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3线段的长短比较(基础练)
1.如图所示,已知线段a,b,c(a>b+c),求作线段AB,使AB=a-b-c.下面利用尺规作图正确的是(
)
B.
C.
D.
2.若A,B,C三点共线,线段AB=5cm,BC=1cm,则线段AC的长为(
)
A.6cm
B.4cm
C.6cm或4cm
D.5cm或1cm
3.下列作图属于尺规作图的是( )
A.画线段MN=3cm
B.用量角器画出∠AOB的平分线
C.用三角尺作过点A垂直于直线L的直线
D.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4.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连接两点的线段叫两点之间的距离;②直线比线段长;③若,则为的中点;④钝角与锐角的差为锐角.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5.某中学举行一次拔河比赛,体育老师想从两条大绳中挑出一条最长的绳子,请你为他们选择一种合适的方法( )
A.把两条大绳的一端对齐,另外一端在公共端点的同侧,然后拉直两条大绳,另一端在外面的即为长绳
B.把两条绳子接在一起
C.把两条绳子重合,观察另一端情况
D.没有办法挑选
6.如图所示,点P是AB的中点,点Q是BC的中点.
(1)cm,cm,则PQ=_________cm;
(2)cm,cm,则AC=_________cm;
(3)cm,cm,则AQ=_________cm.
7.平面上有两点A、B,使CA+CB最短的点C的位置是在________.
8.(1)在实际问题中,修路和架线都尽可能减少弯路,是因为_________.
(2)已知从A地到B地共有三条路,小明应选择第
条路,用数学知识解释为_________.
9.延长线段AB到点C,使,点D为AC的中点,且cm,则AD的长是________.
10.如图,点C、D在线段AB上,点C为AB中点,若AC=5cm,BD=2cm,则CD=_______cm.
11.用恰当的方法比较长方形ABCD中AB,AC,AD的长,然后用“<”连接这三条线段.
12.在数轴上有两个点A和B,点A在原点左侧,到原点的距离为6,点B在原点右侧,到原点的距离为4,点M,N分别是线段AO和BO的中点,写出点A和点B表示的数,并求出线段MN的长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3线段的长短比较(基础练)
1.如图所示,已知线段a,b,c(a>b+c),求作线段AB,使AB=a-b-c.下面利用尺规作图正确的是(
)
B.
C.
D.
【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线段和差以及尺规作图分析判断各选项即可.
【详解】
解:用尺规先作线段AC=a,再从内部顺次截取CD=b,DB=c,则AB=a-b-c.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尺规作线段,正确截取线段是解题关键.
2.若A,B,C三点共线,线段AB=5cm,BC=1cm,则线段AC的长为(
)
A.6cm
B.4cm
C.6cm或4cm
D.5cm或1cm
【答案】C
【解析】【分析】分两种情况:①当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②当C在线段AB上时,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答案.
【详解】
①当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AC=AB+BC=5+1=6cm,
②当C在线段AB上时,AC=AB-BC=5-1=4cm.
综上所述:AC=6或4cm.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利用线段的和差是解题关键,要分类讨论,以防遗漏.
3.下列作图属于尺规作图的是( )
A.画线段MN=3cm
B.用量角器画出∠AOB的平分线
C.用三角尺作过点A垂直于直线L的直线
D.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尺规作图的定义可知.
【详解】
解::A.画线段MN=3cm,需要知道长度,而尺规作图中的直尺是没有长度的,错误;
B.用量角器画出∠AOB的平分线,量角器不在尺规作图的工具里,错误;
C.用三角尺作过点A垂直于直线L的直线,三角尺也不在作图工具里,错误;
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作图-尺规作图的定义,掌握作图法则是解题关键
4.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连接两点的线段叫两点之间的距离;②直线比线段长;③若,则为的中点;④钝角与锐角的差为锐角.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线段、角的基本性质即可依次判断.
【详解】
①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叫两点之间的距离,故错误;
②直线与线段不能比较长短,故错误;
③若,A,M,B在同一直线上,则为的中点,故错误;
④钝角与锐角的差为钝角或锐角,故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线段、角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知直线、线段的性质及角的运算.
5.某中学举行一次拔河比赛,体育老师想从两条大绳中挑出一条最长的绳子,请你为他们选择一种合适的方法( )
A.把两条大绳的一端对齐,另外一端在公共端点的同侧,然后拉直两条大绳,另一端在外面的即为长绳
B.把两条绳子接在一起
C.把两条绳子重合,观察另一端情况
D.没有办法挑选
【答案】A
【解析】【分析】利用叠合法判断,判断哪个选项对叠合的步骤正确即可.
【详解】
利用叠合法可得:把两条大绳的一端对齐,另外一端在公共端点的同侧,然后拉直两条大绳,另一端在外面的即为长绳.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线段的比较,正确认识叠合法是关键.
6.如图所示,点P是AB的中点,点Q是BC的中点.
(1)cm,cm,则PQ=_________cm;
(2)cm,cm,则AC=_________cm;
(3)cm,cm,则AQ=_________cm.
【答案】(1)5;
(2)10;
(3)8.
【解析】【分析】(1)点P是AB的中点求出PB的长,由点Q是BC的中点求出BQ的长,然后可求出PQ的长;
(2)由点Q是BC的中点求出BC的长,然后可求出AC的长;
(3)直接把AB与BQ相加即可;
【详解】
(1)∵点P是AB的中点,cm,
∴PB=3cm,
∵点Q是BC的中点,cm,
∴BQ=2cm,
∴PQ=3+2=5cm;
(2)点Q是BC的中点,cm,
∴BC=4cm,
∴AC=6+4=10cm;
(3)∵cm,cm,
∴AQ=6+2=8cm.
故答案为(1)5;(2)10;(3)8.
【点评】本题考查了线段中点的计算,如果点C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C与BC,那么点C叫做线段AB的中点,这时AC=BC=,或AB=2AC=2BC.
7.平面上有两点A、B,使CA+CB最短的点C的位置是在________.
【答案】线段AB上.
【解析】【分析】根据线段的性质解答即可.
【详解】
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得点C的位置在线段AB上.
故答案为:线段AB上.
【点评】本题考查了线段的性质.掌握线段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8.(1)在实际问题中,修路和架线都尽可能减少弯路,是因为_________.
(2)已知从A地到B地共有三条路,小明应选择第
条路,用数学知识解释为_________.
【答案】(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解析】【分析】根据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进行解答.
【详解】
(1)修路和架线都尽可能减少弯路,是因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已知从A地到B地共有三条路,小明应选择第②条路,用数学知识解释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故答案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点评】本题考查了线段的性质,是需要记忆的知识.
9.延长线段AB到点C,使,点D为AC的中点,且cm,则AD的长是________.
【答案】10cm
【解析】【分析】先根据求出AB的长,再求出AC的长,然后根据中点的定义即可求出AD的长.
【详解】
∵,cm,
∴AB=15cm,
∴AC=15+5=20cm.
∵点D为AC的中点,
∴AD=10cm.
故答案为:10cm.
【点评】本题考查了线段中点的定义,如果点C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C与BC,那么点C叫做线段AB的中点,这时AC=BC=,或AB=2AC=2BC.
10.如图,点C、D在线段AB上,点C为AB中点,若AC=5cm,BD=2cm,则CD=_______cm.
【答案】3
【解析】【分析】首先由点C为AB中点,可知BC=AC,然后根据CD=BC-BD得出.
【详解】
∵点C为AB中点,AC=5cm,
∴BC=AC=5cm.
∵BD=2cm,
∴CD=BC-BD=5-2=3cm.
故答案为3
【点评】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在不同的情况下灵活选用它的不同表示方法,有利于解题的简洁性.同时,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也是十分关键的一点.
11.用恰当的方法比较长方形ABCD中AB,AC,AD的长,然后用“<”连接这三条线段.
【答案】见解析,AD<AB<AC.
【解析】【分析】用叠合法或度量法解答即可.
【详解】
用圆规截取比较法(叠合比较法),或用刻度尺度量比较法(度量比较法).
可得:AD<AB<AC.
【点评】本题考查了线段大小的比较方法.掌握线段大小的比较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在数轴上有两个点A和B,点A在原点左侧,到原点的距离为6,点B在原点右侧,到原点的距离为4,点M,N分别是线段AO和BO的中点,写出点A和点B表示的数,并求出线段MN的长度.
【答案】点A表示-6,点B表示4,
【解析】【分析】根据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关系即可写出点A和点B表示的数;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即可求出MN的值.
【详解】
如图,点A表示-6,点B表示4,故,.
因为点M,N分别是线段AO和BO.的中点,
所以,,
所以.
【点评】本题考查了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关系,线段中点的定义,熟练掌握线段中点的定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