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2.2-汽化和液化-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2.2-汽化和液化-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8-24 07:15: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2汽化和液化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32.0分)
体育课后,汗流浃背的小林同学赶紧打开教室电扇吹吹风,顿时感觉凉快多了,与这一现象有着相同特点的是(  )
A.
春天,冰雪融化成溪水
B.
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
C.
秋天,早晨草地上铺上一层白霜
D.
冬天,屋檐上挂着串串冰柱
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的是(  )
A.
加在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
B.
飞机在蔚蓝的天空飞过,留下长长的“尾巴”
C.
樟脑丸越放越小
D.
冰箱冷藏室的内壁结出“白霜”
炎炎夏日,考场如火,细心的监考老师轻轻地在教室地面上洒了些水,不一会儿,考生们就有凉爽、舒适的感觉。对于这一现象所蕴含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利用了水的蒸发、吸收热量
B.
利用了水的沸腾、吸收热量
C.
利用了水的汽化,放出热量
D.
利用了水的液化,吸收热量
冷天在浴室里洗热水澡时,浴室镜面“模糊”的原因是(  )
A.
水发生汽化
B.
水蒸气发生液化
C.
水发生凝固
D.
水蒸气发生凝华
某同学对下列物理现象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以及吸、放热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冬天屋顶结的霜是凝华现象,凝华需要吸热
B.
放入冷冻室的矿泉水结成了冰是凝固现象,凝固需要放热
C.
往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是汽化现象,汽化需要放热
D.
夏天,剥去包装纸的冰棒周围看到“白气”是升华现象,升华需要吸热
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包上醮有酒精的棉花,下列温度与时间关系图能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情况的是(周围的温度不变)(  )
A.
B.
C.
D.
某兴趣小组以相同的烧杯盛等量的水,以相同的热源同时加热如图所示,甲杯为隔水加热,乙杯为隔油加热,丙杯为隔砂加热,加热一段时间后,测得烧杯外物质的温度分别为水温、油温、砂温,且观察到乙、丙两烧杯中的水呈沸腾状态,则三杯水的温度高低顺序为
A.
甲乙丙
B.
甲乙丙
C.
甲乙丙
D.
甲乙丙
用同一热源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中图线a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1)仅增加水的质量;仅增大液面大气压强;(2)既增加水的质量,同时减小液面大气压强;则三种情况中,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分别对应图线______、______和______(填“a”“b”“c”或“b”).下列答案填写顺序正确的是(  )
A.
c、d、b
B.
d、c、b
C.
d、b、c
D.
c、b、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24.0分)
家用电冰箱就象一个“热的搬运工”,在冷冻室里,通过制冷液的______
吸热,将热量带走;在冷凝器里,通过制冷液的______
放热,将热量放到空气中(填物态变化名称).
根据下表回答:在很冷的北方测气温时,宜选用______温度计;测沸水的温度不能用______温度计;-230℃的氧是______态,1530℃的铁是______态.
物质
煤油
酒精
水银


熔点(℃)
-30
-117
-39
-218
1525
沸点(℃)
150
78
357
-183
2750
高温闷热夏天开着空调的公交汽车以及寒冷冬天的公交汽车,车窗都是关闭的,而且车窗上都容易出现“水雾”,夏天,车窗的水雾在玻璃的______表面,冬天时,车窗的水雾在玻璃的______表面(填“内”或“外”)。
将装有水的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对烧杯进行加热,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中的水沸腾,而试管中的水______(选填“会”或“不会”)沸腾,原因是______,同时还观察到烧杯口周围出现大量的“白气”,这是因为烧杯中的水蒸气在杯口周围遇冷______而成(填物态变化名称)。
水沸腾过程中的温度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该过程中水______选填“吸热”、“放热”或“不吸热也不放热”,若将质量和初温均相同的铝、铜、铁三个金属球浸没在同一沸水中煮较长的一段时间,从沸水中吸热最多的是______球。
最近,一门新的技术体系“雾水工程”(利用一些装置收集空气中的雾水),正在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里悄然兴起,如图所示是加拿大公益组织利用雾气收集网为缺水地区人民供水的情景,雾的形成是______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该过程需要______
热.
如图,两个相同的炊壶内装有同样多的水,此时都已沸腾。壶口冒出白汽是______现象。若炉火的强度和房间内空气的湿度都相同,就此可以判断得出:房间甲的气温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房间乙的气温。
今年中秋节徐州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月饼-雪饼,它的馅是冰淇淋.在运输过程,商家要用干冰保持低温.当干冰暴露在空气中时,干冰周围冒出大量白雾.此过程经历的物态变化是干冰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______
热,使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了白雾.用温度计测量雪饼内部温度,如图,则雪饼温度为______
℃.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4.0分)
为延长茶叶的保质期,人们常将茶叶包装好后放入冰箱中,用低温的方法贮存茶叶,这样可将茶叶的保质期延长(达2年之多),问:肖敏家来客人了,当她从冰箱里拿出茶叶包装盒时,就有如图的一幕.试回答:
(1)请解释图中小朋友提出的问题;
(2)在炎热的夏天,把茶叶从冰箱中取出来后,能否马上打开茶叶的包装?为什么?
小亮利用身边的物品设计了一个小实验:取一个装有少量水的矿泉水瓶(如图甲所示)。双手握住瓶身用力拧(如图乙所示)。然后,将瓶口对着无人处,快速拧开瓶盖。只听“砰”的一声,瓶盖飞了出去,同时,瓶口出现白气(如图丙)
(1)用力拧紧瓶身的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2)瓶盖飞出去时,瓶内气体的温度是如何变化的?为什么?
(3)“白气”是怎么形成的?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升到88℃时,每隔1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
沸腾3min后停止读数,数据记录如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88
90
94
96
98
98
98
98
(1)小明读温度的方法如图甲所示,他在实验中的错误是______。
(2)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请将漏填的数据填在表格内。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丙的小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4)从图丙所画出的图象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______℃,水在沸腾时温度______(升高/不变/降低)。
(5)小明和小华选用相同的实验装置同时开始做实验,开始加热时,烧杯中所加水的初温相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刻不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象如图丁所示,a、b两种图象不同的原因是水的______不同。
防止水分蒸发,保留其水份是蔬菜和水果保鲜的一个方面,为了研究影响蔬菜和水果水份蒸发快慢的因素,有甲、乙、丙三组同学各自做了研究实验。如图是他们所做的实验的部分情景示意图,三组实验材料都是均匀剖成两半的胡萝卜,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三组实验中,研究方法正确的有_______两组;
(2)研究方法正确的两个小组能得到的结论分别?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方法正确的小组所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
小林同学打开电风扇,加快空气流动的速度,加快人体汗液的蒸发,而蒸发从人体吸热,使人感到凉快,利用的是蒸发(汽化)吸热。
A、冰雪融化成溪水,从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熔化吸热;
B、“白气”是空中的水蒸气遇冷(冰棒)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
D、屋檐上挂着串串冰柱,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凝固放热;
可见只有熔化吸热,与题干现象有着相同的特点,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打开电风扇,加快空气流动的速度,加快人体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所以人感到凉爽,利用的是蒸发(汽化)吸热。分析各个选项的状态变化及其吸放热,选出具有相同特点的选项。
本题考查学生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放热情况的了解情况,是中考中最基本的考查内容,属于识记性内容。
2.【答案】B
【解析】解:
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是由固态冰变为液态水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故A错误;
B、飞机飞过蔚蓝的天空中会留下一条长长的“尾巴”,这种现象俗称为“飞机拉烟”,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排出的“暖湿气体遇冷”液化形成的,故B正确;
B、放在衣柜里面的樟脑丸变小了,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故C错误;
D、冰箱冷藏室的内壁结出“白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的判断,属于热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抓住物质前后的状态变化。
3.【答案】A
【解析】解:夏天在教室内洒一些水会觉得凉快些,这是因为水会发生蒸发,蒸发过程中吸热,导致气温降低,所以感觉凉爽。
故选:A。
蒸发是一种汽化现象,汽化要吸热;蒸发有致冷作用。
此题主要考查了蒸发吸热的知识,让我们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这也就说明了物理是要应用于生活的理念。
4.【答案】B
【解析】【分析】
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解答】
冷天在浴室里洗热水澡时经常发现浴室镜面“模糊”,这是因为浴室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子液化形成的小液滴附着在镜面上造成的,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5.【答案】B
【解析】解:
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此过程放出热量。此选项错误;
B、矿泉水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现象,此过程放出热量。此选项正确;
C、涂在皮肤上的酒精迅速蒸发,是汽化现象的一种,此过程吸收热量。此选项错误;
D、“白气”是空气中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此过程放出热量。此选项错误。
故选:B。
(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熔化、汽化和升华吸热,凝固、液化和凝华放热。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6.【答案】A
【解析】解:酒精蒸发吸热,能使它附着的温度计温度下降;随着酒精迅速蒸发掉后,受空气温度的影响,温度计的示数又会上升,直到和周围温度示数相同时,不再上升。A图象与事实相符合。
故选:A。
蒸发具有致冷作用,能使温度下降;但酒精蒸发后,受周围温度的影响,温度计的示数又会上升。
大部分学生知道酒精蒸发吸热温度降低,没有考虑酒精蒸发完毕后温度的回升片面的选择了C,因此在解题时要认真审题,弄清题意再做题。
7.【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沸腾及沸腾条件。
知道液体的沸腾条件和液体沸腾后温度不变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液体沸腾有两个必要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当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时即可沸腾,沸腾后液体温度不变。
【解答】
甲杯中的水温等于100℃,但由于不能继续从外面烧杯中吸收热量,所以不会沸腾,乙和丙烧杯的水沸腾,说明此时水的温度已经达到沸点100℃,但温度不再升高,故ABC不正确,D正确。
故选D。
8.【答案】D
【解析】解:
(1)仅水的质量增加,水温度升高的速度减慢,但沸点不变,所以应为c;
仅增大液面大气压强,水的质量不变,则水温度升高速度相同,但沸点升高,所以应为b;
(2)增加水的质量,同时减小液面大气压强,水温度升高速度减慢,但沸点降低,所以应为d。
故选:D。
(1)若仅增加水的质量,则水的沸点会不变,加热时间加长;
(2)若仅增大液面大气压强,则液体的沸点升高,水的质量不变,比热容不变,所以水温度升高的快慢是相同的;
(3)若既增加水的质量,同时减小液面大气压强,则液体温度升高得速度减慢,但沸点降低。
此题考查了水的沸点与大气压之间的关系,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增大;同时考查了水温度升高快慢与水的质量的关系,在同样受热的情况下,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越慢。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能从图象中获取相应的信息。
9.【答案】汽化;液化
【解析】解:冰箱里面的制冷液有这样一个特点:既容易液化又容易汽化.制冷液在冷冻室的蒸发器里面汽化吸收热量,将热带走.携带有冰箱里面内能的制冷液,到了冰箱外面的冷凝器里液化,液化放热,将热放到空气中,于是将冰箱内部的内能转移到冰箱的外面.
故答案为:汽化;液化
冰箱里能够制冷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将冰箱里面的内能转移到冰箱的外面的过程,分析出内能是如何转移的就得到此题的答案.由此入手分析.
明确冰箱的工作过程是解决此题的关键,会使用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10.【答案】酒精;酒精;固;液
【解析】解:在很冷的北方,温度比较低,可能低于煤油、水银的凝固点,煤油、水银会凝固,但会高于氧的沸点,氧会沸腾,但不会低于酒精的凝固点,不会高于酒精的沸点,酒精不会凝固也不会沸腾,所以选用酒精温度计;测沸水的温度不能用酒精温度计,因为沸水温度高于酒精的沸点;
-230℃低于氧的熔点,是固态,1530℃高于铁的熔点,低于铁的沸点,是液态.
故答案为:酒精;酒精;固;液.
(1)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2)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用液体温度计测温度时要保证液体不凝固也不会沸腾.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熔点和凝固点以及沸点的理解和掌握.是中考的热点.
11.【答案】外
?

【解析】解:(1)夏天,车内开空调,温度较低,车外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在玻璃外表面液化为小水滴,即“水雾”;
(2)冬天时,车外温度低,车内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在车窗玻璃的内表面液化为小水滴,即“水雾”;
故答案为:外;内。
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明确液化时发生的具体情况,抓住水蒸气遇冷液化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2.【答案】不会
?
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
?
液化
【解析】解:当大烧杯中的水沸腾后,尽管不断吸热,但烧杯中的水温度不再升高,保持水的沸点温度不变;小试管中的水从大烧杯中吸热,温度达到水的沸点后,就和烧杯中的水的温度一样,就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这时虽然达到了沸点,但不能吸收热量,所以不会沸腾。
“白气”是由烧杯中的水蒸气在杯口周围遇冷液化而成。
故答案为:不会;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液化。
液体沸腾有两个必要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当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时即可沸腾;白气是液化现象。
本题考查了液体的沸腾条件和热传递的条件,要把握住沸腾条件是温度不但达到沸点,而且还要不断吸热,热传递的条件是必须存在温度差异。
13.【答案】不变
?
吸热
?

【解析】解:(1)水沸腾时温度的特点是: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2)由于热传递的结果是温度相等,所以煮较长的一段时间后三个金属球的温度都与沸水温度相同;根据热量公式Q=cm△t分析可知,三种质量和初温相同的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热容大的吸收的热量多,比热容小的吸收的热量少,所以铝球吸收的热量最多,铜球吸收的热量最少。
故答案为:不变;吸热;铝。
(1)水沸腾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并且继续吸热,吸收的热量全部都用来由液体变成气体的变化,所以温度是不变的;
(2)解决此题可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结合热量公式Q=cm△t求解水温度的变化,吸收的热量。
解决此题要记住沸腾的相关知识点:沸腾时的特点: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热。结合控制变量法和热量公式进行分析计算。
14.【答案】液化;放
【解析】解: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由气态变成的液态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这个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故答案为:液化;放.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做液化,液化放热.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
15.【答案】液化低于
【解析】解:(1)水沸腾时产生大量的水蒸气,从壶嘴喷出的水蒸气遇到壶外温度较低的空气由气态变为液态的小水珠,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白汽,这是液化现象;
(2)由图中可知:甲房间中壶嘴冒出的“白气”更多;“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温度越低,液化现象越明显;甲房间壶嘴冒出的白气多就说明了甲的气温低。
故答案为:液化;低于。
(1)物质由气态放出热量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
(2)水蒸气遇冷就会液化,形成“白气”,房间的温度越低,水蒸气的液化现象越明显;
根据图示水蒸气液化的程度分析房间甲和房间乙气温的高低。
此题考查了液化的概念、生活中的液化现象,应知道:水蒸气液化的条件是受冷,温度差越大,液化现象越明显。
16.【答案】升华;吸;液化;-4
【解析】解:固态的干冰在常温下很易升华为气态的二氧化碳;此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高空中的水蒸气,由于气温骤降,就会液化成小水滴,形成了白雾;
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液柱上表面在零刻度的下方,所以读数是-4℃.
故答案为:升华;吸;液化;-4.
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根据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17.【答案】答:(1)瓶子的温度比空气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瓶子液化而形成小水珠;
(2)不能马上打开包装,因为茶叶温度比室温低,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茶叶容易吸潮变质.
【解析】(1)解释小红提出的问题,要知道茶叶包上的“汗”是从哪来的,知道这是一种什么物态变化;
(2)马上打开包装,茶叶很凉,要知道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发生什么物态变化,影响茶叶质量;
本题结合生活情境,考查学生对物态变化的掌握情况,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是学好物理的基本方法.
18.【答案】(1)用力拧紧瓶身的过程中,压缩瓶内的水蒸气做功,瓶内水蒸气内能增大,发生的能量转化是机械能转化成内能。
(2)瓶盖飞出去时,是瓶内水蒸气体积膨胀,对瓶盖做功,瓶内水蒸气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3)瓶内的水蒸气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白气”。?
??
【解析】【分析】
(1)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
(2)物体内能与质量和温度有关,一般情况下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3)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做液化,平时看到的各种“白气”都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本题通过一个矿泉水瓶就能完成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验,注重了物理和生活的联系,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解答】???
(1)用力拧紧瓶身的过程中,压缩瓶内的水蒸气做功,瓶内水蒸气内能增大,发生的能量转化是机械能转化成内能。
(2)瓶盖飞出去时,是瓶内水蒸气体积膨胀,对瓶盖做功,瓶内水蒸气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3)瓶内的水蒸气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白气”。?
?
故答案为:(1)用力拧紧瓶身的过程中,压缩瓶内的水蒸气做功,瓶内水蒸气内能增大,发生的能量转化是机械能转化成内能。
(2)瓶盖飞出去时,是瓶内水蒸气体积膨胀,对瓶盖做功,瓶内水蒸气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3)瓶内的水蒸气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白气”。?
??
19.【答案】(1)视线没有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2)92;
(3)图象如上图所示;
(4)98;不变;
?(5)质量。
【解析】解:(1)由图知,在读数时俯视了,这样所读出的数据会偏大,视线应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2)由图2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92℃;
(3)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图所示:
(4)由图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沸点为98℃,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
(5)图4中,a图线温度上升较快,加热时间较短,b图线温度上升较慢,加热时间较长,说明b的水量较多;
故答案为:(1)视线没有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2)92;(3)图象如上图所示;(4)98;不变;(5)质量。
(1)在进行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避免俯视和仰视;
(2)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然后读数;
(3)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4)由表格中数据确定水的沸点,并结合图象,得出水沸腾的特点: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5)其它条件相同,水的多少会影响加热时间,所以水越多,所需加热时间越长,根据图象可得出结论。
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要探究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所以要用到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变化,因此温度计的使用、读数也是此实验中的重点;有关沸腾时的特点及沸腾图象,也是此实验中常考查的内容,一定要掌握,实验中为了缩短加热时间,要采用合适的方法。
20.【答案】(1)甲;丙;
(2)甲:水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丙:水表面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3)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
本题通过实验考查了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能正确读图,并依据控制变量法来进行分析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在研究不同的因素对蒸发快慢的影响时,应注意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解答】
(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在研究一个变量时,应控制其他的变量一致,因此,只有图甲、图丙的实验符合这一要求;
(2)读图可知,甲图中控制了液体的表面积及空气的流动,只改变温度,因此可得出结论:水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乙图中控制了液体的温度和液体的表面积相同(塑料袋较大,不能紧贴胡萝卜),只改变液体的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因此可得出结论:水表面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3)由以上分析可知,实验中用到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故答案为:(1)甲、丙;
(2)甲:水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丙:水表面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3)控制变量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