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8-22 17:10: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课时
日期
教学目标
1.通过弹压橡皮筋、拨动钢尺、击鼓、敲击音叉等活动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观察几种正在发声的物体,初步懂得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3.观察我们的发声器官——声带,了解声带的特点及作用。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操作,探究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和观察,懂得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并且寻找证据,支持自己的想法。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课前认真观察发声的物体,并查阅资料,初步了解声音产生的奥秘。






一、聚焦上一课,我们探究了各种各样的声音,知道声音有的来自于动物的叫声,有的来自于大自然的声音,还有的是由人类活动产生的。那么我们能够制造出声音来吗?学生运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制造出不同的声音。教师引导:我们能够听到各种声音,自己也能够制造出各种不同的声音,那么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课题: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二、探索活动一:研究橡皮筋的发声教师出示一根橡皮筋,引导:同学们,这是一根普普通通的橡皮筋,我们可以让他发出声音吗?实验要求:研究橡皮筋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实验步骤。第1步:把一根橡皮筋的两端固定下来。第2步:采用拉伸、按压、揉搓橡皮筋等方法,看一看橡皮筋能否发出声音。第3步:弹拨、拉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能否发出声音。第4步:观察橡皮筋发出声音时橡皮筋本身的变化。学生分小组活动,探究橡皮筋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并且交流讨论,完成实验报告。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并相机指导。全班交流,出示各小组的实验报告,交流各小组的实验结论。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拉伸、按压、揉搓橡皮筋,都不能使橡皮筋发出声音,而轻轻地弹拨橡皮筋,横向拉动橡皮筋,橡皮筋就能够发出声音,并且橡皮筋在发出声音的时候会颤动,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橡皮筋的声音是由于橡皮筋的振动产生的。活动二:研究物体是怎样发声的教师引导:同学们,刚刚我们研究了橡皮筋是怎样发声的,下面我们继续来观察几种正在发声的物体,看一看他们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出示课本第5页上面的三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图片一:轻轻拨动钢尺,让钢尺发出声音。图片二:轻轻的击鼓,让鼓发出声音。图片三:敲击音叉,使音叉发出声音。学生分小组活动,教师提出活动要求各小组分别按照以上三幅图的做法,轻轻拨动钢尺、轻轻的击鼓、敲击音叉,并仔细观察这三种物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同时用手轻轻地触摸这些还在发出声音的物体,看看有什么感觉。学生分小组活动,仔细观察钢尺、小鼓和音叉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并用手轻轻触摸还在发声的钢尺、小鼓和音叉,看看有什么感觉。全班交流,预设:生1:我发现这三种物体在发出声音的时候,他们本身都在振动。生2:我用手去触摸正在发生的小鼓时,发现小鼓在振动。生3:我用手去触摸正在发声的音叉时,发现音叉也在振动。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实践活动,我们发现钢尺、小鼓和音叉在发声的时候,本身都在振动。由此可见,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板书: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三、研讨教师引导:同学们,刚刚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了声音的产生。那么,你们认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有哪些证据可以支持你的想法?全班交流: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我们从上面实验的橡皮筋、钢尺、小鼓和音叉发出声音时,他们本身在振动。从这些证据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问题:猜测一下,吹竖笛的时候是什么在振动呢?教师出示学生吹竖笛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一段竖笛吹奏的乐曲。四、拓展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人类可以通过嘴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那么我们是怎样发声的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们的发声器官。出示课本第5页下面的一幅图片以及旁边的文字,学生自由读一读这段文字并仔细观察这幅图片,了解人类的发声器官——声带,体会声带发声的原理。教师指导学生把手轻轻的放在喉结处,然后大声的说话,认真的感觉声带的振动。五、课堂总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那些发声的物体在发声时,本身就会振动,从而产生声音,而我们人类能够说话,那是因为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声带。那么,声音又是怎样传播出来的呢?这个问题,我们下一课继续探讨。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