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二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沪科版新教材同步教学课件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一、测量单位
测量单位——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
1960年,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测量标准,叫国际单位制。
国际单位制(SI)中的基本单位:
长度:米(m)
时间:秒(s)
单位的换算:
活动1: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刻度尺的使用要求做到“五对”、“一平均”。
五对:
选对;
放对;
看对;
读对;
记对。
一平均:
多测几次求平均值,减少误差。
二、测量活动
“选对”刻度尺
根据不同的测量对象和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刻度尺。
安装窗户玻璃长度不大,精确度
要求较高。选用精确度为毫米的
卷尺进行测量。
测量跑道长度打,但精确度要求不是
很高,选用量程大于50米、精确度
为厘米的皮尺进行测量。
刻度尺位置要“放对”
位置要放正,不能歪斜;
√
×
刻度尺位置要“放对”
厚刻度尺有刻度得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
√
×
刻度尺位置要“放对”
零刻度磨损的要以另一刻度为零刻度开始测量
3
4
5
6
7
8
cm
9
a
b
结果=读数b-读数a
读数时要“看对”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保持垂直。
读数要求“读对”
读数除准确读出分度值得数字(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到分读值的下一位数字(估计值)。
0
1
2
3
图中测量结果为2.84cm,其中2.8cm为准确值,0.04为估计值。
记录测量结果要“记对”
记录测量结果时应该包括测量读数和测量单位。
2.8
4
cm
精确值
估计值
单位
0
1
2
3
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和宽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长
宽
活动2:长度的估测
生活中有时需要采用目测或以身边常见的物体为标准去估计某个物体的长度--长度的估测。
估测黑板的长和宽
长:
宽:
活动3:时间的测量
用脉搏跳动次数的方法估测时间(成人脉搏每分跳动75次左右)。
用停表准确测量时间。
误差
在测量中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总存在着一定得差异,这种差异就叫做测量误差。
测量误差是由于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等主观或客观因素引起的。所以测量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误差和错误的区别–––误差不能避免只能减少,错误可以避免。
测量的几种特殊方法:
(1)滚轮法
知识拓展
滚轮法可以用来测量轮子的直径,也可以用来测量一条弯曲曲线的长度。
弯曲曲线的长度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测量呢?
方法:将一条棉线与曲线重合,然后拉直,用刻度尺测出长度。
(2)化曲为直
(3)累积法
哪个使用方法正确?
练
习
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一木块的长度,如图1所示,则此木块长度是(
)
A、1.8厘米
B、1.85厘米
C、7.85厘米D、7.8厘米
B
练
习
木块A的长度是_______厘米
2.35
练
习
2.4
木块A的长度是_________
厘米
练
习
练
习
木块长
m.
0.0165
有一位同学用毫米刻度尺先后四次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是1.41厘米,1.52厘米,1.42厘米,1.44厘米,根据记录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
测量结果有错误的是_________厘米,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_厘米。
1.42
1.52
练
习
mm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