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随课微写学案
单元概览:
本单元重点是关注自然景物,学会写景状物,学习描摹景物氛围。选文由三篇经典散文和四首古诗组成。他们语言优美,诗意盎然,又各有特色,清新隽永,自然朴素,是模山范水的美文,文章融合多种修辞手法,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分别从形、声、色等方面为我们描绘了多姿多彩的大自然美景,抒发了亲近自然、珍惜生命吧、热爱生活的情怀,同时也传达出个人微妙的复杂感情,体现《新课标》“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你创意的表达”这一导向,三篇文章的开头、结尾、标题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春
习作引导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多种修辞的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多种感官的融合,尤其是比喻的运用更是炉火纯青。全文情景交融。溢满诗情画意,一读满口生香,二读余音袅袅,实在是韵味无穷。
随课微写训练点:比喻句仿写,“五觉”描写方法。
品读感悟:
本文紧扣春这个主题展开描写。描绘了三幅画面,即盼春、绘春、颂春。作者笔下春的美景、春的信息、春的声响,都通过三个板块,通过描写
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等五幅图画,表现出来了。作者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通过比喻、拟人等艺术手法使景物变得鲜活生动、形象逼真。语言清新、朴实、隽永,字里行间充满着跃动的活力与生命的灵气,是诗情与画意的结合,和谐创造了情景交融的境界。全文结构严谨,于层次井然中见跌宕变化,值得借鉴。这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激励人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
情境创设:
朱自清的《春》在描写春风时,从触觉、嗅觉、听觉三个角度突出春风和煦与清新的特征。拿起你的笔运用“五觉”法来描绘你所看到的感受到的火热的夏季、凉爽的秋季或者寒冷的冬季吧,字数200字左右。
2.课是一篇春意盎然的写景美文,怎
样描写景物,课文第四段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
示范:既要实写,又要虚写;既要写实,还要联想
和想象。“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
儿、梨儿'让春花的繁盛如在眼前。请你仿照课文,自选景物,采用虚实结
合的方法,写一段描写景物的文字。(100字左右)
技巧点拨:
“五觉”法
眼睛可以看到物品的颜色、形状;耳朵可以听到各样的声音;鼻子可以嗅出香、臭、腥、臊;舌头可以知道物品的苦、辣、酸、甜、咸、淡、涩;皮肤可以感知物品的软硬、冷热。我们描写物品时,可以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的感受来写物品的特点。采用“五觉”法来描写物品,要注意围绕物品最主要的特点写,切忌支离破碎。此外,还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描述。
我能创写
100
200
师长点睛
微写感悟
2济南的冬天
习作引导
本文善于描述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表达自己最鲜明的印象和感受,取景远近大细各得其宜,使景物
或则尺幅百里,或则纤毫毕现,并通过巧妙运用修辞格,完美的从不同角度展现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比拟运用特别多,凸显了景物的特征,充满诗情画意。
随课微写训练点:比拟的修辞手法,空间顺序写景。
品读感悟:
本文叙述了济南冬天最主要的特点是温晴。这种“温晴”体现在济南的“山”和“水”上。城周围小山像个摇篮,城外小山像个水墨画。水呢,又晶莹剔透,像块蓝水晶。不过,无论是山还是水,都宜人。文章有两个基本阅读板块,一个“宝地”,一是“理想境界”。宝地的温晴,理想境界的魅力,都向读者展示一幅山青、水秀、天蓝、地暖的冬日暖景图。抒发了作者对济南朴实存真的情愫,以及亲近自然、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怀。
情境创设:
1.你也来试试用比拟手法改写这个句子:鸟儿在树枝上跳动。让这只“鸟儿”也生动活泼起来,字数50字左右。
2..雪景是静物,但“那点儿薄雪好像忽
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让静静的雪“动”
了起来,这种写法叫作以动写静。请你仿照这种写法,运用比喻、拟人
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文字。
技巧点拨:
写景空间顺序
空间顺序有从中间到四周货四周到中间,由左致右,或由右到左,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由外到内,或者由内到外,后到前或者前到后,或是东南西北等
我能创写
100
200
师长点睛
微写感悟
3雨的四季
习作引导
作为优美的散文作者用饱含深情、细腻生动的笔墨,把景物描写得分外美丽,分外灵动。将春雨“美丽”、“娇媚”,夏雨的“热烈”、“粗犷”,秋雨的“端庄”、“沉静”,冬雨的“自然”、“平静”分别进行了细致的描绘,给人鲜明的印象。清新自然的语言或拟人、或排比、或比喻处处别具匠心。或视觉、听觉、嗅觉,时时妙笔生花。
随课微写训练点:多种修辞手法的使用,多种感官描写。
品读感悟:
本文采用春夏秋冬法来结构全文。线条清晰,结构严谨。作者通过抓住四季景物的色彩、情态运用不同的感官,分别从视觉、听觉、嗅觉描绘四季雨的不同。时序词像一条红线贯穿全文,概括了雨的生命历程和作者对雨的深情。
这种情感随着时间的推移步步加深、升华。作者通过形象化的描写,用自然美妙的笔调。饱含深情的笔墨,深刻独到的观察,描述了四季雨的不同画面,写出了雨的亲切可爱,这实际上寄托了作者对雨的赞美与喜爱,表现了作者对生命与大自然的热爱。
情境创设:
1.结合课文第二段中调动多种感官描写春雨的一段以《——
四季》为题,从视觉、听觉、嗅觉角度描写植物世界。字数200字左右。
2.用“你给我的……
带来……”句式仿写。用第二人称写法,以一景物为主体。用排比句式表达你对它的歌咏与赞美之情。字数100字以内。
技巧点拨:
第二人称写法
作文的的主体应该是“你”或者“你们”。第二人称写法一是能够使自己迅速进入角色,把情感调动起来并融入文章中去;二是便于抒怀,既然用第二人称行文,作者自然而然就成了抒情
;三是会让读者读起来更加亲切,随和.从文中自然而然直接抒发了情感。
我能创写
100
200
师长点睛
微写感悟
4.古代诗歌四首
习作引导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满于海”,在诗人们笔下,这些山水日月,时令变化,都有别样的情怀,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含蓄蕴藉,也别致有趣。同时四首诗在其它表现手法上值得借鉴和学习。如《观沧海》中的动静结合、虚实相生,《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借月抒怀,《次北固山下》中的自然理趣,《天净沙秋思》中的以乐写哀。领悟这些表现手法,需要想象和联想力。
随课微写训练点:借景抒情,想象和联想
品读感悟:
“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的四首诗,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使人们登山望海,驾舟杨帆,羁旅送别,咏春悲秋……咏凝练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图景,唤起我们美好的情怀。《观沧海》描绘了大海的壮阔,表现诗人开阔胸襟,抒发积极进取精神。《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借月抒发送别怀旧念远的感情,《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均抒发诗人的深深思乡之情。但前者虽无意说理,却能在字里行间露出自然理趣,后者以乐景写哀景,衬托诗人思亲之情。写法别致,值得学习借鉴。
情境创设:
1.品读《观沧海》,展开想象和联想,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诗人初见大海时见到的情景。要求:(1)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2)符合诗歌意境。(3)不少于100字。
2.品读《次北固山下》,用“从……中……,我看到了……;从……中……,我听到了……;从……中……,我感受到了……”的句式描述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并说说你的感受。字数200字左右。
技巧点拨:
借景抒情
是指借助于描绘景物而抒发感情,感情寓于写景之中。如鲁迅《故乡》开头一段,作者并没有直接抒发“我”的悲凉心情,而是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来表达“我”当时的心境:压抑、窒闷、悲凉。
联想、想象
.联想是我们平时常有的一种心理活动过程。联想往往是自发的,大多处于散漫无序的状态。写作中产生的联想则有所不同:它有明确的目的,有由此及彼的清晰过程,能反映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说明社会生活中的某些问题。?
想象是人的大脑对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有再造想象、创造想象两种,前者指创造出个人尚未接触过的事物形象,后者指创造出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或尚未存在的事物的形象。
我能创写
100
200
师长点睛
微写感悟
单元微写
训练目标
写景要抓住特征
训练要求
天下的景物千差万别、千姿百态,各有自己的特点。要写好景物,科抓住景物的形状、大小、色彩、数量、声响、社运、变化等这些方面,借助形象感强的恩赐于直接描摹。运用比喻、拟人、范文等修辞手法加以突出,这样就可抓住景物特征,使读者感到鲜明生动,有身临其境之感。
对大自然的“悟”要有一定的深度,要集中,不能漫无边际,浮光掠影,写“悟”,可以散见于全文,也可以凝聚于篇尾。
要渗透作者的情感。描写时要做到情景交融、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只有这样才能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引起读者的共鸣。
训练要点
用心感受大自然,善于发现景物特征,找出其在形态、布局、格调、氛围和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培养从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点面结合等多角度多层次描写景物的能力。
培养按照一定顺序写景的能力,或按时间先后顺序、或按移步换景顺序、或时空交融。
根据内容的需要,学会使用比喻、拟人、排比等几种修辞手法。
训练内容:
1.旅游是人们放松自我,调节紧张生活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享受旅游快乐的同时,你是否想要拿起你的笔写出你的感受呢?请回忆你的旅游经历,细心观察、用心体会,自拟题目,写出自己的旅游经历、独特体验和感悟,不少于600字。
2.用作文式的语言翻译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古诗,并对两首诗所表达的观点做出自己的评论,不少于200字。
技巧点拨:
游记散文写作指导
游记是散文的一种,一般是记述旅途见闻的。它取材广泛无所不包。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奇瑰,可以记录风土习俗,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记下国家的重大事件,还有名胜古迹、森林果园、广场公园等等。
一、要注意明确游记四要素:游踪、游物、游人、游感。既要目中有物,又得目中有人。特别是游览的路线要明确,让读者一目了然,好像你带读者游览了一番。
二、要详略得当,所写的景点要有所侧重。不要面面俱到。要围绕题目、题旨,有详有略,相辅相成,浑然一体。游感的抒发,既可以直抒胸臆,也可以含在对客观描述之中。另外,要首尾照应,给人完整的感觉。[.
三、运用
“移步换景”,铺设架构
“移步换景”,顾名思义即随着游览步伐的移动,眼前的景色也跟着变化,而不局限于一处。这里面包含着两个动作:“移步”、“换景”。抓住“移步”,就是要清楚地交代先到了什么地方,后到了什么地方,准确地把游踪写清楚;抓住“换景”,就要写出每到一地所看到的景色。整个游览过程就是在不停地移步和换景,因此,移步要写清楚,换景要写明白。
(一).移步。运用步伐转换的词,梳理作者的游踪,
“走近……,沿着……,顺着……,走到……,站在此处,远望去……出来之后……”等这样的字眼,或放在段首,或放在地点转换之时用作衔接,来将游览的地点和过程介绍清楚。(二).换景。作者每到一处,通常都会描写所见之景,或详或略。所写的自然景色,必须是作者在该处看到或站在该处从不同角度所见之景。
因此,运用好“移步换景”法,学生是很容易将游记散文的结构、内容写清楚的,这就为写好游记散文铺好了行文架构。
四、细摹重点景物,突出特色
(一).换景要有取舍。通常,风景区的景点、景物是很多的,一路走来,所要描写的景物必定也很多,但作者在“换景”时要有所侧重,不可面面俱到,抓住重点景物施以浓墨,突出景区特色,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二).那如何描写好自然景物呢?确实,对学生来说,写好很不容易,笔者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写景。
1.要注意景物变化的全过程。自然界的景物通常是在不断变化的,如水的快慢急缓,月的升没,云的卷舒,雨的大小等,把这一变化过程写出来,那肯定是生动的。
?2.从“五官”感受方面来写景。景物是可看、可听、可嗅、可闻、可感的,作文时,如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角度来写会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3.写出景物的色彩和姿态。自然界的颜色是七彩的,万物是各具形态的,我们要善于捕捉到景物的颜色和姿态。
五.写景抒情的好方法———融情于景
通过写美景来反映好心情来。这里介绍一种写景抒情的好方法———融情于景。你知道何谓“融情于景”吗?就是借助自然景物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独有的心境。文中的景物是思想感情的载体,是为抒发主观感受服务的,即“一切景语皆情语”。
为倾注感情使景物传达真情,可在对自己所热爱的景物进行描绘时,要极言其美,如“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文字充分表现了作者对“春花”的无限钟爱之情,令人读之心潮澎湃。可运用修辞使景物充满灵性,如朱自清的《绿》中,把“平铺着的、厚积着的绿”比作“少妇拖着的裙幅”,比作“鸡蛋清”,比作“温润的碧玉”,从各种不同的角度丰富“绿”这一形象,这些生动的比喻,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增添了游记散文的诗意。可运用生动的词语使景物活泼生动起来,如“鸣蝉在树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长吟”、“伏”、“窜”这些动词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动物们的情态。
人有七情六欲,景物也有美好、凄清之分。不同的情可借用不同的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可以美景现喜情,这里的“美景”指的是一切美好的景色,“喜情”指的是愉悦的、热烈的、激昂的等等一类的情感。如《夏感》中“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与“我”喜悦的心情相统一,很好地赞美了夏天“旺盛的活力”。这是美景现喜情。可以悲景传伤情,这里的“悲景”指的是凄凉、肃杀、灰暗的景物,这里的“伤情”指的是忧伤的、悲切的、消沉的等等一类的情感。如《故乡》中“阴晦”“冷风”“苍黄”“萧索”景色与“我”不得不回乡变卖家产的悲凉心情相吻合。这就是悲景传伤情。可以以美景衬哀情。
六、穿插“人文知识”,增添趣味
游记散文写的内容往往是山水名胜。山无外乎高险,水无外乎清绿,翻阅古往今来的游记散文,大致如此。”游记散文如果仅是描写自然山水,便没有了趣味与深度,学生也难铺展开来,在描写景物时,合理、巧妙地穿插一些与景物相关的历史、传说、趣闻或地方故事,则会给山水点染一些灵气,增添一些人文性、趣味性。
我能创写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师长点睛
微写感悟
他山之石
陶醉在海南美景中
去年暑假,我和妈妈去海南旅游了。(点明时间、地点,直接开头。)
到达海南的第一天,我们乘车驶出海口市,往郊外的万泉河奔去。远离了城市的喧嚣,视野渐渐开阔,两边是一片片椰林,碧绿的田野,戴斗笠的阿婆……浓浓的南国风光吸引着我。泥土混着小草的芳香,弥漫在我们周围。大片大片盛开的扶桑花与蓝天白云相接。(自然陆地风光,令人神往。)
到河边后,我们又坐上竹排,从宽阔、舒缓的万泉河漂流而下,两岸秀丽的风光让我目不暇接。椰树郁郁葱葱挺立在丛林中,绿树掩映的村舍隐约可见炊烟袅袅,不时有几只美丽的小鸟飞过。啊,这梦里的南国水乡!(梦里水乡,更有情趣。)
以后的几天里,我们先后去了兴隆热带植物园、黎苗风情村和西岛。(过渡自然。)
最令我难忘的是西岛的“潜水”与“海上拖伞”。我穿上潜水服,潜入凉爽的“海底世界”,虽然吞了几口又咸又涩的海水,但与色彩斑斓的珊瑚、热带鱼零距离接触的那种快乐是无法言语的。而“海上拖伞”是另一种刺激!我穿着救生衣,系着安全带,被绑在降落伞上。降落伞又被拖在快艇的后面。随着快艇的启动,我在大海上空“飞翔”。偶尔随着清凉的海风来一个“蜻蜓点水”——从高空突然落下,双脚刚浸入凉爽的海水又被快速提起。居高临下,鸟瞰大海。我张开双臂向远方的青山和下面的大海呼喊:“啊——我能飞了!”(动中之趣更甚静中,别有风味。)
每次看到言情电视剧中男女主角海誓山盟:“即使天涯海角我们也永不分离”时,我不禁会想:真的有“天涯海角”吗?到底在哪儿呢?“天涯海角”真像传说中那样美丽吗?游览了海南的“天涯海角”后,困惑我多年的谜题解开了。
天涯海角仿佛是一位冰肌玉骨、姿态万千的仙子,又像是人间难觅的世外桃源。那湛蓝的海水和天空把我整个心也染成了蓝色。放眼望去,烟波浩渺,帆影点点,奇石林立。我让相机把自己定格在“天涯”“海角”,赤脚在海边奔跑,大喊大叫,释放我的感动与欢乐……(美,美,美,写景之美,美至于斯。)
夕阳西下,我独坐在一块大礁石上,静静地领略海天一色、云卷云舒、潮起潮落的美景。忘记了过去,我渐渐地陶醉其中,感到自己也被融化在海南这美丽的景色中了。(又是一番美的神往,美的陶醉。)
点评
这篇作文最大的特点是没有就风景而写风景,而是把自己游览景物的快乐心情一步步释放出来,并且关注到了风景以外的东西,达到了情景交融。在写作顺序上,有时间的变化,还有地点的变化,描写有详有略,符合游记作文的写作要求,是一篇很好的文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