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鉴赏必修第9课:形神兼备 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课件 人美版(6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美术鉴赏必修第9课:形神兼备 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课件 人美版(6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0-08-23 08:10: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4张PPT)
形神兼备
迁想妙得
中国古代绘画撷英
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源远流长
,追溯到原始社会的彩陶时期,中国画经历了7000年左右的发展历程,为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辉煌灿烂的绘画艺术。帛画、壁画、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
中国画的分类
中国画
山水
人物
花鸟
表现题材
绘画技法
人物
风俗
仕女
写真
工笔人物
写意人物
白描人物
泼墨人物
我国早期的独副绘画作品—帛画
所谓“帛画”,专指古代画在丝织物上的图画,早在专门的纸、绢尚未发明之前人们往往把字画绘在木版、石板、器物或丝织物上。帛画可以说是传统卷轴画这一艺术样式的先声。《龙凤仕女图》1949年2月在湖南省长沙市陈家大山楚墓出土。全画的主题是祈求飞腾的龙凤引导墓主人的灵魂早日登天升仙。
《龙凤仕女图》
《龙凤仕女图》这幅古画是古代葬仪中使用的旌幡,反映了当时楚国上层社会流行的死后升天的意识。在画面中,描绘了龙凤在引导墓主人的灵魂升天的情景:画面右下方有一位侧身行进的妇女,发髻高盘,阔袖长袍,双手合十,其上方有一龙一凤,正腾空飞舞,引导仕女前行。此画以毛笔绘成,画法为线条勾勒兼平涂着色,构图主次分明,造型生动。
《人物御龙图》
侧身拥剑的贵族中年驾驭舟形巨龙向天国飞升的景象。
我国de
四大石窟
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甘肃天水的麦积山石窟和敦煌的莫高窟,之所以莫高窟的声誉远远超越其他石窟。其原因一是敦煌莫高窟开凿年代较早,迄今已有1643年的历史;二是规模宏大,现保存完好的洞窟492个,像蜂窝一样密密麻麻排列着,错落有致,绵延1600多米;三是雕塑,壁画十分精美,现存彩塑2499身,壁画45000平方米,有人称敦煌莫高窟既是一大雕塑馆,又是一个佛教艺术画廊。
莫高窟(Dunhuang
Caves)
俗称千佛洞,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东方卢浮宫”,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近代发现的藏经洞,内有5万多件古代文物,由此衍生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和敦煌艺术的学科——敦煌学。196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开凿在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南北长约1600多米,
上下排列五层、高低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形如蜂房鸽舍,壮观异常。它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内容最丰富的古典文化艺术宝库,也是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中心。
三华里长的鸣沙山上壁上,密密层层地建造了四百八十多个洞窟,布满了彩塑佛像和以佛教故事为题材的壁画。彩色佛像共有两千多身,最大的一个高达三十三米。壁画的技巧高超,数量惊人,如果一方方连接起来,可排成五十多华里长的画廊。此外,在一个封闭的石室中,还发现了大量的价值极高的古代经卷,文书,画卷等。
敦煌莫高窟壁画
莫高窟壁画绘于洞窟的四壁、窟顶和佛龛内,内容博大精深,主要有佛像、佛教故事、佛教史迹、经变、神怪、供养人、装饰图案等七类题材,此外还有很多表现当时狩猎、耕作、纺织、交通、战争、建设、舞蹈、婚丧嫁娶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画作。
莫高窟的壁画上,处处可见漫天飞舞的美丽飞天——敦煌市的城雕也是一个反弹琵琶的飞天仙女的形象。飞天是侍奉佛陀和帝释天的神,能歌善舞。墙壁之上,飞天在无边无际的茫茫宇宙中飘舞,有的手捧莲蕾,直冲云霄;有的从空中俯冲下来,势若流星;有的穿过重楼高阁,宛如游龙;有的则随风漫卷,悠然自得。画家用那特有的蜿蜒曲折的长线、舒展和谐的意趣,呈献给人们一个优美而空灵的想象世界。
飞天
  佛教中飞天是乾闼婆和紧那罗。乾闼婆的任务是在佛国里散发香气,为佛献花、供宝,栖身于花丛,飞翔于天宫。紧那罗的任务是在佛国里奏乐、歌舞,但不能飞翔于云霄。后来,乾闼婆和紧那罗相混合,男女不分,职能不分,合为一体,变为飞天。现在,把早期在天宫奏乐的叫“天宫伎乐”,把后来持乐器歌舞的称“飞天伎乐”。
一、佛像画
作为宗教艺术来说,它是壁画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
各种佛像------三世佛、七世佛、释迦、多宝佛、贤劫千佛等;
各种菩萨------文殊、普贤、观音、势至等;
天龙八部------天王、龙王、夜叉、飞天、阿修罗、迦楼罗(金翅鸟王)、紧那罗(乐天)、大蟒神等等。
这些佛像大都画在说法图中。仅莫高窟壁画中的说法图就有933幅,各种神态各异的佛像12208身。
普贤菩萨像
唐代(8世纪末—9世纪初)
经变画
  利用绘画、文学等艺术形式,通俗易懂地表现深奥的佛教经典称之为“经变”。用绘画的手法表现经典内容者叫“变相”,即经变画;用文字、讲唱手法表现者叫“变文”。
三、民族传统神话题材
在北魏晚期的洞窟里,出现了具有道家思想的神话题材。西魏249窟顶部,除中心画莲花藻井外,东西两面画阿修罗与摩尼珠,南北两面画东王公、西王母驾龙车、凤车出行。车上重盖高悬,车后旌旗飘扬,前有持节扬幡的方士开路,后有人首龙身的开明神兽随行。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分布各壁。飞廉振翅而风动,雷公挥臂转连鼓,霹电以铁钻砸石闪光,雨师喷雾而致雨。
四、供养人画像
供养人
,就是信仰佛教出资建造石窟的人。他们为了表示虔诚信佛,留名后世,在开窟造像时,在窟内画上自己和家族、亲眷和奴婢等人的肖像,这些肖像,称之为供养人画像。
五、装饰图案画
丰富多彩的装饰图案画主要是用于石窟建筑装饰,也有桌围、冠服和器物装饰等。装饰花纹随时代而异,千变万化,具有高超的绘画技巧和丰富的想象力。图案画主要有藻井图案、椽间图案、边饰图案等。
在大量的壁画艺术中还可发现,古代艺术家们在民族化的基础上,吸取了伊朗、印度、希腊等国古代艺术之长,是中华民族发达文明的象征。
各朝代壁画表现出不同的绘画风格,反映出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是中国古代美术史的光辉篇章,为中国古代史研究提供珍贵的形象史料。
六、故事画
为了广泛吸引群众,大力宣传佛经佛法,必须把抽象、深奥的佛教经典史迹用通俗的简洁的、形象的形式灌输给群众,感召他们,使之笃信朝拜。于是,在洞窟内绘制了大量的故事画,让群众在看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故事画内容丰富,情节动人,生活气息浓郁,具有诱人的魅力。
故事画的种类
1.佛传故事
主要宣扬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
2.本生故事画
是指描绘释迦牟尼生前的各种善行,宣传“因果报应”“苦修行善”的生动故事。
3.因缘故事画
这是佛门弟子、善男信女和释迦牟尼度化众生的故事。
4、佛教史迹故事画
是指根据史籍记载画成的故事,包括佛教圣迹、感应故事、高僧事迹、瑞像图、戒律画等。
5、比喻故事画
这是释迦牟尼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给佛门弟子、善男信女讲解佛教教义所列举的故事。
七、山水画
敦煌壁画中的山水画遍布石窟,内容丰富,形式多种多样。大多与经变画、故事画融为一体,起陪衬作用。有的是按照佛典中的山水,参照现实景物加上高超的想象力,描绘出“极乐世界”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的美丽自然风光;有的是以山水为主体的独立画幅,如第61窟的,“五台山图”。
《鹿王本生图》
是莫高窟第二百五十七窟壁画的主要题材。本生故事画,表现“舍己救人”为题材的作品,在壁画上占有突出地位。本生故事是指佛教创始者释迦牟尼生前所经历的许多事迹。释迦牟尼原是古代印度北部一个小国——迎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传说他因看到人世生、老、病、死很苦,便出家修行,以求解脱,后来成了“佛”。“鹿王本生”是说释迦牟尼前生是一只九色鹿王,他救了一个落水将要淹死的人反被此人出卖的故事。
九色鹿舍己救人
之一
九色鹿舍己救人
之二
敦煌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
上述七类壁画,除装饰图案而外,一般有情节的壁画,特别是经变画和故事画,都反映了大量的现实社会生活,如:统治阶级的出行、宴会、审讯、游猎、剃度、礼佛等;劳动人民的农耕、狩猎、捕鱼、制陶、冶铁、屠宰、炊事、营建、行乞等;还有嫁娶、上学、练武、歌舞百戏、商旅往来、少数民族、外国使者等等各种社会活动。因此,敦煌石窟,不仅是艺术,也是历史。
敦煌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它和另的宗教艺术一样,是描写神的形象、神的活动、神与神的关系、神与人的关系以寄托人们善良的愿望,安抚人们心灵的艺术。因此,壁画的风格,具有与世俗绘画不同的特征。但是,任何艺术都源于现实生活,任何艺术都有它的民族传统;因而它们的形式多出于共同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技巧,具有共同的民族风格
壁画之谜
是谁绘成了堪称世界艺术瑰宝的敦煌壁画
研究人员认为,敦煌画师的来源主要有4种:首先是来自西
域的民间画师,这是因为敦煌壁画的早期作品风格和新疆同期的
很多佛教石窟壁画风格非常接近;第二是中央政府的高级官吏获
罪流放敦煌时携带的私人画师;第三是高薪聘请的中原绘画高手
;第四是来自五代时期官办敦煌画院的画师。
为什么经历了一千多年敦煌壁画的色彩依然光彩如新
一气候
那常年干燥,少雨,洞窟里壁画的泥层不宜脱落,所以大都被保
存下来;

因为莫高窟的洞窟都是封闭的,或是窟口很小,阳光不能直射,颜色
得以很好的保存
三颜料
当时用的大部分颜料都是矿物制的,还有一部分是从西域运来的,所以现存的西夏时壁画都特蓝特绿,那都是用蓝绿宝石研制的,经久不会变颜色,时间越久越鲜艳
四重修
那里的壁画和造像都是一代一代重修的,壁画损坏在后代都要重修,现在莫高窟里许多壁画都是明清重彩绘的,不过与其说是重修还不如说是破坏,把原来的精华都遮盖了

前代的壁画有些还没有损坏时就被下一个朝代的壁画给盖住了,但时间久了,外面的掉了里面的却还保存的很好
莫高窟,西千佛洞,榆林窟
对于莫高窟,我还是怀着无比的景仰心情的,虽然出于保护的原因,这些洞窟都严格禁止拍照,但是我还是认为不虚此行,下面的照片有些是洞窟周边的风光,有些是临摹壁画,但从中仍可以感受到洞窟的魅力。而且,出于对洞窟的保护,很多洞窟都没有开放,而且有些远些的洞窟,出于保护的目的,是不宣传参观的,我们去的时候,西千佛洞,大门紧锁,要不是,当地的包车师傅去叫人,可能我们就以为他们下班关门了。按照游览的时间顺序,首先,我们去的西千佛洞,虽然这里的洞窟少,但是我也不愿放弃,
洞窟全景,
西千佛洞从地平线上是看不到的,从远远的戈壁看来,一片平坦,到了立碑处,才发现一条小道向下,洞窟景点的入口,同样,榆林窟也是,而莫高窟由于开发的比较完善,所以,远远的就能看到九层楼。
西千佛洞,周边,
著名的九层楼,里面是尊大佛
莫高窟洞窟的临摹壁画
第217窟
榆林窟,离开敦煌市区最远,但壁画的色彩最为鲜艳,这可能与洞窟所在的地区有关,此处是极旱荒漠地区,据说很少下雨,就算有,也就几滴,但我们去的那天,很有幸的碰上了,几滴雨。
中国古代人物画
中国人物画历史悠久,远古的彩陶、岩画中都有以人物为题材的纹样和符号。史料记载,早在春秋时就有表现人物的绘画。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及墓室壁画上的人物造型和线条质朴生动。
中国画的分类
中国画
山水
人物
花鸟
表现题材
绘画技法
人物
风俗
仕女
写真
工笔人物
写意人物
白描人物
泼墨人物
中国古代人物画的重要特点:
(1)中国古代人物画对于人物的描绘,不仅仅是满足外形的肖似,而是更着重人物性格与内心世界的揭示,即所谓的传神。
怎样理解形和神的关系呢
“形”是以视觉把握的物质形态,“神”是物质形态所展露的精神气象。“神”依托“形”而存在,没有可见的“形”就没有可感的“神”要求绘画不仅得客观物象之“形”而且更要得其精神,作到“形神兼备”
宋梁楷
《李白行吟图》
  梁楷,东平(今属山东)人。嘉泰间画院待诏并赐金带,其不受,世号“梁疯子”,并嗜酒,善画人物、山水、道释、鬼神。他突破“院体”画派谨严的画风,自创“疏体”(即写意减笔)。其画风革简,笔意生动。梁楷继承了五代宋初画家石恪的画法,又自出新意,构图简明有力,用笔简练粗放。此《李白行吟图》即体现了梁楷的简笔风格。
明代“写真”代表作——曾鲸的《张卿子像》,
强调“墨骨”和“传神”
,融合西洋画法创造了更重墨染和体积感的“凹凸法”,
开辟了中国传统肖像画新路子。画中
杭州名医张卿子的肖像,惟妙惟肖
,不求名利、和善坦荡的神态风貌。
五代
顾闳中
《韩熙载夜宴图》
(2)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独特传统,还表现在善于运用长卷的形式,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真实而细致地描绘现实生活的场景及其人物活动。除了前面介绍的《韩熙载夜宴图》属于传统的长卷式的人物画外,场面更为繁广的应推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3)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独特传统,还表现在高度的笔墨技巧与技法的多样性。笔墨一词在这里不仅仅是指中国画的绘画材料毛笔和墨,而是代表了一种鲜明的名组特色很很高艺术造诣。
作品欣赏
顾恺之《洛神赋图卷》
《洛神赋图卷》
是魏晋时期的著名画家顾恺之(约345-406)的代表作。这幅人物画的线描如“春蚕吐丝”,连绵蜿曲,不用折线,也没有粗细的突变,含蕴、飘忽,使人在舒缓平静的联想中感到虽静犹动。后人称这种线描为“高古游丝描”,被列为人物画技法十八描之一,对后世的中国画线造型产生很大影响。

阎立本《步撵图》
阎立本古代
帝王图卷
韩滉
《文苑图》
文人雅集的场面,设色淡雅、笔法劲健流利人物刻画细致入微、动态各异、形神兼备
李唐《采薇图》
一幅历史题材的绘画作品,是以殷末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故事为题而画的。
中国古代绘画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人类的文化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