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教学课件
古诗三首
人教部编版
小学语文
三年级上册
新
课
导
入
第一节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同学们以前积累了很多古诗,朗诵得熟练,感情也丰富。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三首古诗。
整
体
感
知
第二节
整体感知——
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字。理解诗意;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通过朗读,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
作家作品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仙”。与诗人杜甫合称“李杜”。著有《李太白集》。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
作家作品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豪放派词人代表,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世称“三苏”。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
作家作品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他的诗以律、绝为工,乐府小章尤为著名。主要作品有《陋室铭》《竹枝词》《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yì
整体感知——
我会读
亦
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mǒ
抹
yí
宜
tíng
庭
wèi
未
mó
磨
pán
盘
抹
mǒ
mò
mā?
涂抹
抹墙
抹布
磨
mó
mò?
摩擦
磨坊
断
帆
饮
楚
至
孤
未
镜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
我会写
磨
遥
银
盘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
我会写
整体感知——
理解词语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中断: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时突然停止。
清水。
至此回:
至,到。此,这里。回,回旋。
碧水:
孤帆:
一艘帆船。
饮湖上:
在西湖上饮酒。
波光闪动的样子。
云雾迷茫的样子。
潋滟:
空蒙:
整体感知——
理解词语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西子:
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
淡妆:
轻轻地、稍微地化妆。
浓抹:
浓艳华丽的打扮。
相适。
相宜:
洞庭:
即洞庭湖,位于今湖南省北部。
和谐。指水色与月光交相辉映。
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和:
白银盘:
整体感知——
理解词语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山水翠:
一作“山水色”。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翠,指碧绿色。
青螺:
青绿色的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深
入
探
究
第三节
深入探究——望天门山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唐】李白
深入探究——望天门山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高高的天门山被长江水中断成为东西两山。
碧绿的江水东流至此,回旋澎湃。
从这两句我们体会出天门山和江水怎么样?
天门山高、俊秀、险。
水势湍急、激荡回旋。
深入探究——望天门山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一会儿出现,一会儿又忽然不见。
一叶小舟正乘风破浪,从日边驶来。
这么壮美的景色,诗人是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呢?
诗人是在船上看到的。顺流而下的小船,站在船头的诗人。
诗人的心情怎样呢?
高兴、激动、自豪。
深入探究——望天门山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古诗中描绘了哪些色彩鲜明的景物?
青山
碧水
白帆
红日。
作者用了哪六个动词?
断、开、流、回、出、来。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呢?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深入探究——饮湖上初晴后雨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深入探究——饮湖上初晴后雨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水上波光粼粼,晴天西湖的景色多么美好。
山色迷蒙,雨中景致也很奇妙。
这两句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的湖光山色。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姿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深入探究——饮湖上初晴后雨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若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
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合适,美丽多娇。
在这两句诗中,诗人用奇妙而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深入探究——望洞庭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深入探究——望洞庭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互为映衬。
水面风平浪静,如一面没经过打磨的铜镜。
这两句诗总写洞庭湖的秋色。月光下的洞庭湖带着一种朦胧、宁静、柔和之美。
深入探究——望洞庭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
恰似银盘里托着一只小小的青螺。
把洞庭湖的水色比喻成银白色的盘子,将洞庭湖中的君山比喻成一只小小的青螺,突出了洞庭湖山水的和谐之美。将湖、山比喻得小巧精致,显示出诗人开阔的胸襟。
课
堂
小
结
第四节
《望天门山》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课堂小结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的是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不同风姿,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堂小结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望洞庭》一诗通过对洞庭湖秋月相和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美丽景色的赞美之情。
课堂小结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拓
展
延
伸
第五节
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西施
拓展延伸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沉鱼”据说是西施在河边浣纱,鱼儿看到西施的美貌以后都忘记了游动,沉了下去。
板
书
设
计
第六节
板书设计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山险水涌
山出帆来
两岸青山——相对出
山水相映
碧水东流——至此回
孤帆一片——日边来
以动写静
雄伟秀丽
板书设计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湖光山色
淡妆浓抹
西湖美景
饮湖上初晴后雨
晴方好
雨亦奇
即景抒情
比喻贴切
比西子
总相宜
板书设计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洞庭夜色
洞庭山水
和谐
宁静
望洞庭
湖光、秋月——相和
潭面——镜未磨
水——白银盘
山——青螺
山水
相衬
秋夜景色迷人
布
置
作
业
第七节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背
诵课文。默写《望天门山》。
2.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谢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