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作文写作学案
第四单元
思路要清晰
训练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不同文体结构以及行文顺序
。
2.学会审题立意、谋篇布局。
3.养成写作前列提纲的习惯。
训练重点:初步掌握让作文思路清晰的方法。
训练难点:学会审题立意。
一.导入写作
平时说话要有重点,要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写作文也是在和别人交流,也要我们确定重点,条理清楚地表达写作的目的。今天这堂课的重点,就是学会条理清晰地写作
二.写作导引
什么是思路?
思路,是个比喻说法,把一番话、一篇文章比作思想要走的一条路。思想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步一步往前走,最后到达这条路的终点,都要踏踏实实摸清楚,这就是注意思路的开展。思路的开展,具体要求就是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对于写文章而言,思路就是文章的脉络。一篇文章只有思路清晰,才能让读者明白你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如果我们缺少布局谋篇的意识,想到哪写到哪,行文就会杂乱无章、颠三倒四、不知所云。
思路,在作文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是平
时作文还是考试作文,思路清晰尤为重要。思路就
是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对选取的材料进行整理安
排,使之条理化的过程。只有思路清楚,文章才有条理。常见的文章思路有以下几种:
一是纵向思路。写人、记事、状物、绘景,凡是按
其自然发展顺序(按时间先后顺序,或按事件的发
生、发展顺序)写的,一般叫纵向思路$如写游记,可
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亦可按空间顺序,或移步换景,
或定点换景,描绘山水风光,写出所见所感,或者使
二者糅合在一起,以游踪为线索,记录游览行踪$
二是横向思路。从几个方面选择材料、组织材件发生
在老师身上的“怪”事情,内容虽不相同,但事件的性
质是相同的,都是共同表现老师的“开拓创新”意识$
三是分合思路。在记叙、描写中,有的先分述后
总述,有的先总述后分述,最后归纳总结$如朱自清
的写景抒情散文《春》,全文围绕一个“春”字,以“盼
春——绘春——赞春”为感情线索贯穿全文,这样的
顺序跟作者的思路是一致的
总之,一篇文章,用一种思路,或是几种思路综
合运用,要根据作者掌握的素材和表达中心思想的
需要来确定,按主题需要对材料进行整理、加工、安
排,从而布局谋篇$写作之前,首先要想一想,应该
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才能表达中心思想,最好的方
法是编写写作提纲$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按纲索目,文章才
能思路清晰,条理井然
如何才能做到思路清晰呢
1.写作前,先构思。看到作文题目,先不要急于落笔,首先要想清楚要表达一个怎样的中心,并且围绕这一中心做出写作素材的取舍,有些材料与中心有着直接关系,非常重要,可以写入此文,有些不典型的、与中心联系少的,就要果断舍去,不然就会造成枝节过多的毛病,也会显得思维混乱。再者即便纳入写作范围的素材,哪些详写,哪些略写,先写什么,后写什么,都要心中有数,合理安排。
2.合理安排写作顺序,是明晰思路的重要策略。习作前,还有一件重要的事应该做,那就是要明确好写作顺序,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还是按空间的转换,或者是按事理的逻辑顺序呢。像《纪念白求恩》,作者就是按照重要程度的先后顺序来写的,采用的是逻辑顺序,给读者一种清晰的感觉。
3.写作提纲是清晰思路的重要手段。写作时,要养成列提纲或打腹稿的习惯。不要提笔就写,边写边改。而应将自己的思路用纲领的形式先写在草纸上,或在头脑中先勾勒出作文的大致轮廓。然后照着这个提纲,再充实内容,就容易多了。
提纲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纲领式”的,即只写内容的要点,以及文意的大致安排;或者只写内容的要点,连文意的安排,哪些先说,哪些后说,都留待动笔的时候相机处理。一种是“细目式”的,即不只写明内容的要点,还写明表述此内容的篇章结构的具体安排,如由哪里说起,中间怎样转折、过渡、联系,最后怎样收束等等。就初学者来说,两种提纲之中,以“细目式”为好。记叙文,应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有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情节安排可以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的发展变化顺序、情感顺序等展开,可以采用顺叙、倒叙或插叙。
4.注意分解层次。文章主旨确立以后,就应该恰当地分解层次,使几个层次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如何分解层次主要取决于表现主旨的需要。文章层次常见的外在形式有:小标题式、序号式、总分式。
5.注意过渡照应。过渡,是指段内及段与段之间的衔接。一篇文明在段与段之间的内容跳跃性很强,就需要用一两句话过渡一下,这样文章的思路就会很顺畅,没有断裂不衔接的缺陷。照应,是指开头与结尾的照应,前后文内部的照应,各部分与题目之间的照应。如果文章缺少照应,就会给人一种不完整或是偏离题意的感觉。在写作时,必须注意过渡照应,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是结构完整的。
6.努力写好结尾。结尾是全文主旨展开的最后完成部分,也是主旨的深化部分,决不可忽视。文章结尾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而应该依据文章本身的内容、形式特点,因势而下,一脉贯通。结尾写得不好,会使文章结构松弛,黯然失色;写得好,会使文章严谨缜密,大添异彩。
三.范例展示
一.如果以《
二三事》为题,写一篇记叙人的文章,你会写谁?请列出作文的提纲。形式不限。
思路指引:
1.确定文章的中心,想理想围绕这一中心可以写哪几件事,如何安排顺序;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件事的主要内容,按照之前考虑的顺序写下来。注意注明详略。
3.可以采用图表式,也可以采用文字叙述式。要先介绍所写人物的概况,然后叙述他的几件事。因此总体结构可能是“总一分”式的,或者“总一分一总”式的;也可以是“分一总”式的结构,能带给人新颖的感觉。这“二三事”可以共同表现这个人物的一种典型性格,也可以分别表现他性格的不同方面,但不能平均用力,要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精彩范文
“豆豆”同学二三事
每个班,总是会有那么几个“奇葩”学生,而在我们大十班就隐藏着这么一个“土豆”,毫无疑问,就是“活得潇潇洒洒的”段钊臣同学了。他,身量小巧精致,两个大耳朵与一个鼻梁共同支着一对儿圆圆的镜片。两瓣圆圆的脸蛋镶在鼻子两旁,一头稀疏的乱蓬蓬的短发,从远处一看,像一个象形字的土豆脑袋,再加上他酷爱炸薯条,于是同学们送他一个大号——“豆豆”。
【点评】开篇点题,由同学的外貌引出本文的主人公——豆豆
常常在快要上课的时候,你就会在教室外的走廊中看到一个急匆匆往教室跑的身影,他两只小短腿使劲儿倒腾着,步幅小而频率高,好像不是在跑而是一个土豆在滚,那就是我们的“豆豆”了。离教室不到两三步的时候,“豆豆”会猛地刹住车,身子缩成一个土豆样,上身向前微微倾斜,土豆脑袋一伸一缩地往教室里探。【点评】诙谐的语言,精巧的动作刻画,刻画出一个活灵活现的“豆豆”。哦,原来他在观察班主任在不在。如果班主任不在,“豆豆”便瞬间伸展成带豆苗(头发)的土豆,恢复了刚刚的“脚步节奏”,骨碌碌快速地滚到座位上,还会摸着胸口长出一口大气:“上帝保佑本尊!”但有时候就不幸了,比如说,“豆豆”看到那个立在教室门口的庞大身影,他就会做好迎接一场暴风雨的准备:缩着身子,像一个放久了打蔫的土豆,一声不吭地接受班主任的“教诲”。当然,他也会在事后仍旧如此潇洒。
你一定想不到“豆豆”脑袋里装的都是些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上课铃声一响,下课时在课桌间疯跑的“豆豆”立马安静下来,无论老师讲什么,他基本不抬头,脑袋离课桌上的书本永远十公分,有时头会一点一点的,有时会在他的“武功秘籍”上写写画画。豆豆永远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或许是看得高兴,或许是画得高兴,“豆豆”不时会自己偷笑个不停。课下寻根究底的结果让同学们哭笑不得:他几乎在所有的教材上画上了漫画,圆珠笔的,中性笔的,铅笔的,线条流畅构思复杂,原来豆豆一直活在漫画里。他甚至在自己专用的厚本子上创作了漫画故事,什么“陈光谷的故事”“郑和的故事”,甚至还有一篇“段钊臣的故事”,这份毅力,这份痴迷,使他的漫画水平突飞猛进。当然,也让他在期中考试时,好几科出现了个位数的分数,不过他也能潇洒地对待这些分数,只要还有他的漫画。【点评】详细记述豆豆的漫画故事。
课下,“咯吱,咯吱”的声音传来,不用问,你就知道“豆豆”又在抱着薯条享受自己的最爱。【点评】先闻其声,再现其形。豆豆真是个大仙儿!吃东西都很潇洒。转头看去,“豆豆”正沉浸在“呀,土豆”的美味之中:他双手各拿一根,左右开弓,先咬一口左手的薯条,再咬一口右手的薯条,再咬一口左手的薯条……嚼得那么带劲。如果恰巧有人在他身边经过,他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那包薯条死死地搂在怀里,身子缩成一团,如同土豆,直到他确信没有人会对他的薯条“图谋不轨”时,他才又像刺猬般把身子伸展开来,继续享受。到最后,看着剩下的那个空空的袋子,“豆豆”会抹抹嘴角,对着袋子叹息、一声,不知道这叹息是要表达满足,还是要表达遗憾。
【点评】再细写其吃薯条的样子。唉,这个可爱的“豆豆”啊!
【经典评析】
作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诙谐恰当,人物的塑造非常成功,能够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以及各种细节表现“豆豆”的性格特点。
二.以《这天,我回家晚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自定立意。不少于500字。
思路指引:
1.文章强调的是“回家晚了”。题眼是什么?(晚了)。想一想,为什么回家晚了?遇到了什么事?往常是怎样的情况?这天回家前遇到了什么事?回家后发生了什么?你的心里有怎样的感受?
2.记叙事情时,思路要清晰。可以用顺叙,先写自己遇到的事情,再写回家晚的结果;也可以用倒叙,先写回家晚了的结果,再交代之前发生的事情。
3.立意不同,写作重点不同。如果要强调导致“回家晚了”的原因,则回家后的情况课略写甚至不写;确定你的立意,想一想哪些该详写。
精彩范文
这天,我回家晚了
那一次的经历至今我都还牢牢记在心里,因为那是我最晚回家的一次。我为我那一
次的行为感到十分后悔,但是我没有办法改变我已经犯下这个错误的事实,我只能让自己
以后不要再犯这样的错了。【点评】运用倒叙
开头,设置悬念,
引起了读者的阅
读兴趣
那天下午放学,小伊对我说:“我家里没人,我有些害怕,你能陪我一起写作业吗?'‘接
到朋友的邀请,我的心里高兴极了,但仍是很犹豫——我的脑海里闪过爸爸平时一而再、
再而三叮嘱的话:“放学后不能在外面玩,一定要回家!”【点评】爸爸的叮
嘱为情节的展开
做了铺垫但我看到小伊正用期盼的目光
望着我,我的心便软了下来,就陪她写一会吧,就一会,爸爸要是明白我是为了帮助同学,
一定不会批评我的。
一进小伊的家,那摆设得整整齐齐的书,映入了我的眼帘,书架的旁边有个玩具——
海绵宝宝。小伊告诉我,那个海绵宝宝一见亮光就会说话。她答应我,写完作业就让我玩
上一会儿。我和她写完作业一看表已经8点了。啊!这么晚了爸爸会说我吗?唉,反正都
晚了,何不在这里玩个够呢,玩一会海绵宝宝再说。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我忘记了时间。
当我走出小伊家,星星已挂满了天空,道路上一片漆黑,隐隐约约传来怪叫声,那边的
草丛中好像有一个东西,会不会是……我不敢再想,脚下步子不由得加快了,我只想赶快到家
来到了楼下,我的恐惧消失了,但心情却没有半点放松。爸爸会怎么做呢?是一脸愤
怒的表情,还是在等着我,要扬起大手掌打我呢?
【点评】心理描写,
生动形象,刻画出
了
“我''因害怕而
紧张不安的心情我真想像孙悟空一样,有七十二变,那
样我就会拔下一根毫毛,让它变成我,去见爸爸。幻想终究不能成为现实,我必须要独立
面对自己犯下的错。心想爸爸要是打我就打吧,也算是给自己一个教训。我敲了门,爸爸
开了门,他一怔随后就一下子将我搂在怀里:“宝贝,你上哪去了,担心死爸爸妈妈了。妈
妈出去找你,现在还没有回来呢。'‘我支支吾吾地回答:“我去同学家写作业并且玩了一小
会儿。'‘爸爸说:“以后要晚回家必须要告诉我们,不要让家里人为你担心好吗?''爸爸语气
严肃,但并没有严厉批评我。而我心里却无法平静,我只顾着自己玩乐,竟没有顾及家里
人的感受,我真是自私啊。
爸爸的话就像一盆冷水瞬间泼醒了我,这一次晚回家的经历让我明白了父母对我的
爱。对不起,爸爸妈妈,我让你们担心了,我以后再也不会犯这种错误了。【点评】首尾呼应,
写出了自己不会
再犯这样的错
【经典评析】
习作采用倒叙来组织文章,思路清晰。开篇点题,首尾呼应,结尾点明了中心&恰当的心理描写为下文做
了很好的铺垫,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如果习作语言再加修饰,文章就更完美了
三.你有勇气去访问你所在地区的一位名人,或者本校一位你不熟悉的教师吗?勇敢地尝试一次,你不仅会获得人际交往的经验,还可能收获满满的自信。记得提前做点儿准备,列出你的访问提纲。访问完成后,以《对的一次访问》为题,写一篇作文,跟同学分享你访问的经过和感受
思路指引:
①选择好采访对象,提前准备要采访的内容,设计的问题要有价值。
②学会对采访材料进行剪裁。根据你的采访目的,确定哪些内容应放在前面,哪些内容应放在后面,哪些是采访稿的重点。
③学会将采访现场的环境写入文章中。在采访时,我们应学会观察;观察被采访者的神态、外貌等,这一切可以适当地在采访稿中写出来,这样文章会更加丰富有趣
精彩范文
对捏泥人的一次访问
太好了,我终于当上了梦寐以求的小记者,我太高兴了!
【点评】开头先写高兴的心情,为后面的访问做铺垫。
今天我决定来访问捏泥人。他年逾六旬,身体却依然很强健,身上披着老羊皮袄,一顶老式的鸭舌帽下露出了花白的鬓发,一张黝黑而又饱经风霜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留下的皱纹。
【点评】交代要访问的对象,着力描写他的外貌,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老爷爷经常坐在市场的巷口,他的面前摆着一个大木箱子,上面摆着各色各样的泥人,有“大闹天宫的孙悟空”“英勇凛凛的黑猫警长”“聪明机智的一休”……个个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来到了老人的摊前问:“老爷爷,您在捏什么呢?”老爷爷说:“我在捏小画眉。你看,小画眉身着深褐色的晚礼服,玲珑的面孔上,有一张纤长的嘴。眼睛虽是用彩泥捏的,我却觉得它透出了光,透出了神韵。”
【点评】老爷爷对小画眉的描述细致逼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使表述形象生动。
“老爷爷,您为什么喜欢捏小画眉呢?”“因为,我家里养了一只美丽的画眉鸟。它头上的羽毛像深黄色的头巾,一双眼睛闪闪发光。眼睛周围有一道白色的羽毛,那道白毛像是它的眉毛,使得它的眼睛显得格外有神,它的名字就是从这儿来的。一张小嘴是淡黄的,尖尖的。背上的羽毛像深黄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灰黄色的衬衫。尾巴是黑色的,像一把半开的扇子。一双淡黄色的爪子紧紧抓着树枝。它的鸣声清脆响亮,给人一种喜悦振奋的感觉。”
“爷爷,您能捏个猪八戒吗”?“行啊。”你瞧!在短短的几分钟里,一个“猪八戒”的半成品已经展现在我的眼前。他手法娴熟,十指上下翻飞,技术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老爷爷一手举着“猪八戒”,一手托着下巴,似乎在想些什么。过了一会儿,老人拿出一些红色的泥和一些黑色的泥,左揉右捏,就变成了一瓣“西瓜”,他又从箱子里取出一些黑色的泥,小心地给“西瓜”装上了瓜籽,简直像极了。接着老人把精心设计的一瓣“西瓜”放在了“猪八戒”的手里,哈,“猪八戒吃西瓜”完成了,围观的人不断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我继续问:“老爷爷,我还想问一下,您是怎么学会捏泥人的?”老爷爷说:“当年,我看见一位大师捏得栩栩如生的泥人时,我是多么的羡慕;每当我看见用泥团捏成的英雄塑像时,我就会情不自禁地用手拨弄起来;每当我看见捏泥人的手法是那么娴熟时,我又多么想试一试。就这样,天长日久,就练就了这门手艺。”
【点评】详写老爷爷捏“猪八戒吃西瓜”的过程,突出老爷爷构思的精巧。
老爷爷的话,让我想起“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又有多少人知道这泥人背后的故事呢?
【点评】借事寓理,使文章主旨深远。
【经典点评】
本文着眼于对捏泥人老爷爷的一次访问,选准了切入点,写作中详略有致,描写非常细致,中心突出。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使文章主旨鲜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