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习题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习题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23 11:12: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学习导航
第一单元
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复习
一、鲁迅是伟人,我们平时学习的伟人故事大都是轰轰烈烈的,可是本文作者萧红却并没有写鲁迅先生轰轰烈烈的大事,而写的都是生活琐事,因此有人说这篇回忆鲁迅的“琐记”是流水账。你认同这种说法吗?请认真阅读这篇回忆录后谈谈你的理解。
我不认同这种说法,因为(1)这篇文章围绕鲁迅忘我工作等精神风貌和个性特点记述,并非无中心的散漫之作;(2)文章撷取生活琐事刻画悼念的对象,感人至深;(3)本文通过女性作者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显示了鲁迅的伟大的思想和人格;(4)本文提供了局外人所无从了解的生活细节,再现了一个真实而又富有人情味的鲁迅的形象。
二、默写课本第21页“读读写写”中的字词。




咳嗽
调羹
绞肉
薪金
校对
草率
洗澡
悠然
吩咐
抹杀
疙瘩
深恶痛绝
不以为然
三、达标自测
1.填空
本文作者?????
???是现代女作家,主要作品有成名作
、长篇小说????
??????等。
萧红
《生死场》
《呼兰河传》
2.根据拼音,写出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1)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

sou(
)起来。
(2)有一天下午鲁迅先生正在jiào
duì(
)着瞿秋白的《海上述林》。
咳嗽
校对
(3)青年人写信,写得太cǎo
shuài(
),鲁迅先生是shēn

tòng
jué(
)之的。
(4)等了二三十分钟电车还没有来,鲁迅先生依着沿苏州河的铁栏杆坐在桥边的石围上了,并且拿出香烟来,装上烟嘴,yōu
rán(
)地吸着烟。
草率
深恶痛绝
悠然
(5)经过鲁迅先生的门前,保姆总是fēn
fù(
)他说:“轻一点走,轻一点走。”
(6)他说不新鲜,一定也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mǒ
shā(
)是不对的。
(7)当时大家不解其中的意思,都以为鲁迅先生不加以休息bù

wéi
rán(
),后来读了鲁迅先生《死》的那篇文章才了然了。
吩咐
抹杀
不以为然
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做事太草率,可不能把重要的工作托付给他。
B.老师刚把任务吩咐完毕,大家就开始行动了起来。
C.我们希望各级政府科学理财,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教育,万不可不以为然。
D.广大群众对社会上的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无不深恶痛绝。
C(“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不以为意”指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此句应用“不以为意”。
)
4.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
(1)鲁迅先生的笑声是
(明朗??爽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
(2)鲁迅先生走路很
(轻捷??轻快),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3)他自己赶快胡乱写完了事,别人看了三遍五遍看不明白,这费了多少
(工夫??功夫),他不管。
明朗
轻捷
工夫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用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因为鲁迅先生的胃不大好,每饭后必吃“脾自美”胃药丸一二粒。
B.刚刚我不是来过了吗?怎么会好久不见?就是上午我来的那次周先生忘记了,可是我也每天来呀……怎么都忘记了吗?
C.以后我想起这件事来,私下和许先生谈过,许先生说:“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哪怕一点点小事。”?
D.刚好了,这些就都一起开始了,还计算着出三十年集。(即《鲁迅全集》)
D
6.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绛先生的晚年,仍然精力充沛,充满创作激情。(将“杨绛先生的晚年”改成“晚年的杨绛先生”)
B.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应该带头发挥每一个共产党员的作用。(把“带头”调到“作用”前面)
C.在中小学中开展创新教育活动,可以全面提升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将“提升”与“培养”互换位置)
D.这篇课文读一遍大约需要半个小时左右。(把“这篇课文”调到“读一遍”后面)
D(应删去“大约”或“左右”)
7.仿照开头句的句式,在横线上补写句子,使之构成一组语意完整的排比句。
如果我是花,就要绽放一身绚烂,让春满人间;
如果我是山,

;如果我是水,

。世间万物各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皆应绽放属于自己的生命华彩。
就要站成一种威严
让山花烂漫
就要流成一种磅礴
让鱼儿欢畅
阅读P17第41节至P19第54节“鲁迅先生的休息,不听留声机……鲁迅先生在枕头上边睡着了”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3-54节的主要内容。
【答案】鲁迅先生不得不把大量的时间用在陪客人上;鲁迅先生从后半夜开始写作直到清晨;家人很小心怕打扰鲁迅先生休息。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和概括。文章第43节主要写了鲁迅先生把大量的时间都用来陪客人;第44至第54节写鲁迅先生从后半夜开始进行写作,直到清晨才睡下,家人怕打扰先生休息总是很小心。
2.从鲁迅先生陪客人一事中,可看出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
鲁迅是一个待客热情、和蔼、有耐心的人。
3
.副词总是有着奇妙的作用,请你说一说下面的句子连用两个“还”字有什么妙处。
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的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
连用两个“还”字,表现出鲁迅先生的工作时间之长,工作的投入、辛苦,也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坚毅的性格。
4.
为什么作者不断强调鲁迅先生的背影是灰黑色的?
作者强调环境的特点,点明鲁迅工作了整整一夜,更好地突出鲁迅忘我工作的高大形象。
5.
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
这些词语表现了鲁迅先生严谨的生活习惯和工作习惯(写作习惯)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6.作者为什么写“保姆总是吩咐海婴轻一点走”这一细节?
【答案】作者通过这一细节描写,暗示鲁迅先生从后半夜开始写作,直到清晨才人睡,同时体现出家人对鲁迅先生的写作工作的认同与尊重,从侧面反映了鲁迅先生忘我的工作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细节描写。保姆之所以“吩咐海婴轻一点走”是因为此时鲁迅先生刚刚睡下,家人不希望打扰先生的休息,而作者将这一细节放在文章中,从侧面反映出鲁迅先生忘我的工作精神,以及家人对先生工作的支持与尊重。
7.
结尾一段的描写有何作用?
以描写的手法,烘托出鲁迅先生废寝忘食的工作热情,以及作者对先生由衷的敬爱之情。
笑谈大先生
陈丹青
①鲁迅先生是我几十年来不断想念的一个人。
②我喜欢看鲁迅先生的照片,我以为他长得真好看。老先生的相貌就是长得不一样。这张脸非常不买账,非常无所谓,非常酷,又非常慈悲,看上去一脸的清苦、刚直、坦然,骨子里却透着风流与俏皮……他拍照片似乎不做什么表情,就那么对着镜头,似乎在说:怎么样!我就是这样!
③所以,鲁迅先生的模样真非常非常配他,配他的文学,配他的脾气,配他的命运,配他的地位与声名。我们说起“五四”新文学,都承认他是头一块大牌子,可他要是长得不像我们见到的这副样子,你能想象么?
④而且鲁迅先生非得那么矮小,那么瘦弱,穿件长衫,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站在那里。他要是也留着于右任、张群那样的长胡子,或者像吴稚辉、沈君儒那样的光脑袋,古风倒是有古风,毕竟有旧族遗老的气息,不像他。他长得非常的“中国”,同时又非常的“五四”。“五四”中国相较于大清国,何其摩登!可是你比比当年顶摩登的人物胡适之、徐志摩、邵洵美,新潮倒是新潮,毕竟有些“海龟”的派头,也不像他。鲁迅先生的模样既不老派,也非洋派,他长得正好像他自己。
⑤在最高意义上,一个人的相貌,便是他的为人。鲁迅先生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
⑥以我私人的心得,他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我从少年时代阅读鲁迅,就不断发笑,成年,我知道这发笑有无数秘密的理由,但说不出来,而且幸亏说不出来——这样一种阅读的快乐,在现代中国的作家中,读来读去,读去读来,只有鲁迅能够给予我,鲁迅先生经常在文字里装得“呆头呆脑”,其实很“刁”,鲁迅真正的可爱处,是他的“迭宕自喜”。“迭宕自喜”什么意思呢?也不好说,这句话我们早就遗忘了,我只能粗暴而庸俗地翻译成“好玩”。然而“迭宕自喜”也罢,“好玩”也罢,都属于点到为止的说法。领会者自去领会,不领会,或不愿领会的,便说了也白说。
⑦依我之见,历来颇受推崇的那些批判性极强的“革命”文章,多数是鲁迅先生只当好玩写写的,以中国的说法,叫作
“游戏文章”,以后现代的说法,就叫做“写作的愉悦”——所谓“游戏”,所谓“愉悦”,直白的说法,可不就是“好玩”?文章的张力,是人格的张力;写作的维度,是人格的维度——激愤,同时放松;深刻,然而精通游戏;挑衅,却随时自嘲;批判,忽而话又说回来……
鲁迅作文,就是这样地在玩自己人格的张力与维度。他的语气和风姿,哪里只是峻急锋利这一路?他会忽儿淳厚沉郁,如他的回忆文字;忽儿辛辣顽皮,如中年以后的杂文;忽儿平实郑重,如涉学问或翻译;忽儿苍老精辟,如《故事新编》;忽儿温润出神,如《朝花夕拾》。而有一种异常绝望虚空的况味,几乎隐在各时期的文字中,尤其是他的序、跋、题记、后记,以上那些反差极大的品质,会出人意料地揉杂在一起,难分难解。
⑧总之,我对鲁迅先生的个人评价,一则曰:好看,一则曰:好玩。
1.阅读全文,说说作者喜欢鲁迅先生的原因所在。
①鲁迅先生长得好看。②鲁迅先生很好玩。
2.
作者说鲁迅先生“长得非常的‘中国’,同时又非常的‘五四’”,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什么?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鲁迅先生的模样既不老派,也非洋派”。
3.
文章第⑤段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过渡或承上启下。
4.
作者认为鲁迅的文章非常“好玩”,其实只是一种“点到为止的说法”。如果深入剖析的话,鲁迅文章的这种“好玩”,总是在对立中达成统一。请引用原文回答,这种对立统一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激愤,同时放松;深刻,然而精通游戏;
挑衅,却随时自嘲;批判,忽而话又说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