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课时
日期
教学目标
1、观察耳朵的结构图,了解人耳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2、知道鼓膜的特点,通过实验探究鼓膜的作用。3、通过学习,知道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朵,了解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教学重点
了解耳朵的结构和功能,知道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鼓膜的作用,知道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耳朵结构示意图、模拟鼓膜振动的实验材料等等。
教
学
过
程
旁
注
一、聚焦同学们,上课了,请大家仔细听一听,现在我们听能够听到哪些声音?学生仔细聆听我们周围的声音。预设:风声、雨声、呼吸声、读书的声音、老师讲课的声音、走廊上有人走路的声音、远处马路上的汽车喇叭声等等。这些声音有的近,有的远,有的大,有的小,他们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那么,耳朵又是怎样使我们听到这些声音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课题: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二、探索教师引导:大家都知道,我们是通过耳朵来听到声音的,那么我们的耳朵是由哪些部分组成?每个部分又有什么特点?发挥哪些作用呢?活动一:观察耳朵结构图出示课本第9页的耳朵结构图,学生仔细看一看,初步了解耳朵的结构。全班交流,教师相机补充有关耳朵的结构和功能等一些方面的知识。人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个部分。人的外耳就像一个隧道,声音通过这条隧道到达鼓膜。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轻微的声音,它都会产生震动。人的耳朵从外到内,分别是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活动二:探究耳廓的作用教师引导:同学们,大家知道耳廓吗?用手摸一摸自己的耳廓。我们的耳廓又有什么作用呢?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探究一下。出示课本第9页的下面一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了解本次实验的方法及要求。实验方法:用纸卷一个喇叭,用这个“纸喇叭”听一听微弱的声音,然后拿掉“纸喇叭”再听一听。实验要求:比较两次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实验要领:本次实验是一次对比实验。第1次是用“纸喇叭”听微弱的声音,第2次是去掉“纸喇叭”再听一听这个微弱的声音。每次实验的声音都要小一点,而且声音一样大。全班分小组进行实验,注意比较两次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并对学生加以指导全班交流,指生说一说两次听到的实验有什么不同。预设:使用“纸喇叭”听微弱的声音,可以听得很清楚,拿掉“纸喇叭”再听一听,发现声音很微弱,听不清楚。交流讨论:从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耳廓在听到声音这个方面起着怎样的作用呢?人类的耳廓有着特殊的用途,不仅可以收集声音,而且可以将过大的声音进行折射,起到保护耳朵的作用。活动三:探究鼓膜的作用教师引导:人们利用耳朵听到声音,其中鼓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来探究一下鼓膜的作用。出示课本第10页上面的两幅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这两幅图上方的文字,了解本次实验的操作方法及实验要求。实验材料:透明塑料杯、一块布、橡皮筋、音叉等等。实验方法:第1步:如图所示,先把布蒙在透明塑料杯口,用橡皮筋固定,模拟鼓膜。第2步:在鼓膜的上面放上少量的碎纸屑。第3步:用音叉等能发出声音的物体在鼓膜的上方制造强弱不同、远近不同的声音。实验要求:观察鼓膜是否发生震动,并且在记录表中记录观察结果。实验要领:这块布蒙在透明塑料杯口,是为了模仿耳朵鼓膜。在鼓膜的上方用音叉制造强弱不同、远近不同的声音,同时要仔细观察鼓膜是否发生震动。检验鼓膜是否发生振动的标准就是看碎纸屑有没有在鼓膜上振动。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探究鼓膜的作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并说一说自己得出的结论。教师小结:当我们敲击音叉的时候,音叉发生振动,引起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引起鼓膜的振动。出示课本第9页的资料,引导学生读一读,进一步了解耳朵工作的原理。物体的振动带动了周围空气的振动,空气的震动又引起鼓膜的振动,听小骨可以将振动传达到内耳,并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信号,大脑接收到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就感受到了声音。三、研讨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人耳的结构和功能有哪些新的认识?你认为鼓膜的作用是什么?耳廓与“纸喇叭”在聚集声音方面有什么相似之处?你能解释医生用的听诊器是怎样工作的吗?听诊器里面有两个振动片,人体器官振动时发出的声音,通过听诊器的传送,直接传送到医生的耳朵里,听诊器利用的就是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原理。四、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了解了人耳的结构和功能,知道了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不过,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听到的声音是不一样的。下一节课,我们将来探讨声音的强和弱,请大家课后预习。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