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导体的电阻
1.(多选)关于电阻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阻率ρ与导体的长度l和横截面积S有关
B.电阻率反映材料导电能力的强弱,由导体的材料决定,且与温度有关
C.电阻率大的导体,电阻一定很大
D.有些合金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可用来制作标准电阻
答案:BD
2.(多选)关于电阻率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ρ与导体的长度l成反比,与导体的电阻R和横截面积S成正比
B.ρ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C.合金的电阻率大于纯金属的电阻率
D.温度升高时,金属导体的电阻率增大
答案:BCD
3.(多选)温度能明显地影响金属导体和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性能,在下图中所示的图线分别为某金属导体和某半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关系曲线,则( )
A.图线1反映半导体材料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B.图线1反映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C.图线2反映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D.图线2反映半导体材料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答案:BD
4.金属铂的电阻值对温度的高低非常“敏感”,下列I-U图像中能表示金属铂电阻情况的图像是( )
答案:C
5.如图所示是滑动变阻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和b串联接入电路中时,P向右移动电流增大
B.b和d串联接入电路中时,P向右移动电流减小
C.b和c串联接入电路中时,P向右移动电流减小
D.a和c串联接入电路中时,P向右移动电流减小
答案:D
6.如图所示,R1和R2是材料相同、厚度相同、表面正方形的导体,但R2的尺寸比R1小得多,通过两导体的电流方向如图所示,这两个导体的电阻大小关系是( )
A.R1>R2
B.R1<R2
C.R1=R2
D.不能确定
答案:C
7.一根粗细均匀的导线,当其两端电压为U时,通过的电流为I,若将此导线均匀拉长到原来的2倍时,电流仍为I,导线两端所加的电压变为( )
A.
B.U
C.2U
D.4U
答案:D
8.如图所示,a、b、c为同一种材料做成的电阻,b与a的长度相等但横截面积是a的两倍;c与a的横截面积相等但长度是a的两倍。当开关闭合后,三个理想电压表的示数关系是( )
A.V1的示数是V2的2倍
B.V1的示数是V3的2倍
C.V2的示数是V1的2倍
D.V2的示数是V3的2倍
答案:A
9.在做“探究影响导线电阻的因素”实验时,每次需挑选下表中两根合适的导线,测出通过它们的电流强度,然后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结论。
导线号码
A
B
C
D
E
F
G
长度(m)
1.0
0.5
1.5
1.0
1.2
1.5
0.5
横截面积(mm2)
3.2
0.8
1.2
0.8
1.2
1.2
1.2
材料
锰铜
钨
镍铬
锰铜
钨
锰铜
镍铬
(1)为了研究电阻与导体材料有关,应选用的两根导线是(填号码)__________;
(2)为了研究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有关,应选用的两根导线是__________;
(3)为了研究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应选用的两根导线是__________。
(4)本实验所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
答案:(1)C、F (2)C、G (3)A、D (4)控制变量法
10.某一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中AB段(曲线)所示,关于导体的电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B点的电阻为12
Ω
B.B点的电阻为40
Ω
C.导体的电阻因温度的影响改变了1
Ω
D.导体的电阻因温度的影响改变了9
Ω
答案:B
11.如图所示,P为一块半圆形薄电阻合金片,先将它按图甲方式接在电极A、B之间,测出它的电阻为R,然后将它再按图乙方式接在电极C、D之间,这时它的电阻应为( )
A.R
B.
C.
D.4R
答案:D
12.如图甲为一测量电解液电阻率的玻璃容器,P、Q为电极,设a=1
m,b=0.2
m,c=0.1
m,当里面注满某电解液,且P、Q加上电压后,其U-I图线如图乙所示。当U=10
V时,求电解液的电阻率ρ是多少?
解析:由题图乙可求得当U=10
V时,电解液的电阻为R==
Ω=2
000
Ω
由题图甲可知电解液长为:l=a=1
m
横截面积为:S=bc=0.02
m2
结合电阻定律R=
得ρ==
Ω·m=40
Ω·m。
答案:40
Ω·m
13.相距40
km的A、B两地架设两条输电线,电阻共为800
Ω。如果在A、B间的某处发生短路,如图所示。这时接在A处的电压表示数为10
V,电流表的示数为40
mA。求发生短路点相距A有多远。
解析:A、B间距离l=40
km,导线总长2l,总电阻R=800
Ω。
设A与短路处距离为x,导线总长为2x,总电阻为Rx。
由欧姆定律:Rx==
Ω=250
Ω
由电阻公式:R=ρ,Rx=ρ,得:
x=l=×40
km=12.5
km。
即短路处距A端12.5
km。
答案:12.5
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