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的浮沉条件》教学设计
1、设计思想:
本节课着眼于物理核心素养下,对学生基本知识的获取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在“物体的浮沉条件”知识学习下,通过探究实验,认识物体的浮沉情况,并引导学生从力与运动的角度,得出比较物体重力与浮力的大小关系,判断物体的浮沉条件。结合前面阿基米德原理的学习,从理论上分析出比较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判断物体的浮沉情况。课程中设计了很多的小实验,加强了学生对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了学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
2、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分析: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有关本节内容是这样叙述的:“知道物体浮沉的条件”本节课需要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热气球、孔明灯、飞艇和密度计的浮沉原理,能应用浮沉条件解释一些简单的问题。
2、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浮力概念及阿基米德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本节知识是前面所学力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与力、重力、二力平衡、二力合成、密度等知识联系紧密。本节内容包括两个知识点:一是物体的浮沉情况及条件,二是轮船、潜水艇、气球、热气球、孔明灯、飞艇和密度计的浮沉原理,前者重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后者重在使学生认识到浮沉条件在社会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意义。
3、学情分析:
学生刚学习过浮力产生的原因及阿基米德原理,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且有着力与运动、重力、二力平衡、二力合成、阿基米德原理的知识储备。本节课在老师的指导下综合利用这些知识,进行实验操作和理论分析,认识物体的浮沉情况,推导出物体的浮沉条件,在学生的知识学习难度水平上。学生天性好动,对大自然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在学习轮船、潜水艇、气球、热气球、孔明灯、飞艇和密度计的浮沉原理时,学生更容易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实验探究中,大胆猜想,并能够结合生活实例进行分析,达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入社会的物理学习目的。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2)、知道轮船、潜水艇、孔明灯、气球、飞艇和密度计的浮沉原理。
(3)、能应用浮沉条件解释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实验探究浮沉条件的过程,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力和运动的知识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对轮船、潜水艇、孔明灯、气球、飞艇和密度计的浮沉原理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轮船、潜水艇、孔明灯、气球、飞艇和密度计浮沉原理的学习,让学生体验科学、技术、社会的紧密联系。
五、教学重点
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六、教学难点
会分析轮船、潜水艇、孔明灯、气球、飞艇和密度计的工作原理。
七、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授法
八、课时安排
1课时
九、教学准备
教师:ppt课件、透明玻璃水槽(装水)、西瓜、李子、橡皮泥、鸡蛋、烧杯、透明盛液桶(装水和盐水)、密度计
学生:鸡蛋、烧杯(装水)、筷子、盐、小木块、小塑料泡沫片、小石头、小铁钉、小苹果片、小李子、小铝块、塑料水槽(装水)、橡皮泥、针筒、小玻璃瓶
十、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1、演示:大西瓜和小李子放入水中,出现不同的浮沉情况。2、提问:这个现象是生活中的哪个俗语?引入新课课题---物体的浮沉条件
观察实验现象,大西瓜浮在水面,小李子沉到水底。思考并回答:“瓜浮李沉”
通过演示实验,设计情境,引出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产生疑问,是什么原因让体积较大的西瓜浮在水面,体积较小的李子沉入水底呢?
进行新课:(一)认识物体的浮沉情况演示:将一个鸡蛋放入烧杯的水中,请学生观察鸡蛋的运动情况。认识物体的浮沉情况指导学生通过加盐的方法使鸡蛋在水中出现下沉、悬浮、上浮、漂浮的情况。指导学生分析在不同的浮沉情况中,鸡蛋所受的重力与浮力的关系。提问:①实验中,鸡蛋的重力是否变化、密度是否变化?②思考实验中加盐是使得哪个物理量发生变化,引起浮力大小的变化呢?③设疑:既然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关系可以判断物体的浮沉情况,那液体密度和物体密度大小关系是否也可以用来判断物体的浮沉条件呢?④提示:通过实验,利用ρ物和ρ液进行比较得出下沉和漂浮时的密度大小关系,请你尝试利用理论推导得出悬浮和上浮这两种浮沉情况下它们又有什么样的密度关系呢?(教师巡回指导)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演示:将橡皮泥投入水槽中,请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解释。提问:你能想出办法让密度比水大的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吗?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解决问题的小组并请同学介绍解决方法和原理。介绍轮船漂浮的原理。提问:潜水艇与轮船都是用钢铁制成的,它的浮沉原理与轮船一样吗?你能通过实验找出潜水艇的浮沉原理吗?介绍潜水艇的浮沉原理。展示气球、孔明灯、热气球、飞艇等视频、图片,请学生分析它们的浮沉原理。介绍密度计。提问:(1)密度计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密度计的示数上小下大?(3)刻度为什么不均匀?让学生运动阿基米德原理和浮沉条件分析得出密度计的原理,并对上述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习题巩固课件展示习题,巡视学生当堂完成。
1、分组实验:(1)、观察鸡蛋刚开始在水中的浮沉情况;(2)、加盐使得鸡蛋出现不同浮沉情况;(3)、对鸡蛋在不同浮沉情况下的重力和浮力大小进行比较并总结实验结论:①下沉,G
>
F浮(竖直向下运动)②悬浮,G
=
F浮(静止)③上浮,G
<
F浮(竖直向上运动)④漂浮,G
=
F浮(静止)2、思考、回答分组实验、利用桌面上老师给的水槽(装水),将小木块、小塑料泡沫片、
小石头、小铁钉、小苹果片、小李子、小铝块投入水中,观察实验现象现象。、分析得出结论:①物体下沉,ρ物(实心)>ρ液;②物体漂浮,ρ物(实心)<ρ液;理论推导,利用悬浮和上浮时重力和浮力的关系式,展开推导,得出:③物体悬浮,ρ物(实心)=ρ液;④物体上浮,ρ物(实心)<ρ液1、观察并回答:橡皮泥下沉最终沉入水底,因为橡皮泥密度大于水的密度。2、学生实验:小组合作,找出让橡皮泥浮在水面的方法。3、实验成功的小组展示实验作品(将橡皮泥捏成空心的,做成船或者碗的形状)并说明实验成功的原理。4、学生实验:小组合作,通过针筒、小玻璃瓶模拟潜水艇下沉、上浮、漂浮、悬浮等浮沉情况,并分析原因。5、通过生活经验及理论结合,分析气球、孔明灯、热气球、飞艇的浮沉原理。6、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并分析:密度计在任何液体中均竖直漂浮在液面上,则有F浮=G,由F浮=ρ液gV排,得V排=,密度计重力一定,所以密度计在不同液体中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液体密度越大,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小,则浸入液体中的深度越小。密度计上的刻度值是液体密度与水密度的比值,其刻度排列从下到上逐渐减小。个人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讨论,班级展示分享。
通过实验观察鸡蛋在水中的现象,认识物体的浮沉情况;通过力与运动的关系,思考分析,找出鸡蛋出现不同浮沉情况时重力和浮力的关系;通过实验操作,初步认识到是液体密度改变了浮力。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到判断一个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时,除了可以比较物体所受的重力与浮力的大小关系外,还可以比较物体和液体的密度关系,并且通过公式的推导,巩固阿基米德原理。实验设疑,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通过经历探究过程,训练动手能力,加强对浮沉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能力。通过实验探究,发现潜水艇改变浮沉情况的原因。学以致用,通过物体的浮沉条件,气球、孔明灯、热气球、飞艇的浮沉原理。
通过结合漂浮条件、阿基米德原理公式推导出密度计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密度的关系,理解密度计刻度上小下大且不均匀的原因。巩固物体浮沉条件,并回顾浮沉条件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小结:全班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和老师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布置作业:课后学习制作密度计。
※板书设计
§
物体的浮沉条件
1、物体的浮沉情况
1、下沉,G
>
F浮,ρ物>ρ液
2、悬浮,G
=
F浮,ρ物=ρ液
3、上浮,G
<
F浮,ρ物<ρ液
4、漂浮,G
=
F浮,ρ物<ρ液
2、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1、改变浮力:①改变排开液体的体积
②改变液体的密度
2、改变自身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