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10分)
1.生物能够表现出非生物所不具有的生命现象.下列古诗描述的现象中,不包含生命现象的是( )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知识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B.生物的环境就是指生物的生存地点
C.蚯蚓疏松土壤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D.企鹅皮下脂肪很厚是对寒冷的适应
3.下列诗句描写了各种自然景观,从诗中描述的情景来看,生态环境最差的是( )
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C.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4.下列现象中,体现生物与环境温度相适应的是
A.沙漠的骆驼尿液很少
B.寒冷海域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C.荒漠的骆驼刺根很长
D.山顶树木形成旗形树冠
5.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蘑菇”通常属于( )
A.生产者
B.分解者
C.消费者
D.非生物成分
6.在设计探究实验时,下列不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的是
A.有光、无光
B.有光,无水
C.干燥、湿润
D.有空气、无空气
7.含羞草的叶子被碰后会合拢,这说明生物具有( )
A.生长现象
B.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繁殖
D.呼吸
8.“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的是哪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
)
A.空气
B.光照
C.水分
D.温度
9.“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此理念的是( )
A.垃圾分类,变废为宝
B.围湖造田,扩展耕地
C.植树造林,净化空气
D.节能减排,绿色出行
10.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对各种生物数量起决定作用的是
A.食肉动物
B.生产者
C.消费者
D.分解者
11.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带离南极,还需要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
A.缺少生产者
B.没有消费者
C.分解者很少
D.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
12.下列现象中,主要是受阳光影响而产生的是(
)
A.植物根向地生长
B.杨树秋冬季落叶
C.朵朵葵花向太阳
D.莲藕的茎有管状小孔
13.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能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下列关于蒸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主要通过叶上下表皮的气孔进行
B.散失的水分主要来自有机物分解
C.可拉动水和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
D.能提高大气的湿度从而增加降水
14.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草木离不开太阳”,下列对此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生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
B.鱼等生物必须生活在淡水中
C.草木等生物一秒钟也不能没有阳光的照射
D.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有鱼,只要有阳光的地方就有草
15.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①草
②煮熟的鱼
③珊瑚
④钟乳石
⑤冬眠的蛇
⑥恐龙化石⑦蘑菇
⑧家鸽
A.①
⑤
⑦
⑧
B.①
③
④
⑧
C.②
③
④
⑥
D.②
⑤
⑥
⑦
16.现存生物中,许多简单、低等的生物并没有在进化过程中灭绝,是因为这些生物能( )
A.制约环境
B.影响环境
C.改变环境
D.适应环境
17.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是
A.“春来江水绿如蓝”
B.“草盛豆苗稀”
C.“雨露滋润禾苗壮”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18.“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物的哪种特征( )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能生长和繁殖
D.能进行呼吸
19.“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明生物所具有的特征是(
)
A.遗传和变异
B.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生活需要营养
D.生长和繁殖
20.下列成语中,说明了捕食关系的是(
)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D.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二、填空题(10分)
21.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_____.它可分为两类即_____和_____.
22.如果把鱼从池塘中捞出来,用不了多长时间它就会死亡,这说明鱼类的生活需要________;如果池塘中的藻类等饵料大量减少,鱼类同样也会死亡,这说明鱼类的生活需要________;如果池塘中的鱼数量过多,也会造成有些鱼死亡,这说明鱼类的生活需要一定的________。
23.在生态系统中,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因此被称为________。
24.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会受到周围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最常见的是__________关系,还有_______关系、__________关系、__________关系等等。
三、实验探究题(10分)
25.这是一位同学写的一份关于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报告,由于被水浸渍,一些地方字迹已经看不清楚(题目中画横线处),请你将它补充完整,并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
实验内容: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A.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B.假设:_______________。
C.设计方案:
(1)材料用具:20只鼠妇,湿润的土壤,纸盒一个,纸板、玻璃板各一块。
(2)实验装置:在纸盒里放上一层湿润的土壤,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玻璃板,一侧盖上纸板。这样,在盒里就形成了________和______两种环境。
(3)方法步骤:
①将鼠妇放入纸盒中,两侧的中央放入数量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的鼠妇,静置2分钟。
②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
D.实施计划:按照上述实验方案做实验。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认真记录。
实验记录: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的鼠妇数目
E.结论:光对鼠妇的生活________(填“有”或“无”)影响,鼠妇喜欢生活在________的环境中。
F.表达和交流。请问:
(1)这个实验的变量是什么?______?
(2)在设计对照实验时,我们应注意的问题是 (____)
A.所有的条件都相同
B.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均不相同
C.所有的条件都不同
D.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均相同
四、综合题(10分)
26.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所以能够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因为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下面以蒙山森林系统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1)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依存。蒙山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温润,为多种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条件,黑松是蒙山主要树种之一,还有栎树、刺槐等1000多种植物,这体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茂密的植被带来了清新的空气,蒙山因而被誉为“天然氧吧”,这体现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
(2)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依存。蒙山野生动植物多达2000多种,这些生物形成了复杂的食物关系。图是蒙山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该食物网中生物通过________关系和竞争关系相互影响与依存。比如松毛虫泛滥,会危害到黑松,但_________的数量会随之增加,从而控制松毛虫的数量,降低黑松林所受到的危害。
(3)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与依存的原因。生物对物质和能量的需求使得生物必须依靠环境生存,从而形成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该食物网中,能利用非生物环境中的简单物质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的生物有______________,食物网中的其它生物都通过食物链获得物质和能量。比如,鹰获得物质和能量可通过多条食物链,请写出其中最短的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制造或获得的有机物最终都要被分解为无机物归还到环境中,其途径一是通过呼吸作用分解体内的有机物,二是通过____________(答一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分解生物遗体。
【参考答案】
1.D
2.B
3.B
4.B
5.B
6.B
7.B
8.D
9.B
10.B
11.C
12.C
13.B
14.A
15.A
16.D
17.B
18.C
19.D
20.A
21.生态因素
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
22.氧气
营养
生存空间
23.消费者
24.捕食
寄生
竞争
共生
25.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明亮
阴暗
相同
有
阴暗
光照
D
26.环境影响生物
生物影响环境
捕食
大山雀
草、黑松
草→鼠→鹰或黑松→鼠→鹰
分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