取了许多不良措施,加剧了宗主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关系,所以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以此来加强统治,稳定金融。(2)第一问根据“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同日开始发行统一的人民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解放战争迅猛发展,解放区建设迫在眉睫。第二问根据“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同日开始发行统一的人民币。人民币发行后,逐步扩大流通区域,原各解放区的地方货币陆续停止发行和流通,并按规定比价逐步收回”从成立人民银行和逐步收回地方货币角度进行概括归纳。由“1951年底,人民币成为中国唯一合法货币,在除台湾、西藏以外的全国范围内流通(西藏地区自1957年7月15日起正式流通使用人民币)”可以概括出在全国统一推进人民币的发行及使用。第三问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角度进行阐述。
17.(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开国时,丁男受田多少就很不一致。后来地主兼并愈来愈剧烈,官府贪暴愈来愈凶猛。农民受到租庸调法的压力也愈来愈严重。……天宝年间,均田制早不存在,调查丁口并无实际意义,也就无须造户籍。……实行不以人丁为本的租庸调法。安史之乱以后,户口削减,向乡里按丁收税已不能行,唐代宗大历年间,开始按亩定税,改变以人丁为本的旧法,分夏秋两季收税,为两税法开先例。
780年(建中元年),唐德宗行两税法。要点是:量出制入;商贾在所在州县纳税三十分之一,使与定居的人负担均等;定居的人,分夏、秋两次纳税;两税都按钱计算;租庸调及其他一切税目全部废除。
——范文澜《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两税法改革的背景。(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两税法的作用进行评价。(6分)
答案:(1)背景: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不复存在;户口锐减,影响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2)积极作用:简化了税制;政府财政收入增加;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征税从以人丁为主到以财产为主,赋税负担相对公平。
消极作用:量出制入加重了农民的赋税负担;按钱计算便利了富商大贾的巧取豪夺。
解析:(1)这一题需要根据材料来回答,考查学生的提取并概括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中的“后来地主兼并愈来愈剧烈,官府贪暴愈来愈凶猛”“……天宝年间,均田制早不存在,调查丁口并无实际意义”“安史之乱以后,户口锐减,向乡里按丁收税已不能行”等信息加以归纳即可。(2)这一题要求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是考查学生历史比较能力。对照两则材料,从征收赋税的标准、征收的对象等方面,结合信息“量出制入”“商贾在所在州县纳税三十分之一”“分夏、秋两季纳税”,再结合所学租庸调制的相关知识,来思考两税法对封建国家和百姓的影响。
18.(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朝万历年间,土地兼并加剧,财政入不敷出。为改变这一状况,在借鉴了明中前期赋役制度的基础上,朝廷于万历九年(1581年)正式颁布了一条鞭法。内容如下:“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金募(招募)。……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故谓之一条鞭。”此后,“一条鞭法”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一条鞭法”对于赋役征收的一元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由于其带有浓厚的东南地域色彩,在北方推广时遭到地主们的强烈抵制。同时,不少地方仍然在不同程度地实行地丁双轨制。
——边俊杰《“一条鞭法”新解》
(1)根据材料,概括“一条鞭法”的主要内容。(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一条鞭法”的作用。(6分)
答案:(1)内容:赋役合并;将杂税与田赋合并;量地计丁,田赋征银;赋役银由地方官直接征收。
(2)积极:促进了实物税向货币税的转化;简化了税制,降低了征税成本,增加了朝廷赋税收入;赋役折银征收,促进了白银流通,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消极:没有因地制宜,无法真正在全国推行,缺乏彻底性和有效性;改革的实质是维护封建统治,没有从根本上减轻农民的负担。
解析:(1)“一条鞭法”的主要内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等信息归纳得出。(2)“一条鞭法”的作用,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一条鞭法’对于赋役征收的一元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由于其带有浓厚的东南地域色彩,在北方推广时遭到地主们的强烈抵制。同时,不少地方仍然在不同程度地实行地丁双轨制”等信息,再联系所学,从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两方面来分析说明。
19.(12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货币是商品流通的重要媒介。货币的兴衰彰显了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印证了“国家兴,货币兴;国家亡,货币亡”。
在人类的经济画卷上,没有哪个细节能够与货币脱离瓜葛。黄金、白银、英镑、马克、美元、欧元、日元、人民币……在世界货币的舞台上,有无数个角色上演着沉与浮的故事。在“现代经济学之父”凯恩斯眼中,随着野蛮的痕迹、超主权货币——黄金的演出落下帷幕,英镑打着“日不落”的旗号称雄世界,人类历史上诞生了第一个主权性质的国际储备货币。然而,盛宴总会结束,经过两次世界大战与一次经济大萧条,英镑黯淡退场了,美元以势不可当之势崛起。直到今天,我们的世界还是美元时代。
——摘自宋泓均
高强《货币变局:下一
秒,谁将改变世界》
材料二 如果中国经济不出现致命的差错,人民币在未来世界经济与金融市场的格局中必将成为主导货币之一。未来世界金融市场的格局不出意外应该是多货币主导的格局,在这个格局中人民币与美元预计会成为两大货币,欧元、日元、印度卢比等由于不同原因,恐怕难以与人民币与美元相匹敌。即使新金融秩序创造出新的基准“世界货币”,人民币与美元也必将成为两大核心货币,但近期内人民币应该继续执行资本项目封闭下的不可自由兑换政策,且不应参与贸易保护主义下的贬值竞争。
——张宁《人民币——未来的世界货币?》
评析材料中关于世界货币主导格局变化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某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鲜明,史论结合)(12分)
答案:观点一:美元主导论。
理由:①一方面美国有超强的科技、军事、经济的实力;②另一方面,美国有较为完备的政治制度、国内较稳定;③短期内还没有哪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够撼动美国的位置。
观点二:人民币必将成为主导货币之一。
理由:①中国是一个政治上统一的国家,一个稳定的社会是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必需条件。②中国目前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而且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③中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家保持宏观政策的自主性等。
解析:本题以历史小论文的形式考查学生阐释和论证历史观点的能力,该题型的特点是难度较大,但开放性强,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历史小论文(观点类)要把握三个步骤:明确材料中作者的观点,亮明自己的观点;要能够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地对观点进行精要论证,在这个方面注意论据全面、翔实;最后可以总结一下经验教训,得出自己的结论。就本题而言,首先需要对材料的观点进行概括。可以认可美元主导世界的看法,也可以认可人民币会成为主导货币之一的看法,不管采用什么样的观点,解答时要注意题目要求,围绕材料中的某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理由即史实论证可以结合材料,也可以有其他史实为论证服务。
20.(11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情况表(单位:钱)
——资料来源:《汉书·食货志》
《〈居延汉简甲乙编〉释文》
注:秦汉史料中典型的家族是五口之家。
从上表中提取两项有关汉代经济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11分)
答案:示例一
信息:汉代农民入不敷出。
说明:农民除日常开支外,还有沉重的赋役负担;且汉代土地兼并严重,农民很难维持生计。
示例二
信息1:从赋役征收方式看算赋和口赋征收的是货币,兵役和徭役也可纳钱代役。
说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
信息2:西汉赋役制度存在严重缺陷。
说明:西汉政府对农民人身的控制;土地兼并严重。
解析:根据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情况表,计算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的差额,可得出信息:汉代农民入不敷出。从表格信息看出,农民的支出除了日常开支外,还有沉重的赋役负担,结合汉朝土地兼并的影响进行分析说明。提取其他信息,言之成理即可。
PAGE
9第六单元综合检测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本大题共45分)
1.1958年在殷墟大司空发掘中发现的铜贝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早的金属货币。它( )
A.标志着商代铜币在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中完全取代了贝币
B.表明商业“以谋取货币,谋取交换价值”,积累财富为目的
C.商品交换的品种不完全限于普通的手工业品及农牧畜产品
D.反映了商品交换需要有商业的媒介来组织发达的商品流通
2.战国时,赵国铸造了大量的样式多样的青铜货币,其中布币是最主要的货币形式;还有为适应与燕齐交界地区的商业交往而铸的刀币,以及受秦国影响铸造时间较晚的圜钱。这反映了当时赵国( )
A.手工业技术很发达
B.具有工商立国思想
C.一度取得霸主地位
D.积极开展商贸活动
3.交子来源于唐代的一种汇兑票据——飞钱。交子最初由北宋四川十六家富商联合发行,每年发行一定额度的交子,持交子者可以随时兑现。交子三年界,界满后持旧交子换新交子,每年向官府交纳一笔费用,流通区域也仅限于四川。这说明( )
A.唐代灭亡后飞钱直接发展为交子
B.飞钱是北宋四川地区主要的流通货币
C.交子具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D.飞钱是政府与私人共同发行的官方货币
4.交子始发于宋真宗时,四川的地方官和商人“患蜀人铁钱重,不便交易”,于是由十六家富户以各自资产作为保证主持发行。后因富户资本变化产生了纠纷,政府遂设益州交子务接管,“私造者禁之”,交子也从此成为四川等地的法定货币。这反映出当时( )
A.纸币在商品流通领域作用越来越大
B.富户大贾操纵商业流通与交换
C.宋代地方有相当独立的货币发行权
D.政府管办专营能彻底避免纠纷
5.洪武八年(1375年),诏造纸币“大明宝钞”,史载“明初,钞甚通行”。下表为大明宝钞折钱数的变化,大明宝钞折钱数的变化( )
时间
大明宝钞一贯折钱数
洪武八年(1375年)
1
000文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
250文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
160文
明宪宗成化初年
4文
A.反映了商品经济非常活跃
B.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表明民间财富被搜刮殆尽
D.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商业发展
6.清代实行白银、铜钱双本位货币制度,清廷规定白银一两兑换制钱千文,但二者关系却不平衡,乾隆中期之前表现为钱贵银贱,道光年间表现为银贵钱贱,导致这一变化的应是( )
A.中国对外贸易中的长期出超
B.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C.国家减少了铜钱的铸造发行
D.对外贸易顺差变为逆差
7.下表是1910年中国境内流通的货币形式。据此可以判断当时( )
——据(美)郝延平《中国近代商业革命》
A.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西方列强控制中国金融
C.中国融入世界市场
D.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压制
8.1948年8月19日,南京国民政府发行金圆券,如果当年金圆券的购买力以1计算,12月跌至0.060
3,1949年2月跌至0.000
000
2,相当于金圆券发行时的500万分之一。上述现象( )
A.说明国人的消费能力增强
B.是政府刺激民族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C.反映了国民政府面临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
D.与《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有直接关系
9.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同时开始发行第一套统一的人民币。人民币发行后,逐步扩大流通区域,原各解放区的地方货币陆续停止发行和流通,并按规定比价逐步收回。第一套人民币的发行( )
A.为战略反攻创造了条件
B.结束物价连年暴涨局面
C.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D.适应了解放区建设的需要
10.1931年9月,英国率先放弃金本位制,英镑汇率自由浮动,与黄金脱钩。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几乎所有国家都放弃了金本位制,逐渐形成英镑区、美元区和法郎区。这表明( )
A.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瓦解
B.各国开始推行贸易保护政策
C.金融领域经济危机最为严重
D.英、美、法三足鼎立局面形成
11.法国前总统萨科奇称:“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布雷顿森林协议,我们不能一边是多极世界,另一方面却全球只有单一储备货币。”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法国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倡导者
B.美元仍然是最主要的国际货币
C.萨科奇希望对世界贸易组织进行改革
D.布雷顿森林体系至今作用巨大
12.史载,汉高祖四年曾颁布规定:成年男女每人每年纳税一算,称“算赋”,计120钱,商人及奴婢加倍;同时禁止有市籍的工商业者买地。这说明汉初( )
A.注重抑制土地兼并
B.政府的财政收入匮乏
C.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D.贬低商人的社会地位
13.王安石变法中的募役法与唐朝的纳绢代役相比,在经济方面表现出的特征是( )
A.限制了官僚地主的特权
B.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C.保证农民的劳动时间,有利于生产
D.使代役租由实物形态向货币形态转化
14.明朝改革赋役制度,推行“一条鞭法”,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看,重大的历史进步意义是( )
A.废除了中国近两千年的人头税
B.封建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逐步松弛
C.社会隐蔽人口现象大大减少
D.客观上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15.关税自主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制定本国关税、管理本国的海关和处理海关收支的权力,关税自主也是一个国家主权独立的标志。下列关于中国关税主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840年《南京条约》签订,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B.1861年总理衙门设立后,列强完全控制中国的关税权
C.1928年的改订新约运动,中国得到完全的关税自主权
D.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才真正获得关税自主权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5分)
16.(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以中央、中国、交通(1936年又增加了中国农民银行)三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其他银行发行的、现在正流通市面的纸币,逐渐以中央钞票换回,停止使用……国内“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只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行使现金。违者全数没收,以防白银偷漏。”……凡银钱行号,商店及其他公私机关或个人持有银币和银类者,均必须交发行准备管理委员会或指定之银行兑换法币。“如有故存隐蔽,意图偷漏者,应准照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惩治。”……根据中国货币近五年来对英镑的平均汇价规定,法币一元等于英镑一先令二便士半。
——《财政部改革币制令》(国民党政府
1935年11月)
材料二 第一套人民币于1948年12月至1953年12月陆续发行。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同日开始发行统一的人民币。人民币发行后,逐步扩大流通区域,原各解放区的地方货币陆续停止发行和流通,并按规定比价逐步收回。1949年初,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迁到北平(今北京),各省、市、自治区相继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分行,至1951年底,人民币成为中国唯一合法货币,在除台湾、西藏以外的全国范围内流通(西藏地区自1957年7月15日起正式流通使用人民币)。
——摘编自百度百科·人民币
(1)根据材料一,概括国民政府改革币制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人民币的发行背景,分析人民币发行的措施及其作用。(6分)
17.(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开国时,丁男受田多少就很不一致。后来地主兼并愈来愈剧烈,官府贪暴愈来愈凶猛。农民受到租庸调法的压力也愈来愈严重。……天宝年间,均田制早不存在,调查丁口并无实际意义,也就无须造户籍。……实行不以人丁为本的租庸调法。安史之乱以后,户口削减,向乡里按丁收税已不能行,唐代宗大历年间,开始按亩定税,改变以人丁为本的旧法,分夏秋两季收税,为两税法开先例。
780年(建中元年),唐德宗行两税法。要点是:量出制入;商贾在所在州县纳税三十分之一,使与定居的人负担均等;定居的人,分夏、秋两次纳税;两税都按钱计算;租庸调及其他一切税目全部废除。
——范文澜《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两税法改革的背景。(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两税法的作用进行评价。(6分)
18.(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朝万历年间,土地兼并加剧,财政入不敷出。为改变这一状况,在借鉴了明中前期赋役制度的基础上,朝廷于万历九年(1581年)正式颁布了一条鞭法。内容如下:“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金募(招募)。……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故谓之一条鞭。”此后,“一条鞭法”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一条鞭法”对于赋役征收的一元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由于其带有浓厚的东南地域色彩,在北方推广时遭到地主们的强烈抵制。同时,不少地方仍然在不同程度地实行地丁双轨制。
——边俊杰《“一条鞭法”新解》
(1)根据材料,概括“一条鞭法”的主要内容。(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一条鞭法”的作用。(6分)
19.(12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货币是商品流通的重要媒介。货币的兴衰彰显了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印证了“国家兴,货币兴;国家亡,货币亡”。
在人类的经济画卷上,没有哪个细节能够与货币脱离瓜葛。黄金、白银、英镑、马克、美元、欧元、日元、人民币……在世界货币的舞台上,有无数个角色上演着沉与浮的故事。在“现代经济学之父”凯恩斯眼中,随着野蛮的痕迹、超主权货币——黄金的演出落下帷幕,英镑打着“日不落”的旗号称雄世界,人类历史上诞生了第一个主权性质的国际储备货币。然而,盛宴总会结束,经过两次世界大战与一次经济大萧条,英镑黯淡退场了,美元以势不可当之势崛起。直到今天,我们的世界还是美元时代。
——摘自宋泓均
高强《货币变局:下一
秒,谁将改变世界》
材料二 如果中国经济不出现致命的差错,人民币在未来世界经济与金融市场的格局中必将成为主导货币之一。未来世界金融市场的格局不出意外应该是多货币主导的格局,在这个格局中人民币与美元预计会成为两大货币,欧元、日元、印度卢比等由于不同原因,恐怕难以与人民币与美元相匹敌。即使新金融秩序创造出新的基准“世界货币”,人民币与美元也必将成为两大核心货币,但近期内人民币应该继续执行资本项目封闭下的不可自由兑换政策,且不应参与贸易保护主义下的贬值竞争。
——张宁《人民币——未来的世界货币?》
评析材料中关于世界货币主导格局变化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某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鲜明,史论结合)(12分)
20.(11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情况表(单位:钱)
——资料来源:《汉书·食货志》
《〈居延汉简甲乙编〉释文》
注:秦汉史料中典型的家族是五口之家。
从上表中提取两项有关汉代经济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11分)
PAGE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