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春》古诗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 继续运用习得的“品词析句想画面”的方法,读懂诗中意,能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抓住关键词语“莺啼、烟雨”等词,体会词语的表达效果,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
3.结合古诗中的画面并联系上下文,领悟诗人所抒发的情感,体会古诗中的“想象美”。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诵读、想象等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熟读成诵。
难点:诵读古诗,结合古诗中的画面并联系上下文,体会古诗中的“想象美”,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1.按照预习单的要求预习,并且完成预习单。
2.通过查找资料了解诗人杜牧。
教师准备:
1.制作课件。
2.抽查预习单,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诵读古诗,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春意盎然已经在不知不觉间来到了我们身边,你知道哪些有关春天的诗吗?(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背诵出《咏柳》《春晓》《清明》《鸟鸣涧》等古诗,)
2.说说赞美春天的词语。
3.导入诗题:春天姹紫嫣红,春天鸟语花香,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用饱含深情的诗句赞美春天。我们今天就再来学习一首有名的古诗。(板书:江南春)
4.解题:同学们,你从题目中读懂了什么?
(学情预设:“这首诗是描写江南的春天。”“我感受到这是一首描写江南春景的古诗。”)
5.过渡: 同学们理解得很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杜牧笔下的江南春景。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师指导朗读古诗。
⑴指导读正确,读顺畅江南春。
⑵指导读出节奏和韵味。
① 课件出示全诗,范读。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②自由练习读,指名读,评议后全体同学齐读,引导欣赏把节奏韵律读出来。
指名读,师生评议。
师生齐读,读出诗歌的韵味。
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三)品读诗句,想象画面,感悟诗境
1.理解前两句
⑴学生自读,感悟诗歌描述的景象。
我们运用了“品词析句想画面”的方法,学习了本单元的前三篇文章,其实,品读诗句,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也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下面请同学们仔细品读古诗一、二句,结合课文插图,展开想象,说说自己的感受。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学生读书、感悟。
⑵指导学生交流读书所得。
教师相机板书:莺啼 绿映红 水村山郭 酒旗风
教师点拨:
酒旗:酒店门前悬挂的布招牌,或称酒帘。
读了这首诗,你似乎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千里江南到处是莺歌燕舞,到处是绿草红花,到处是水村山郭,到处是酒旗迎风招展。南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的寺庙和楼台,掩映在蒙蒙的细雨之中。)
(4)指导朗读第一、二句。
①面对这迷人的江南春景,你想到了那些成语?(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春回大地、春意正浓、满园春色……)
②在你的脑海里想像这美丽的画面,再读古诗,读出江南春景的美。(指名读,齐读,教师伴读。)
2.理解后两句
⑴指导读诗句,想象画面。
出示诗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齐读,想象,诗人看到、听到了什么?
⑵指导朗读这两句。
我们一起来读,读出自己的理解。(学生读诗句)
4.学生自由练习朗读,再指名读,学生评议,齐读。
5.品读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读古诗,说说你似乎看到了怎样的美景?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说说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呢?(赞美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3)走进历史,感悟诗人心境。
①指名介绍诗人杜牧,并说说自己对南朝的了解。
②教师补充介绍:南朝是我国历史上朝代时间存在较短的时期。由于佛教迎合了当时统治阶级,方便他们统治人心,巩固江山。于是当权者大兴建设寺庙,仅集中在建康一地的南朝寺院就有四百八十座,是当时人民的一项极为沉重的负担。它不仅占用了大量的民田、民宅和名胜之地,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建寺造塔和雕铸佛像,还要养活十几万的和尚和尼姑,使得当时的百姓生活苦不堪言。现在大江东去,南朝的统治已经灭亡,那些荒淫的当权者也已经不在了,只留下了众多的寺院。诗人欣赏美景的同时,不由得慨叹南朝的灭亡,借古喻今。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1)边想象画面边练习背诵,然后互相背诵给同位听一听。
(2)指名背诵,评议。师生齐诵。
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四)总结回顾,拓展练笔。
1.总结回顾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秀丽景色,表达了对江南春景的赞美之情,也寄托了作者对南朝覆灭的讽喻之意,写景与抒情融为一体。
2.小练笔
《江南春》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展开你的想象,把这秀丽的景色写下来吧。
六、板书设计
江南春
千里莺啼 水村山郭 楼台烟雨
赞美春天 借古讽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