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教材分析?
要求:知道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了解日本投降的史实;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本课主要学习四部分内容:第一目是全民坚持抗战,第二目是中共七大,第三目是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第四目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伟大转折。本课既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本册书的重点。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对内容进行了整合,将本课分为“凝国力——目击全民族抗战”“举国庆——呼喊最后的胜利”“思国运——分析胜因与意义”“铸国魂——以史为鉴言未来”四个版块。在授课过程中,注重情境创设,将抽象内容具体化,增强课堂的生动性,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很多在语文阅读和观看抗战影片中对抗日战争已有较多的了解,学习起来容易接受。但又停留在影视和文学作品基础上,对抗战中的部分史实缺乏深刻的理解。现在的学生生活在和平发展的年代,很难感受和理解战争年代的特殊情感。如何在一堂课中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让学生不再感到陌生与空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也是难点。中共七大和抗战胜利的原因与意义是本课的重点,但内容抽象,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都比较难理解。本课通过文献、视频、音频等资料的补充,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把学生悄然带入抗战的历史进程,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地层层解析重难点,提高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最后联系现实,回归实际生活,提供多样化的史料,在丰富的活动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无声”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全民族坚持抗战、中共七大、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等史实,探究抗战胜利的原因及伟大意义,培养论从史出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运用家书、抗战老兵的视频增加课堂的生动性与历史味,提供战争中中、日双方伤亡数据,战后对受难严重城市的遗迹保护程度、日本右翼分子与敢于正视历史的日本老兵东史郎的资料,做了几组比较,通过学生小组活动,发挥学生自主性表达各自想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通过学习,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结合现实,客观剖析历史、认识历史,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未来。?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共七大;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客观剖析历史。?
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家国情怀。?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义勇军进行曲》,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前进!这是1945年9月2日,在密苏里号军舰上举行的日本投降签字仪式,14年的艰难抗战终于取得了伟大胜利。201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以国家立法形式将每年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回想当初,中国军民是如何坚持抗战,取得胜利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揭秘这段历史。?
(设计意图:以熟悉的严肃的《义勇军进行曲》把学生的情绪带入课堂,配以庄重的日本投降签字仪式照片,创设情境。)?
【新授过程】?
出示张漾兮先生1939?年的版画《遗嘱》,提问:漫画反映了什么是抗日精神??师:抗日精神就是英勇顽强、不怕牺牲、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团结精神。让我们回到当时,目击凝聚国力的全民族抗战现场。?一、凝国力——目击全民族抗战?
出示《日军侵占中国领土略图》介绍背景:1938年广州、武汉沦陷,日军因战线过长、兵力不足和国内资源紧张,遂改变策略。?提问1、日本的侵华政策有哪些变化??
提问2、日本政策的改变对国民政府产生了什么影响??学生阅读课本归纳。?
提问3、中国共产党方面采取什么措施??学生阅读课本归纳。?
(设计意图:日本、国民党、共产党的措施课本都比较明确,培养学生阅读课本提炼归纳史实的能力,由浅入深。)?
过渡:在这种严峻的不利形势下,共产党一边打击倒退势力,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一边在敌后抗日根据地掀起“大生产运动“,打破日、伪军的封锁,尽管艰难,仍然坚持抗战。不少共产党人为此付出了牺牲的代价,其中有一位八路军高级将领叫做左权。?
出示左权图片及最后一封家书,补充左权简介。?
师:在他生命最后的21个月里他总共给妻子写了12封信。听,这是左权的最后一封家书。?
播放家书朗诵音频。同学们,这封家书中透露着左权什么样的情感??
师:1942年5月22日的这封信,是左权留给家人的最后一封家书。就在这之后的第三天,华北抗日根据地遭遇了敌人的袭击,炸弹几乎把几百里的土地炸飞了,我军冒死突围。身为长官的左权并没有率先离开,相反压在了部队的最后,眼看着翻过前面这座山,就能安全脱身。可就在此刻,敌人追击的炮弹落在的队尾,左权成为我军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级别的将领。左权将军,把他的生命献给了祖国,也把他的思念永远留给了家人。?
(设计意图:采取家书朗诵音频与老照片、文字背景结合的方式,教师在最后有感情的续说历史,多感官角度渲染情境,让学生感受左权对妻女的思念,为国牺牲的精神,培育家国情怀。)?
师:全力以赴抗战的不只有左权,还有谁??出示:抗日英雄代表人物照片组。?
师:有烈士杨靖宇、赵一曼等不计其数的共产党员,有赵登禹、佟麟阁、张自忠这样的国民党爱国将领,有少数民族青海的马家军、五台山的和尚,还有年仅13岁的放牛娃王二小。?
出示:全民族抗战表格,海外华侨抗日力量各大洲分布图。?
连乞丐也捐出了一顿饭钱,青年们纷纷投笔从戎,广大妇女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救护等,工人们不分昼夜,加班生产,支援前线。海外华侨港澳同胞积极捐款捐物,
抗日力量遍布亚、非、欧、美、大洋洲。文艺界成立抗战协会,通过作品振奋士气。有我们熟悉的《黄河大合唱》。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全民族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中华民族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设计意图:图片、表格、数据多种史料直观了解抗战的地域广阔性,人员广泛性,理解这是一场全民族的抗战。)?二、举国庆——呼喊最后的胜利?
师:然而,就在此刻,国民党六大的决议令我们哗然。?
出示史料,会议还提出要坚持国民党一党专政,抵制联合政府,准备内战。?学生活动:在抗战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夜,在中国两种命运斗争日益尖锐的紧要关头,你会怎么办?如果你是一名共产党员,你会给党提出什么主张?如果你是普通的百姓呢?又会支持什么主张??
师:为了团结全国人民,争取光明的前途,中共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要解决的两个问题:如何夺取抗战的胜利?抗战胜利后中国将走一条什么道路??提问:大会制定了什么内容?你能不能从七大会议的内容中找出解决途径呢??学生回答,教师出示七大会议内容的表格。?
教师归纳中共七大的意义: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共产党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回答了如何夺取抗战胜利的问题,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驳斥了国民党的专政独裁,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师:全党在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下形成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七大是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
(设计意图:提供国民党六大会议部分内容节选作比较,先让学生以角色置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主张,再提出七大要解决的问题,引导从七大内容中寻找答案。逐层深入地理解七大的内容及意义,深入浅出。)?
过渡: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战场,与此同时,其他战场也传来了消息。日本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苏联红军对日宣战,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出示诗歌:艾青《人民的狂欢节》诗歌。?师:这是怎么回事??出示图片:大公报新闻?
学生活动:《大公报》1945年8月15日载了一篇题为《日本投降矣》的报道,内容看不清呢。请你作为记者,写一则关于抗战胜利的时政新闻,与全国分享这振奋人心的消息吧。(提示:取一个响亮的标题,内容控制在50字以内,可以从多个角度报道)?
(设计意图:写新闻报道形式鼓励学生“动”起来,深化学生对课本战略反攻与日本投降的印象,为后面分析原因打下基础。鼓励学生慷慨激昂地朗读撰写的新闻稿,体会人们当时的激动之情。)?
过渡: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14年的斗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回顾这场胜利。有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三、思国运——分析胜因与意义?
学生活动:1、图说历史,小组合作探究:抗战胜利的原因有哪些??2、史料研读,抗战胜利有何重大意义??
师:一路走来,近代中国一次又一次遭受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一次又一次不屈不挠的抗争。习近平在纪念抗战胜利周年时强调:“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过渡:然而,战争留下的累累伤痕却无法抹去。?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探究,问题驱动,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意识,提高学生历史解释的能力。)?
四、铸国魂——以史为鉴言未来?
出示材料:抗战期间中、日伤亡、损失数据和图片?提问:这些数据和图片反映了什么??
师:战争不仅给中国,也给日本、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灾难。?出示表格:战后日本广岛和中国南京两个灾难深重的城市的记录数据?
学生活动:请运用所学知识,联系今天的生活体验,选择一个或多个角度阐明你对上述行为的看法。?
而与钓鱼岛问题、日本篡改教科书、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的行为相对,东史郎日记使我们些许安慰。?
学生活动:对东史郎等勇于反思的日本平民,我想说……?对执迷不悟的日本右翼势力,我想说……?
对饱受苦难,终于迎来新生的中华儿女,我想说……?对生活在和平年代、不思饥寒苦的同龄人,我想说……?对▁▁?▁▁?▁▁?▁▁?▁▁?▁▁?▁▁,我想说……?请你任意选择一个对象,说说你最想告诉他们的一句话……?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史实学习的基础,补充课本以外充分的、多样化的史料,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与讨论,引导学生多角度考虑问题,客观辩证地评价历史。)?老师想对你说:?
出示材料:“我不是复仇主义者,我无意于把日本军国主义欠下我们的血债写在日本人民的账上。但是,我相信,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首席审判官?梅汝璈?
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习近平?拓展延伸:战争虽然过去了七十多年,我们身处和平,但我们不能丢失的是中国力量。?
播放视频:“中国是什么?”(抗战老兵片段集锦),请学生谈谈中国力量是什么。?出示史料:请学生说说民族精神是什么??
(设计意图:视频再次直观冲击学生的视觉,情境中感受中国力量。史料选取日本著作和中国文献的节选,从日本人和中国的眼中读懂中国的民族精神。与本课新授开始的“抗日精神”前后呼应,此时的学生对民族精神的理解更为深刻。)?
【本课小结】?
播放《义勇军进行曲》伴奏。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开拓创新。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用民族精神汇聚中国力量,我们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每当耳旁响起国歌,是在提醒我们铭记历史,提醒我们青少年身上肩负着使命,居安思危,从自身做起。?
(设计意图:最后再现国歌,首尾呼应。学生静静地听国歌,静静地听老师总结,有声、无声中皆在孕育家国情怀。)?
六、板书设计?
一、凝国力——目击全民族抗战?二、举国庆——呼喊最后的胜利?三、思国运——分析胜因与意义?四、铸国魂——以史为鉴言未来?
七、教学反思?
??本课精心选取了图片、表格、视频、音频、文字等多样化史料,从多感官为学生
创设历史情境,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设计丰富的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小组合作驱动学生自主学习、思考与交流。教师引导适切,培养学生客观、辩证地剖析历史的意识。整堂课处处渗透家国情怀的培育。由于本课设计环节较多,时间把握上有些前松后紧,导致中国力量与民族精神的拓展探讨不够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