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苏教版同步课时作业3.7.3绿化,我们共同的行动
1.近年来,国家出台了许多“退耕还林”的鼓励性政策,以进一步扩大绿地面积。从生物学的角度看,植物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有(?? )
A.吸收灰尘,降低噪音
B.制造氧气,吸收二氧化碳或某些有害气体
C.保持水土,调节气候
D.以上三项都是
2.森林在生态价值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此列的是( )
A.提供木材
B.涵养水源
C.保持水土
D.防风固沙
3.“山上多种树,胜似修水库,有雨它能吞,无雨它能吐。”这句谚语形象地说明了森林对环境具有的作用是( )
A.制造氧气和净化空气
B.过滤尘土和净化空气
C.降低噪音和调节气候
D.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
4.深圳市是国家森林城市,植物覆盖率较高。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植物可以减少城市的降雨量 B.植物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C.植物可以为市民提供氧气 D.植物可以吸收有害气体,净化空气
5.森林遭到严重砍伐后,我们可能面临下列哪些问题(???)
A.生物多样性受损?????????????????????B.水土流失
C.气候改变????????????????????????D.以上都可能发生
6.在河堤和山坡上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 ?)?
A.养畜放牧?????B.乘凉观赏?????C.固堤保土?????D.收获木材
7.下列对森林的保护措施,正确的是( )
A.为保护森林要合理开发和利用森林资源
B.为了保护森林不能砍伐树木
C.为了保护森林资源要多种树、少种草
D.为了保护森林资源要多种草、少种树
8.下列保护我国植被的法律是(???? )
A.《大气污染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
B.《水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
C.《噪声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
9.“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每一抹绿色都会把我们的家园装扮得更美好,绿化祖国,人人有责,你知道每年的3月12日是什么节日吗?(??? )
A.植树节????? B.国际禁毒日????? C.爱眼日????? D.世界无烟日
10.下列关于绿化校园的设计不合适的是( )
A.尽量不要对校园环境布局做大的改动
B.最好不要选用名贵的花草树木
C.教学楼临窗宜种植高大的乔木
D.应注意花草树木的生长周期
11.技术设计能力是技术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绿化校园的设计活动”需要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具有科学的态度和审美评价能力。你对这项设计活动采取的态度应该是(?? )
A.学校已经是花园式校园,何必多此一举
B.绿化校园是校长和园丁的事,与己无关
C.很想通过这次设计活动,学会技术设计的过程和方法
D.对老师布置的设计任务,不想多费心思,敷衍了事
12.下面有关绿化校园应注意的问题,说法欠妥的是(? )
A.应充分考虑学校实际,尽量不对学校环境布局做大的改动
B.要注意花草树木的生长周期,保证春秋花不断,四季绿满园
C.绿化树种在形态选择和空间安排上要注意高低、色彩、大小的搭配
D.教学楼大厅和室内尽量配置名贵花木,校内可适当搭配普通花木
13.下面有关绿化校园的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教学楼大厅可摆放一些常见的、喜阴的盆花和观叶植物
B.注意花草树木的生长周期,使校园在不同季节都有美丽风景
C.教学楼临窗可种植树形高大、能降低噪音的乔木
D.环校绿化带可选择荫浓、生长迅速、易栽易活、耐修剪的植物
14.据报道2000年春至今,沙尘暴多次肆虐,波及大半个中国,发生频率和含沙量都是空前的.沙尘暴期间,灰尘弥漫,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影响,给国家经济造成严重损失.下图是科学工作者对我国北方地区草原、森林、荒漠面积变化的调查结果.这对研究我国近几年来华北地区多次出现沙尘暴天气有很大的帮助.
(1).北方“沙尘暴”天气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
(2)“沙尘暴”天气逐年加剧说明我国北方__________受到了严重破坏.
(3)我国北方地区频繁出现“沙尘暴”的主要原因有(???)
①在草原上过度放牧
②采伐森林,开垦耕地
③工业的发展
④黄河出现断流现象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
(4)请你分析植被和沙尘暴形成的关系.
(5).请你根据生态平衡的原理提出治理沙尘暴的措施.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植物的叶片能吸收灰尘和某碑有宙气体,树叶能减少噪声的传播,树干还能使声波向地面传播,减弱噪声。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能增加人气的湿度,降低温度,改善气候;大多数陆生植物的根在地下分布深而广,形成庞大的根系,可以牢牢地抓住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2.答案:A
解析:森林提供木材,属于经济价值.A错误。森林的树木根深叶茂,可以保护土壤和涵养水源,属于生态价值,B正 确。森林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属于生态价值, C正确。森林的根在地下分布深而广,形成庞大的根系,比地上的枝叶系统还发达,具有防风固沙的作用,属于生态价值,D正确。
3.答案:D
解析:森林有“绿色水库”之称,“有雨它能吞,无雨它能吐”说明了森林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4.答案:A
解析: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雨量。
5.答案:D
解析:森林有保持水土的作用,森林的根系可以牢牢地抓住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森林能增加空气湿度,调节气候;当植 物十分丰富的森林生态系统变成单一的农田后,生物种类会迅速减少,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6.答案:C
7.答案:A
解析:森林是可再生资源,我们要保护好,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森林资源,一定要合理采伐,伐后及时更新,使木材生长量和采伐量基本平衡,甚至大于采伐量.同时要提高木材利用率和综合利用率。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要保持相对的稳定,不能单纯的加大某一种生物的数量,否则不利于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因此花、草、树木都重要,其数量和比例要相对稳定,才利于生态平衡,才利于保护森林。故B、C、D错误,A正确,故选A。
考点:
保护植被的意义
8.答案:D
解析:为保护植被,我国于1984年和1985年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对森林和草原力求实行依法治理和科学化管理,使我国对植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尽快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考点:保护植被的意义
9.答案:A
解析: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把3月12日定为我国的植树节.把这一天定为植树节,一是为了纪念一贯重视和倡导植树造林的孙中山先生(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另外,3月12日刚好是惊蛰之后,春分之前,对全国来说,这时候植树是最适宜的;
吸毒的危害:引起人的免疫力下降;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影响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生理功能;影响正常的生殖能力;还可能感染乙肝、艾滋病等疾病.1987年6月12日至26日,联合国在维也纳召开有138个国家的3000多名代表参加的麻醉品滥用和非法贩运问题部长级会议.会议提出了“爱生命,不吸毒”的口号.与会代表一致同意将每年的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国对毒品问题的重视,同时号召全球人民共同来解决毒品问题;
“爱眼日”是每年的6月6日;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已有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实,吸烟是导致肺癌的首要危险因素.为了引起国际社会对烟草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视,世界卫生组织1987年11月建议将每年的4月7日定为“世界无烟日”,并于1988年开始执行.自1989年起,世界无烟日改为每年的5月31日。
考点:一些节日的识记
10.答案:C
解析:A、整体性:校园绿化应纳入学校各项工作的整体规划之中.尽量不要对校园环境布局做大的改动,校园绿化主体要体现艺术性,要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既要注重整体规划,又要注意局部景点的艺术魅力.使整体环境和局部和谐统一.故不符合题意;
B、实用性:所种植物必须着眼于长远规划,在节省经费、净化环境方面,都要有其突出的优点,争取以最少的投入,获最大的效益.因此 最好不要选用名贵的花草树木.故不符合题意;
C、教学楼临窗种植高大的乔木,会遮挡光线影响教室内的采光.影响学生视力.故符合题意.
D、应注意花草树木的生长周期,做到相互协调,三季有花,四季有阴.故不符合题意.
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11.答案:C
解析:由题意可知,技术设计能力是技术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绿化校园的设计活动”需要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具有科学的态度和审美评价能力,这对于学习者个体的全面发展以及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都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应该通过这次设计活动,学会技术设计的过程和方法,不能敷衍了事.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C
12.答案:D
解析:绿化校园设计应朝着使校园变得更美丽、更合理、更经济的方向设计,所以,教学楼大厅和
室内尽量配置名贵花卉,适当搭配普通花木是错误的设计方案。
13.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校园环境绿化是以绿色的各类花草树木为主,以其特有的美化和防护作用起到净化空气、减少噪音、调节气候等改善环境的功能,使学校成为清洁,优美的学习环境活动场所,因此在进行校园绿化设计时,充分考虑学校实际,尽量不对学校布局做大的调整春天鲜花盛开,注意花草树木的生长周期,使校园春秋花不断,四季绿满园,注意绿化树种在形态选择和空间安排上高低、大小和色彩的搭配,要夏天绿树成荫,秋天收获果实,冬天还能见到绿色,而注意在教学楼内尽量配置名贵花木,适当搭配普通花木不适宜校园绿化,故选C。
14.答案:(1)范围广; 强度大; 频率高; (2).植被(或森林草原); (3).A; (4).草地面积减少,土壤蓄水能力降低,植被遭破坏使土壤裸露并荒漠,有风便起风沙,森林面积减少,防风沙能力下降
(5)造防护林,保护草原、控制载畜量;退耕还林、还草等.
解析:沙尘暴范围广;强度大;频率高,由于植被(或森林草原)遭到破坏,造成沙尘暴天气,草地面积减少,土壤蓄水能力降低,植被遭破坏使土壤裸露并荒漠,有风便起风沙,森林面积减少,防风沙能力下降是形成沙尘暴的重要原因。造防护林,保护草原、控制载畜量;退耕还林、还草等是治理沙尘暴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