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文言文二则 伯牙鼓琴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 文言文二则 伯牙鼓琴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23 13:04:0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伯牙鼓琴》教案2.0
执教年级:六年级 执教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与猜读,知道文章的故事情节,感悟“知音”的含义。
2.通过想象,感受伯牙高超的琴艺与子期高超的音乐感悟力。
教学重点:
1.通过朗读与猜读,知道文章的故事情节,运用想象,感受伯牙高超的琴艺与子期高超的音乐感悟力。
教学难点:
感悟“知音”的含义。
课前预习:
1.大声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两遍。
2.结合书下注解,能够大致讲述文章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检测预习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古文,课前已经让同学们进行了预习,老师想了几个问题来考考大家预习的情况怎样?
1.文中出现的两个人叫什么名字?
2.谁会弹琴?谁在听琴?
3.他们是什么关系?
【预设】俞伯牙弹琴,钟子期听琴,两人是好朋友,从“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可以看出。(师可以适时询问该句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记录易读错的字音。
2.师领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把握语句节奏。
3.学生齐读,教师关注学生读准字音,初步读出语句节奏。如有读错字,板书再度强调。
【预设】少选:shǎo ,意为一会儿,不久。 汤汤:shāng 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二)猜读故事,口语表达
师:两个同学为一组,结合书下的注释,相互之间说一说这篇课文说了一个什么故事。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如说话时,他们的表情是怎样的?
【预设】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总能听出他接琴声想要表达的意思。钟子期死后,俞伯牙摔破琴,砸断弦,发誓不再弹琴。(学生在讲故事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合理的补充。)
三、深读课文,把握主旨
(一)体会琴音
【提问】究竟是怎样的琴声,让钟子期为之如痴如醉,默读课文圈划描写琴音的句子。
【预设】巍巍乎若太山。 汤汤乎若流水。
【追问】什么意思?
【预设】像大山一样高峻。 像流水一样浩荡。
【提问】师出示高峻大山、浩荡江面的图片,让学生想象怎样的音乐能让人想象出这样的画面?
【预设】深沉、伟岸…… 宽广、延绵……
【提问】体现出俞伯牙的弹琴技术怎样?
【预设】十分高超。
【提问】俞伯牙琴艺高超之处还体现在他通过弹琴想要表达什么?
【明确】“志”,志向,心志。
【提问】他用音乐表达志向,思考他向往的是什么?
【预设】通过弹琴表达了自己如高峻大山、浩荡江面的心志,向往雄壮、辽阔、宽广、远大、荣辱不惊、淡泊明志……
【提问】是谁听懂了这样的音乐,想象了这样的画面然后说了出来?
【预设】钟子期
【提问】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预设】钟子期很懂俞伯牙的琴音,也很懂俞伯牙这个人。
(二)感悟“知音”
【提问】钟子期除了能听懂俞伯牙的琴音,用语言表达他琴音带给人的画面感受,文中还有哪出描写能够看出他是十分懂他的?
【预设】“方”,正。“少选”,一会儿,不久。表现一听就懂了,表现默契。
【提问】俞伯牙对钟子期怎样?
【预设】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破”与“绝”既写出了俞伯牙因为钟子期去世时痛苦的心情,也表明了他不再弹琴的决心,可见钟子期早已成为了他愿意弹琴的原因。“终身”“不复”与文章开始的“伯牙鼓琴”相呼应,作为一名琴师,钟子期的去世让他放弃了弹琴,足见他对于这份友情对于自己知音的深厚情感。
关注:“绝”的几个主要义项,让学生通过上下句意选择。
“破”字源:皮,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手持器械治理兽革。破,篆文(岩石)(皮,剥皮),表示将大的石块切开。造字本义:将开采的石块切开,加工成有用石材。“段”是开采石材,“破”是加工石材。
(机动:补充相关背景,俞伯牙曾任职晋国上大夫,属于贵族阶级,钟子期相传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扁担、拿板斧的樵夫。两人相识时,俞伯牙39岁,钟子期27岁,所以,互为“知音”,是没有阶层与年龄的限制的。)
四、课堂反馈小结
为课文拟课题,检测学生的理解。
【提问】如果让你将这篇课文写成小故事,你会起什么标题?
【引导】可从文章内容,文章主题出发。
五、拓展延伸
课外阅读《列子》版的《伯牙善鼓琴》,比较《列子》版本多了哪些描写?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引导】人物形象是否更加鲜明?
六、作业布置
1.将文言文改写成小故事。
2.积累关键词句,完成练习册。
3.课后阅读《三言二拍》中《钟子期采樵巧遇挚友 俞伯牙摔琴诚谢知音》的故事。
七、板书设计
伯牙鼓琴
《吕氏春秋》
琴音:巍巍乎若太山 志向:远大…… 少选
汤汤乎若流水 方
魏巍
汤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