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训练课件(7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训练课件(7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22 23:24:01

文档简介

(共11张PPT)
第七单元
21
古诗三首

1
课时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出塞(sài
sè)
秦时(qíng
qín)
长征(zhēng
zēng)
龙城飞将(jiāng
jiàng)
醉卧(zuì
zhuì)
豪杰(jié
jué)




?
?
?


?
?
?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出塞》的作者是__________代著名边塞诗人__________,他还写过《________________》。
2.《凉州词》的作者是_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诗中描写战事紧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3.《夏日绝句》的作者是__________,号__________,宋代杰出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诗中最脍炙人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

王翰
欲饮琵琶马上催
李清照
易安居士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并翻译诗句。
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但使:__________
教:__________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沙场:__________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人杰:______________
鬼雄:_______________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要。
令,使。
只要有李广那样的英勇善战的将领戍守边关,一定不会让敌人越过阴山。
战场。
你不要笑我醉倒在战场上,自古以来有几个上战场打仗的人能活着回来?
人中的豪杰。
鬼中的英雄。
活着应该做人中的豪杰,死后应该做鬼中的英雄。
四、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两句诗的朗读停顿是正确的。(

2.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和“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都是与战争有关的诗句。(

3.
“凉州词”是宋代流行的一种曲调名。(

4.
《夏日绝句》中的后两句赞美了项羽不肯忍辱偷生的英雄本色。(

×

×

五、前人对《凉州词》的后两句持两种不同的理解:一说作“悲伤语读”,另说作“谐虐语读”。你赞成哪一种?试着查资料,和同学们讨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七单元
21
古诗三首

2
课时
一、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出塞
[唐]王昌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里长征人未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教胡马度阴山。
1.把古诗默写完整。
2.诗的第一句以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勾勒出一幅千古边关月夜图。
3.诗的第二句紧承上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的最后两句,由__________转入__________,既含蓄委婉地讽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侧面写出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诗人的_________。
秦时明月汉时关
但使龙城飞将在
互文
表达了诗人对喋血沙场的士兵的不幸遭遇的慨叹和对旷日持久的战争给人民带来苦难的深切同情。
描写
唐王朝戍边将帅无能、不体恤士卒
议论
对抗敌御侮、威震塞外的古代名将李广的仰慕之情
爱国之情
春望
杜甫
①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③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④白头搔(sāo)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
1.
杜甫是__________代著名的诗人。
2.
这首诗紧扣一个“望”字来写,其中第__________、__________句写“望”的具体内容,第__________、__________句写“望”中所想。(填序号)
3.
我从第__________句中感受到了诗人伤感的心情。(填序号)
二、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4.
“家书”是指__________,
“家书抵万金”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表达了将士们对家乡亲人的__________之情。
5.
读完这首诗之后,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展现于你的眼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信
夸张
思念
一个满头白发、满脸愁容、憔悴衰老的诗人形象展现在眼前。
三、把《凉州词》和《夏日绝句》默写完整。
(一)凉州词
(二)夏日绝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当作人杰
欲饮琵琶马上催。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古来征战几人回?
____________________。
葡萄美酒夜光杯
醉卧沙场君莫笑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共6张PPT)
第七单元
语文园地七
一、把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再分类。
视(
)如(

铁面(
)(

精(
)报(

秉(
)执(


)存高(


)(
)凛然
刚(
)不(

英勇(
)(

















1.用于形容英勇无比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于形容公正严明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于形容为国竭尽忠诚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于形容有远大理想的人:______________
5.用于形容刚强正直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
6.用于形容胸怀正义的人:
_________________
视死如归、英勇无畏
铁面无私、秉公执法、刚正不阿
精忠报国
志存高远
刚正不阿
大义凛然
二、按要求写句子。
1.
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没有用。(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字典不正是我们无声的朋友和老师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字典正是我们无声的朋友和老师。
三、结合情境,回答问题。
1.
小明洗完手,总不关水龙头,提醒多次还不改,你气愤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老师宣布作文竞赛你得了特等奖,你惊讶地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小明,请你关掉水龙头,节约用水,你想让眼泪成为世界上的最后一滴水吗?
示例:我真的得了特等奖吗?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四、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古诗默写完整。
2.这是一首__________(田园/边塞/送别)诗,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
3.诗的前两句是__________描写,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的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别

高适
环境
黄云、白日、北风、雁、雪
诗的后两句意思是:不要担心以后没有人了解你、赏识你,天下人谁不知道你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劝慰、赞美和依依不舍之情。(共8张PPT)
第七单元
24
延安,我把你追寻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竹笋(sǔn
shǔn)
土炕(kēng
kànɡ)
明媚(méi
mèi)
茅屋(máo
mào)
元旦(dān
dàn)
延(yán
yáo)安
?
?
?
?






?
?
二、选字组词。



土(


)争
水(


)战




)屋
给(


)盾
长(









三、根据意思写四字词语。
1.形容形象高大,气概雄伟豪迈。(

2.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

3.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

顶天立地
满目琳琅
雨后春笋

)的流水

)的春光
梨花的(


)的茅屋

)的土炕
太空的(


)的太阳

)的理想
归来的(

叮咚
四、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明媚
清香
破旧
温热
奥秘
火红
金色
燕子
欢声笑语
喷涌而出
世世代代
五、按要求写句子。
1.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追寻延安,像翩翩归来的燕子,在追寻昔日的春光。(以“我追寻延安,像……”开头,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没有了灵魂,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告别茅屋。
我追寻延安,像茁壮成长的小树,在追寻明媚的春光。
没有了灵魂,就不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了。
六、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
根据诗歌内容填空。

)的河流

)的风

)的黎明
2.
画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A.夸张
B.反问
C.设问
D.
拟人
3.
下列对诗歌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描写了鸟儿的歌唱,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B.诗歌通过写一只鸟儿对土地的热爱,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心。
C.诗歌通过写一只鸟儿对土地的热爱,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
悲愤
激怒
温柔
C
B(共9张PPT)
第七单元
单元知识盘点
1.易读错的字
清晰(xī)
崛起(jué)
淮安(huái)
被迫(pò)
租界(zū)
纠缠(jiū
chán)
春笋(sǔn)
茅屋(máo)
一、我会读
2.多音字
jiānɡ(将军)
jiànɡ(将领)
nínɡ(宁静)
nìnɡ(宁肯)
yāo(要求)
yào(要是)
二、我会写。
1.重点词语
严肃
清晰
抱负
胸怀
赞叹
表情
忘怀
果真
非凡
左顾右盼
指望
训斥
体会
分量
响亮
2.形近字组词
塞(塞外)
赛(比赛)
胡(胡子)
湖(湖水)
催(催促)
崔(崔氏)
征(征途)
正(正确)
崛(崛起)
屈(屈服)
晰(清晰)
析(分析)
迫(强迫)
泊(停泊)
延(延安)
廷(朝廷)
琳(琳琅)
淋(淋浴)
魏(魏国)
魄(魄力)
3.
四字词语
若有所思
疑惑不解
热闹非凡
左顾右盼
干干净净
深居简出
斩钉截铁
雨后春笋
满目琳琅
毫不犹豫
顶天立地
志存高远
精忠报国
大义凛然
英勇无畏
视死如归
铁面无私
秉公执法
刚正不阿
三、词语搭配。
(严肃)的问题
(优厚)的条件
(高超)的表演
(叮咚)的流水
(破旧)的茅屋
(温热)的土炕
(美好)的未来
(明媚)的春光
(火红)的太阳
(顶天立地)的脊梁
四、背诵。
1.
《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
《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3.
《夏日绝句》[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4.
《别董大》[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五、课文重点知识。
1.《古诗三首》: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并联系实际,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
3.《梅兰芳蓄须》: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感情,体会梅兰芳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4.《延安,我把你追寻》:了解全诗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句子的含义,领会延安精神,懂得延安精神的重要性。(共6张PPT)
第七单元
单元主题阅读七
训练重点: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一)
钱学森钱学森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随后赴美留学,师从美国著名的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当时,钱学森享受着A.__________的待遇,有着B.__________的生活和C.__________的工作条件。可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他说:“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回国作准备。”
1955年10月1日清晨,广阔无垠的太平洋上,一艘巨轮正劈波斩浪驶往香港。一位40来岁的中年人,迈着稳健的步伐踏上甲板。阵阵海风不时掠过他那宽大的前额。他眺望着水天一色的远方,屈指一算,已经在海上航行15天了。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
)轮船的甲板,(
)火箭的舱壁呀!他,就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
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不是
而是
1.
把下列词语填入文中A、B、C三处。(填序号)
①优越
②富裕
③优厚
2.
在文中的括号里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3.
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钱学森放弃了美国优厚的待遇,毅然回到祖国,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二)
①战国时期的赵国,有一位出名的武将叫廉颇。他不但武艺高强,箭法出众,还善于用兵打仗。秦国、齐国这些大国常来攻打赵国,赵王任命廉颇为统帅,多次打败了敌军。敌军听到廉颇的名字都很害怕。可后来,赵王中了秦国的离间计,认为廉颇老了不中用了,改派青年将领赵括代替他。赵括骄傲轻敌,使赵军打了大败仗,赵国也险些亡国。
②赵王想重新起用老将廉颇,便派使者去询问。廉颇见到赵王的使者,高兴极了。为了表示自己威风不减当年,还能上阵打仗,为国立功,他一顿饭就吃了一斗米、十斤肉。吃完后,他又披上铠甲,跃上战马,拉弓射箭,舞枪刺杀,果然身手不凡。他对使者说:“你看我,虽然老了,可是能吃饭能打仗,只要大王肯用我,我万死不辞!”
③使者走了以后,廉颇日夜盼望赵王的调令,可一直没等到。原来那个使者被郭开贿赂了,故意在赵王面前说了瞎话,说廉颇饭量虽好,可一会儿工夫拉了三次屎。赵王听了,认为廉颇真不中用了,就不再调用他。
④廉颇为赵国奋斗了一生,晚年仍希望为国出力。他对别人说:“我真想有一天,还能率领赵国的士兵冲锋陷阵啊!”
⑤只要一息尚存,就全身心地报效祖国。这就是爱国英雄们的本色。
1.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本文的中心段是第__________段。我想用“__________”
(四字词语)来赞美主人公。
2.
把第①—④段的段意补充完整。
①赵王中了离间计,用__________代替__________做统帅,险些亡国。
②廉颇在使者面前___________________。
③赵王信了郭开的挑拨,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廉颇

精忠报国
赵括
廉颇
展现自己的身手
不再调用廉颇
廉颇晚年仍希望能为国出力(共8张PPT)
第七单元
23
梅兰芳蓄须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积蓄(chù
xù)
租金(zū
zhū)
纠缠(cán
chán)
打扰(yōu
rǎo)
签订(dìn
dìnɡ)
宁可(nínɡ
nìng)
?
?
?
?
?
?






二、写出与加点词语意思相近的词。
1.
梅兰芳可以忍受生活的困顿,直面战争的危险。(

2.
日本侵略者的妄想最终没有实现。(

困难
空想
三、把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不堪(
)(


)(
)截铁
深居(
)(

1.
他说话办事__________,从不拖泥带水。
2.
每到夏夜,蚊子就多了起来,简直是__________。
3.
老爷爷居住在山中,过着__________的生活,对外界的事充耳不闻。






斩钉截铁
不堪其扰
深居简出
1.

)戏园子老板开出的条件多么优厚,梅兰芳(
)拒绝了。
2.
他(
)卖房度日,(
)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无论
四、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宁可

五、课外常识选择。
1.
下列人名中不是京剧“四大名旦”的是(

A.
程砚秋
B.
梅兰芳
C.
王佩瑜
D.
荀慧生
2.
下列作品不是梅兰芳参与演出的是(

A.《贵妃醉酒》
B.《霸王别姬》
C.《黛玉葬花》
D.《花为媒》
C
D
六、快乐读书吧。
我是中国人
1931年9月,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被迫到国外“考察实业”。船到美国,吉鸿昌就接二连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头等旅馆不接待中国人,却对日本人奉若神明。有一次,吉鸿昌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竟说不知道中国。吉鸿昌异常愤怒,刚要发作,陪同的使馆参赞劝道:“你为什么不说自己是日本人呢?只要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礼遇。”吉鸿昌当即怒斥:“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吗?可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抗议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歧视,维护民族尊严,他找来一块木牌,用英文仔细地在上面写上:“我是中国人!”他把木牌挂在胸前,让每个人都能看到。
1.
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一个接一个,形容接连不断。(

(2)盲目崇拜对方,像迷信的人敬奉神一样。(

2.
吉鸿昌在美国接二连三地遭到了哪些刺激?用“_____”在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
3.
吉鸿昌为什么要在木牌上写“我是中国人”,并把木牌挂在胸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你觉得吉鸿昌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二连三
奉若神明
为了抗议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歧视,维护民族尊严。
我觉得吉鸿昌是一个热爱祖国、有民族气节的人。(共12张PPT)
第三单元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
课时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崛起(

jué)
模范(fàn
fàng)
清晰(xī
xīn)
淮安(zhǔn
huái)




?
?
?
?
二、读拼音,
写词语。
严(




)叹
有(


xiōng
huái
zàn
xiào

胸怀


fán

xùn
chì
非(

照(





训斥
三、把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
)所思

)耀(
)楣
热闹(
)(


)(
)不解

)顾(
)盼
大不(
)(













四、选词填空。
责骂
训斥
1.
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
)她。
2.
犯了错,一味地(
)是没有用的。
分量重量3.
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
)。
4.
她体质太弱,承受不了太大的(
)。
训斥
责骂
分量
重量
五、按要求写句子。
1.这是中国的土地。(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难道不是中国的土地吗?
在外国人的地盘里,没有人敢怎么样。
话语博得了喝彩。
六、读句子,填空。
1.
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这里的“有志者”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此生”指的是__________,这句话要读出__________的语气。
2.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这是一个__________句,我从这句话中读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志向的人
周恩来
赞叹
反问
中国人的软弱和无奈
第七单元
21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
课时
一、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
1.“有志者当效此生”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少年周恩来有哪些优秀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志向的人应该向这位同学学习
为中国的兴起而读书
有思想、有抱负、爱国。
1919年6月的一天,在重庆朝天门码头,一只木船先靠岸了。准备去上海的陈毅和其他几个青年一起走出船舱,登上码头的最高处,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
不一会儿,陈毅却皱起了眉头。他的目光掠过河岸,盯着挂着外国旗子的军舰,气愤地说:“美丽的祖国,却在外国列强的铁蹄下惨遭蹂躏!”
不几天,联系船票的人回来告诉大家:“去上海,有三家轮船公司的船,一家是日本人办的,给乘客赠送洋伞;一家是英国人办的,给乘客赠送床单;还有一家是中国人办的,大概是赔了本,没什么送给乘客。”
大家因坐船的问题争论起来。有的主张坐日本人或英国人的船,因为可以得到点洋货。陈毅对大家说:“北京爆发了‘五四’运动,反对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欺侮。重庆人民也正在抵制日货,声援北京爱国青年。在这种时候,我们怎能为了一点洋货去坐外国船呢?这还有一点民族气节吗?”大家都觉得陈毅说得句句有理,一致决定坐中国船去上海。
二、快乐读书吧。
1.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欣赏——(

欺侮——(

抵制——(

声援——(

2.
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说陈毅为什么皱起了眉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短文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陈毅__________________。
4.
读了这个故事,你有怎样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赏
欺负
抵抗
支援
因为他看到美丽的祖国在外国列强的铁蹄下惨遭蹂躏,他心里十分气愤。
青年时代的陈毅从重庆坐船去
上海,让同行的几个青年放弃赠送的洋货,改乘中国船的事
强烈的爱国之情
示例:我们每个人都要爱国,大家团结起来,才能建设好我们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