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精神的三间小屋》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9*《精神的三间小屋》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22 17:29: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精神的三间小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及关系。
2.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3.品味文章具有的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
2.品味文章具有的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
【教学辅助】多媒体平台
2课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生活的空间如此广阔,时间如此漫长,不是我们这些弱小的生命体能够完全体会到的。如果说人的身体活动需要空间,那么,人的精神活动是不是也需要空间呢?精神,它能够穿越一切空间和时间,造就一种永恒的力量。那么,人的精神是如何发挥这种作用的呢?那就必须要给人的精神活动以空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
二.走近作者
毕淑敏,1952年10月出生于新疆伊宁,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国家一级作家。著有《毕淑敏文集》十二卷,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等。
毕淑敏真正取得全国性声誉是在短篇小说《预约死亡》发表后,这篇作品被誉为是“新体验小说”的代表作,它以作者在临终关怀医院的亲历为素材,对面对死亡的当事者及其身边人的内心进行了探索,十分精彩。
毕淑敏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请学生朗读课文,教师纠正字音,梳理字义。
宽宥(yòu)
游弋(yì)
轻觑(qù)
麾(huī)下
赘(zhuì)余
窗棂(líng)
要诀(jué)
困厄(è)
灼(zhuó)晃
憎恶(zēng


自惭形秽(huì):“惭”,惭愧;“形秽”,容貌丑,形象不好。原指因自己容貌举止不如别人而感到羞愧。后泛指因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
不知所措: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遭受困窘或处境为难时心神慌乱。
林林总总:林林,众多的样子;总总,众多而杂乱的样子。形容杂乱众多。
俯拾即是:俯,低头,弯腰;即,就。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
鸠占鹊巢:斑鸠占据喜鹊的巢。比喻强者欺凌弱者,获得现成的东西。
李代桃僵:李树代替桃树僵死。比喻兄弟相爱相助,患难与共。后用以指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形销骨立:形容身体非常消瘦。
间不容发:两物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形容事物之间距离极小。
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
襟(jīn)怀:胸襟、胸怀;心胸。
广袤(mào):土地的面积。东西的宽度为广,南北的长度为袤。
驰骋(chěng):①骑马奔跑,奔驰。②自由地或随意地到处走动,漫游。
坍(tān)塌:崩塌。
(二)分析文章结构,理清作者行文思路。
第一部分
(1—6)
引出话题——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间。
第二部分(7—17)分析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三间小屋”。
第一层(7—8)分析如何建立第一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爱和恨的小屋。
第二层(9—11)分析如何建立第二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事业的小屋。
第三层(12—15)分析如何建立第三间精神小屋,即安放我们自身的小屋。
第三部分(16—17)指出把精神的三间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的条件,并希望在此基础上把小屋扩建成精神大厦。
(三)思考:作者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修建了哪三间小屋?各有什么特点?
第一间小屋盛着我们的爱与恨;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第三间小屋安放我们自身。
四.再读课文,细读感悟
(一)细读1-6段,思考:
这一部分可以分为两层,说说两个层次之间的联系,以及第一部分在全文中的作用。
1—3段:写作者对两句名言的感慨与思考。由使用空间概念描述人的心灵引出“那容心之所,该有怎样的面积和布置”,引发读者思考。
4—6段:紧承前文内容,由身体活动的空间引出对人心灵活动的空间的思考。
关系:层层深入,这一部分引出下文对“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的论述。
(二)细读7-8段,思考:
第一间精神小屋是什么样的?作者是怎样描述的?
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与恨。
作者首先选用两组带有对立情感的排比句说明这种对比鲜明的爱和恨会将小屋挤得满满的。
(“对父母的尊爱、对伴侣的情爱、对子女的疼爱、对朋友的关爱、对万物的慈爱、对生命的珍爱……对丑恶的仇恨、对污浊的厌烦、对虚伪的憎恶、对卑劣的蔑视……”)
接着又用了几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人生爱恨交织的经历。
(“你的一生经历过的所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仿佛以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铺陈在精神小屋的几案上,一任岁月飘逝,在某一个金戈铁血之夜,它们会无师自通与天地呼应,铮铮作响。”)
接下来用假设句,告诉人们精神的小屋应多装爱。充分体现了作者如大地、海洋、天空般深广的胸怀。
(“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假若恨比爱多,小屋就阴风惨惨,厉鬼出没,你的精神悲凄压抑,形销骨立。如果想重温祥和,就得净手焚香,洒扫庭院,销毁你的精神垃圾,重塑你的精神天花板,让一束圣洁的阳光,从天窗洒入。”)
(三)细读9-11段,思考:
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作者是怎样描述的?
作者先列出一组庞大的数字,给人们一个对事业的时间概念。揭示出一个道理:不要小看人们所从事的事业对人产生的深远影响。并告诫人们适合自己的事业要自己寻找,只有规划好自己的事业,才能使事业和人生相得益彰。
如何寻找适合自己的事业?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
首先是寻找阶段,站在高处向远方望去,高瞻远瞩,确立远大目标。
其次是耕耘阶段,再苦再累,在所不惜,只要努力达成目标。
最后境界是收获阶段,已经为追寻目标精疲力尽,快要放弃时,却在最不起眼的地方获得了成功。
(四)细读12-15段,思考:
第三间,安放我们自身,作者是怎样描述的?
作者首先用一个反问句引出下文,接着用了两个比喻句说明没有自己的悲哀。告诫人们:做人不能迷失了自我。
理解本段的重难点是“自身”,如何理解文中“自己的思维”“自己的发现”“自己的意见”?
通过举例分析说明这里的“自身”不单指人的个体生命,更是指向这个个体生命所具有的特立独行的人文精神。它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更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深入提问:根据你的理解,谈谈“精神的三间小屋”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分析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这三间小屋的。
三间小屋是一个整体,其中盛放我们自身的小屋是根本,是心灵大厦的基础,我们只有拥有自己的主见,才能明确自己所爱和所憎恨的,才懂得什么样的事业能带给我们真正的快乐。
作者是按照层层深入的顺序来写这三间小屋的。
(五)细读16-17段,思考:概括第18、19自然段的内容:
总结全文,指出建立精神栖息地是我们的义务和权利,提出扩大精神空间的建议。
(六)归纳主旨
文章以三间小屋为载体,阐述了精神追求的内涵及其意义,激励人们关注自我心灵,提升精神境界,使人格得到升华。
五.品味语言
本文在语言上具有怎样的特点?请做简要分析。
1.文本虽然为说理文,但是巧用比喻、拟人等修辞,说理形象,文辞优美,增添了文章的美感和可读性。
例如:
(1)第8段,“如果想重温祥和,就得净手焚香,洒扫庭院,销毁你的精神垃圾,重塑你的精神天花板,让一束圣洁的阳光,从天窗洒入。
”一句,以“精神垃圾”指心中的恨以及不健康的情感;以“重塑你的精神天花板”指除掉那些不健康的情感,让关心、爱等健康的情感驻足心间。
(2)第8段中“无师自通”、“净手焚香”的含义是什么?
(“无师自通”这里指自然发生。“净手焚香”,这里指去除尘埃,营造净化的仁爱心境。)
(3)第10段,理解下面一句话的含义:“这不但因为相宜的事业,并非像雨后的菌子一样俯拾即是,而且因为我们对自身的认识,也是抽丝剥茧,需要水落石出的流程。”
(采用比喻的手法,把找相宜的事业比作寻找雨后的菌子,说明相宜的事业并不容易找到;更进一步说明对自身的认识有一个艰难的探索过程。)
(4)第10段,
理解“否则,鸠占鹊巢,李代桃僵,那屋内必是鸡飞狗跳,不得安宁。”的内涵。
(“鹊”“桃”指的是“事业”;“鸠”“李”指的是“事业之外的赘生物”;“鸠占鹊巢”

李代桃僵”指的是赘生物取代了事业的位置。)
2.语言富有哲理性。
如“安放我们自身”“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等句子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都是对人生的高度审视,越读越妙,越品越见文章的深刻性。
3.采用多种论证方法。
第一部分中,采用比方论证(用“小屋”来比喻“心灵空间”)、道理论证。
第8段中
六.课堂小结
本文构思新颖独特。以三间小屋为载体,阐述了精神追求的内涵及其意义,激励人们关注自己的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本文是一篇融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的说理性散文,通过对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描写、阐述,表现了关注个性、关注自我、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的思想。
七.课堂拓展:毕淑敏语录
  1.疲倦是可以战胜的,法宝就是珍爱我们自己。疲倦是可以化险为夷的,战术就是宁静致远。
  2.人活着是为什么,自己快乐同时使别人快乐。
  3.人生总是有灾难。其实大多数人早已练就了对灾难的从容,我们只是还没有学会灾难间隙的快活。我们太多注重了自己警觉苦难,我们太忽视提醒幸福。请从此注意幸福!幸福也需要提醒吗?
  4.爱怕沉默。太多的人,以为爱到深处是无言。其实,爱是很难描述的一种情感,需要详尽的表达和传递。
  5.我喜欢爱读书的女人。书不是胭脂,却会使女人心颜常驻。书不是棍棒,却会使女人铿锵有力。书不是羽毛,却会使女人飞翔。书不是万能的,却会使女人千变万化。
 
6.是的,我很重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勇气这样说。我们的地位可能很卑微,我们的身份可能很渺小,但这丝毫不意味着我们不重要。重要并不是伟大的同义词,它是心灵对生命的允诺。
  7.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
  8.在生和死之间,是孤独的人生旅程。保有一份真爱,就是照耀人生得以温暖的灯。
  9.如果你不能确定你往哪里走,那么此处就是你的葬身之地。
 
10.友谊也像零存整取的银行。若你平时不补充情感进去,一旦需要朋友的支援渡过难关时,才发现存单上一片空白。
  11.不要把盘子里所有的肉,都挟到孩子的嘴边。不要把家中所有的钱,都用来装扮房间和丈夫。不要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工作。不要在计划节日送礼物的名单上,独独遗下自己的名字...
 
12.困难的本质是一种停顿状态。因了某种阻遏,停止在中途。只要你向前走,也许“难”还在,但“困”就已经解除了。
  13.时间的掸子轻轻扫去女人脸上的红颜,但它是有教养的,还女人一件永恒的化妆品——气质。可惜有的女人很傻,把气质随手丢掉了。
  14.好日子和坏日子,是有一定比例的。就是说,你的一生,不可能都是好日子——天天蜜里调油;也不可能都是坏日子——每时每刻黄连拌苦胆。必是好坏日子交叉着来,如同一块花格...
  15.做人也是这样,如我们天天浸透在冗长的东西里,就会使我们自己没有办法提升。去读那些好的东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下去,对我们好的素质一定会有潜移默化的力量。
  16.自卑出现了并不可怕,只要把自卑摆到桌面上来,找出自卑的原因和表现,从容面对,自卑就成了一只纸老虎,一戳就破了。
17.孝,是稍纵即逝的眷念.
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
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
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
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18.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