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0年中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
第12节
聚落
(2020绥化)1.由于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乡村和城市的景观有较大的差异。(_____)
(2020兰州)2.聚落的形成与地形、气候、资源、交通等条件关系密切。下列有利于聚落形成的条件是:(
)
①地表崎岖;②气候暖湿;③交通闭塞;④水源充足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2020昆明)3.新疆的晾房具有顶平、墙壁多方形花孔的特点(下图),葡萄挂其内可自然风干。晾房反映的新疆自然环境特征主要是
A.湿润
B.干燥
C.温和
D.寒冷
(2020滨州)亚洲地域广阔,传统民居深受自然环境影响。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关于图中民居的描述,正确的是
A.沙特民居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相适应
B.日本民居与温带海洋性气候相适应
C.日本民居多采用较轻的木质材料是因为地震频发
D.沙特民居“平顶、厚墙、小窗”是因为当地寒冷潮湿
(2020聊城)读图完成5~7题。
5.聚落的形成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据此判断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最早发展成为集镇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甲地位于乙地的( )
A.东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西北方向
7.图中①②③④不可能发育成河流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20陕西)古老村落是世界古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古村落被发掘并加以保护,其中位于陕西省西安郊的半坡村落遣址是距今6800-6200年新石器时代的先民在河谷阶地上营建的居住场所。读“世界古文明发源地及半坡原始村落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8.
古文明时期的村落在最初选址时,人们一般不考虑的条件是(
)
A.
地形平坦
B.
土壤肥沃
C.
水源充足
D.
矿产丰富
9.
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
半坡原始村落属于乡村聚落
B.
半坡原始村落属于城市聚落
C.
半坡村落遗址有多种研究价值
D.
半坡村落遗址应开发与保护并重
(2020兰州)10.聚落的形成与地形、气候、资源、交通等条件关系密切。下列有利于聚落形成的条件是:
①地表崎岖;②气候暖湿;③交通闭塞;④水源充足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2020牡丹江)11.下列地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是
A.
B.
C.
D.
(2020福建)图
4
为我国某地聚落景观,当地居民以茶树种植为主业。读图,完成
12-13
题。
12.该景观的聚落形式及判断理由是
①城市
②乡村
③从事农业生产
④从事非农业生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该聚落最可能位于
A.宁夏平原
B.内蒙古高原
C.东南丘陵
D.塔里木盆地
(2020北京)为了解浙江省安吉县昔日污染严重的余村,转变为绿水青山美丽乡村的过程,某校师生开展了研学考察。下图为余村及周边等高线地形图和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余村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过程中,合理的做法是(
)
A.村北山区开辟采石场
B.村东南兴建水泥厂
C.村西北发展生态旅游
D.鼓励村民外出务工
15.与杭州相比,余村(
)
A.规模较大,高楼林立
B.公路纵横,车流不息
C.港口众多,商贸发达
D.农田片片,竹林满山
(2020兰州)16.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世界人口分布疏密来看,A、B属人口_______区。
(2)从纬度位置看,人口稠密区大多位于_______纬度;从地形条件看,人口稠密区大多位于_______地区。
(3)图中的甲、乙两地人口稀疏,其原因主要是:
甲地_______;乙地_______。
(2020定西)17.读下图“世界人口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世界人口密区a是_________,b是________。
(2)从地形条件看,人口稠密区大多位于_________地区;从海陆位置看,人口稠密区大多位于_________地区,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的甲、乙、丙、丁人口稀疏,原因主要是甲地______________;乙地_____________;丙地______________;丁地_____________。
1.正确【解析】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乡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在农区或林区,村落通常是固定的,在牧区,定居聚落、季节性聚落和游牧的帐幕聚落兼而有之,在渔业区,还有以舟为居室的船户村,一般说来,乡村聚落具有农舍、牲畜棚圈、仓库场院、道路、水渠、宅旁绿地,以及特定环境和专业化生产条件下的附属设施;一般说来,城市聚落具有大片的住宅、密集的道路,有工厂等生产性设施,以及较多的商店、医院、学校、影剧院等生活服务和文化设施,由于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乡村和城市的景观有较大的差异。故这种说法正确。
2.C【解析】聚落分为乡村和城市,有利于聚落形成的条件有:地形平坦、交通方便、土壤肥沃、经济发达、气候适宜、水源充足等。
3.B【解析】材料中提到,新疆的晾房具有平顶、多孔的特点,同时提到其目的是让葡萄自然风干。这都提示了新疆的自然环境特征是干燥。故答案选择B。
4.C【解析】沙特民居是与热带沙漠气候相适应,故A错误。日本民居与季风气候相适应,故B错误。日本民居多采用较轻的木质材料是因为地震频发,故C正确。沙特民居“平顶、厚墙、小窗”是因为当地炎热、干燥,故D错误。
5.A【解析】读图可知: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镇的是甲村,理由是该村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6.B【解析】读图可知,图中没有经纬网、指向标,依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确定方向,可判定,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南方向。
7.B【解析】读图可知,①②③④地中,①③④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可能发育成河流;②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不可能发育成河流。
8.D【解析】原始社会的生产方式主要以农业为主,没有工业,因此他们在聚落选址时不会考虑矿产是否丰富。
9.B【解析】半坡原始村落是原始社会的乡村聚落,当时还没有出现城市,因此不属于城市聚落,故B错误。
10.C【解析】聚落分为乡村和城市,有利于聚落形成的条件有:地形平坦、交通方便、土壤肥沃、经济发达、气候适宜、水源充足等。
11.C【解析】世界人口的分布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大部分人口分布在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区,以上四个地区中,撒哈拉沙漠气候极其干旱炎热,人口稀疏;巴西的热带雨林气候湿热,人口分布稀少;地势高的青藏高原生存条件恶劣,人口分布稀疏;只有长江中下游平原,气候适宜、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人口分布稠密。
12.C【解析】考察聚落。由图可知,展示了“瓦房”“青山”“农田”“拱桥”景观,是典型的乡村聚落,这里主要从事农业活动。
13.C【解析】考察聚落。由图可知,该聚落依山而建,地势起伏大,植被覆盖率高,可能分布在我国东南丘陵地区。
14.C【解析】读图可知,余村宝贝面试陡坡,北山区开辟采石场容易引发滑坡和泥石流,故A不正确;村东地势低平,适合发展种植业,南兴建水泥厂会造成污染,距离原料地也较远,故D不正确;村西北是缓坡,适合发展林果,可发展生态旅游,故C正确;鼓励村民外出务工不符合绿色发展理念。故D不正确。
15.D【解析】读图可知,余村是乡村,杭州是城市,与杭州相比,余村规模小,房屋较矮,公路少,车辆少,商贸不发达。农田片片竹林满山是余村的景象。故选D。
16.稠密
中低
平原
过于湿热
过于寒冷
【解析】(1)读图可知,A是位于亚洲南部,B是欧洲西部,人口密度大多在100人/平方千米以上,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
(2)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四个地区是: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等;读图可知,世界上人口稠密地区都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近海地区。从地形上看,大都分布在平原地区。
(3)读图可知,甲是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气候过于湿热,人口稀少;乙地是北冰洋沿岸,这里纬度高,气候过于寒冷,不适合人类生存,人口稀少。
17.亚洲东部
欧洲西部
平原
沿海
海陆交通便利(气候温暖湿润)
位于湿热的热带雨林气候区
位于高纬度寒冷地带
位于干早的热带沙漠气候区
位于内陆地区气候干早
【解析】(1)由图可知,a是亚洲东部,b是欧洲西部,两大地区都是世界人口稠密区。
(2)从地形来看,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从海陆位置看,从海陆位置看,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主要是因为沿海地区交通便利、气候温暖湿润。
(3)图中甲地是气候湿热的亚马孙平原,乙是高纬度、气候寒冷的南极地区,丙是干旱的撒哈拉沙漠地区,丁是干旱的内陆地区,以上四个地区生存条件恶劣,人口稀疏,并且南极地区是唯一没有常住居民的大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