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找空气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3.7 找空气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0.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8-21 23:41: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找空气
【教学目标】
1. 通过在不同地点装空气的活动,发现我们周围有一种能将袋子撑得鼓鼓的东西。
2. 通过做将袋子里的空气放出来的活动,调动多种感官,感知空气的存在。
3. 通过憋气活动,知道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
【教学重点】
知道我们的周围有空气。
【教学难点】
运用多种方法、调动多种感觉器官,感知空气的存在。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PPT、相关视频。
学生材料:塑料袋、水槽、抹布、口哨塑料袋组合、针管。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预学查异
1、出示2个气球
老师带来2个气球,看一看,它们有什么区别?
一个瘪瘪的,一个鼓鼓的,鼓的里面有东西。
有什么呢?我们倒出来看一看。
(将水倒入透明水槽)
原来,里面装了一些水
2、出示一个更大的气球
老师还带来了一个更大的气球,猜一猜,这个气球里有没有东西呢?
认为有的出1,没有的出2.
我们倒出来看一看,咦,什么也没有嘛。但刚才为什么有同学出一呢?里面有什么呢?
是的,里面有空气,空气看不见也摸不着 。
今天我们就来找一找空气。(板书课题:找空气)
二、初学引异
我们的教室里有空气吗?教室里哪里有空气?
给你一个塑料袋,你能找到它吗?
找找看(3-4名同学找空气)
不管在教室的哪个角落,我们都能找到空气,看来,我们的教室里充满了空气。
仅仅是教室里有空气吗?这些地方有没有空气呢?
出示ppt
打开P7,如果你认为有,就在它下面的方框里打√,没有就打×。
树林里、操场上、教室里、桌肚里都能找到空气,除了这些地方,我们还可以在哪些地方找到空气?
(操场上、公园里、山坡上……)
在我们身边到处都有空气,可以说,空气是无处不在的(板书:空气无处不在)
三、研学导异
刚才,我们用塑料袋找到了空气,可是,你有办法让身边的小朋友们感受到空气吗?想一想,你有没有更好地办法,小组讨论一分钟。
(塑料袋轻轻打开小口,脸感到凉,头发动;风车动、风铃响……)
这些方法只能让我们感觉到空气,但是,你有办法让我们看见空气吗?
老师今天带来了两个法宝,能让你们清楚地看见空气。
出示ppt
想一想,老师会这么做?(生说)
师介绍:针管抽一管空气(动作),现在针筒里有满满一筒空气,轻轻将针筒前端插入水下,按压注射器,看你们能不能看见空气,从1号同学开始,每个同学做一遍,实验完毕,3号同学讲材料放进自己抽屉。
展示错误示范
能不能针筒能不能使劲的往杯底压?
能不能吸满水再打,不能,只能吸空气。
3号同学领材料。
你看到了什么?
是不是这个(视屏:出气泡)
平时,我们看不见空气,但是空气有一个特点,它难溶于水,所以一杯水里面只能容纳很少的空气,当我们往里面打入大量空气的时候,水不高兴了,对空气说赶快走,赶快走,我这里不欢迎你们,听了这话,空气就气呼呼的冒着泡泡冲出了水面,这一刻,我们就看见了它。
四、拓学展异
刚才小朋友们表现得特别棒,奖励你们玩一个游戏。
憋气游戏
规则:1、手放同桌鼻子、嘴巴前面
2、老师喊开始就憋气
3、坚持不住的同学安静地坐下
起立、手放好、开始
老师看了一下,刚才有一半的小朋友能憋到一分钟,还是很厉害的。谁来说说,你在憋气的时候有什么感觉?
如果我们憋气的时间再长一点,5分钟、10分钟、半小时、一小时,会怎么样呢?
(死)
看一看,这两个小朋友的做法对不对
蒙被子睡觉,长期得不到新鲜空气,影响健康。
汽车在静止时,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空气会越来越少,时间长了人就会死亡。
说一说,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仅仅只是人类离不开空气吗?
我们看一个视频了解一下,出示视频(动植物、人离不开空气)
所以说,生命离不开空气。(板书)
总结: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用各种找到了空气,知道了空气在我们的身边无处不在,生命离不开空气,以后,我们还会研究更多关于空气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反思:
第一个环节:我们出示了一个瘪气球和一个装满气的气球,想要让孩子观察出鼓起来的气球里面有东西,有什么呢?有空气。 但是在进行这一环节的时候,发现很多孩子并不能理解鼓起来里面就有空气。于是就在这之前加了一个铺垫的环节,先观察一个瘪气球和一个装满水的气球,让孩子了解,只有气球里面有东西,它才会鼓起来,随后出示装满空气的气球,打开它,学生什么也没有看见,但是我们通过气球的鼓起来的这个特点,知道里面有空气,从而引出课题。
第二个环节:问孩子,教室里面有没有空气,让孩子用塑料袋在教室里找空气,能够用袋子捕捉到空气就说明教室里有空气,反之就没有空气。一开始我们想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教室里的空气,就每个人都发了一个塑料袋,但是这个实验做完之后,我们并不能及时地收回塑料袋,这就会导致有些同学迟迟不把袋子收起来,或者你看着他收起来了,其实在下面偷偷玩塑料袋,影响后面课堂纪律和后面的听课效率。后来我们改成了选4-5名同学先说一说你觉得教室的哪些地方有空气,再给他一个塑料袋,请他找一找,孩子动手少了,气氛没有那么活跃了,但是课堂纪律得到了控制,可以说这个环节的修改有利有弊吧。
第三个环节:是让孩子说一说除了教室里还有哪些地方有空气,完成科学手册,让孩子知道在我们身边空气无处不在。
第四个环节:让孩子讨论找到空气的方法,然后做了一个用针筒和水的组合让大家看见空气的实验,一开始我们在讲操作步骤的时候没有做错误示范,发现孩子在实验中有很多抽水并往水杯里打水的的现象,有个别小组会将针管前端死死地抵住杯底,怎么也推不动针管。后来我们就把两个错误示范展示给学生,并反复强调是抽空气、打空气到水里,学生实验后再出示打空气实验的视频,感受空气难溶于水的这种现象,知道正是这个原因,才能让我们在水中看到一个个小气泡。
第五个环节:是憋气游戏,一开始做这个游戏的时候,是让孩子自己捂住自己的鼻子和嘴巴,活动中发现有的孩子没有好好玩,把自己嘴巴五个几秒钟就松开了,没有比赛意识,由于时间较短,当然也并不能体会到窒息的感觉,所以后来调整为同桌互相监督。通过孩子自己的感受,了解到空气对人类的重要性,最后通过视频、图片资料让孩子自己说出生命离不开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