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张PPT)
第三单元
单元知识盘点
1.易读错的字
瑟瑟(sè)
逊色(xùn)
均匀(jūn)
叶柄(bǐng)
蜗牛(wō)
萎缩(wěi)
慎重(shèn)
挖掘(jué)
倾斜(qīng)
骤雨(zhòu)
一、我会读
2.多音字
xiáng(投降)
jiànɡ(下降)
qū(弯曲)
qǔ(歌曲)
zhān(占卦)
zhàn(占据)
kōng(空气)
kòng(空闲)
bā(扒土)
pá(扒手)
tán(弹奏)
dàn(子弹)
二、我会写。
1.重点词语
爬山虎
操场
嫩红
舒服
均匀
重叠
空隙
叶柄
反面
触角
弯曲
细小
痕迹
瞧不起
牢固
休想
住宅
临时
功夫
随遇而安
慎重
选择
住址
优良
洞穴
大厅
卧室
专家
平整
清洁
卫生
疲劳
2.形近字组词
址(地址)
扯(扯开)
掘(挖掘)
倔(倔强)
朴(质朴)
扑(扑倒)
建(建造)
健(健康)
萎(枯萎)
委(委员)
三、词语搭配。
(温和)的阳光
(现成)
的洞穴
(舒服)
的住宅
(倾斜)的隧道
(简朴)
的住所
(简单)
的工具
(强有力)
的后足
(朝着阳光)
的堤岸
(慎重)地选择
(倾斜)
地铺开
(轻微)
地摆动
四、背诵。
1.
《暮江吟》[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2.
《题西林壁》[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
《雪梅》[宋]卢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4.
天气谚语
①立了秋,把扇丢。②二八月,乱穿衣。③夏雨少,秋霜早。④八月里来雁门开,雁儿脚上带霜来。⑤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⑥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
五、课文重点知识。
1.《古诗三首》:品味重点诗句,理解其中的哲理。
2.《爬山虎的脚》: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体会文中准确、生动的语言。
3.《蟋蟀的住宅》:了解蟋蟀是怎样建成“住宅”的,体会作者运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情的写作方法。(共6张PPT)
第三单元
单元主题阅读三
训练重点: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一)
红蚂蚁红蚂蚁是一种既不会抚育儿女也不会出去寻找食物的蚂蚁,它们为了生存,只好用不道德的办法去掠夺黑蚂蚁的儿女,把它们养在自己家里,这些被它们占为己有的蚂蚁就永远沦为了奴隶。
有一天我看见一队出征的红蚂蚁正沿着池边前进,那时天刮着大风,许多红蚂蚁被吹落了,白白地做了鱼的美餐。显然蚂蚁不会像蜜蜂那样,会选择另一条路回家,它们只会沿着原路返回。为了验证这个观点,我观察了它们很久。但我不能把整个下午都消耗在红蚂蚁身上,所以我叫小孙女拉茜帮我监视它们。
有一天,我在书房里听到拉茜的声音:“快来快来!红蚂蚁已经走到黑蚂蚁的家里去了!”拉茜用白色小石子沿路做了记号。我急忙跑到园子里,拉茜说得没错。红蚂蚁正沿着一条白色的石子路凯旋呢!我取了一张叶子,截走几只红蚂蚁,放到别处。这几只就这样(迷
谜)了路,其他的,凭着它们的记忆力顺着原路回去了。这证明它们并不会像蜜蜂那样,直接(辨
辩)认回家的方向,而是凭着对沿途景物的记忆找到回家的路的。所以(
)它们出征的路程很长,只要沿途不发生变化,它们(
)照旧回得来。
√
√
即使
也
1.
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打“√”。
2.
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3.
红蚂蚁有哪些特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作者通过观察红蚂蚁回家的情形得出了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蚂蚁既不会抚育儿女也不会出去寻找食物,它们靠掠夺小黑蚂蚁来供养自己。
红蚂蚁凭着对沿途景物的记忆找到回家的路(或:原路返回)。
(二)
柚子古清生樟木溪的院落,多有柚子树,从我家门前向远处望去,最远一棵是柚子树。柚子树挺拔,主干直,少分叉;叶子如放大数倍的橘子树叶,肥厚;枝上长着锋利的坚刺,寸长,它是渴望柚子的儿童的噩梦。没人敢徒手攀爬柚子树,我们只能望着枝上滚圆密垂的柚子无声叹息。①柚子树的气息,像浓郁的柑橘树气息,很远便可以闻到。(
)柚子开白色花,有大屁股的野蜂在柚子花上飞来飞去,结的小柚子是绿色的。②柚子成熟时,像一个黄色的大皮球,圆滚滚的,(
)沉甸甸地挂满柚子树枝,极其浓密的柚子树叶也掩不住它。大风时,柚子叶频频拍着滚圆的柚子,自信,自得,从容又毫不谦虚。③好的柚子,是甜多酸少,次之酸多甜少,次次之,酸甜苦三味皆有。(
)我喜欢柚子。
大风时,柚子叶频频拍着滚圆的柚子,自信
自得,从容又毫不谦虚。
A
D
B
1.
用“_____”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用“波浪线”
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
2.
短文第3自然段主要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抓住特点来写柚子树和柚子。
3.
文中第①—③句分别使用了什么观察方法?把序号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A.用鼻子闻
B.用嘴巴尝
C.
用耳朵听
D.
用眼睛看
气味
颜色
形状
味道(共6张PPT)
第三单元
语文园地三
一、按要求回答问题。
1.
下列关于动物的住处,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牛棚狗窝
B.
鱼塘鼠洞
C.
马厩鸟窝
D.猪圈羊巢
2.
我还知道其他关于动物的住处的说法,如羊__________、兔__________。
3.
我还能把包含动物的住处的成语补充完整。
鸠占鹊(
)不入虎(
),焉得虎子引蛇出(
)
D
圈
窝
巢
穴
洞
二、选词填空。
逐渐
渐渐
1.上四年级以后,我们读的书(
)多了,知识也更丰富了。
2.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
)变成灰色。
最多许多繁多、
3.汉字数量(
),结构复杂多变。
4.生活中的(
)事,并不是我们不能做到,而是我们不相信自己能够做到。
5.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
)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渐渐
逐渐
繁多
许多
最多
三、下列诗句中描写秋天的一项是(
)
A.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B.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C.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B
四、日积月累。
1.立了秋,__________。
2.__________月,乱穿衣。
3.夏雨__________,秋霜__________。
4.__________月里来__________门开,__________儿脚上带__________来。
5.一场秋雨一场__________,十场秋雨要穿__________。
6.八月__________,九月__________,十月还有小__________。
把扇丢
二八
少
早
八
雁
雁
霜
寒
棉
暖
温
阳春
五、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我发现叶圣陶不但观察细致,而且还连续观察了一段时间。(
)
2.
“蝉坐在树的枝头,不停地唱歌。”这句话体现了观察时不仅要用眼睛看,而且要用耳朵听。
(
)
3.
“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从“倾斜的隧道”可以看出,昆虫学家法布尔观察得很仔细,而且用词准确。(
)
4.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说明观察事物不能在近处。(
)
√
√
√
×(共12张PPT)
第一单元
10
爬山虎的脚
第
1
课时
一、读拼音,写词语。
nèn
shùn
jūn
dié
(
)红
(
)着
(
)匀
重(
)
xì
bǐng
wěi
gù
空(
)
叶(
)
枯
(
)
牢(
)
嫩
顺
均
叠
隙
柄
萎
固
二、在下列词语中找出两对近义词和两对反义词。
牢固
均匀
弯曲
舒服
坚固
匀称
笔直
难受
1.近义词:(
)——(
)
(
)——(
)
2.反义词:(
)——(
)
(
)——(
)
牢固
坚固
均匀
匀称
舒服
难受
弯曲
笔直
三、根据课文内容选字填空。
巴
爬
触
贴
拉
爬山虎的脚(
)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
)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
)一把,使它紧(
)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
)。
触
巴
拉
贴
爬
四、照样子,写句子。
1.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
香山的枫叶红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如果你仔细看__________,你会想起__________。
那么耀眼
看着心里热情四溢
黄色的菊花
跳舞的公主
五、根据课文内容排序。
(
)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
(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
(
)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4
1
2
3
六、下列对“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叶子绿得像水一样,风一吹便漾起波纹。
B.
叶子密密地叠在一起,风一吹,叶子随风飘动,就像水面漾起一层层波纹。
C.
叶子上面布满了水,风一吹便有波纹在荡漾。
B
第三单元
10
爬山虎的脚
第
2
课时
一、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1.这段话主要写的是(
)
A.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B.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和颜色。
C.爬山虎生长的地方及叶子的形状。
2.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用原文句子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文中用“_____”画出描写爬山虎的脚的颜色的句子。
B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
野杜鹃又叫“映山红”。花的衣苞像一粒粒小而(
)的花生米,花苞外面包着一层土黄色的皮。
当春风拂面、桃花绽开的时候,野杜鹃也仿佛睡醒了似的,露出花芽来迎接春天了。瞧,深红色的花芽咧开了小嘴,外面那一层皮慢慢被顶上去了,真像是在头上戴了一顶黄色的桂冠。
野杜鹃的每一朵花上都有一个个小小的花瓣,花瓣上有七八个红色的斑点,很好看。每朵花里有六七根白色的丝状花蕊。一个花苞里开出的两朵花对坐着,它们是那么娇艳,那么鲜红,真像一对美丽的红蝴蝶停在树枝上。
望着这(
)的野杜鹃,我想:野杜鹃不像人工栽培的花草那么娇嫩,它不怕风吹雨打,不要(
)的土壤,却漫山遍野地盛开着。它是多么(
)啊!
我出神地看着野杜鹃,看着,看着,仿佛自己也变成一朵美丽的野杜鹃,迎着春风盛开。
二、快乐读书吧。
饱满
火红
肥沃
可爱
1.
给短文拟写一个合适的标题:《________________》。
2.
从下列词语中选择合适的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火红
肥沃
饱满
可爱
3.
用“_____”画出第2和第3自然段的比喻句。第一处比喻句把__________比作_______;第二处比喻句把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
4.
短文写野杜鹃,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来写。
5.
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丽的野杜鹃
花芽的外皮
桂冠
野杜鹃花
红蝴蝶
花苞
花芽
花瓣
短文表达了作者对野杜鹃的喜爱之情。(共12张PPT)
第三单元
11
蟋蟀的住宅
第
1
课时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1.蟋蟀常常慎(shèn
shèng)重地选择住址。
2.蟋蟀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儿一点儿挖掘(jué
jú)的。
3.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qīng
tīng)斜的隧道。
4.即使有骤(zòu
zhòu)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
√
√
√
√
?
?
?
?
二、读拼音,
写词语。
住(
)
(
)时
(
)
(
)住
zhái
lín
xuǎn
zé
zhǐ
宅
临
选择
址
xué
wò
zhuān
jiào
洞(
)
(
)室
(
)家
比(
)
穴
卧
专
较
三、选择填空。(填序号)
1.
它常常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并且有的阳光。(
)
A.
郑重优良温暖
B.
慎重优良温和
C.
慎重优秀温和
2.
的阳光照射在大地上,我们坐在的垫子上休息,勤劳的蟋蟀却在用它的工具建造住宅。(
)
A.
柔弱柔和柔软
B.
柔和柔弱柔软
C.
柔和柔软柔弱
B
C
四、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1.(
)蟋蟀并不是挖掘技术的专家,(
)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
)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2.蟋蟀的出名(
)由于它的唱歌,(
)由于它的住宅。
3.(
)屋子内部没什么布置,(
)墙壁很光滑。
因为
而且
所以
不仅
还
虽然
但是
五、读句子,回答问题。
1.
“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作者称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是因为(
)
A.
蟋蟀用自己的足和腿这样简单的“工具”挖掘巢穴,却筑成那样好的住宅。
B.
蟋蟀的住宅是简朴、清洁、干燥、卫生的。
C.
蟋蟀有建筑住宅的才能。
2.
“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这句话中的
“随遇而安”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随遇而安”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
既然已经来到了这里,咱们就随遇而安吧。
六、判断下列句子是不是拟人句,是的打“√”,不是的打“错”。
1.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
2.蟋蟀并不是挖掘技术的专家。(
)
3.居住在草地上的蟋蟀,差不多和蝉一样有名。(
)
4.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
)
√
×
×
√
第一单元
11
蟋蟀的住宅
第
2
课时
一、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似的大颚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们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1.蟋蟀的住宅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卫生。
2.蟋蟀是用(
)扒土,用(
)搬土块,用(
)踏地。
3.作者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朴
清洁
干燥
前足
大颚
后足
因为蟋蟀用来挖掘住宅的工具很简单,却仍能建造出舒服而温暖
的住宅。
今天早上,我发现阳台的玻璃上有一只蜘蛛在吐丝结网,很有意思。我忍不住停下来,在那里观察起来。
这只蜘蛛是灰色的,像一粒小花生那么大,有八只脚,前后各两条长的,头上有两根触须,它的丝是从屁股上扯出来的。它结网时先把几根长丝扎根在四周,它拉着丝上下翻动,一会儿头朝下,牵着丝定位,一会儿攀着拉动的丝向上,有时牵着丝向左向右。把网的大梁扎下以后,从里面向外结,用后脚牵动着丝,一格一格地粘上去,织得那么均匀,真是巧夺天工。
不到半个钟头,网就织成了,非常漂亮,活像一个八卦风筝,随风颤动。蜘蛛很得意地卧在当中,“独坐军中帐,专抓飞来将。”不多时,有一只出行的蚊子想从窗口飞过,撞到了蜘蛛网上,挣扎了几下,就不动了,成了蜘蛛的一顿美餐。
啊!蜘蛛,小小的昆虫就有这么大的本领!我想不光人类,世上一切生物要想生存,就得动脑筋、想办法,哪怕是一只小小的蜘蛛!
二、快乐读书吧。
1.给短文拟写一个合适的标题:
《_________》。
2.
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本事——(
)平均——(
)
满意——(
)
3.
用“_____”画出文中描写蜘蛛样子的句子。
4.
作者把蜘蛛和它的网分别比作__________和__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你从这篇短文中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蜘蛛结网
本领
均匀
得意
将军
八卦风筝
生动形象地表明了蜘蛛和它的网的特点
示例:不光人类,世上一切生物要想生存,就得动脑筋、想办法。(共11张PPT)
第一单元
9
古诗三首
第
1
课时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1.
傍晚,在瑟(sè
shè)瑟的江边,文友们吟诗作对真的是一件风雅之事。
2.
他向对方投降(xiáng
jiàng)是有缘(huán
yuán)由的。
3.
惜秦皇汉武,略输(sū
shū)文采;唐宗宋祖,稍逊(sùn
xùn)风骚(sāo
zāo)。
√
√
√
√
√
√
?
?
?
?
?
?
?
二、读拼音,
写词语。
(
)词
(
)面
山(
)
(
)山
tí
cè
fēng
lú
题
侧
峰
庐
三、根据拼音写同音字。
1.
mù(
)色
羡(
)
坟(
)
夜(
)降临
2.
tí
(
)问
(
)目
马(
)
(
)笑皆非
3.
fēng(
)利
密(
)
蜜(
)
(
)恋起伏
暮
慕
墓
幕
提
题
蹄
啼
锋
封
蜂
峰
四、读诗句,回答问题。
1.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诗中有两个比喻,分别把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把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写出了露珠__________、__________的样子和月亮__________、__________的样子。
2.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人说自己没有认清庐山真面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与俗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相近。
3.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这两句诗对我们个人成长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露珠
珍珠
月亮
弯弓
圆润
闪亮
弯弯
小巧可爱
诗人身处庐山之中,只能看到局部,不能看到全貌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要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暮江吟》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这首诗是按照______顺序写的。前两句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色,后两句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色。后两句诗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这首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是______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_______”。《题西林壁》这首诗给人们的启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了《题西林壁》,他还写了《________________》。
3.《雪梅》的作者是宋代诗人__________。诗人借雪梅争春告诫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唐
白居易
时间
傍晚(或:日落时)
晚上(或:日落后)
比喻
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宋
三苏
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又要亲身体验,综合分析,这样才不至于被迷惑
饮湖上初晴后雨
卢钺
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人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第三单元
9
古诗三首
第
2
课时
一、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题
西
林
壁
[宋]苏轼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整首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2.这首诗中有三组反义词,它们分别是什么?
(
)——(
)(
)——(
)
(
)——(
)
3.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不同的位置看__________的感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俗话说:“当局者迷。”诗中哪两句诗说明了这个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横
侧
远
近
高
低
正面
侧面
远
近
高_
低
庐山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样子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ān)。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1.
下列哪首诗也是白居易的?(
)
A.《赋得古原草送别》
B.《登鹳雀楼》
C.《静夜思》
2.
最后一句词是(
)
A.设问句
B.反问句
二、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A
B
3.
从哪一句词能看出作者来过江南?(
)
A.江南好。
B.风景旧曾谙。
C.日出江花红胜火。
4.
从哪两句词可以看出江南的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词中的哪两个字可以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表达了作者对江南春天的喜爱、赞美、眷恋之情。可以从“好
”“忆”两个字看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