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全一册同步备课:21.2电磁波的海洋教案+同步练习
21.2电磁波的海洋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2
.知道c是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知道可以人为获得电磁波,培养学生想象与实践结合的科学的学习态度.
2
.通过对信息的收集、整理,了解电磁波大家族.
3.通过动手实验证明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电磁波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敢于向困难挑战、
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电磁波的传播.
难点:电磁波的产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展示利用电磁波工作的用电器的图片,同学们知道这些用电器是靠什么来工作的吗?
收音机里的声音是电磁波传递来的
电视机里的声音和图像也是电磁波传递来的
手机也是靠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微波炉是利用电磁波来加热食品的家用电器
电磁波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加热食品,平常我们见到的各种天线有的可以发射电磁波,有的可以接收电磁波。那么电磁波是如何产生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电磁波的知识。
二、讲授新课
知识点一:电磁波是怎么样产生的
实验1:手持木棍,让木棍下端接触水槽水面上,水面上有一圈一圈凸凹相间的状态从木棍接触水面处向外传播,形成水波。
实验2:两个音叉并排放置,并离得很近,敲击其中一个音叉,和另一个音叉接触的小珠被弹起。音叉振动时,在空气中会有疏密相间的状态向外传播,形成声波。声波看不见,摸不到,但声波传到我们的耳朵,会引起鼓膜振动,使我们产生听觉。
看完以上两个实验,那么思考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请看看演示。打开收音机的开关,将调谐旋钮旋至没有电台的位置,将音量开大,取一节干电池和一截导线,拿到收音机附近,先将导线的一端与电池的负极相连,再将导线的另一端与电池的正极相摩擦,它们时断时续地接触,从收音机里听到什么?
同学们交流、讨论后回答:在收音机里听到“喀喀”的杂音。这是因为在导线与电池组成的电路中产生了快速变化的电流,变化的电流产生了电磁波,收音机接收了这一电磁波,并把它放大转换成声音,这就是我们听到的“喀喀”声。
知识点二:电磁波是怎样传播的
1.我们知道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那么电磁波的传播是否也需要介质?
【实验1】把手机放在塑料袋里,再放入水中,拨打电话,观察手机能否收到信号.
实验说明:电磁波在液体中能够传播.
【实验2】把手机放在密闭的木制盒子里,拨打手机,观察手机能否收到信号.
实验说明:电磁波在固体中能传播.
【实验3】 把手机放在真空罩中,拨打手机,观察手机能否收到信号.
实验说明:电磁波在真空中能够传播.
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但是电磁波能够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宇航员在月球上可以用电磁波来通信.
大家看屏幕(多媒体播放不同形式的电磁波),观察到什么?
总结:
(1)波峰——凸凹相间说明有凸起部分和凹下部分,这样向上部分就形成像山峰似的浪尖;波谷——向下部分就形成凹谷.
(2)波长()——每上、下振动一次就形成一个波峰和波谷;若上、下振动若干次,那么这列波就以波峰—波谷—波峰—波谷……的方式向外传播出去;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是一定的,这个距离叫波长.
(3)频率()——波在1秒内出现的波峰数(或波谷数),叫做频率.
(4)波速——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真空中电磁波的波速为c.
电磁波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z),因为通常电磁波的频率都很高,所以常用的单位是千赫(kHz)和兆赫(MHz).
电磁波是个大家族,通常用于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频率为数百千赫至数百兆赫的那一部分,叫做无线电波.
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天线,它们有的是发射电磁波的,有的是接收电磁波的,我们就生活在电磁波的海洋中.
大家阅读课本P152页《科学世界》“微波炉”,回答下列问题.
(1)微波炉的原理是什么?
(2)微波炉适宜于加热什么食物?
(3)微波对人体有害,使用微波炉时,应怎样作好防护?
学生阅读,思考,讨论,回答.
知识点三:电磁波家族和应用
电磁波是个大家族,通常用于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频率为数百千赫至数百赫的那一部分,叫做无线电波。
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天线,它们有的是发射电磁波的,有的是接收电磁波的,我们就生活在电磁波的海洋中。
三、板书设计
四、教学反思
电磁波是一种看不见、摸不到的东西,由于学生可能对“电磁波”这个名词还有些陌生,并不能深入体会到电磁波的存在。根据教材内容在安排本节时,是由学生身边生活事例来引入新课的,并通过事例和演示实验的方法,注重让学生在从身边的知识、熟悉的事物中去感受到新生事物的思想。
本节内容密切联系生活,与社会活动紧密结合,为学生学习无线电知识,做好了铺垫,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物理学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借助网络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更生动的了解知识。
同步练习:
1.下列有关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B.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
C.可见光是电磁波
D.超声波是电磁波
答案:C
2.下图是电磁波及其应用实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紫外线是紫色的
B.电视机遥控器用γ射线遥控
C.体检胸透用的电磁波频率比无线电波低
D.可见光与无线电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答案:D
3.将一根导线的一端与电池的负极相连,另一端与电池的正极时断时续地接触,旁边的收音机就会发出“喀啦喀啦”的声音,这是因为收音机收到了电池与导线产生的( )
A.超声波
B.次声波
C.电磁波
D.光波
答案:C
4.甲、乙两列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它们的频率f甲>f乙,则它们的波长相比较( )
A.λ甲>λ乙
B.λ甲<λ乙
C.λ甲=λ乙
D.无法确定
答案:B
5.2019年1月18日,我国发射的卫星“墨子号”正式交付用户单位使用,“墨子号”与地面控制系统交流靠的是( )
A.次声波
B.X射线
C.红外线
D.电磁波
答案:D
6.关于电磁波的有关性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海市蜃楼”和“彩虹”这两种自然现象,形成的原理是完全一样的
B.牛顿用玻璃三棱镜使白色的太阳光发生色散,从而证明了白光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
C.在电磁波谱中,从γ射线→X射线→红外线频率逐渐增大
D.如果电视机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的波长为900nm,那么,它的频率为×1015Hz
答案:C
7.某手机网络频率范围是1920~1935MH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920MHz的电磁波波长比1935MHz的短
B.1920MHz的电磁波不能在没有空气的月球上传播
C.1920MHz的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比1935MHz的慢
D.1920MHz和1935MHz的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相同
答案:D
8.雷达是现代战争中重要的军事设备。若雷达向飞机发射的微波从发出到接收返回信号所用时间为52
μs(1μs=10-6s),微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则此时飞机与雷达的距离为 m。?
答案:3×108m/s 7.8×103
9.右图是一列电磁波的波形,A、B间的距离为750m,则这列波的波长为 m,频率为 Hz(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答案:250 1.2×106
10.下图是收音机的调台面板,“FM”和“AM”为两个波段, 波段的波长较长;图中“750”字样代表接收电磁波的波长为 m。?
FM 88 94 99 105 108MHz
AM 530 610 750 1000 1300 1600kHz
答案:AM 400
11.我们生活在电磁波的海洋中,当需要防止电磁波干扰时,通常用金属壳将电磁波与需加以屏蔽的区域隔开,避免电磁波进入,这种做法就是电磁屏蔽。中国科技馆有一个金属小屋,侧面的大窗上镶嵌着一块电磁屏蔽玻璃,如图所示。请你自选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检验这块电磁屏蔽玻璃是否能够屏蔽电磁波。写出实验步骤和判断方法。
答案:实验器材:两部手机。
实验方法:把一部正常的手机放在电磁屏蔽玻璃箱内,用另一部手机拨打这部手机的号码,听手机是否放出铃声,看手机是否接收到来电信号。
判断方法:如果电磁屏蔽玻璃箱内的手机接收不到信号,说明电磁屏蔽玻璃有屏蔽作用;如果手机接收到信号,说明电磁屏蔽玻璃没有屏蔽作用。
12.阅读下列短文,并解决问题。
任何物体都会向外辐射红外线,并且物体的温度不同,向外辐射的红外线的强度不同。红外线实际上也是一种 波,正常人辐射的红外线波长大约为10μm,合 m,频率为 Hz。?
(1)为什么检测人体辐射的红外线就能确定人的体温呢?
(2)请你针对上述情景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 。?
答案:电磁 10-5 3×1013
(1)因为物体的温度不同,向外辐射的红外线的强度不同。
(2)人体温度越高,向外辐射的红外线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