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湖心亭看雪》课件(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2*《湖心亭看雪》课件(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22 17:26: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湖心亭看雪
必背字词
崇祯
更定

毳衣
雾凇
沆砀
强饮
一芥
铺毡对坐
必背句子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疑难问题
品味雪后西湖奇景,体会白描的写景手法;
理解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
易错问题
准确翻译重点字词和句子;区分白描、渲染手法。
学习路线图
1.快速识字词
一、魔法背知识
崇祯(
zhēn

更(
gēng
)定
挐(


毳(
cuì
)衣
雾凇(
sōnɡ

沆(
hànɡ
)砀(
dànɡ

强(
qiǎng


一芥(
jiè

铺毡(
zhān
)对坐
更定:“更”这里是“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意,读“
gēng”,作“还”意“,读四声“gèng
”,如“更有此人”、“更有痴似相公者”。
雾凇(
sōnɡ
)“松”为声旁,形旁为“冫”,即“冰”。注意与“淞”区分。
挐(

):用手“拿”起浆。
2.轻松学词语
一、魔法背知识
挐:
撑,划。
毳衣:用毛皮制成的衣服。毳,鸟兽的细毛。
三大白:三大杯。白,酒杯。
雾凇沆砀:冰花一片弥漫。
白,酒杯。
雾凇:水汽凝成的冰花。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3.快乐背句子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一、魔法背知识
点评:从湖心亭的全景和景物特写两个角度来写西湖雪景,简练自然,不事雕琢。
4.写作背景
一、魔法背知识
《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人。
代表作《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写于明朝灭亡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总带有淡淡的哀愁。
二、答疑全频道
1.作者是在什么时间和地点去看雪的?
答疑:
作者是在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后,是日更定去西湖看雪的。
当时明朝已经灭亡,但作者仍旧使用明代的纪年,说明在他心目中明代始终是没有灭亡的。
二、答疑全频道
2.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答疑:
写出了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
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
环境描写的作用(结构):引出下文或为下文的情节发展做铺垫。
二、答疑全频道
3.“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疑:
1)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
2)充分展现出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3)暗示作者的“痴”(或不同常人),为下文埋伏笔。
二、答疑全频道
4.“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
答疑:
连用三个“与”,生动地写出了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一体的景象,写全景,突出了天地茫茫、阔达辽远之势,即着眼于“大”字,与“上下一白”相呼应。
答疑:
平静的湖面上弥漫着水汽凝成的冰花,站在船头,向远处望去,高处的天与云,远处的山和水,浑然一体,一片白茫茫的景象。如果立在岸上,湖上能看得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我的一叶小舟及船上的两三个人影罢了。
二、答疑全频道
5.写景是游记的重点,试用自己的话将湖中雪景描绘出来。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画面。
答疑:
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描写。
表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和豪爽气概。
二、答疑全频道
6.
叙写亭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人物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作用: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答疑:
借用舟子的话突出了作者的“痴”,也包含了作者对痴的赞赏。
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同时这种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作者心中淡淡愁绪。作者的“痴”,充分展示了他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二、答疑全频道
7.文章结尾借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然后理解”痴“?
答疑:
本文描写了湖心亭悠远脱俗的雪景,叙写了作者在湖心亭的奇遇,叙事、写景、抒情有机结合,表达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
二、答疑全频道
8.这篇山水小品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纠错笔记本
易错点1.词类活用
大雪三日(名词做动词,下大雪)
拥毳衣炉火(名词做动词,带着火炉)
客此(名词做动词,客居)
名词连用,非并列修饰关系,且无谓语,一般前一个名词做动词。
名词后紧接代词或所处名词,名词活用做动词。
三、纠错笔记本
易错点2.翻译句子
我尽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1.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2.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不要说相公(先生)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啊!
特殊句式注意先还原,再翻译。
三、纠错笔记本
易错点3.“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能否改为“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而已”?
不可。
借这缩小的量词来表现人、物的渺小,与苍茫浩大的天地形成对比,寄托了作者对人生渺小的感叹。
三、纠错笔记本
易错点4.白描和渲染
示例:
1)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白描
渲染
白描:抓事物特征,简洁质朴,不重词藻修饰。
渲染:浓墨重彩地对人、事加以铺陈描绘,突出其特征。
四、畅通中考站
阅读下面两则古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1.
解释下列标红的词。
(1)相与步于中庭。
(2)是日更定矣。

一起
文言实词的理解
四、畅通中考站
2.
翻译下列句子。
(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3.
下列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
相与步于中庭。
B.
独往湖心亭看雪。
C.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
更有痴似相公者。
(想不到)湖中哪能还会有您这样的人!
B
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判断句式,被动句式,倒装句式,省略句式等。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一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四、畅通中考站
4.
《记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两轴精品。如果以“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为上下联,请从两文中分别选取一个字,两个字合起来作为这幅对联的横批,并阐释一下理由。
横批:闲
痴。
“闲”字,表现苏轼安闲自适,乐观旷达的心境;“痴”字,点明张岱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闲”、“痴”二字为两文的点睛之笔,是二人闲情逸致、天人合一境界的高度概括。





承天寺夜游
横批意简言短,是对上下联的总结,具有标题性意义。
实际上是考察对两篇文章思想情感的理解和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