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九年级全册 物理 第十六章 粒子和宇宙 复习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九年级全册 物理 第十六章 粒子和宇宙 复习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8-23 22:01: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六章 粒子和宇宙
复习课件
一、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
1.玻意耳(英国)和道尔顿(英国):
主要贡献:3点事实。
2.阿伏伽德罗(意大利)
主要贡献:1811年提出了原子组成说。
3.汤姆生的原子模型
在汤姆生的原子模型中,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核均匀分布在整个球内,而电子都象枣核那样镶嵌在原子里面。这个模型不久就被实验事实否定了。
4.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核式结构
著名的?粒子散射实验
原子核式结构
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做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着核旋转。
5.原子核的组成
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核子
质子数
电荷数
1919年,卢瑟福用粒子轰击氮核,得到了质子,进而猜想原子核内存在不带电的中子,这一猜想被他的学生查德威克用实验证实,并得到公认。
6.探索未有穷期:基本粒子不基本
1.什么是基本粒子?
人们把电子、质子、中子叫做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粒子。
2.为什么基本粒子不基本?
夸克及其它更小的粒子的发现证明基本粒子还可以再分。
7.纳米科技:从幻想到现实
10-9m是一个长度单位,称作“纳米”,大约是10个氢原子排列起来的长度。
1.电子的发现被科学家称为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的三大发现之一。这项发现说明______是可分的。
2.1909年到1911年,卢瑟福等人无数次地用高速α粒子流轰击金箔,发现原子中带正电的物质只占很小的体积,但密度很大,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后来,人们称它为______。
原子
原子核
3.原子核是由______和______组成的,其中______带正电,______不带电,所以原子核带______。
4.一百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微观世界领域不懈地探索着。下列微粒按空间尺度从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 )
质子
A.分子 夸克 质子 电子
B.分子 原子核 质子 夸克
C.原子核 质子 分子 电子
D.分子 原子 电子 原子核
B
质子
正电
中子
中子
A.为了装饰,在墙壁上涂刷了“立邦”漆,漆能吸附在墙上。
B.用胶水可以把两张纸粘在一起。
C.用纳米陶瓷粉制成的陶瓷不易撞碎,具有一定的塑性。
D.小雨天气,羽绒服装不易被雨水淋湿。
5.下列实例中,利用纳米材料特殊作用的是
( )
CD
二、浩瀚的宇宙
1.浩瀚的宇宙:宇宙是无穷的,太阳只是银河系的普通恒星,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行星。
2.人类不断探索宇宙,取得了很大进步。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把人类第一颗人造地
球卫星送上天。
1961年,苏联的加加林乘飞船进入太空。
1969年,美国登月计划。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飞
上了天。
2003年10月15日9时,我国“神舟五号”载人
飞船成功发射,在太空中绕地球14圈后,安
全返回。成功实现了中国人遨游太空的理想。
3.破解宇宙奥秘之路
2.下列关于宇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宇宙是由银河系和太阳系组成的。
B.宇宙只是由银河系组成,太阳是银河系中的一员。
C.宇宙中有数十亿个星系,银河系是其中的一员。
D.太阳系只有九大行星。
1.太阳系有_____大行星,地球离太阳较_____的第_____条轨道上



C
答案:不对,因为光年表示光在1年内通过的路程,所以光年是长度的单位。
3.小明认为“光年”是一个时间单位,你认为小明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三、能源:危机与希望
1.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
能量不会凭空消失,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这就是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
所以,不可能制造出永动机。
能量是与物质及其运动相联系的。对应于不同形式的运动,有不同形式的能量。自然界存在着可以为人类提供能量的自然资源,称为能源。能源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物质基础。
2.能量与能源
3.物质与能量
核裂变: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在中子轰击下分裂成2个新原子核,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举例:中子轰击铀235产生核能
链式反应:如果产生的中子继续轰击其他铀核,就会导致一系列铀核持续裂变。
原子弹:根据核裂变的原理制成。属于不可控制的链式反应的结果!
核聚变:2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新核,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举例:氘核和氚核在超高温下聚合成氦核,同时放出大量能量。由于聚变反应需要在很高的温度下才可发生,所以也叫热核反应。
氢弹:根据核聚变的原理制成。威力比原子弹还大。
核电站
利用原子核裂变时产生的大量热量,使水变成蒸汽,推动汽轮机运转,再带动发电机发电。
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当代的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已经使人类具有了认识和利用自然环境的能力,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提高了人类生活的质量。但随着新技术的应用,也引发了环境污染、能源短缺、全球变暖、臭氧枯竭、物种灭绝等一些列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树立科学发展观,在利用科学技术改善生活的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因滥用技术而导致的社会问题,促使人类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
4.科学与人类
3.氢弹是利用_____核的______制成的;原子弹是选用_____核的______制成的,氢弹是一种比原子弹威力更为巨大的核武器。
A.水能B.核能C.潮汐能D.太阳能
A.水能和风能 B. 煤和石油
C.潮汐能 D.干木柴
1.下列能源中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
2.下列能源中与太阳能无关的是( )

聚变

裂变
A
A
A.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中有原子核,所以利用任何物质都能得到核能。
B.到目前为止,人类获得核能有两种途径,即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
C.原子弹和氢弹都是利用原子核裂变和聚变的原理制成的。
D.自然界只有在人为的条件下才会发生裂变。
4.下列关于核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C
A.大力开发新能源。
B.大量利用太阳能、地热能。
C.大量利用水能、风能。
D.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更新落后的技术装备。
5.解决能源问题的主要措施是( )
A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