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设计
姓名: 学校:
课题
《糖果仙子舞曲》
单元
第3册第6课
教材版本
人音版
课型
欣赏课
学段
低段
单元课时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单元教学内容:
第1课时:欣赏管弦乐曲《小天鹅舞曲》,学唱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第2课时:欣赏管弦乐曲《糖果仙子舞曲》——为本课时教学内容
第3课时:学唱歌曲《小红帽》及编创音乐情景剧。
教材分析
《糖果仙子舞曲》选自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创作的芭蕾舞剧《胡桃夹子》。乐曲的内容是儿童喜欢的童话故事,容易引发他们的兴趣、美感和想象。《糖果仙子舞曲》是E小调,2/4拍,全曲的时间不长只有2分钟,结构是ABA带再现的三段式曲式结构。
在这支曲子里,钢片琴奇妙的音响增添了乐曲虚幻的色彩和仙境般的气氛。乐曲开始由弦乐拨奏三小节引子。然后,钢片琴在提琴轻轻的拨弦的伴奏下,奏出梦幻般的第一出题。在中提琴演奏一串同音反复的三连音作为过度之后,呈现第二主题,比较抒情。接着,钢片琴奏出一段华彩乐段,乐曲进入第三乐段,再现第一乐段的主题。最后接尾声,轻轻地结束全曲。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故事情境中,感受乐曲梦幻、神秘的童话色彩。
2.在积极参与中,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体验、探究、视唱、律动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完整充分的聆听音乐,展开想象与联想。
(三)知识与技能
1.感知乐曲力度的变化,感受音乐梦幻、神秘的情绪特点。
2.了解主奏乐器钢片琴及其音色。
3.了解《糖果仙子舞曲》的结构、内容和芭蕾舞剧《胡桃夹子》的故事梗概。
教学重点
1.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熟悉和记忆《糖果仙子舞曲》的主题音乐。
2.感受乐曲中音色、力度等音乐要素。
教学难点
1.唱好主题旋律的节奏和音准;听辨主题旋律出现的次数。
2.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魔法棒、糖果卡片等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具有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因此在整节课的设计中采用歌、舞、故事等相结合的综合手段,借助图形谱激发和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学生经过一年的音乐学习,对学习音乐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因此在课程中围绕音乐要素,从力度、音色、曲式结构方面学习,提高音乐技能和审美。同时,继续加强音乐习惯的培养,在课堂中,时常给予肯定、激励性的语言,让学生乐于听、乐于学。
设计思路
新课标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理念,应渗透在各个不同的教学领域中。通过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发展审美想象,深化审美理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本节课我想通过体验、探究、视唱、律动等音乐实践活动,结合音乐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相关的舞蹈文化,将知识技能技巧与审美情感体验融合起来,探究、发现、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
教学行为时间、环节
教 学 过 程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5’
一、
新
课
导
入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做过梦吗?你做过最美的梦是什么,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吗?(与学生亲切交谈)
2.师:老师也有一首表现美梦的乐曲要分享给大家,我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梦幻、神秘的) (PPT2)
(二)揭示课题,介绍乐曲的故事内容和作者。(PPT3)
乐曲讲述了一个叫玛丽的小姑娘,在睡梦中来到了五彩缤纷的糖果王国,梦见了许多好吃的糖果,还有一位美丽的糖果仙子呢!乐曲的名字就叫做《糖果仙子舞曲》,是由俄国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创作的。(带领学生把作曲家的名字念一遍)
(三)师:糖果王国里有两颗糖果树,请你们团结合作,比一比谁得到的糖果最多。
师:先来比一比端正的坐姿!(坐好后每一组奖励一颗彩色糖果)
从做梦的话题入手,让学生通过分享做过的美梦,融入乐曲的情境之中 。
体验音乐的情绪
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建立评价机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强调学生的坐姿,培养学生聆听习惯
4’
7’
2’
4’
6’
3’
二、
体
验
探
究
(一)欣赏第一乐段(PPT4,播放第一乐段音乐)
1.师:在克拉拉的第一个梦境中,美丽的糖果仙子飞来了,请你们仔细听,想象一下糖果仙子在做什么?
生:在摘糖果···在糖果园里跳舞···(邀请学生到讲台上为他们的小组贴上糖果帖)
2.师:这是乐曲的第一乐段,美丽的糖果仙子飞来啦,在糖果园中轻快地跳着舞呢! (PPT5)
这段音乐使用了一件独特的乐器,听听看它的音色像什么?(PPT6播放主题旋律,并出示两个选项)
3.出示图片,介绍钢片琴
师:恭喜你,已经能正确感受音色啦!(奖励糖果贴)乐器的名字叫做钢片琴,把名字读一遍。(PPT7出示钢片琴图片)一起去认识一下!(PPT8播放微课)
4.咱们再来感受一下钢片琴清脆明亮的音色。(教师用电子琴弹奏主题旋律,将电子琴的音色效果调钢片琴音色)
5.教师范唱主题旋律 (PPT9出示主题旋律)
6.学生学唱主题旋律:
(1)强调坐姿等唱歌习惯
(2)按节奏读歌词(强调休止符半拍)
(3)用“啦”模唱旋律(用手势指导学生唱准半音下行旋律)。完整模唱时强调声音要轻巧。
(4)唱歌词(纠正音准)
(5)师生合作演唱(歌词用不同颜色表示)
(6)学生跟琴完整演唱(要求声音优美、轻巧,坐姿端正,吐词清晰。)
(7)用甜美的声音唱一唱;带上微笑的表情
7.听辨主题旋律出现的次数(3次)(PPT10)
(1)提示学生出现了“美丽糖果仙子”的旋律就算一次。
生:三次···四次···(答案不同就再次聆听)
(2)带着学生看着歌词聆听,边听边用手指做1、2、3的手势。
8.律动舞蹈
师:听到这好听的旋律老师忍不住想和糖果仙子一起跳舞啦,你们看!
生:跟老师学动作
师生随音乐表演舞蹈动作。(PPT11播放第一乐段音乐)
(二)欣赏第二乐段(PPT12播放第二乐段音乐)
1.师:突然之间,糖果仙子变出了一根神奇的魔法棒,把糖果园中的糖果变成了可爱的糖果小人。听一听魔法棒举起的地方音乐的力度是强还是弱?(初次聆听第二乐段,教师在强音的地方挥动魔法棒)
生:强!
2.师:老师画了一个图形谱,请你们看一看糖果仙子是怎样施魔法的吧!(再次聆听第二乐段)(PPT13)
生:观察图形谱
3.生:和老师一起随音乐画图形谱。
4.施展魔法变糖果小人
师:现在我也有魔法啦,当我的魔法棒点到你的时候,请你接过魔法棒站起来,你就是我变出来的那个可爱的糖果小人。OK?只有安静认真的小糖果才能得到我的魔法哦!
5.师:哇,糖果小人变出来啦!大家和糖果小人一起去施魔法吧!
6.这就是乐曲的第二乐段,糖果仙子施展魔法,将糖果变成糖果小人啦!
(三)聆听第三乐段(PPT14播放第三乐段音乐)
1.师:在魔法棒神奇的力量下,所有的糖果小人都变出来啦,他们要来一起跳舞呢!听听看舞蹈的音乐和前面的哪一段出现了相同的旋律?
生:第一乐段(师:小耳朵真灵敏)
2.师:这是乐曲的第三乐段,和第一乐段相似,称为再现段。这两段都出现了乐曲的主题旋律。 (PPT15播放主题旋律)
3.介绍曲式结构:A B A’(PPT16出示曲式结构图)
创设故事情境,在情境中感受音乐。并借助故事内容,帮助记忆音乐结构。
听辨钢片琴音色,初次感受主题旋律
通过电子琴的音响效果更直接的感受钢片琴的音色,并再次聆听主题旋律
唱旋律,解决教学重难点——熟悉和记忆主题旋律,唱好主题旋律的节奏和音准
用听唱、接唱等多种形式演唱,加深对主题旋律的印象
提出对声音、表情的要求
听辨主题旋律出现的次数,进一步加深对主题旋律的印象
借助手势更好的听辨主题旋律出现的次数
用舞蹈动作表现音乐,在律动舞蹈中完整聆听第一乐段
在故事情境中感受音乐,借助挥魔法棒的动作帮助学生感受音乐的力度
用图形谱表现音乐,帮助学生感受音乐要素的表现力
巧用学生的好奇心,调动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同时加强习惯培养。
借助变糖果小人的情境,提升学生兴趣。
再次聆听主题旋律
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
3’
三、
自
我
展
示
1.师:这首乐曲一共有三个乐段,第一乐段中,糖果仙子飞来啦,开心的跳着舞。第二乐段中,糖果仙子施展魔法变糖果小人啦!第三乐段中,糖果小人和糖果仙子一起来跳舞!
2.师生随音乐完整表演乐曲。(PPT17,完整播放乐曲)
归纳糖果仙子舞曲的故事内容
完整体验、感受音乐
4’
四、
提
升
拓
展
1. 看图片观察舞蹈演员动作特点(PPT18)
生: 立起来的···脚尖是踮起来的···
2.介绍芭蕾舞和《胡桃夹子》故事内容(PPT19,播放微课视频)
3. 欣赏《糖果仙子舞曲》的舞蹈视频(PPT20)
4. 介绍三大舞剧(PPT21)
讲述《胡桃夹子》的小故事,引起学生兴趣及再次聆听的欲望
了解柴柯夫斯基三大舞剧,拓展音乐知识
1’
五、
课
后
作
业
师:故事讲完了,音乐听完了,舞蹈也欣赏完了,相信你们今天一定有很多收获吧!老师这有几个问题,要考考你们!
生:连线(答对了学生很有成就感)
师:你们都是音乐小博士呀,为你们竖起大拇指。 (PPT22)
复习课程知识,同时用简单的问题让学生从音乐课中获得成就感,保持对音乐的兴趣。
1’
六、
总
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聆听了芭蕾舞剧《胡桃夹子》中的《糖果仙子舞曲》,感受了童话般的美梦。希望同学们的每一天都能与美梦为伴,过得开心幸福!今天的课就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板书设计
糖果仙子舞曲
糖果仙子舞曲
(俄国)柴科夫斯基
第一乐段 A
第二乐段 B
第三乐段 A’
课件使用
说明
页面2在上课导入谈话时放出,之后在课程环节中顺序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