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创造宣言课件(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创造宣言课件(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23 12:08: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创造宣言
必背字词
中伤
遁词
鲁钝
懦夫
豢养
灌溉
自暴自弃
走投无路
必背句子
在一个集体当中,每一个活人之塑像,是这个人来一刀,那个人来一刀,有时是万刀齐发。倘使刀法不合于交响曲之节奏,那便处处是伤痕,而难以成为真善美之活塑像。在刀法之交响中,投入一丝一毫的杂声,都是中伤整个的和谐。
疑难问题
掌握字词的音形义,通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理解并学会运用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品味文章语言的精妙。
易错问题
学习运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驳斥错误观点,从而得出正确观点的驳论方法。
学习路线图
1.快速识字词
一、魔法背知识
魔法记忆
中伤(zhòng)遁词(dùn)鲁钝(dùn)
懦夫(nuò)
豢养(huàn)
陡然(dǒu)
灌溉(guàn)
自暴自弃(qì)
走投无路(tóu)
中伤(zhòng):诬蔑别人使受损害,“中”读四声。
豢(huàn):形声字,从豕(shǐ,猪),帣(juàn)声,设围栏以谷物养猪。
投(tóu)
:投奔,不可写成“头”。
2.轻松学词语
一、魔法背知识
遁词:指理屈词穷或不愿吐露真意时,用来支吾搪塞的话。
自暴自弃:
自己瞧不起自己,甘于落后或堕落。
走投无路:无路可走,已到绝境。比喻处境极困难,找不到出路。
画龙点睛: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魔法记忆
自暴自弃:暴,糟蹋、损害;弃,鄙弃。暴;不能写作“爆”。
区别“走投无路”和“穷途末路”:
都含有“无路可走”的意思。不同主要在语法功能和词语搭配上。穷途末路常作“到、临”等动词的宾语。“走投无路”常作“逼”等词的补语;
3.快乐背句子
在一个集体当中,每一个活人之塑像,是这个人来一刀,那个人来一刀,有时是万刀齐发。倘使刀法不合于交响曲之节奏,那便处处是伤痕,而难以成为真善美之活塑像。在刀法之交响中,投入一丝一毫的杂声,都是中伤整个的和谐。
一、魔法背知识
点评:创造性的生活主要是创造自己的思维,在人事的跌宕起伏中坚守本心尤为重要。
4.写作背景:作者简介
一、魔法背知识
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县人,是我国近现代著名教育思想家和实践家。他早年留学美国,归国后,他终身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造,探索中国人民教育的新路,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都十分丰富。他在实践中创立的以“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
4.写作背景:文体简介
一、魔法背知识
“宣言”是一种演讲词,它文辞优美,感情充沛,说理生动,鼓动性强。宣言是一种很正式的文体,是国家或政治团体用以表明自己的政治纲领和重大问题的立场。在教育家中,用宣言的形式表明自己的教育主张,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并不多见。仅此一点,就可以看出作者对创造教育非常重视,对创造教育的追求十分执着。
二、答疑全频道
1.本文批驳的论点是什么?作者的论点是什么?
答疑:
本文作者通过运用典型事例和名言警句对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进行了有力的批驳,从而得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结论。强调创造是人类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激励我们发掘潜能,创造美好未来。
二、答疑全频道
2.
这篇文章的层次结构是怎样的?
答疑:
第一部分(1—3段):由艺术家造石像谈起,引出教育家的创造不同于前两者,“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
第二部分(4—10段):作者罗列出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以一连串的不可争辩的实例,一
一予以反驳,从中确立起“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
二、答疑全频道
2.
这篇文章的层次结构是怎样的?
答疑:
第三部分(11—15段):以东山樵夫的故事为喻,说明丧失创造力的可悲下场。
第四部分(16段):作者以排比的手法,鲜明地指出“死人才无意于创造”,只要你是一个“活人”,“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这样的结尾富有感召力。
二、答疑全频道
3.
第一部分涉及的人和事有哪些?作者认为教育的最大成功是什么?
答疑:
美术家(罗丹)一面造石像,一面崇拜自己的创造;作者认为教育的最大成功是:学生先生合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
二、答疑全频道
4.
第二部分涉及的人和事有哪些?文中批评了哪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答疑:
八大山人朱耷挥毫画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法国企业家雷塞布竟能在沙漠中造成苏伊士运河;不识字的惠能据说本是目不识丁的樵夫,偶听人讲经,顿悟佛理,后来成为禅宗的南宗开创者;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
二、答疑全频道
4.
第二部分涉及的人和事有哪些?文中批评了哪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答疑:
作者用这些例子来驳斥五个错误观点:①环境平凡不能创造,②生活单调不能创造,③年纪大小不能创造,④太无能了不能创造,⑤陷入绝境不能创造。
说明处处都需要创造,天天都有创造的机会,人人都可以创造。这种论证方法是驳论文章的写法。?
二、答疑全频道
5.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的感情是怎样的?哪些句子明显表明了作者的感情?
答疑:
作者渴望创造,热切呼唤“创造之神,你回来呀!只要你肯回来,我们愿意把一切——我们的汗,我们的血,我们的心,我们的生命——都献给你。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二、答疑全频道
6.
东山樵夫的故事是怎样的?这个人物还让你想到谁?这个故事说明什么?
答疑:
他将泰山的茅草连同树苗带回家里焚烧取火,以东山樵夫的故事为喻,说明丧失创造力的可悲下场。想起了相比之下富有创造精神的愚公。
二、答疑全频道
7.
文章题为《创造宣言》,那么作者的宣言是什么?
答疑:
作者在文章结尾,充满激情地道出:“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二、答疑全频道
8.
文章主要采用了哪种表达方式?请结合课文加以分析。
答疑:
文章主要运用了叙议结合的表达方式。记叙主要指文中摆出具体事例时所运用的表达方式。议论则是对事例进行分析或表达观点时采用的表达方式,如批驳了第二个错误观点后的简单总结,又如批驳了第五个错误观点后的分析。
三、纠错笔记本
易错点1.区别文章表达方式和论证方法
文章的表达方式:
1、记叙
2、说明
3、议论
4、描写
5、抒情
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1、举例论证
2、引用论证
3、对比论证
4、比喻论证
5、归纳论证
6、演绎论证
7、类比论证
8、因果论证
三、纠错笔记本
易错点2.议论文比喻论证分析
下列语段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像屋檐水一样,一点一滴,滴穿阶沿石。点滴的创造固不如整体的创造,但不要轻视点滴的创造而不为,呆望着大创造从天而降。
【参考答案】比喻论证,把点滴的创造比作屋檐水,形象生动地论证了我们要重视点滴创造这个观点。
三、纠错笔记本
易错点3.掌握重要字形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塑相  六贤祠  哑口无言  山穷水尽
B.金刚  无字碑  走头无路  众叛亲离
C.卦辞  茅草房  画龙点晴  陷入绝境
D.封锁  安魂曲  自暴自弃  接二连三
(D:A.“相”应为“像”;B.“头”应为“投”;C.“晴”应为“睛”。)
三、纠错笔记本
易错点4.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分析
排比:“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强调任何一点的创造力,都会促进成就的取得。
比喻:“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把勇气比作斧,把智慧比作剑,把信念和意志比作金刚,说明了当陷入绝境、走投无路时,只有勇气、智慧、信念与意志,才能使人绝处逢生,闯出一条生路。
四、畅通中考站
一、阅读题:《“咬牙”是一种修炼》向贤彪
 ……⑥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接近成功就越艰难,越艰难就越要坚持,否则就会前功尽弃、半途而废。从某种意义上说,“咬牙”是成功的序曲。没有松骨峰战斗中志愿军的“咬牙”,就没有以“气”胜“钢”的功绩;没有谷文昌一次次面对失败后的“咬牙”,就没有沙海变绿洲的奇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拿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执着,砥砺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意志,知难而进、久久为功,多经历几次“咬牙”,一个人必能闯关夺隘、化险为夷,用奋斗之犁开辟前行之路……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5月15日,有删改)
四、畅通中考站
一、阅读题:《“咬牙”是一种修炼》向贤彪
 16.模仿第⑥段画线句的句式,给本段补充一个论据。(3分)
答疑:(示例)没有王进喜用身体堵住井喷的“咬牙”,就没有大庆油田的传奇。
没有王进喜用身体堵住井喷的“咬牙”,就没有大庆油田的传奇;
没有爱迪生面对失败的一次次“咬牙”,就没有发明成功后的喜悦;
没有司马迁在酷刑面前的“咬牙”,就没有史学巨著《史记》的问世。
四、畅通中考站
【解析】本题考查围绕论点选择事实论据的能力和仿写能力。认真读第⑥段划线句子,分析句子特点:两个分句内容上都是列举事实,我们补充的论据也应该是事实论据;两个句子结构上都采用“没有…就没有…”的句式,我们仿写的句子也应该采用这种句式。
仿写要注意,句式一致或者说结构一致,内容相仿或者相关联。中招题型会越来越灵活,但是本质不变,不要被蒙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