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检测题
一、选择题
1.在“对蜡烛及其燃烧探究实验”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燃烧中蜡烛熔化??????????????B.?产物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
C.?产物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白烟
2.下列关于“蜡烛燃烧”、“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叙述正确的是(??
)
?能观察到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B.?熄灭时产生白烟是化学变化
?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D.?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较多二氧化碳体
下列关于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热量?????????B.?蜡烛的火焰熄灭后,产生一缕白烟
C.?蜡烛燃烧时,部分蜡烛受热熔化???????D.?蜡烛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4.下表是人体吸入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情况,由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
)
?氧气
?二氧化碳
?氮气
?水分
?吸入气体
?21%
?0.03%
?78%
?较少
?呼出气体
?16%
?4%
?78%
?较多
A.?人通过呼吸能够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分
B.?人体吸入气体中的氧气,只有少部分被消耗
C.?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所占的比例多于氧气
D.?人呼出的气体中,水分所占的比例少于二氧化碳
5.关于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成分探究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将空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不变浑浊,说明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
B.?呼出气体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说明呼出气体中不含氧气
C.?空气不能在干燥玻璃片上形成水雾,说明空气中不含有水蒸气?????????
D.?对着干燥玻璃片哈气形成水雾,说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增多
6.在人呼出气体和吸入气体的探究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向两种气体中分别滴入等量的石灰水,比较二氧化碳含量的多少
B.?向两种气体中分别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比较氧气含量的多少
C.?取两块玻璃片,对着一片呼气,比较水蒸气含量的多少
D.?用排水法收集人呼出气体,将集气瓶正方在桌面上
7.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现象
结论
A
带火星木条不复燃
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低
B
干燥玻璃片上有水雾
呼出气体中水含量高
C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
D
集气瓶正放
呼出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
8.某化学小组按照如图探究蜡烛及其燃烧实验,有下列实验现象或说法:
①实验Ⅰ中c处最先变黑
②实验Ⅱ中若用干冷的烧杯时,可以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雾
③实验Ⅱ中可能会观察到干燥烧杯内壁熏黑
④实验Ⅲ中,若用燃着火柴点导管另外一端,无火焰产生
⑤实验Ⅳ中,蜡烛又被点燃是因为火柴直接将烛芯点燃的缘故
⑥蜡烛熄灭时的白烟不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其中正确的有(??
)
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③④⑤⑥????C.?②③⑤⑥?????D.?②③⑥
9.小亮利用蜡烛进行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
B.?取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水雾出现,说明石蜡燃烧生成了水
C.?熄灭蜡烛,可看到有白烟产生,该白烟成分是一氧化碳气体?????????
D.?蜡烛能够燃烧,说明蜡烛具有可燃性
10.下列从“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
A.石蜡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
B.用小刀可将石蜡切下,说明石蜡的硬度较小
C.蜡烛能燃烧属于化学性质
D.将干冷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无色液滴出现,说明石蜡中含水
二、实验探究题
11.化学兴趣小组的小明、小刚、小军等三位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____。
(2)小明同学点燃一支蜡烛,仔细观察蜡烛火焰的分层情况后,取出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如图),1~2s后取出,观察火柴梗碳化情况.
【观察与思考】
发现火柴梗的________?(填“a”、“b”或“c”)处最先碳化.
【反思与结论】
实验结论:________?的温度最高.这层火焰温度最高的原因是
________?.
(3)再将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出现________;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的石灰水,振荡后发现________;
结论:蜡烛燃烧后的生成物有________;写出蜡烛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
(4)熄灭蜡烛后观察到的现象是有白烟生成,白烟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点然白烟蜡烛重新燃烧.
12.在探究的过程中,同学们发现燃着的蜡烛在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
【发现问题】白烟的成分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
①白烟是蜡烛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②白烟是蜡烛燃烧时生成的水;
③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实验验证】
熄灭蜡烛,并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猜想________,此实验能否得出正确结论?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4)熄灭蜡烛,并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发现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________.
(5)熄灭蜡烛,并立即用燃着的木条伸到白烟处(不接触灯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这说明白烟可燃,为假设________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________,因为________.
13.在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与活动中.
(1)收集呼出的气体这一操作是采用了________集气法.
实验①:如图甲,点燃一支蜡烛,用一只烧杯倒扣在燃着的蜡烛上,蜡烛燃烧片刻后熄灭.
实验②:如图乙,再点燃蜡烛,然后吹灭,看到烛芯产生一缕白烟,用火柴点燃白烟,蜡烛重新被引燃.
实验③:如图丙,将粗细均匀的木条水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上,稍加热后观察木条燃烧现象.
(1)实验①中,蜡烛能燃烧片刻的原因是________.
[答案]
一、选择题
1.在“对蜡烛及其燃烧探究实验”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燃烧中蜡烛熔化??????????????B.?产物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
C.?产物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白烟
2.下列关于“蜡烛燃烧”、“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叙述正确的是(??
)
?能观察到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B.?熄灭时产生白烟是化学变化
?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D.?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较多二氧化碳气体
下列关于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热量?????????B.?蜡烛的火焰熄灭后,产生一缕白烟
C.?蜡烛燃烧时,部分蜡烛受热熔化???????D.?蜡烛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4.下表是人体吸入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情况,由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
)
?氧气
?二氧化碳
?氮气
?水分
?吸入气体
?21%
?0.03%
?78%
?较少
?呼出气体
?16%
?4%
?78%
?较多
A.?人通过呼吸能够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分
B.?人体吸入气体中的氧气,只有少部分被消耗
C.?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所占的比例多于氧气
D.?人呼出的气体中,水分所占的比例少于二氧化碳
5.关于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成分探究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将空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不变浑浊,说明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
B.?呼出气体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说明呼出气体中不含氧气
C.?空气不能在干燥玻璃片上形成水雾,说明空气中不含有水蒸气?????????
D.?对着干燥玻璃片哈气形成水雾,说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增多
6.在人呼出气体和吸入气体的探究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向两种气体中分别滴入等量的石灰水,比较二氧化碳含量的多少
B.?向两种气体中分别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比较氧气含量的多少
C.?取两块玻璃片,对着一片呼气,比较水蒸气含量的多少
D.?用排水法收集人呼出气体,将集气瓶正方在桌面上
7.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现象
结论
A
带火星木条不复燃
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低
B
干燥玻璃片上有水雾
呼出气体中水含量高
C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
D
集气瓶正放
呼出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
8.某化学小组按照如图探究蜡烛及其燃烧实验,有下列实验现象或说法:
①实验Ⅰ中c处最先变黑
②实验Ⅱ中若用干冷的烧杯时,可以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雾
③实验Ⅱ中可能会观察到干燥烧杯内壁熏黑
④实验Ⅲ中,若用燃着火柴点导管另外一端,无火焰产生
⑤实验Ⅳ中,蜡烛又被点燃是因为火柴直接将烛芯点燃的缘故
⑥蜡烛熄灭时的白烟不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其中正确的有(??
)
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③④⑤⑥????C.?②③⑤⑥?????D.?②③⑥
9.小亮利用蜡烛进行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
B.?取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水雾出现,说明石蜡燃烧生成了水
C.?熄灭蜡烛,可看到有白烟产生,该白烟成分是一氧化碳气体?????????
D.?蜡烛能够燃烧,说明蜡烛具有可燃性
10.下列从“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
A.石蜡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
B.用小刀可将石蜡切下,说明石蜡的硬度较小
C.蜡烛能燃烧属于化学性质
D.将干冷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无色液滴出现,说明石蜡中含水
二、实验探究题
11.化学兴趣小组的小明、小刚、小军等三位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小____。
(2)小明同学点燃一支蜡烛,仔细观察蜡烛火焰的分层情况后,取出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如图),1~2s后取出,观察火柴梗碳化情况.
【观察与思考】
发现火柴梗的__a_____?(填“a”、“b”或“c”)处最先碳化.
【反思与结论】
实验结论:_____外焰___?的温度最高.这层火焰温度最高的原因是
___燃烧充分_____?.
(3)再将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出现____水珠____;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的石灰水,振荡后发现____变混浊____;
结论:蜡烛燃烧后的生成物有__水和二氧环碳______;写出蜡烛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蜡烛+氧气点燃水+二氧化碳_____;
(4)熄灭蜡烛后观察到的现象是有白烟生成,白烟形成的原因是____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____,点然白烟蜡烛重新燃烧.
12.在探究的过程中,同学们发现燃着的蜡烛在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
【发现问题】白烟的成分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
①白烟是蜡烛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②白烟是蜡烛燃烧时生成的水;
③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实验验证】
熄灭蜡烛,并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猜想____①___,此实验能否得出正确结论?____否____,原因是___烟是固体小颗粒_____.
(4)熄灭蜡烛,并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发现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___②_____.
(5)熄灭蜡烛,并立即用燃着的木条伸到白烟处(不接触灯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这说明白烟可燃,为假设____③____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___①和②_____,因为___水和二氧化碳都不可燃_____.
13.在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与活动中.
(1)收集呼出的气体这一操作是采用了____排水____集气法.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4)实验③中,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说明蜡烛的外焰温度________.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一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初步认识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和注意事项。掌握探究蜡烛及其燃烧的过程、现象以及结论。
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习观察和描述化学实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关注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过程等化学学科学习的特点。
【学习重点】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学习难点】
实验现象的分析与讨论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蜡烛、火柴、小刀、干燥的烧杯、水槽、蒸馏水、澄清石灰水。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大家都看过西游记,一定也记得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它能炼出仙丹。其实太上老君是在做化学实验,化学实验室的前身就是古代炼丹术士和炼金术师的作坊,虽然长生不老的仙丹和点石成金都不靠谱,但是炼丹术士和炼金术师发明了许多实验器具及一些分离物质的方法,也积累了大量的化学知识,为化学发展成为一门科学作出了贡献。由此可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的成果与创造都是在实验室中反复地实验而得出的,学好了化学实验,能为我们学好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条重要途径。那么如何才能学好化学实验呢?我们今天来学习课题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新课讲授
【讲解】今天我们就以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为例来学习探究实验的过程。在进入实验之前,我们要明确观察实验的三个阶段。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实验前,我们要观察参加反应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等物理性质;实验中,我们要观察到的光、热、火焰、沉淀、气体等现象的产生,要注重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后,我们要观察生成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接下里我们一起来看实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P12、P13内容
【讲解】同学们看,老师手中有一根蜡烛,大家都知道蜡烛是由石蜡和棉线烛芯组成的。刚才老师说道,实验前我们要观察什么?
【学生回答】要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溶解性等物理性质。
【讲解】没错。通过观察,我们能得到蜡烛的颜色和状态是白色的固体,通过闻一下我们得到蜡烛有一点气味。那么蜡烛的硬度、密度和溶解性你能想办法描述一下吗?请同学们结合老师所拿的实验仪器,这里有小刀,水槽,蒸馏水。
【学生回答】用小刀切割蜡烛,得出蜡烛硬度较小;将蜡烛放入盛有蒸馏水的水槽中,发现蜡烛不溶于水,而且蜡烛浮于水面,蜡烛的密度比水小。
【讲解】回答的非常好,我们得到蜡烛是白色的固体,略有气味,硬度小,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的物理性质。下面我们来点燃蜡烛,注意观察蜡烛燃烧时发生了哪些变化?还要注意观察火焰,火焰,看火焰分为几层。
【学生回答】观察到蜡烛燃烧时部分石蜡融化,有黑烟冒出。火焰分为三层。
【讲解】对,那么我们来画一下火焰的示意图,火焰是三层的,最外面一层我们称为外焰,最里面一层我们称为焰心,中间一层称为内焰。那么哪层火焰温度最高,哪层火焰温度最低呢?我们需要做一个实验,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马上取出,我们来看下火柴梗的燃烧情况。
【学生回答】火柴梗两边比较黑,中间变化不大。
【讲解】是的,根据火柴梗烧焦的情况说明哪层火焰温度最高,哪层火焰温度最低?
【学生回答】说明外焰的温度最高,焰心的温度最低。
【讲解】没错,所以我们实验中用酒精灯进行加热时都会用外焰加热,就是利用外焰温度高这一点。我们之前讲到燃烧都是化学变化,这就说明蜡烛燃烧是有新物质生成的,那么生成了什么新物质呢?我们做一个小实验来探究下。取一个干而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然后迅速将烧杯倒转并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有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提问】结合之前所学内容,这说明生成了什么物质呢?
【学生回答】说明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讲解】回答正确。除此之外,燃烧反应是需要氧气助燃的,所以蜡烛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是石蜡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这个式子我们称为文字表达式,它很直观地表示了蜡烛燃烧时发生的化学反应,石蜡和氧气叫做反应物,二氧化碳和水叫做生成物,箭头是生成符号,当然蜡烛只有在点燃的时候才能和氧气发生反应,所以在箭头上方我们标上条件,注意只能写点燃而不是燃烧或者其他的。那么大家掌握如何检查产物中是否有水蒸气或者二氧化碳了吗?
【学生回答】在火焰的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如果烧杯内壁有水雾,则生成水;在烧杯罩在火焰上方,一段时间后迅速倒转烧杯,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提问】接下来我们熄灭蜡烛,观察有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有一缕白烟。
【讲解】那么白烟的成分是什么呢?大家大胆猜想一下。
【学生回答】是水蒸气等
【讲解】那到底是不是水蒸气呢?我们来验证一下,我们用火柴去点白烟,有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蜡烛燃烧了。
【讲解】很显然,白烟不是水蒸气,白烟是可以被点燃的,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它们是怎么形成白烟的呢?是尤其蜡烛燃烧时石蜡受热汽化成石蜡蒸汽,在空中遇冷凝华成蜡烛小颗粒。那我们扩展一下,烟都是固体小颗粒;而雾是液体小液滴。实验完成了,请同学们完成十三页探究实验报告。从今天的学习中,我们学到了化学学习的三个特点。一、关注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二、关注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三、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通过对实验分析获得有价值的结论。我们今后的化学学习,请同学们结合化学学习的特别,切中要点,相信大家一定能学好这门功课。
【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第一课时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点燃前
蜡烛是白色的固体,略有气味,硬度小,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
2、燃着时
(1)现象:发光、放热,蜡烛融化又凝为固体、冒黑烟(石蜡燃烧不充分生成的炭黑小颗粒)
火焰分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
(2)
文字表达式
(3)产物检验
水:在火焰的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如果烧杯内壁有水雾,则证明生成了水。
二氧化碳:在烧杯罩在火焰上方,一段时间后迅速倒转烧杯,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熄灭后
冒白烟(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点燃白烟,蜡烛重新燃烧
烟:固体小颗粒
雾:液体小液滴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时2)
学习目标:
1.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培养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培养自我反思的能力,以及对自己的探究报告进行修改并使之完善的能力。
知识准备:
预习该探究活动的内容,并在家里利用吸管、瓶子、盆子等进行收集呼出的气体的操作练习,你还存在哪些问题?(组内交流)
情景导入:
我们人既吸入气体也呼出气体,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一样吗?
讨论交流:
我们吸入的是空气——含有氧气、水蒸气和其它杂质气体和尘粒等,而其中__________是人体需要的,呼出的气体中它可能没有或很小。从生物学中我们已经道人和动物呼出大量的__________,所以我们判断呼出的气体中,它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高。人和动物的呼吸系统是湿润的,呼出的气体中水分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__________。
【提出猜想与假设】:
1、人呼吸需要氧气,则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将__________;
2、人呼出二氧化碳,则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会__________;
3、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可能增加或减少或基本不变。
自主学习:用3分钟阅读课本P14页相关资料:
1.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__________,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越__________。
2.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成__________,浑浊越多,二氧化碳越______。
3.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__________。水蒸气在常温下易凝结成_____。
自主学习:
用3分钟阅读课本第14--16页内容,明确实验探究的目的、方法和步骤。
合作探究:
实验方案,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并完成探究报告。
【实验过程】:
用排水法收集两瓶人呼出的气体,取两个空集气瓶,其中为空气。
【步骤1】:向1瓶空气和1瓶呼出的气体中各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振荡。
【现象】: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滴入到空气中的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结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__________的二氧化碳。
【步骤2】: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
【现象】:空气中,木条持续燃烧,而在呼出的气体中,木条很快熄灭.
【结论】:空气中含氧气量__________,呼出气体中含氧气量__________。
【步骤3】: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呼气。
【现象】:呼气的玻璃片上出现一层水雾,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无水雾出现。
【结论】:呼出的气体中含水量__________,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__。
完成探究报告:
对人体吸收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完成探究报告或自制报告)
探究报告
探究活动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活动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品(可自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
现象
分析
?
?
?
?
?
?
?
?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和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交流:
全班交流展示探究报告,反思交流。(小组派代表发言)
精讲点拨:
【例题1】市场上销售的碳酸饮料中,溶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请你设计实验方案验证打开瓶盖时冒出的气泡中含有二氧化碳。将实验设计及相关内容填入下表中。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解析】要检验冒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可利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性质来检验。
【答案】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打开汽水瓶盖,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导管另一端伸入一支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冒出的气泡中含有二氧化碳
【例题2】镁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它可以在空气中点燃。取一段用砂纸打磨过的镁带用坩埚钳夹住,在酒精灯上点燃,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氧化镁是一种白色的固体粉末。根据上述有关镁的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由_______生成________(填物质的颜色、状态),该过程发生了____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镁带燃烧时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镁带燃烧前是银白色金属,燃烧后生成的氧化镁是白色固体粉末,所以该过程生成了其他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2)注意:不要将实验现象的描述与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推测、结论等相混淆。例如,描述实验现象时,不应直接指明生成物的名称。本题中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是实验结论,而生成一种白色固体粉末才是实验现象。
【答案】(1)银白色金属,白色固体粉末,化学变化(2)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白色固体粉末。
达标体验:
实验步骤及现象
结论
把一只干燥的冷烧杯罩在酒精灯上,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说明酒精燃烧时生成了______________
用手触摸上一步骤中的烧杯底部,感觉___________
说明酒精燃烧时有热量放出
_________________
用塑料软管向一杯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吹气,发现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___________
1.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
)A.空气
B.二氧化碳
C.水蒸气 D.氧气
2.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物质是(?
)
A.食盐水 B.澄清石灰水 C.纯净水
D.蔗糖水
3.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
)A.水 B.二氧化碳 C.水和二氧化碳 D.灰烬
4.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右图所示的a、b两个集气瓶中,出现的现象是(?
)
A.
a熄灭、b变旺 B.
a变旺、b熄灭
C.都变旺
D.都熄灭
5.通过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实验,得出结论正确的是(?
)
A.吸入的气体全部是氧气 B.呼出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
C.呼出的气体极易溶于水
D.呼出的气体里含有较多水蒸气
6.填表:
课堂小结:
1.通过探究实验可以得出:
(1)呼出的气体中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和水,较少的氧气;(2)空气中有较多的氧气,较少的二氧化碳和水;
2.可以设计实验证明上面的结论。
拓展提升:
1.在学习植物细胞结构时,我们经常利用显微镜把细胞分解为细胞壁,细胞质,细胞膜,细胞核等几个不同部分来认识,这种方法属于
(
)
A、比较??
B、归纳??
C、理性思维分析??
D、实验分析
2.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科恩(美)、波普尔(英),以表彰他们在理论化学领域作出的重大贡献。他们的工作使实验和理论能够共同协力探讨分子体系的性质,使整个化学领域经历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是
(
)
A、化学不再是纯实验科学??????????
B、化学不再需要实验
C、化学不做实验,就什么都不知道??
D、未来化学的方向还是经验化
3.
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成?????????;还可以使燃着的小木条?????????。
4.为证明某空杯内充满着空气,小红同学把杯口向下使杯子浸没在盛水的盆里,她将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布置作业:
(必做题)
1.一氧化氮是大气污染物,但少量的一氧化氮在人体内具有扩展血管、增强记忆的作用。实验室收集一氧化氮只能用排水法收集。对一氧化氮的猜想或评价正确的是(
)
A易溶于水
B可能极易与氧气反应
C易与水反应
D有害无利
(选做题)
2.某实验测出的人呼吸各种气体的体积分数如下表所示:
气体
吸入气体
呼出气体
X
78%
75%
氧气
21%
15%
二氧化碳
0.03%
3.68%
水
0.06%
5.44%
其他
0.91%
0.88%
请你回答:(1)因参与人体新陈代谢而消耗的气体是__________。
(2)请你证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你的验证方法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分析:X气体在呼吸过程中没有参与化学反应,但在呼出的气体中体积分数却减小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一篇化学日记:我用实验证明了自己呼出气体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