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朝花夕拾》复习练习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1、《朝花夕拾》原名《
》,陆续发表于《
》半月刊。
2、《朝花夕拾》共收入
篇作品。包括:对猫的厌恶和仇恨的《
》;怀念长妈妈又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
》;批判封建孝道观念的《
》;表现封建家长制阴影的《
》;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
》;写童年之事的《
》;揭露庸医误人的《
》;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
》;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
》;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
》。
3、仇猫的原因有:猫的性情和别的猛兽不同,凡捕食雀鼠,
才吃下去;与狮虎同族,
;他们配合时
;伤害
。
4、《狗?猫?鼠》中作者小时候床头贴的两张花纸是《
》、《
》
5、《狗?猫?鼠》中针对“
”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
,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
和对
。
6、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
;
;
;
;
。
7、我对阿长的感情是变化为线索,从“
——
——
——
。”
8、长妈妈是一个
,
、
,
,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问题。她是一个
而又
的劳动妇女。
9、鲁迅先生认为“可以勉力仿效的”不难做到的是
、
、
三个孝道故事。认为“可疑”的故事是
;认为“有性命之虞”的故事是
;而最为反感的是
、
两个故事。
10、《二十四孝图》针对“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
,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
,教坏了
”。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
和
,揭示了旧中国儿童可怜。
11、《二十四孝图》对当时反对
、提倡
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12、得到二十四孝图后因为“
,
”,所以很高兴
;可是那上边宣扬的是封建的伦理道德,让他“
,
,
完全绝望了?”这使他扫兴。
13、《五猖会》中,父亲强迫“我”背
《
》,让我感到痛苦,从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
、
,对儿童心理的
和
。
14、《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
的
、
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
而
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的伤害,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15、《无常》讽刺人间
,恶人
,
。
16、百草园有哪些乐趣:
,
,
。
17、年鲁迅对三味书屋的生活哪些地方不满意①
②
③
18、寿无镜老师:
、
、
、
、
,但在封建社会里,他的教学内容、方式都是守旧的。
19、“名医”陈莲河所提到了哪些药引
,
、
。
20、衍太太的几件事在父亲临死时
;鼓励
;鼓励
;怂恿
;怂恿“我”
,还
。
21、《父亲的病》描述了几位“名医”是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
、
、
、
的实质。
22、庸医的丑恶行径(1)
病,如陈莲河用药中要求“蟋蟀一对”,且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等。(2)
,说医能医病,不能医命。(3)索要
。(4)无计可施时
。
23、衍太太:
,
,
,
。
24、《琐记》——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
去
求学的过程。作品描述了当时的
和
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
”。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
》的情景,表现出
欲望。
25、“我”和藤野先生直接交往的事⑴
;⑵
;⑶
;⑷
26、“匿名信事件”:日本青年在国富兵强的大背景下,认为中国是
,中国人也是
。他们不容忍一个中国人在一百多日本学生中成绩居中;对藤野先生精心辅导中国学生感到不满,从而用
来诬蔑鲁迅。
27、“看电影事件”:在课堂里看
屠杀中国人的电影,这本已经让鲁迅很难堪,加上课堂里日本学生的欢呼,以及电影中同胞的
更让鲁迅觉得
受到极大的伤害。
28、“匿名信事件”让鲁迅受人歧视,大毕竟可以去斗争,去澄清;而“
”让鲁迅看到了中国人的
,鲁迅意识到:
是民族落后的根本原因,所以“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最终决定“
”。
29、藤野先生是一个
、
、
、
的人。
30、追叙作者在
和
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
、
,辛亥革命后
,表现了对
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
和
。
31、范爱农是一个
的知识分子,一个
的爱国者,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最后与社会妥协,内心
、悲
。
32、起初觉得范爱农离奇而且很可恶(徐锡麟、秋瑾被杀害,范因为反感鲁迅,因而故意和他唱反调,反对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不人道),觉得他是一个
、
的人。后来在革命前的一年,在故乡与范爱农再次相遇,彼此相熟,对范爱农产生友善之意。最后得知范爱农掉在水里,
,为他的死感到
,
和
。
33、“赛神会”中“我”和许多人喜欢看
。
34、《琐记》中记叙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又选择了无须学费的
。
35、“好。那么,走罢!”而去“寻别一类人们去”一语出自鲁迅的《
》篇。
36、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竟天择”,“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
,这段经历在《
》中提及。
37.《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说起儿时生活,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如《
》、《
》。
38.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一位朋友,当时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但回国偶遇之后,交往甚密,这位朋友是
。
39.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刻画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方正、质朴、博学的先生
,《范爱农》中正直倔强的
,
《阿长与〈山海经〉》中淳朴善良的
,
《藤野先生》中认真负责、热诚正直的
。(仿照示例,补全句子)
40.《朝花夕拾》中引用《长恨歌》中“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诗句的是《
》篇。
41.鲁迅借动物比喻人,表达对资产阶级反动文人的辛辣讽刺的文章是《
》。
42.《朝花夕拾》中的妇女形象不多,除了阿长,还有一个衍太太,她的形象出现在《父亲的病》和《琐记》中。小时候,鲁迅认为她是一个
的人,长大后却逐渐发现她
。在她的影响下,鲁迅在父亲病逝的时候做了一件令自己终身不能释怀的事是
在父亲临死的时候
的名字让父亲
。
43.《朝花夕拾》在叙事、议论中,常插入相关的童话、传说和典故,如《狗?猫?鼠》中串入德国童话
的故事和日本“
”的传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串入“
”的传说,中国古代“
”的故事等等,都增添了阅读的趣味。
44.表现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压制的文章是《
》和《
》;展现自己走出故乡,希望通过外出求学寻找到救国救民真理这一过程的文章是有《
》和《
》;在鲁迅一生中始终不能忘怀的三个人是
、
、
。
45.我所收得的最先的图画本子《二十四孝图》是来自
。(来历)
46.根据以下提示写出人物名称:
⑴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
⑵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
⑶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
⑷他的脸是圆而胖的,一张药方上,总兼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
)
⑸她生得黄胖而矮,说话时喜欢切切察察,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
⑹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
)
《阿长与山海经》刻画人物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朝花夕拾》用了同样手法的一篇是(《
》)
七年级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朝花夕拾》复习练习卷答案
1、《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
2、《朝花夕拾》共收入10篇作品。包括:对猫的厌恶和仇恨的《狗.猫.鼠》;怀念长妈妈又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阿长与<山海经>》;批判封建孝道观念的《二十四孝图》;表现封建家长制阴影的《五猖会》;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无常》;写童年之事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露庸医误人的《父亲的病》;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琐记》;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范爱农》。
3、仇猫的原因有:猫的性情和别的猛兽不同,凡捕食雀鼠,总是尽情玩弄,直到玩厌了,才吃下去;与狮虎同族,却一副媚态;他们配合时到处嗷叫,闹得别人心烦;确实吃了小兔子。
4、《狗?猫?鼠》中作者小时候床头贴的两张花纸是《八戒招赘》、《老鼠成亲》
5、《狗?猫?鼠》中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6、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令人厌烦的种种规矩;给我讲“长毛”的故事;为我买绘图的《山海经》。
7、我对阿长的感情是变化为线索,从“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新的敬意。”
8、长妈妈是一个没有文化,粗俗、好事,愚昧、迷信,而又善良,质朴,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问题。她是一个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
9、鲁迅先生认为“可以勉力仿效的”不难做到的是子路负米、黄香扇枕、陆绩怀桔三个孝道故事。认为“可疑”的故事是哭竹生笋;认为“有性命之虞”的故事是卧冰求鲤;而最为反感的是老莱娱亲、郭巨埋儿两个故事。
10、《二十四孝图》针对“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可怜。
11、《二十四孝图》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12、得到二十四孝图后因为“下图上说,鬼少人多,又为我一人独有”,所以很高兴
;可是那上边宣扬的是封建的伦理道德,让他“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作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这使他扫兴。
13、《五猖会》中,父亲强迫“我”背
《鉴略》,让我感到痛苦,从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严厉、迂腐,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
14、《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的伤害,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15、《无常》讽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不得恶报,公正的审判在阴间。
16、百草园有哪些乐趣:美丽的四季景色,神奇的传说(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有趣的游戏(雪后捕鸟)。
17、年鲁迅对三味书屋的生活哪些地方不满意①拘束的礼节
②问“怪哉虫”老师不予回答
③读的内容枯燥难懂
18、寿无镜老师:方正、质朴、博学,比较开明、不打学生,对学生既和蔼又严格,但在封建社会里,他的教学内容、方式都是守旧的。
19、“名医”陈莲河所用的药方文中提到了哪些药引原配蟋蟀一对,平地木十株、败鼓皮丸。
20、衍太太的几件事在父亲临死时怂恿我一直呼唤父亲;鼓励小孩子吃冰;鼓励小孩子打旋;怂恿孩子看下流书籍;怂恿“我”去偷母亲的首饰,还散布流言。
21、《父亲的病》作者回忆儿时为父亲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是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22、庸医的丑恶行径(1)用迷信和巫术治病,如陈莲河用药中要求“蟋蟀一对”,且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等。(2)治不好病人就推给命,说医能医病,不能医命。(3)索要高额诊金。(4)无计可施时就推给其他医生,推卸责任。
23、衍太太:
①冬天怂恿我们吃冰②让我们看不健康的书
③怂恿孩子们比赛打旋子,在孩子们跌倒时却又故作姿态。④唆使我偷拿母亲的钱,然后又放出流言说我偷了家里的东西去变卖。性格:表里不一,搬弄是非,造谣生事,兴风作浪。
24、《琐记》——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25、“我”和藤野先生直接交往的事⑴为“我”添改讲义;⑵为“我”纠正解剖图;⑶关心“我”的解剖实验;⑷向“我”了解有关中国女人裹脚的事。
26、“匿名信事件”:日本青年在国富兵强的大背景下,认为中国是弱国,中国人也是低能儿。他们不容忍一个中国人在一百多日本学生中成绩居中;对藤野先生精心辅导中国学生感到不满,从而用匿名信来诬蔑鲁迅。
27、“看电影事件”:在课堂里看俄国人屠杀中国人的电影,这本已经让鲁迅很难堪,加上课堂里日本学生的欢呼,以及电影中同胞的麻木不仁更让鲁迅觉得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
28、“匿名信事件”让鲁迅受人歧视,大毕竟可以去斗争,去澄清;而“看电影事件”让鲁迅看到了中国人的麻木不仁,鲁迅意识到:人民不觉醒是民族落后的根本原因,所以“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最终决定“弃医从文”。
29、藤野先生是一个有高深的学问、严谨认真、对外表却很不在意、正直、富有人情味、尊重人、有平等意识、关心异国青年的人。
30、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31、范爱农是一个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一个正直倔强的爱国者,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最后与社会妥协,内心痛苦、悲凉。
32、起初觉得范爱农离奇而且很可恶(徐锡麟、秋瑾被杀害,范因为反感鲁迅,因而故意和他唱反调,反对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不人道),觉得他是一个胆小、冷漠无情的人。后来在革命前的一年,在故乡与范爱农再次相遇,彼此相熟,对范爱农产生友善之意。最后得知范爱农掉在水里,淹死了,为他的死感到悲伤,同情和悼念他。
33、“赛神会”中“我”和许多人喜欢看
活无常
。
34.《琐记》中记叙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又选择了无须学费的南京江南水师学堂。
35.“好。那么,走罢!”而去“寻别一类人们去”一语出自鲁迅的《
琐记
》篇。
36.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竟天择”,“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矿路学堂,这段经历在《
琐记
》中提及。
37.《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说起儿时生活,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如《
无常
》、《
五猖会
》。
38.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一位朋友,当时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但回国偶遇之后,交往甚密,这位朋友是
范爱农
。
39.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刻画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方正、质朴、博学的先生寿镜吾,《范爱农》中正直倔强的范爱农,
《阿长与〈山海经〉》中淳朴善良的阿长,
《藤野先生》中认真负责、热诚正直的藤野先生
。(仿照示例,补全句子)
40.《朝花夕拾》中引用《长恨歌》中“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诗句的是《琐记》篇。
41.鲁迅借动物比喻人,表达对资产阶级反动文人的辛辣讽刺的文章是《狗?猫?鼠》。
42.《朝花夕拾》中的妇女形象不多,除了阿长,还有一个衍太太,她的形象出现在《父亲的病》和《琐记》中。小时候,鲁迅认为她是一个
和蔼
的人,长大后却逐渐发现她
虚伪自私
。在她的影响下,鲁迅在父亲病逝的时候做了一件令自己终身不能释怀的事是
在父亲临死的时候大声喊父亲的名字让父亲走得不安生。
43.《朝花夕拾》在叙事、议论中,常插入相关的童话、传说和典故,如《狗?猫?鼠》中串入德国童话狗与猫成仇
的故事和日本“猫婆”的传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串入“美女蛇”的传说,中国古代“猫鬼”的故事等等,都增添了阅读的趣味。
44.表现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压制的文章是《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五猖会
》;展现自己走出故乡,希望通过外出求学寻找到救国救民真理这一过程的文章是有《
琐记》和《藤野先生
》;在鲁迅一生中始终不能忘怀的三个人是
阿长、藤野先生
,范爱农
。
45.我所收得的最先的图画本子《二十四孝图》是来自一位长辈的赠品。(来历)
46.根据以下提示写出人物名称:
⑴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范爱农)
⑵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藤野先生
)
⑶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寿镜吾先生)
⑷他的脸是圆而胖的,一张药方上,总兼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陈莲河)
⑸她生得黄胖而矮,说话时喜欢切切察察,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阿长
)
⑹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
衍太太
)
47、《阿长与山海经》刻画人物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朝花夕拾》用了同样手法的一篇是(《范爱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