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二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6课《聆听 糖果仙子舞曲》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二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6课《聆听 糖果仙子舞曲》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08-21 20:42: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糖果仙人舞曲》教学设计
基本理念:《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本课的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围绕歌曲的主题旋律、意境、曲式结构的对比等音乐要素进行,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体验美、感悟美、表现美、创造美。同事在教学中,本课始终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丰富其精神生活。
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本课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律动表演、聆听、综合性艺术表演和即兴编创等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让音乐课堂变得更加本位、扎实、高效。
教学内容:人音版第三册第6课《糖果仙人舞曲》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聆听、表演童话色彩的音乐与歌曲,增加学生的音乐想象能力,发展音乐创造性思维和感受音乐的律动。
(二)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准确听出《糖果仙人舞曲》的主题音乐,感受体验乐曲轻快活泼的情绪
2、通过聆听音乐,感受三个乐段的不同特点,能主动参与创编动作、律动伴奏、音乐实践活动等。
3、初步了解芭蕾舞剧的艺术形式
(三)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聆听、主动参与创编动作等音乐实践活动体会与感受音乐内涵。
教材分析: 《糖果仙人舞曲》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上册第六课中的一首作品。此曲较为短小,选自芭蕾舞曲《胡桃夹子》。这是柴科夫斯基应彼得皇家歌剧院的邀请,为该院创作一部芭蕾舞剧的音乐,舞剧根据德国作曲家霍夫曼的童话《胡桃夹子洋娃娃和鼠王的故事》编写而成。在乐曲中,柴可夫斯基首次使用了钢片琴,那奇妙的音响增添了乐曲虚幻的色彩和仙境般的气氛。整首曲子除了圆号之外,没有再用其他铜管乐器,这几种乐器的组合使乐曲更富于童话色彩。《糖果仙子舞曲》是E和声小调,2/4拍,开始由弦乐拨奏4个小节引子,然后钢片琴在提琴轻轻拨弦的伴奏下,奏出虚幻的第一主题。这是,低音单簧管用快速的下行音引出低沉的持续音与之相呼应,并形成对比。在中提琴演奏一串同音反复的三连音作为过渡之后,由单簧管、圆号呈现第二主题,随后钢片琴演奏一段华彩,这是,A段再次变化再现直到曲子结束。
教学重点:听到这首乐曲时知道它的曲名《糖果仙人舞曲》,仔细聆听乐曲,感受钢片琴的音乐,知道这是一种打击乐器。
教学难点:创编动作表现三个乐段的音乐,边听边表演。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学具乐器、魔术道具等
教学过程:
内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学 让同学观看视频《四小天鹅》老师用电子琴为其配乐。为导入埋下伏笔
2导入:你们知道吗?柴可夫斯基还有一首芭蕾舞剧胡桃夹子《糖果仙人舞曲》? 认真聆听感受音乐和画面,观看教师的表演,并回答问题。 让学生观看视频中的《四小天鹅》芭蕾舞剧认识和了解这种艺术形式,并对作者进行初步认识。并导入第二部芭蕾舞剧《胡桃夹子》
教 学





程 播放音乐《糖果仙人舞曲》,让学生聆听音乐并回答老师所提问的问题。 聆听音乐,抒发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鼓励和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大胆想象。
播放音乐,让学生聆听其中奇特的声音钢片琴。 学生认真聆听音乐后回答老师的提问 引导学生认识作品中的乐器钢片琴。揭示作品主题。并给予钢片琴魔术表演带给学生音乐和画面的双重刺激,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播放第一段音乐,引导学生聆听并了解乐器,单簧管和大提琴,并仔细聆听发现每个乐器的出现时间、次数、和彼此的关系。 聆听音乐,发现音乐中乐器的出现时间和次数及其关系。 让学生在聆听中学
习音乐,引导学生
认识作品中单簧管、大提琴声音的特质,并发现乐器出现的次数和了解大提琴作为乐曲引子的作用,钢片琴演奏为乐器主题,单簧管扮演声部之间连接的角色。
通过用主题旋律进行填词让学生跟着电子琴演唱乐曲的主题。直观的将乐曲主题的旋律划分为四片钢片琴和八片花朵。
学生跟着老师的电子琴进行主题的演唱 引导学生通过轻声弹性的声音演唱主题,加强对主题的记忆,通过直观的划分让学生对主题乐句更清晰的认识。
根据第二段音乐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其乐器,中提琴出现的次数和其力度的表现。感受钢片琴演奏速度的对比。 学生认真聆听音乐,一边聆听一边自己的发现音乐 引导学生感受乐段间的对比带来强烈的对比感受。并用黑板直观的让学生认识到乐曲曲式结构的划分,受音乐作品曲式结构的对比和对段落的基本了解。。





播放第三段音乐。让学生自习聆听,发现第三段音乐和哪一段相似。 认真聆听并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曲式ABA的认识,通过黑板对乐曲的段落划分更直观的感受和考查学生对音乐的记忆力
播放音乐,让学生跟着音乐完整的做律动动作和表演。
让同学们跟着音乐做律动的动作 完整的对作品进行了解和表演。通过律动动作记忆音乐,通过音乐创作律动动作
在课堂的结尾,讲解《糖果仙人舞曲》背后的故事,首尾呼应的以此引入课堂的尾声。 认真聆听老师的故事。 引导学生对作品有故事情节的认识,加深学生对音乐的了解,和感受童话音乐的美。



声 播放《糖果仙人舞曲》钢琴演奏视频。 让学生认真的观看。 用不同的表演形式,让学生感受和加深对音乐的记忆和了解。加深对音乐可能性和美的认识。
教学反思
“小梦境,大舞台”构建高效音乐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糖果仙人舞曲》是富有魔幻童趣魅力的音乐作品,我缓缓的走进做作品,和作品有了“亲密接触”随着提琴的引子下步入了糖果仙人梦话的情境,勾勒出一幅幅魔幻的梦境。
一、创设幻的情境“糖果仙人”-----引领入境,萌发童趣
一课之成在于领!导入,是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情境的一种方式,是课堂教学的启导环节。上课伊始,我通过黑板、投影营造糖果仙人梦幻般的仙境。
思考:音乐高效课堂中的“动”与“静”。
在多次的比赛磨课中体会到,音乐课的课堂结构要动静有度、充满美感。这里的“动”与“静”,是指教学形态的表现而言的。所谓“动”,是指课堂教学活动的一种活跃状态。如学生积极参与、涌跃发言、热情舞蹈、愉快歌唱等,是“有声有色”的教学。所谓“静”,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相对安静状态,如学生静心聆听、深入思考等,是“无声世界”的境界。如果一堂音乐课一直处于动态,“动”多“静”少,以致于学生兴奋过度,容易使课堂处于失控状态;如果自始至终寂静,课堂气氛十分沉闷,“静”多“动”少,则学生容易疲劳,抑制学生的思维,也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思考:音乐高效课堂中的“多”与“少”。
这里的“多”与“少”指的是“多听少教”,首先是教师要“多”听,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课前准备很重要,而备课则是重中之重。
因此我在分析教材时,先反复聆听歌曲,把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感触和理解记录下来,再以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的基点上进行整理、分析。一旦把音乐作品分析透了,目标自然而然也清晰了,方法、形式等也相应的水到渠成了。其次是学生要“多”听,音乐的审美感知是通过听觉进行的。
思考:音乐高效课堂中的“悟”与“憾”。
通过本节课例我悟到了回归音乐本质的重要性,也感受到学生对课堂丰富的安排表示出的喜悦,如何抓住音乐本质,抓住学生的点,是我需要思考和践行的,每节课都有遗憾,有遗憾才有进步,才有成长,对于本节课的遗憾我个人认为音乐性还不够突出,还需继续好好设计。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我将继续努力思考,继续不断前行。
【课例点评】
这是一节非常精彩的课例,朱老师那幽默风趣的语言、充满魔幻的想象和拓展创编的舞台,向我们展示了他着力构建智慧高效的课堂
1、幽默风趣、教态自然。
朱老师的语言非常风趣幽默,让人耳目一新,没有因为公开课的原因而紧张,反而更加放松,这种放松非常难得可贵,使我们大家值得学习的。
2、魔法课堂、引人入胜
朱老师在音乐课堂中融入了魔术的表演,非常的吸引大家的注意力,但是学生能否控制好对魔术的兴趣把握,很重要。因为担心学生对魔术太过好奇而有可能忽视对音乐的把握。
3、放飞想象、不断努力
朱老师的课堂可以说是把双刃剑,必须好好把握这把双刃剑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希望朱老师能在音乐的本质上多下功夫,在通过不同的手段加以辅助效果肯定更加出色。
点评人:马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