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9 古诗三首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9 古诗三首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22 15:19: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识写生字,流利朗读。
2.借助注释,感知大意;想象画面,背诵古诗。
3.抓关键词句,体会其中的情感与哲理。
教学重点
诵读古诗,读出古诗的韵味。
教学难点
借助注释,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过程
一、阅读导语,明确目标
1.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开始第3单元的学习。(出示单元导语页)本单元我们又将学习哪些内容、学会哪些本领呢?
2.对,处处留心皆学问。瞧,我们留心单元导读的内容,就明确了学习目标,这也是学习方面的一种学问。你平时都是怎样观察身边的事物的呢?
3.大家都是生活的有心人!想不想知道大诗人、大作家是怎样观察生活的?带着期待,让我们开始本单元的观察之旅吧。
二、板书课题,回忆学法
1.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古诗三首》,板书课题。
2.自由朗读,集中识字。
三、朗读古诗,想象画面
1.大家读得真认真。读古诗呀,不仅要读准字音,更要读好节奏(PPT出示:带停顿符号),谁来读给大家听?
2.同学们抑扬顿挫的声音真好听。老师仿佛被你们的朗读带领着穿越到唐代的江边,欣赏着这样的风景——(师范读),美丽的景色要与人共享,请你一起来——(合作读),邀请大家一起来——(齐读)
3.风景三分看七分想,此时此刻你的脑海中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呢?指名说,师生互相补充。
4.听着大家的描述,我觉得诗中有一个词最能表达大家心中的感受,你能找到吗?(出示:可怜)你能给换个说法保持意思不变吗?同样的词语在古今意思可是大不同,可见借助注释是读懂古诗的必要方法之一呀。像这样能体现全诗内容的词语咱们就把它叫做“诗眼”。抓诗眼也是读懂古诗的方法之一哟。
5.让我们带着对江边风景的喜爱再来读读诗句。渐渐地,渐渐地,这几种景物在我们眼前清晰起来——(强调:残阳、江、露、月)
四、入境朗读,读中悟情
1.最打动你的是哪种呢?自由发言。
预设:A、夕阳光线柔和,从天边斜斜地射到江面,感觉又轻柔照射面又大,就像在把晚霞铺在了江上。
B、江:被夕阳照射到的水面是红色,没被照到的地方是绿色,色彩鲜明。
C、露、月:露似珍珠月似弓,感受到了露珠的圆润可爱,新月的纤细精巧。
2.诗人就像一位画家,寥寥数笔便描绘出了如此精美的画卷,从天边到江面,从夜空到江岸,(板书:上 下)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天地间的杰作吧。(齐读)如此美好的景色,怪不得吸引着诗人从傍晚到夜晚(板书:傍晚 夜晚)久久不舍离去呢!这样的江上美景,怎能不让人心生喜爱呢?(板书:喜爱)
五、迁移学法,学习《题西林壁》
1.刚才我们跟随诗人按照从上到下的方位顺序、从傍晚到夜间的时间顺序,抓住典型景物感受了白居易眼中的江边秋景图,下面咱们再读一读苏轼的《题西林壁》,用你善于发现的眼睛来看看庐山在诗人眼中又是什么样的?
2.自由读,齐读。
3.庐山依然是庐山,可是在诗人眼中为什么会姿态不一呢?
4.那你认为,我们还可以从哪些角度来欣赏庐山呢?可能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象呢?自由发言:早晚间……阴晴天……四季里……
5.大家说了这么多,诗人把它们浓缩为28个字(PPT出示),齐读。面对着如此变幻莫测的庐山,我们怎能不心生赞美、顿悟?
6.读一首流传千古的诗歌不仅使能我们身心愉悦,还能让我们在思想上受到启迪。默读《题西林壁》,想想它使你受到什么启示呢?让我们拿起笔来,工工整整地把带给我们启迪的诗句写在摘抄本上。
7.生书写,师相机指导。
六、巩固学法,自学《雪梅》
1.同学们认真写字的身影就是教室里最美的风景!我们接下来学习古诗三首中的最后一首《雪梅》。(PPT出示要求:先自由读一读,想想诗人又是怎样观察了雪和梅的哪些特点呢?)
2.交流汇报,相机板书:梅(香)雪(白)争春,各不相让
闻、看、想、拟人
3.结合你的阅读经历,想想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梅和雪?
4.雪和梅自古以来都是纯洁、高洁的象征,诗人在这首诗中把它们放在一起观察,又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收获呢?相机板书:各有所长
七、学法小结,布置作业
1.品读诗句,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夕阳下瑰丽多彩的江面,高低错落的庐山,梅雪争春的雅致,我们在感叹大自然神奇的同时也会感叹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及充满深情的描摹。诗人是怎样在自然景物中发现素材并表达感受的呢?也值得咱们留心观察。(PPT出示表格)
选取景物
方法
情感
《暮江吟》
残阳、江、露珠、月
按顺序观察、比喻
喜爱、赞美
《题西林壁》
庐山
不同角度观察、对比
赞美、启智
《雪梅》
雪梅
不同形式观察、拟人
喜爱、明理
小结: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像诗人一样善于观察、生动表达,也能记录下生活中的点滴之美。
布置作业:
1.背诵三首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2.背诵图书2“此中有真意”单元第3课《游山西村》,“经典诵读”单元第38课《嫦娥》。
板书设计
古诗三首
暮江吟 题西林壁 雪梅
残阳 喜爱 横: 岭 梅白雪香
江水 上 下 侧: 峰 闻 看 想
拟人 傍晚—夜间 远近高低:不同 借物喻理
弯月 比喻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各有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