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教材分析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节的内容,本节课上承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化学中定量研究的真正体现和具体应用,也是化学计算的重要组成和基础,故学好本节课的内容极为重要。化学方程式不仅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还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就是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间的质量比进行的。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认识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练习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由易到难的题组,开阔思路,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定量、定性研究物质及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格式
难点:认识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
教法和学法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思维比较灵活的时期,上课好动且爱表现自己,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这一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学生上课要勤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与配合教师上课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通过前面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我们发现化学方程式给我们提供了认识化学变化中量的关系。本节课我们将要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依据和计算步骤来进行阐述
推进新课:
、首先请同学们思考并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
)
(
)
量的涵义:由此可知,每36份质量的水完全分解生成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
那么36g的水完全分解,可产生氢气和氧气多少g呢?
依据量的涵义可知,可产生氢气4g,氧气32g
那么现在给你18g水,可产生(
)g氢气和(
)g氧气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由此可见,在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有其固定的质量比,这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重要依据,因此利用比例关系,根据化学方程式和已知物质的质量求未知物质的质量
接下来,看例题
eg:
加热分解6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多少g氧气?
第一步
设未知量:解
设加热分解6g高锰酸钾可得氧气质量为x(注意:x后不带单位)
第二步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注意:化学方程式要配平)
第三步
列出相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与相对分子质量的乘积以及已知量和未知量
2×158
32
6g
x
(注意:已知量要带单位)
第四步
写出比例式,求解
=
x=0.6
g
(注意:未知量的计算结果要带单位且与已知量单位一致)
计算结果按题目要求,如果没有,则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第五步
简明的写出答案
下面回看一下这道例题:
解:设
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为x
158×2
32
6g
x
=
X=0.6g
答:可以得到0.6g氧气
这五步可以简单的用五个字概括为:设写标列答
(2)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时的要领和关键
三个要领:步骤要完整;格式要规范;结果要准确
三个关键:准确书写化学式;化学方程式要配平;准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进一步让学生们进行练习
六、板书设计
七、作业布置
八、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