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将钢尺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相同,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钢尺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此处“不同”是指声音的(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速度
2.如图所示,同学们自制一件小乐器,在8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中装有不同高度的水,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8个玻璃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 )
A.音调
B.振幅
C.音色
D.响度
3.图书馆内禁止“大声喧哗”,其中“大声”是指声音的(
)
A.响度大
B.音调高
C.音色好
D.速度大
4.在学校组织的文艺汇演中,小希用二胡演奏了《二泉映月》,如图所示.演奏过程中,她不断变换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其目的是为了改变
A.声音的响度
B.声音的音色
C.声音的音调
D.琴弦的振幅
5.如图所示的声音波形图,其中一个与其它图形表示响度不同的是( )
A.B.C.D.
6.如图所示是习近平主席在“9.3”阅兵重要讲话中握拳振臂高呼“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这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宣言让我们铭记历史所启示的伟大真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习近平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m/s
B.习近平庄严的声音响彻云霄说明他的声音音调高
C.我们能够辨别出习近平的声音是根据音色判断的
D.习近平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让世界倾听中国声音
7.语文老师在朗读课文时或雄浑有力,或婉转动听,极富感染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朗读时,老师的声带振动产生声音
B.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
C.老师声情并茂朗读时,声音的音色不断改变
D.老师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声音的频率很高
8.如图所示,有关声现象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通过观察纸屑跳动的幅度可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B.乙图中通过观察乒乓球是否被弹起可以探究“声音的产生”
C.丙图中通过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可以直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D.丁图中通过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长度不同的锯条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9.如图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小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泡沫塑料小球被弹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手握住音叉,音叉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不同
C.小球被音叉弹开的幅度越大,说明音叉振动的频率越快
D.利用泡沫塑料小球是为了放大声音
10.如图所示,湘西苗族“鼓舞”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该舞是围绕“苗鼓”展开,从物理学的知识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鼓手敲击鼓的频率越大,鼓声响度越大
B.有经验的人听下鼓声,就能区别是“苗鼓”还是其它地区鼓,是因鼓的音色不同
C.敲鼓的力量越大,鼓声的音调越高
D.距着鼓越远,听到的鼓声频率越低
11.图甲是一手工艺品,由竹筒(A、B两端开口,C处开一小口)和“活塞”组成,将活塞从B处塞入,在A处吹气并来回拉动“活塞”能发出悦耳的哨音,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哨音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B.哨音是由筒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C.换用更大的力吹气改变了哨音的音调
D.吹气时来回拉动“活塞”改变了哨音的响度
1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吹奏长笛时,笛声是由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能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D.“震耳欲聋”主要描述声音的音调高
13.物理上常用示波器显示声波的波形特点。甲、乙两个音叉振动时发出声音的波形图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音叉比乙音叉发声的音调低
B.甲音叉比乙音叉发声的响度大
C.甲、乙两音叉发声的音色不同
D.发声时甲音叉比乙音叉振动得快
14.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不同
C.“引吭高歌”“低声细语”中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调
D.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其振动频率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
二、填空题
15.水牛“哞哞”的叫声和蚊子“嗡嗡”的叫声相比较,_______的叫声音调高,_______的叫声响度大.用小提琴和二胡同时演奏《二泉映月》,凭听觉就能分辨出小提琴和二胡,是因为二者的_______不同.
16.口技是民间的一种声音艺术,高超的口技艺人,可以模仿各种声音,从声音的特性来看,他主要模仿声音的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现场观众能欣赏到,是因为声音能在_____中传播?口技艺人往往通过重拍醒木结束表演,醒木拍得越重,声音的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越大?
17.如图所示,8
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可以发出“1、2、
3、4、5、6、7、duo”的声音来。这些声音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
,音调从左到右_________,若用嘴巴吹,也能发出“1、2、
3、4、5、6、7、duo”,此时音调从左到右________(选填“越来越高”或“越来越低”)。
18.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在丰富的出土文物中有大量的音乐文物。在实践活动中,晓晋来到河南博物院,他走到编钟演奏处,如图所示,看到乐手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这是为了让观众欣赏到不同_____的声音,乐手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编钟,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9.如图所示,接通电源,此时能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现用抽气设备逐渐抽出
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渐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这里的
“声音”指的是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
20.海洋动物质量越大,其叫声越是有力而低沉,即响度较________,音调较________.(甲)、(乙)两曲线为科考船声呐系统收录的500
kg的海豚和100
t的蓝鲸叫声的波形图,其中,________(填“甲”或“乙”)是蓝鲸发出的.
21.如图所示为2019年4月23日纪念中国海军建军70周年海上阅兵的情景。威武的中国海军将士喊出嘹亮的口号是由声带_____产生的,通过_____传播响彻云霄。口号声能传播很远是因为声音的_____(填“音调高”或“响度大”),彰显出了中国海军的强大与自信。
22.如图是一款智能幼教陪护机器人,它功能强大,可以和小朋友比赛背唐诗、学英语、聊天等等。机器人的声音是通过________传人人耳的,机器人能区分小朋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________不同。
23.如图所示,用筷子击打碗的边缘可以演奏出美妙的音乐,选用大小不同的瓷碗是为了使碗发出的声音的_____________不同,击打时用不同的力是为了使瓷碗发出的声音的_________不同。
(以上两空选填“音调”、“响度”和“音色”)
24.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阅兵仪式正式开始前,56
门礼炮发出
70
响轰鸣,仿佛历史跃动的脉搏,诉说中
56
个民族的中华儿女
70
载春华秋实的拼搏。我们听到的礼炮轰鸣声是由___传入人耳的;震耳欲聋的礼炮是形容声音的_____。
参考答案
1.C
2.A
3.A
4.C
5.D
6.C
7.A
8.B
9.A
10.B
11.B
12.A
13.D
14.C
15.蚊子,
水牛,
音色
16.音色
空气
响度
17.水和瓶子发生了振动
越来越高
越来越低
18.音调
响度
19.变小
响度
介质
20.大
低
甲
21.振动
空气
响度大
22.空气
音色
23.音调
响度
24.空气
响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