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醉翁亭记》第二课时课件(共43张PPT)+教学设计+同步练习(含答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醉翁亭记》第二课时课件(共43张PPT)+教学设计+同步练习(含答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22 21:08:5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并背诵全文,掌握有关欧阳修的文学常识;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理清段落层次,能准确翻译全文。
2.反复诵读,理清叙事写景的顺序,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3.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
4.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热爱祖国文化的高尚情感。?
【教学重点】
1.朗读并背诵全文,掌握有关欧阳修的文学常识;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理清段落层次,能准确翻译全文。
2.反复诵读,理清叙事写景的顺序,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教学难点】
1.反复诵读,理清叙事写景的顺序,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古往今来,多少人对此文百读不厌,津津乐道,感慨万千,沉醉其中,可见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今天,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近《醉翁亭记》,或许能让大家有新的认识和感受!
二、合作探究
1、朗读文章的第一自然段,思考下面的问题。
(1)总领全文的是哪一句?
【明确】环滁皆山也。
(2)开头对醉翁亭周边环境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①引出本文描写的对象;②点明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③层层烘托,突出醉翁亭的美,起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
(3)赏析第一段,说说本文是如何引出“醉翁亭”的位置的,作者在此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4)第一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作者“镜头”从全景移向局部,由远及近。静的山与动的泉相映成趣,动静结合使画面真实可感。
不仅让读者了解醉翁亭所在的方位,而且通过层层烘托,表现出了醉翁亭之美,引人入胜。
(5)“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在此处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这是全文的核心句,为写景抒情定下了基调,同时也暗示了“醉翁”二字的深意:饮酒佐以美景而“醉”,被贬的抑郁心情则用酒“醉”来排遣。因此,“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就是将游玩观赏之乐融入在宴饮之中,为下文作铺垫。
2、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下面的问题。
(1)第二段写了什么景?按什么顺序写的?抒发的是什么情?
【明确】分别描写山间朝暮四季的不同景色和出游之乐
朝暮景色——四季景色——(乐)
寄情山水的乐趣
(2)第二自然段段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明确】
描写
、抒情
(3)想一想:第二段和第一段有什么关系?
【明确】第二段是第一段“山水之乐”的具体描写。
(4)“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写朝往暮归对四时不同景色的游赏,照应前面的描写,并由景美写到人乐,点出“乐亦无穷”,为下文写人叙事作铺垫。
3、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下面的问题。
(1)第三段描写了哪几个场景?写了哪些人的乐?
【明确】“滁人游”,前呼后应,扶老携幼,自由自在,热闹非凡;
“太守宴”,溪深鱼肥,泉香酒洌,美味佳肴,应有尽有;
“众宾欢”,投壶下棋,觥筹交错,说说笑笑,无拘无束。如此勾画了游人之乐。
“太守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
滁人游山之乐;
众宾宴饮之乐;
太守宴醉之乐。
(2)从滁人出游的场面描写中,你能感受到什么?为什么先从滁人游写起???
【明确】①滁州百姓生活安乐,太平,富足,太守治理有方,政绩斐然。
②滁州人如此兴高采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这与太守的励精图治有关,为写后面的三幅图画作铺垫,引出了下文的太守醉。
(3)作者为什么要写滁人游山之乐和众宾宴饮之乐?在写宴饮之乐时,为何重点写宾客之乐?
【明确】滁人游山之乐反映出百姓安居之乐;众宾宴饮之乐表现了太守与下属关系融洽,政通人和之乐。以上两方面都暗寓了太守“与民同乐”,与吏民同乐,由乐而醉。
4、读第四自然段,思考下面的问题。
(1)第四段主要写了什么?主要写了哪些乐?说说哪句话体现了全文主旨?
【明确】:写宴会散、众人归的情景。
三种乐:禽鸟之乐、太守之乐、众宾之乐。
主旨句:醉能同其乐。
(2)太守、众宾为何而“乐”?
【明确】:太守: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与民同乐。
众宾:从太守游而乐。
(3)“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一句中的几个“乐”含义相同吗?如果不相同,分别是什么?
【明确】:本句层层推进,道出了百姓的快乐就是太守最大的快乐,体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句中几个“乐”字含义各不相同。
禽鸟之“乐”源于自然条件的优越;
人之“乐”不仅源于自然条件的优越,还因为能纵情山水,同时享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之乐;
太守“乐其乐”则表明太守能超然物外,不以贬官遭谪的政治处境为悲,反而还能娱情山水,与民同乐。
(4)第四自然段是如何衬托太守之乐的?
【明确】:作者以禽鸟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又以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作者既为滁州的山水美景而乐,又为滁州百姓的丰衣足食而乐。作者运用层层烘托的表现手法,来展示了自己复杂的内心情感和志趣追求。
(5)第四段主要体现一个什么字?如何理解“太守之乐其乐”?
【明确】主要体现一个“乐”字。
“太守之乐其乐”是点睛之笔。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复杂的感情,既包含寄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欢乐,也包含看到自己的政绩——政通人和后的欣慰。“太守之乐其乐”是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的反映。
(6)“醉能同其乐”,请你谈谈醉与乐的关系。
【明确】“醉”与“乐”是统一的。因“乐”而“醉”,“醉”增其“乐”;“醉”是表象,“乐”是本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
“乐”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5、结合全文内容回答,太守是为什么而醉?
【明确】①为景而醉。第1段作者利用空间的变幻的手法,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可归纳为:群山环绕图→琅琊秀色图→酿泉流水图→溪亭展翅图。第2段写山山水水,花草树木,都蕴涵着作者深深的情怀,因而作者感叹:“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句话把景与情直接联系了起来。
②为人而醉。滁人游,前呼后应,扶老携幼,自由自在,热闹非凡;太守宴,溪深鱼肥,泉香酒冽,美味佳肴,应有尽有;众宾欢,投壶下棋,觥筹交错,说说笑笑,无拘无束;太守醉,作为太守,见此其乐融融的景象,自然酒不醉人而人自醉了。
③为情而醉。“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一句中分析了不同层次的乐,鸟乐是本能享受山水之乐。宾客的乐是随从太守而乐,境界不高。只有乐其乐——与民同乐才是最高层次的乐。进而点明太守不仅乐于山水。更重要的是在于与民同乐这一文章主旨。也含蓄地表明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卒章显志”这是古人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
6、本文写了这么多“乐”,是怎么联系起来的?
【明确】根据课文内容分析,第一段“醉翁之意”句点出“山水之乐”;接着第二段展开“山水之乐”的描述,说明“乐亦无穷”;第三段写宴饮之乐,最后用“太守醉也”,表现“与民同乐”;第四段结尾处,用“醉能同其乐”一句将“醉”和“乐”统一起来,画龙点睛地点出全文主旨。
7、《醉翁亭记》是一篇极其优美的散文,秀丽多姿,饶有诗情画意。请大家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文章的优美意境,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请你用“我发现
美,因为
。”句式说话。
(1)山水相映之美。在作者笔下,醉翁亭的远近左右是一张山水画。“蔚然而深秀”的琅琊山,风光秀奇,迤逦连绵,苍翠欲滴,一泉环绕而过。林深路曲,泉流弯旋,有亭踞临泉上。山与泉相依,泉与亭相衬,构置成诗一般的优美境界。
  (2)朝暮变化之美。作者写出了醉翁亭早晚变化的优美景色。日上东山,阳光奔泻大地。蓊郁的树木本来被薄纱般的雾气笼罩,经日光一照,雾释露消,又显示出清新翠绿的颜色。到了傍晚,日下西山,暮霭遍地,岩石穴壑一片昏暗。早晨的宁静、清新,傍晚的昏暗,色调不同,气氛有别。
  (3)四季变幻之美。作者选最富有特征的景物描绘了醉翁亭的四季变化。芳草萋萋,幽香扑鼻是春光;林木挺拔,枝繁叶茂是夏景;风声萧瑟,霜重铺路是秋色;水瘦石枯,草木凋零是冬景。四幅画面变化有致,又互相映衬:春光如海映衬了秋色肃杀;夏日繁茂映衬了冬景寒冽。
(4)动静对比之美。这篇散文动静相宜,相得益彰。有景物与景物之间的动静对比,如蔚然壮秀的琅琊山是静态,潺潺流淌的泉水是动态,山色苍郁悦目,泉声琮琮动听,相映成趣;树木之静对比出百鸟啁啾之动。有景物与人物之间的动静对比,如“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残阳息于山头是静,人影移散是动,彼此映衬。有人与人之间的动静对比,如写滁人游,“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如“众宾欢”与“太守醉”。由于多方面进行对比,使散文的意境绘形绘声,山光、水色、人情、醉态并于一画,各具情致,生趣盎然。
(5)
骈散相间之美。大量运用骈偶句,并夹有散句,既整齐又富有变化,使文章越发显得音调铿锵,形成一种骈散结合的独特风格。如“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6)句式之美。文章多用判断句,层次极其分明,抒情淋漓尽致,“也”“而”的反复运用,形成回环往复的韵律,使读者在诵读中获得美的享受。
(7)韵律之美。文章写景优美,又多韵律,使人读来不仅能感受到绘画美,也能感受到韵律美。
(8)情景交融之美
本文的记叙、写景、抒情相结合。以抒情贯穿于记叙写景之中。第1段写亭之概况,第二层写朝暮图、四季景等,都以太守“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为主线贯穿起来。景中处处有情,真是情景交融。
三、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对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的描写以及对游人之乐、太守之乐的叙述,勾勒出一幅太守与百姓同乐的图画,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精练而流畅自然的语言叙情结合,体现了欧阳修在被贬之后寄情山水以遣愁绪的旷达胸襟,同时抒发了作者对于自然风光的热爱和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
四、拓展延伸
1.《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明确】
相同的是:两人虽都有被贬的政治遭遇,但“不以己悲”,都具有“忧民”及“与民同乐”的思想,具有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他们都有积极向上的思想境界。《岳阳楼记》中的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醉翁亭记》中欧阳修抒发了与山水同乐的思想感情。
不同的是:《岳阳楼记》的作者“不以己悲”,以此规劝友人并勉励自己,表现了崇高的精神境界。而《醉翁亭记》的作者含有寄情山水来排遣谪居苦闷的情怀。
2.联系本文谈谈为官者怎样才能做到“与民同乐”。
【明确】为官者要树立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像欧阳修那样,抛弃个人荣辱,胸襟豁达,时刻以人民疾苦为念,“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把百姓是否同意、人民是否满意作为衡量自己业绩的标准,以高尚的人格和行为解决人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人民谋福利,创造出人民满意的业绩。
五、写作特色
1.以“乐”为线,贯穿全文。
一个“乐”字贯穿全文,“乐”是通过“醉”体现出来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醉”和“乐”的原因正是作者寄情于秀丽多姿的山水之中。作者对景物的变化观察精细,写出了琅琊山不同时节不同时间的美景,妙趣横生。写山水,抒发“得之心”的“乐”;写游人不绝于途,表现“滁人”安定生活之乐;写酿泉为酒,山肴野蔌,觥筹交错,表达“宴酣之乐”;写鸣声婉转,回荡林间,显示禽鸟之乐。而这些“乐”又都突出了“太守之乐”。文章在结构上前后呼应,浑然一体。
2.文章层次清晰,脉络分明。
本文写景叙事抒情,层次清晰,脉络分明。共计用了21个“也”字,每一个“也”不仅帮助煞尾,还成了文章转折的标志。这样文随意转,层层道出,写就一篇绝美文章。再如,除第一段,每段开头都有领起词语,引出下文。从“若夫”到“至于”到“已而”,展开了从景物到游乐到归来的一幅幅画卷。
3.语言凝练,骈散结合,富有节奏感。
本文大量运用了骈偶句,增强了韵律美。如第2段写山间朝暮及四时景物的变化,对偶句与散句相结合,语言富于变化;如第3段,“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一句,是骈文的写法。句式节奏感强,读来抑扬顿挫。全篇用了21个“也”字和24个“而”字,把诗一样的句子散文化。这样骈散结合,使文章既有诗歌的韵味,又有散文的美感。
六、课堂检测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B )
A.林壑(hè)
林霏(fēi)
觥筹交错(guāng)
B.阴翳(yì)
琅琊(yé)
岩穴暝(míng)
C.伛偻(yǔ)
酒洌(liè)
山肴野蔌(shù)
D.晦明(huì)
颓然(tuí)
宴酣之乐(hān)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日出而林霏开 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云归而岩穴暝 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野芳发而幽香 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伛偻提携 伛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泉香而酒洌 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山肴野蔌 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杂然而前陈者 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宴酣之乐 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弈者胜 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觥筹交错 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句中的“而”字表修饰的一项是( D )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B.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C.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D.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4.下列句子中“也”字的表达语气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B.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C.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D.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5.本文作者不仅写出了早晚的景色,而且以醉翁亭为中心,把笔墨进一步铺展开去,描写了四季的景物变化。“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随四季变换,景物自有不同,各有其境界,出现了四幅画面,变化有致又互相映衬,春光如海映衬了秋色肃杀,夏日繁茂映衬了冬景寒冽,给人不同的美学享受。请你抓住家乡的四季或某一名胜的四季的特征,写一个片段。
例文:春天云雾绕山,竹木吐翠,山花烂漫,百鸟争鸣;夏日蝉噪林幽,山风阵阵,山溪潺潺,暑气顿消;深秋金风送爽,层林尽染,枫叶似火,气象万千;严冬梅林飘雪,粉妆玉砌,如梦如幻,绚丽多姿——这里正是位于阆中市的5A级锦屏山公园。
七、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3张PPT)
语文部编版
九年级上
欧阳修
第三单元
第11课
醉翁亭记
第二课时
新课导入
古往今来,多少人对此文百读不厌,津津乐道,感慨万千,沉醉其中,可见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今天,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近《醉翁亭记》,或许能让大家有新的认识和感受!
合作探究
1、朗读文章的第一自然段,思考下面的问题。
(1)总领全文的是哪一句?
环滁皆山也。
(2)开头对醉翁亭周边环境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①引出本文描写的对象;②点明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③层层烘托,突出醉翁亭的美,起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
(3)赏析第一段,说说本文是如何引出“醉翁亭”的位置的,作者在此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琅琊山:蔚然而深秀
酿泉:
醉翁亭:









翼然临于泉上
泻出于两峰之间
合作探究
(4)第一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作者“镜头”从全景移向局部,由远及近。静的山与动的泉相映成趣,动静结合使画面真实可感。
不仅让读者了解醉翁亭所在的方位,而且通过层层烘托,表现出了醉翁亭之美,引人入胜。
合作探究
(5)“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在此处的作用是什么?
这是全文的核心句,为写景抒情定下了基调,同时也暗示了“醉翁”二字的深意:饮酒佐以美景而“醉”,被贬的抑郁心情则用酒“醉”来排遣。因此,“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就是将游玩观赏之乐融入在宴饮之中,为下文作铺垫。
合作探究
(1)第二段写了什么景?按什么顺序写的?抒发的是什么情?
朝暮之景:
四时之景:
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

乐亦无穷
日出而林霏开(早—明),云归而岩穴暝(晚—晦)
分别描写山间朝暮四季的不同景色和出游之乐
抒情
寄情山水的乐趣
时间顺序
合作探究
2、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下面的问题。
合作探究
(2)第二自然段段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描写
、抒情
(3)想一想:第二段和第一段有什么关系?
第二段是第一段“山水之乐”的具体描写。
(4)“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写朝往暮归对四时不同景色的游赏,照应前面的描写,并由景美写到人乐,点出“乐亦无穷”,为下文写人叙事作铺垫。
合作探究
3、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下面的问题。
滁人游
太守宴
众宾欢
太守醉
(1)第三段描写了哪几个场景?写了哪些人的乐?
滁人游山之乐;
众宾宴饮之乐;
太守宴醉之乐。
合作探究
(2)从滁人出游的场面描写中,你能感受到什么?为什么先从滁人游写起???
【明确】①滁州百姓生活安乐,太平,富足,太守治理有方,政绩斐然。
②滁州人如此兴高采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这与太守的励精图治有关,为写后面的三幅图画作铺垫,引出了下文的太守醉。
合作探究
(3)作者为什么要写滁人游山之乐和众宾宴饮之乐?在写宴饮之乐时,为何重点写宾客之乐?
滁人游山之乐反映出百姓安居之乐;众宾宴饮之乐表现了太守与下属关系融洽,政通人和之乐。以上两方面都暗寓了太守“与民同乐”,与吏民同乐,由乐而醉。
合作探究
4、读第四自然段,思考下面的问题。
(1)第四段主要写了什么?主要写了哪些乐?说说哪句话体现了全文主旨?
明确:写宴会散、众人归的情景。
三种乐
禽鸟之乐
太守之乐
众宾之乐
主旨句:醉能同其乐。
(2)太守、众宾为何而“乐”?
众宾:
太守:
山水之乐
宴酣之乐
与民同乐
从太守游而乐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本句层层推进,道出了百姓的快乐就是太守最大的快乐,体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句中几个“乐”字含义各不相同。
禽鸟之“乐”源于自然条件的优越;
人之“乐”不仅源于自然条件的优越,还因为能纵情山水,同时享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之乐;
太守“乐其乐”则表明太守能超然物外,不以贬官遭谪的政治处境为悲,反而还能娱情山水,与民同乐。
(3)“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一句中的几个“乐”含义相同吗?如果不相同,分别是什么?
合作探究
(4)第四自然段是如何衬托太守之乐的?
作者以禽鸟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又以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作者既为滁州的山水美景而乐,又为滁州百姓的丰衣足食而乐。作者运用层层烘托的表现手法,来展示了自己复杂的内心情感和志趣追求。
合作探究
(5)第四段主要体现一个什么字?如何理解“太守之乐其乐”?
【明确】主要体现一个“乐”字。
“太守之乐其乐”是点睛之笔。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复杂的感情,既包含寄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欢乐,也包含看到自己的政绩——政通人和后的欣慰。“太守之乐其乐”是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的反映。
(6)“醉能同其乐”,请你谈谈醉与乐的关系。
【明确】“醉”与“乐”是统一的。因“乐”而“醉”,“醉”增其“乐”;“醉”是表象,“乐”是本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
“乐”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合作探究
5、结合全文内容回答,太守是为什么而醉?
①为景而醉。第1段作者利用空间的变幻的手法,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可归纳为:群山环绕图→琅琊秀色图→酿泉流水图→溪亭展翅图。第2段写山山水水,花草树木,都蕴涵着作者深深的情怀,因而作者感叹:“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句话把景与情直接联系了起来。
合作探究
5、结合全文内容回答,太守是为什么而醉?
②为人而醉。滁人游,前呼后应,扶老携幼,自由自在,热闹非凡;太守宴,溪深鱼肥,泉香酒冽,美味佳肴,应有尽有;众宾欢,投壶下棋,觥筹交错,说说笑笑,无拘无束;太守醉,作为太守,见此其乐融融的景象,自然酒不醉人而人自醉了。
合作探究
5、结合全文内容回答,太守是为什么而醉?
③为情而醉。“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一句中分析了不同层次的乐,鸟乐是本能享受山水之乐。宾客的乐是随从太守而乐,境界不高。只有乐其乐——与民同乐才是最高层次的乐。进而点明太守不仅乐于山水。更重要的是在于与民同乐这一文章主旨。也含蓄地表明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卒章显志”这是古人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
文中表现五种“乐”
山水之乐
宴饮之乐
禽鸟之乐
滁人之乐
太守之乐
重点表现
“太守之乐”
与民同乐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明确】根据课文内容分析,第一段“醉翁之意”句点出“山水之乐”;接着第二段展开“山水之乐”的描述,说明“乐亦无穷”;第三段写宴饮之乐,最后用“太守醉也”,表现“与民同乐”;第四段结尾处,用“醉能同其乐”一句将“醉”和“乐”统一起来,画龙点睛地点出全文主旨。
6、本文写了这么多“乐”,是怎么联系起来的?
7、《醉翁亭记》是一篇极其优美的散文,秀丽多姿,饶有诗情画意。请大家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文章的优美意境,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请你用“我发现
美,因为
。”句式说话。
合作探究
在作者笔下,醉翁亭的远近左右是一张山水画。“蔚然而深秀”的琅琊山,风光秀奇,迤逦连绵,苍翠欲滴,一泉环绕而过。林深路曲,泉流弯旋,有亭踞临泉上。山与泉相依,泉与亭相衬,构置成诗一般的优美境界。
(1)山水相映之美。
合作探究
作者写出了醉翁亭早晚变化的优美景色。日上东山,阳光奔泻大地。蓊郁的树木本来被薄纱般的雾气笼罩,经日光一照,雾释露消,又显示出清新翠绿的颜色。到了傍晚,日下西山,暮霭遍地,岩石穴壑一片昏暗。早晨的宁静、清新,傍晚的昏暗,色调不同,气氛有别。
(2)朝暮变化之美。
合作探究
作者选最富有特征的景物描绘了醉翁亭的四季变化。芳草萋萋,幽香扑鼻是春光;林木挺拔,枝繁叶茂是夏景;风声萧瑟,霜重铺路是秋色;水瘦石枯,草木凋零是冬景。四幅画面变化有致,又互相映衬:春光如海映衬了秋色肃杀;夏日繁茂映衬了冬景寒冽。
(3)四季变幻之美。
合作探究
有景物与景物之间的动静对比:
(4)动静对比之美。
蔚然壮秀的琅琊山是静态
潺潺流淌的泉水是动态
山色苍郁悦目是静态,
泉声琮琮动听是动态;
树木之静对比出百鸟啁啾之动。
“滁人游”“众宾欢”“太守醉”
山光
水色
人情
醉态
有景物与人物之间的动静对比:
已而夕阳在山
残阳息于山头是静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人影移散是动
有人与人之间的动静对比:
合作探究
大量运用骈偶句,并夹有散句,既整齐又富有变化,使文章越发显得音调铿锵,形成一种骈散结合的独特风格。
如“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5)
骈散相间之美。
合作探究
意境优美
山水相映之美
朝暮变化之美
四季变幻之美
动静对比之美
合作探究
骈散相间之美
本文通过对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的描写以及对游人之乐、太守之乐的叙述,勾勒出一幅太守与百姓同乐的图画,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精练而流畅自然的语言叙情结合,体现了欧阳修在被贬之后寄情山水以遣愁绪的旷达胸襟,同时抒发了作者对于自然风光的热爱和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
文章主旨
1.《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相同的是:两人虽都有被贬的政治遭遇,但“不以己悲”,都具有“忧民”及“与民同乐”的思想,具有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他们都有积极向上的思想境界。《岳阳楼记》中的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醉翁亭记》中欧阳修抒发了与山水同乐的思想感情。
不同的是:《岳阳楼记》的作者“不以己悲”,以此规劝友人并勉励自己,表现了崇高的精神境界。而《醉翁亭记》的作者含有寄情山水来排遣谪居苦闷的情怀。
拓展延伸
【明确】为官者要树立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像欧阳修那样,抛弃个人荣辱,胸襟豁达,时刻以人民疾苦为念,“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把百姓是否同意、人民是否满意作为衡量自己业绩的标准,以高尚的人格和行为解决人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人民谋福利,创造出人民满意的业绩。
拓展延伸
2.联系本文谈谈为官者怎样才能做到“与民同乐”。
1.以“乐”为线,贯穿全文。
一个“乐”字贯穿全文,“乐”是通过“醉”体现出来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醉”和“乐”的原因正是作者寄情于秀丽多姿的山水之中。作者对景物的变化观察精细,写出了琅琊山不同时节不同时间的美景,妙趣横生。写山水,抒发“得之心”的“乐”;写游人不绝于途,表现“滁人”安定生活之乐;写酿泉为酒,山肴野蔌,觥筹交错,表达“宴酣之乐”;写鸣声婉转,回荡林间,显示禽鸟之乐。而这些“乐”又都突出了“太守之乐”。文章在结构上前后呼应,浑然一体。
写作特色
写作特色
2.文章层次清晰,脉络分明。
本文写景叙事抒情,层次清晰,脉络分明。共计用了21个“也”字,每一个“也”不仅帮助煞尾,还成了文章转折的标志。这样文随意转,层层道出,写就一篇绝美文章。再如,除第一段,每段开头都有领起词语,引出下文。从“若夫”到“至于”到“已而”,展开了从景物到游乐到归来的一幅幅画卷。
3.语言凝练,骈散结合,富有节奏感。
本文大量运用了骈偶句,增强了韵律美。如第2段写山间朝暮及四时景物的变化,对偶句与散句相结合,语言富于变化;如第3段,“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一句,是骈文的写法。句式节奏感强,读来抑扬顿挫。全篇用了21个“也”字和24个“而”字,把诗一样的句子散文化。这样骈散结合,使文章既有诗歌的韵味,又有散文的美感。
写作特色
A.林壑(hè)
林霏(fēi)
觥筹交错(guāng)
B.阴翳(yì)
琅琊(yé)
岩穴暝(míng)
C.伛偻(yǔ)
酒洌(liè)
山肴野蔌(shù)
D.晦明(huì)
颓然(tuí)
宴酣之乐(hān)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
?
?
?
?
?
?
?
?
?
?
?
B

gōng

课堂检测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日出而林霏开 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云归而岩穴暝 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野芳发而幽香 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伛偻提携 伛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茂盛的样子
意趣,情趣
弥漫的云气
昏暗 

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
?
?
?
?
?
?
?
?
课堂检测
(7)泉香而酒洌 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山肴野蔌 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杂然而前陈者 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宴酣之乐 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弈者胜 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觥筹交错 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 
菜蔬
陈列,摆开 
尽兴地喝酒
下棋 
酒杯
?
?
?
?
?
?
课堂检测
3.下面句中的“而”字表修饰的一项是(  )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B.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C.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D.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D
表并列
表顺承
表转折
表修饰
?
?
?
?
课堂检测
4.下列句子中“也”字的表达语气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B.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C.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D.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C
表判断
表判断
表陈述
表判断
课堂检测
5.本文作者不仅写出了早晚的景色,而且以醉翁亭为中心,把笔墨进一步铺展开去,描写了四季的景物变化。“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随四季变换,景物自有不同,各有其境界,出现了四幅画面,变化有致又互相映衬,春光如海映衬了秋色肃杀,夏日繁茂映衬了冬景寒冽,给人不同的美学享受。请你抓住家乡的四季或某一名胜的四季的特征,写一个片段。
例文:春天云雾绕山,竹木吐翠,山花烂漫,百鸟争鸣;夏日蝉噪林幽,山风阵阵,山溪潺潺,暑气顿消;深秋金风送爽,层林尽染,枫叶似火,气象万千;严冬梅林飘雪,粉妆玉砌,如梦如幻,绚丽多姿——这里正是位于阆中市的5A级锦屏山公园。
课堂检测
醉翁亭记
亭之
所在
与民同乐
山水之乐:
出游之乐:
太守
之乐
主旨:醉能同其乐
位置:
亭名:
环滁
琅琊山
酿泉
醉翁亭
作亭者
命名者
命名之意






滁人游
太守宴
众宾欢
太守醉
太守归
禽鸟乐
游人乐
太守乐
板书设计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1课
《醉翁亭记》同步练习(原卷)
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蔚然(wèi)
林壑(hè)
林霏(fēi)
觥筹交错(gōng)
B.酒洌(liè)
阴翳(yì)
宴酣(hān)
岩穴暝(míng)
C.伛偻(yǔ)
提携(xié)
环滁(chú)
山肴野蔌(shù)
D.辄醉(zhé)
晦明(huì)
颓然(tuí)
宴酣之乐(hān)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杂然/而前陈者
B.负者/歌于途
C.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D.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3.下列句子中“也”字的表达语气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B.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C.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D.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4.下面句中的“而”字表修饰的一项是(  )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B.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C.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D.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5.下列既是省略句又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A.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B.环滁皆山也
C.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D.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6.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译文: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
B.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人们时坐时起,大声喧哗,那是宾客在尽情欢乐。
C.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译文: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水美景中。
D.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译文: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段介绍了醉翁亭所在,由面到点,先“环滁”,再“西南”,望“琅琊”,闻“水声”,用听觉置换视觉。一“回”一“转”,方见亭子。
B.第三段太守颓然与众宾喧哗相映衬,既照应首段太守“饮少辄醉”,又暗含众人不知太守快乐之意,凸显了作者被贬滁州后的愁苦和愤懑。
C.本文语言优美,运用了大量的骈散句,增添了语言的韵律美;“而”和“也”字的巧妙运用,把整齐的句子断开,使文章带上了散文的韵味。
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点睛之笔,“醉翁”之“醉”,不仅因太守酒量浅,更有沉醉于山水美、滁人和、吏政清等多重含义。
8.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课文第二段,依次抓住春夏秋冬的“香”“繁”“洁”“落”四个典型情景来写四季变化之美。
B.课文包含了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其中太守之乐的境界最高。
C.“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是作者被贬后政治上不得意、思想消沉的表现。
D.课文第二、三、四段每段开头都有领起词语,引出下文,从“若夫”到“至于”到“已而”,展开了从景物到游乐到归来的一幅幅画卷。
9.解释文言字词
(1)林壑尤美(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4)饮少辄醉(

(5)醉翁之意不在酒(

(6)云归而岩穴暝(

(7)杂然而前陈者(

(8)宴酣之乐(

(9)觥筹交错(

(10)颓然乎其间者(

(11)树林阴翳(

(12)太守谓谁(

10.一词多义
山水之乐(

(1)乐
禽鸟乐也(

乐亦无穷也(

(2)穷
欲穷其林(

云归而岩穴暝(

(3)归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佳木秀而繁阴(

(4)秀
蔚然而深秀者(

11.词类活用
(1)名之者谁(

(2)山行六七里(

(3)翼然临于泉上(

(4)自号曰醉翁也(

(5)杂然而前陈者(

(6)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7)野芳发而幽香(

(8)佳木秀而繁阴(

(9)太守宴也(

12.古今异义
(1)佳木秀而繁阴(
古义:
今义:

(2)山间之四时也(古义:
今义:

(3)野芳发而幽香(古义:
今义:

(4)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古义:
今义:

13.填空。
(1)《醉翁亭记》的作者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__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和________、苏洵、苏辙、韩愈、________、________、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2)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以神来之笔捕捉到了四时之景的诗情画意,其中描写春夏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出山间朝暮的变化,语言精练,对比鲜明。
(3)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


二、对比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涂,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①,欧阳公②作州之二年,构③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义。既又直④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⑤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⑥,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皆公乐哉?乃公寄意于此也。
——节选自曾巩⑦《醒心亭记》
【注释】:①涯:岸边。②欧阳公:即欧阳修。③构:搭建。④直:当,临。⑤洒然:洒脱的样子,形容毫无拘束。⑥吾君:指皇帝;优游:悠闲自得;无为:清静自然。⑦曾巩(1019﹣1083):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此文是作者应其师欧阳修之托而写的。
14.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伛偻提携
伛偻
:_________________
②泉香而酒洌
洌:_______________
③杂然而前陈者
杂然:__________________
④则必即丰乐以饮
即: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列各组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临溪而渔
则必即醒心而望
B.行者休于树
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C.以见夫群山之相环
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D.醒能述以文者
君子深造之以道(《孔孟论学习》)
16.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17.(甲)文的“太守之乐”与(乙)文中的“公之乐”分别指什么?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①以来金石②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③者乎?”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④吾之乐尔。”
(节选自《六一居士传》,有删改)
【注】①三代:夏商周三代。②金石:钟鼎文及碑文。③逃名:逃避名声。④志:记述。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是为五一尔/问今是何世
B.是岂不为六一乎/或异二者之为
C.子欲逃名者乎/名之者谁
D.六一居士初谪滁山/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19.翻译句子。
(1)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
(2)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20.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退













士。
21.按要求回答问题。
(1)欧阳修自号“醉翁”的原因。(用原文语句回答)
(2)滁州时期,欧阳修有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那么,根据(乙)文,他在颍州时以什么为乐?请根据语段内容加以概括。
第11课
《醉翁亭记》同步练习(解析卷)
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蔚然(wèi)
林壑(hè)
林霏(fēi)
觥筹交错(gōng)
B.酒洌(liè)
阴翳(yì)
宴酣(hān)
岩穴暝(míng)
C.伛偻(yǔ)
提携(xié)
环滁(chú)
山肴野蔌(shù)
D.辄醉(zhé)
晦明(huì)
颓然(tuí)
宴酣之乐(hān)
【答案】C
【解析】C.伛偻(
lǚ),野蔌(sù);故选C。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杂然/而前陈者
B.负者/歌于途
C.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D.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答案】C
【解析】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3.下列句子中“也”字的表达语气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B.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C.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D.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答案】C
【解析】C表陈述,其他三项表判断。
4.下面句中的“而”字表修饰的一项是(  )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B.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C.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D.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答案】D
【解析】ABC分别表并列、顺承、转折。
5.下列既是省略句又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A.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B.环滁皆山也
C.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D.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答案】C
【解析】A.倒装句;B.判断句;D.省略句

6.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译文: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
B.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人们时坐时起,大声喧哗,那是宾客在尽情欢乐。
C.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译文: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水美景中。
D.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译文: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答案】B
【解析】B.应是“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或起或坐,大声喧哗,这是宾客们在尽情地欢乐。”。故选B。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段介绍了醉翁亭所在,由面到点,先“环滁”,再“西南”,望“琅琊”,闻“水声”,用听觉置换视觉。一“回”一“转”,方见亭子。
B.第三段太守颓然与众宾喧哗相映衬,既照应首段太守“饮少辄醉”,又暗含众人不知太守快乐之意,凸显了作者被贬滁州后的愁苦和愤懑。
C.本文语言优美,运用了大量的骈散句,增添了语言的韵律美;“而”和“也”字的巧妙运用,把整齐的句子断开,使文章带上了散文的韵味。
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点睛之笔,“醉翁”之“醉”,不仅因太守酒量浅,更有沉醉于山水美、滁人和、吏政清等多重含义。
【答案】B
【解析】B项,第三段太守颓然与众宾喧哗相映衬,既照应首段太守“饮少辄醉”,又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抒发了他贬谪后的抑郁心情。但全文却是以“乐”贯穿,体现出作者对建设和平安定、与民同乐的理想社会的努力和向往。故选B。
8.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课文第二段,依次抓住春夏秋冬的“香”“繁”“洁”“落”四个典型情景来写四季变化之美。
B.课文包含了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其中太守之乐的境界最高。
C.“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是作者被贬后政治上不得意、思想消沉的表现。
D.课文第二、三、四段每段开头都有领起词语,引出下文,从“若夫”到“至于”到“已而”,展开了从景物到游乐到归来的一幅幅画卷。
【答案】C
【解析】C项说法错误。“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的意思是太守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说太守醉酒,并不表示他思想消沉。
9.解释文言字词
(1)林壑尤美(山谷)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茂盛的样子)
(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居高面下)
(4)饮少辄醉(就)
(5)醉翁之意不在酒(兴趣,情趣

(6)云归而岩穴暝(昏暗)
(7)杂然而前陈者(摆开)
(8)宴酣之乐(尽兴地喝酒)
(9)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
(10)颓然乎其间者(原指精神不振,这里指醉态。)
(11)树林阴翳(遮蔽

(12)太守谓谁(为,是)
10.一词多义
山水之乐(乐趣)
(1)乐
禽鸟乐也(欢乐)
乐亦无穷也(尽)
(2)穷
欲穷其林(走到尽头)
云归而岩穴暝(聚拢)
(3)归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家)
佳木秀而繁阴(茂盛、繁茂)
(4)秀
蔚然而深秀者(秀丽)
11.词类活用
(1)名之者谁(名词作动词,取名,命名。)
(2)山行六七里(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3)翼然临于泉上(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4)自号曰醉翁也(名词用作动词,取号、起别号。)
(5)杂然而前陈者(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6)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7)野芳发而幽香(名词用作动词,发出清幽的香味。)
(8)佳木秀而繁阴(名词用作动词,形成浓郁的绿荫。)
(9)太守宴也(名词用作动词,举行宴会。)
12.古今异义
(1)佳木秀而繁阴(
古义:繁茂,茂盛
今义:秀美。)
(2)山间之四时也(古义:季节
今义:时间。)
(3)野芳发而幽香(古义:香花;花开
今义:香味。)
(4)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13.填空。
(1)《醉翁亭记》的作者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__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和________、苏洵、苏辙、韩愈、________、________、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2)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以神来之笔捕捉到了四时之景的诗情画意,其中描写春夏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出山间朝暮的变化,语言精练,对比鲜明。
(3)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


【答案】(1)六一居士
北宋
苏轼
柳宗元
王安石
(2)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二、对比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涂,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①,欧阳公②作州之二年,构③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义。既又直④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⑤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⑥,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皆公乐哉?乃公寄意于此也。
——节选自曾巩⑦《醒心亭记》
【注释】:①涯:岸边。②欧阳公:即欧阳修。③构:搭建。④直:当,临。⑤洒然:洒脱的样子,形容毫无拘束。⑥吾君:指皇帝;优游:悠闲自得;无为:清静自然。⑦曾巩(1019﹣1083):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此文是作者应其师欧阳修之托而写的。
14.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伛偻提携
伛偻
:_________________
②泉香而酒洌
洌:_______________
③杂然而前陈者
杂然:__________________
④则必即丰乐以饮
即: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列各组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临溪而渔
则必即醒心而望
B.行者休于树
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C.以见夫群山之相环
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D.醒能述以文者
君子深造之以道(《孔孟论学习》)
16.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17.(甲)文的“太守之乐”与(乙)文中的“公之乐”分别指什么?
【答案】
14.①驼背,指老年人;②清;③错乱的样子;④靠近,到。
15.B
16.①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在宾客们中间,太守喝醉了。
②这大概可以称得上是善于在山水之间寻找快乐了。
17.“太守之乐”是指与民同乐,乐民之乐;“公之乐”指国家安定,百姓丰衣足食。
【解析】
14.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①句意为:老老少少。伛偻:驼背,指老年人。
②句意为:泉水香甜而酒色清净。冽:清。
③句意为:杂乱地在前面摆着。杂然:错乱的样子。
④句意为:一定会到丰乐亭饮酒。即:靠近,到。
15.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
A.两个“而”都是表示修饰。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
B.第一个“于”,在;第二个“于”,比。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C.两个“之”都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
D.两个“以”都是“用”的意思。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
故选:B。
16.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句中重点词:苍颜,脸色苍老;颓然,醉醺醺地样子。句意为: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在宾客们中间,太守喝醉了。
②句中重点词:其,大概;谓,称得上;善,善于;于,在。句意为:这大概可以称得上是善于在山水之间寻找快乐了。
1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两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结合甲文内容,从“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中可知,“太守之乐”是指与民同乐,乐民之乐。结合乙文内容,从“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中可知,“公之乐”指国家安定,百姓丰衣足食。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①以来金石②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③者乎?”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④吾之乐尔。”
(节选自《六一居士传》,有删改)
【注】①三代:夏商周三代。②金石:钟鼎文及碑文。③逃名:逃避名声。④志:记述。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是为五一尔/问今是何世
B.是岂不为六一乎/或异二者之为
C.子欲逃名者乎/名之者谁
D.六一居士初谪滁山/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19.翻译句子。
(1)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
(2)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20.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退













士。
21.按要求回答问题。
(1)欧阳修自号“醉翁”的原因。(用原文语句回答)
(2)滁州时期,欧阳修有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那么,根据(乙)文,他在颍州时以什么为乐?请根据语段内容加以概括。
18.【答案】D
【解析】A.是:这/判断动词;B.为:动词,是/作法;C.名:名词,名声/动词,取名;D.谪:都解释为:降职或远调;故选D。
19.【答案】(1)我本就知道名声不可以逃脱,但也知道没有必要逃避。
(2)我取这个名号,只是姑且用来记述我的乐趣罢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翻译后的句子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做到文从字顺,简洁凝练。注意(1)句中的固(本来)、然(即使这样)、亦(也)几个词是赋分点;(2)句中的为(取)、聊(姑且)、志(记述)、尔(罢了)几个词是赋分点。这些词要翻译准确。
20.【答案】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解析】根据句子的意思断句。本句的意思是:(我)既年老体弱又多病,将要辞别官场到颍水之滨颐养天年,便又改变名号叫“六一居士”。据此,正确的断句方式是: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21.【答案】(1)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2)在琴棋书酒中自得其乐。
【解析】(1)根据语境,依据“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欧阳修自号“醉翁”的原因可概括为“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2)依据文中“吾家藏书上万卷,集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上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可以看出,欧阳修在颍州时在琴、棋、书、酒中寻找乐趣。
【参考译文】
【甲】: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方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乙】:六一居士最初被贬谪到滁州山乡时,自己以醉翁为号。年老体弱,又多病,将要辞别官场,到颍水之滨颐养天年,便又改变名号叫六一居士。有位客人问道:“六一,讲的是什么?”居士说:“我家里藏了书一万卷,收集收录夏商周三代以来金石文字一千卷,有一张琴,有一盘棋,又经常备好酒一壶。”客人说:“这只是五个一,怎么说‘六一’呢?”居士说:“加上我这一个老头,在这五种物品中间老去,这难道不是‘六一’吗?”客人笑着说:“您是想要逃避名声的人吗?”居士说:“我本就知道名声不可以逃脱,也知道我没有必要逃避;我取这个名号,只是姑且用来记下我的乐趣罢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