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8-22 21:16: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
1.蚊虫叮咬时分泌的酸性物质——蚁酸(HCOOH)会使人体的皮肤肿痛。下列关于蚁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蚁酸是有机物
B.蚁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C.蚁酸溶液的pH大于7
D.蚁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直接构成
2.为了探究”影响双氧水制氧气的速率”的因素,某学习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A.对比实验②和③,可研究双氧水的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B.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双氧水的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对比实验②和③,可研究催化剂的种类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D.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催化剂的种类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某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正确的一组是
A.
微粒观点解释现象
B.
物质及其应用
花香四溢——微粒在不断运动热胀冷缩——微粒大小发生变化
干冰——人工降雨食盐——促进冰雪融化
C.
化学与生活
D.
元素与人体健康
洗面奶洗脸——乳化油锅起火——用水浇灭
缺铁——易引起贫血缺碘——易得侏儒症
A.A
B.B
C.C
D.D
4.自然界中氧气的循环如图所示,下列过程放在X处不合理的是(  )
A.人和动物的呼吸
B.发展利用氢燃料
C.化石燃料的燃烧
D.植物的呼吸作用
5.能源和环保是当今世界的重大问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风能属于“绿色能源”
B.任意排放生活和工业废水不会污染环境
C.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不会污染水
D.大量使用天然气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6.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碳,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

A.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燃
B.通过紫色的石蕊溶液
C.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利用木炭的还原性由用CuO冶炼铜
B.天然金刚石是最硬的矿物,可用于做钻头
C.发现煤气泄漏,应立刻开灯检查
D.利用石墨的导电性制造石墨电极
8.2018年12月9日,联合国气候大会在波兰举行,对“中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举措”给予高度肯定。下列说法不符合“减排”措施的是(

A.公交优先低碳出行
B.开发和利用新能源
C.大量开采化石能源
D.倡导绿色化学理念
9.去年我国大范围内出现了雾霾天气,PM2.5是造成这种天气的“元凶”之一.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可入肺颗粒物.下列行为不能产生PM2.5的是
A.将校园的垃圾堆积起来,就地焚烧
B.为方便出行,提倡大量购买和使用私家车
C.节日里燃放鞭炮
D.大力发展风力发电
10.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精密仪器着火,应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
B.电器起火时,用水扑灭
C.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要做灯火实验
D.厨房燃气灶漏气时,应关闭阀门,打开窗户
11.2018.年9月10日郓城县郓州嘉苑门口的饭店发生煤气罐燃气泄漏燃爆事故,煤气燃爆引起火灾,消防部门及时扑救,室内部分门窗受损。事故发生后,该地区消防大队迅速展开救
援,对爆炸的煤气罐采取消防喷水降温和自然降温的方法,迅速控制了险情,下列有关说法
错误的是(

A.爆炸发生后应立即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现场,并拨打119
B.如果身上着火不要乱跑,用湿棉被盖灭或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C.消防队员采用喷水降温的方法,目的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化工厂、面粉厂、加油站、橡胶厂、纺织厂等场所要严禁烟火,避免爆炸的发生
12.下列做法安全的是(
)
A.进人久未开启的地窖,先做灯火试验
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水浇灭
C.霉变大米中含有黄曲莓素,煮熟食物
D.夜间发现液化气泄潘,立即开灯检查并开窗通风
13.2015年3月28日是本年度的“地球一小时”(Earth
Hour)活动日,主题为“能见蔚蓝”,旨在呼吁每一位公民从自身开始,采取实际行动,应对当前中国最急迫、最受关注的环境议题——雾霾。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下列做法不应该提倡的是
A.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提倡反复使用塑料袋
B.将废纸、汽水瓶等收集起来,进行统一焚烧
C.纸张提倡双面使用,用电子贺卡代替纸制贺卡
D.选择自行车和公交车作为出行工具
二、实验题
14.根据以下题图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
(2)实验室用KMnO4制备O2应选用的装置用品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若用装置J收集氧气,当气体收集完毕时,应先_______。A.从水中取出导气管
B.熄灭酒精灯
(3)制备氢气能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收集装置应选____________。
(4)实验室制备Cl2的原理是:MnO2+4HCl(浓)MnCl2+Cl2↑+2H2O,制备Cl2应选用的装置是(夹持装置略去)________,Cl2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收集Cl2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__。
(5)若用下图装置收集Cl2,气体应从______口进入
15.(1)如图是科学家正在研究的二氧化碳循环利用技术:
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催化剂、高温条件下,除生成甲醇(CH4O)外,还生成一种常温下为液态的化合物,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醇中所含氢,
氧元素的化合价与水中的相同,甲醇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图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
该技术符合低碳经济的理念
B
水生成氢气的过程中所用的催化剂一定是二氧化锰
C
该技术有助于缓解全球面临的能源危机
三、推断题
16.已知A、B、C、D、E五种物质之间存在以下转化关系。其中A、C两种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且常温下是液体,E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其它反应条件省略)。
请回答:
(1)写出D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
(2)写出A→B+C的化学方程式_____,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3)写出E+B→D+C的化学方程式:_____。
17.甲、乙、丙、丁、戊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丁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乙的固体俗称干冰,它们之间部分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表示某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成另一种物质,“一”表示两种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
(1)乙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丁→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和戊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于甲以及甲→丙的反应,有如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甲可能是金属
B.甲可能具有可燃性
C.甲→丙的反应可能属于分解反应
D.甲→丙的反应可能属于化合反应
(5)若甲常温下是黑色固体,则甲→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
18.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CH4+2O2CO2+2H2O,请计算:
(1)48g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多少_____?(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2)现有一定质量的甲烷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75g,经测定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则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是_____g。
19.已知天然气的主要成份是甲烷,化学式为:CH4,求算:
(1)
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
(2)32
克的甲烷完全燃烧的话,可以生成二氧化碳多少克________?
20.碳足迹计算器能够简便查出人类活动所排放CO2的多少,并在屏幕上显示需要种植多少棵树木进行抵偿。某次使用天然气供暖所排放的CO2质量为3.52kg,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请计算:
(1)这次供暖消耗甲烷(CH4)的质量是多少?_____
(2)若一棵树每天能吸收50gCO2,则上述使用天然气供暖所排放的CO2需要一棵这样的树吸收约_____天(结果保留整数)。
参考答案
1.A
2.B
3.B
4.B
5.A
6.C
7.C
8.C
9.D
10.B
11.C
12.A
13.B
14.石棉网
ABCEH或ABCEJ
2KMnO4K2MnO4
+
MnO2
+
O2↑
A
F
Zn
+
H2SO4
=
ZnSO4
+
H2↑
I或J
CDG
H
c
15.
-2价
AC
16.灭火(或气体肥料或化工原料等)
2H2O22HO2
+O2↑
分解反应
CH4+2O2CO2+2H2O
17.CO2
CaCO3+2HCl═CaCl2+H2O+CO2↑
放出大量的热
BCD
CO+CuOCu+CO2
18.132;
27
19.3:1
88g
20.(1)1.28kg
(2)70天
答案第1页,总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