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
?
年级学科
八年级
教材版本
沪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上节课的延伸,主要设置了一系列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活动,包括用分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测算一张纸的厚度、曲线的长度,用量筒测液体和固体的体积,利用自己身上的“尺”和“表”粗略估测长度和时间。本节课既是对上节课如何观察和使用测量工具的进一步练习和巩固,又是训练学生灵活运用测量工具,学会设计实验方案的极好素材。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会用累积法测算一张纸的厚度,会用以直代曲法、滚轮法测算曲线的长度。
⑵会用量筒或量杯测液体和固体的体积。
⑶了解自己身上的“尺”和“表”,练习用这些“尺”和“表”进行测量,提高估测能力。
??过程与方法
⑷通过思考、交流等活动,经历设计实验方案的过程,领会其中的测量技巧和转换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⑸通过了解和利用自己身上的“尺”和“表”,感受物理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身上,发展学生对自我以及周围生活的关注,提高对物理课的兴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这两个教学班的学生基础较差,对课本知识的掌握都很差
四、教学过程
活动1
活动1的内容属于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主要意图是进一步练习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中A、B两个活动思考和操作的难度都不大,建议提出问题后让学生自己思考,也可参考课本内容,通过小组讨论、操作,最后全班交流测量的方法和测得的结果。
对于活动A,要注意提醒学生用测得的厚度除以纸的张数,而不是页数。一张是两页,可这个简单的常识,却有许多学生忽略。课本要求学生拟定测量的方案和步骤,因为是初次遇到这类问题,要引导学生理清思路,语言表述要清晰准确,容易明白。描述中要介绍清楚实验过程,使用什么仪器,测量什么物理量,测得的物理量的数值和单位,以及怎样计算求得最后结果。下面举例仅供参考:
⑴用刻度尺测量课本(不包括封面)的厚度为???????????mm;
⑵查出课本中纸的张数为??????张;
⑶用总厚度除以纸的张数,求得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为??????????mm。
对于活动B,不必局限于课本上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敞开思路,多想办法。只要学生想的办法有道理,就应予以肯定和表扬。因为这类活动的目的不在于结果,而在于思考过程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除了课本上介绍的“以直代曲法”和“滚轮法”外,还可引导学生采用细棉线粘少量胶水,贴合在待测曲线上,在两端作好记号,将棉线拉直,就很容易测得曲线的长度。描述活动B的测量步骤和方法时,可仿照活动A中的要求,这里不再重复。
如果学生理解水平较高,教师可对活动B适度扩展,让学生讨论分析哪种测量方法的误差更小,为什么?但教师要注意,这样做的目的是拓宽思路,引导学生作更深入的思考,激发学生深层次的学习兴趣,而不是单纯进行误差分析研究。课堂形式上,可以尽量让学生阐释他们的认识和观点,教师只在必要时予以简单总结和评价即可。
活动2??测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活动2中的量筒和量杯是中学物理实验常用的仪器,教材安排在这里,既是对刻度尺使用方法的迁移和扩展,也是为后面使用量筒和量杯做准备。量筒和量杯的使用没有难度,可以采用对照仪器阅读自学的方法进行教学。但玻璃仪器易碎,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保护,使学生养成爱护仪器的良好习惯。如不要碰倒,以免摔碎;测铁块或石块的体积时,要用细线拴好,不要直接放入,防止打破量筒或量杯。
活动2各问题参考答案为:⑴0~100mL,1?mL,60~500mL,20?mL。⑵量筒的刻度上下均匀,而量杯的刻度上密下疏。因为,量筒粗细是均匀的,量杯上粗下细。⑶将待测液体倒入量筒或量杯中,观察液面到达的刻度,即为液体的体积。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平齐。⑷在小瓶内装满水,将水全部倒入量筒或量杯中,读出液面到达的刻度,即为小瓶的容积。或先在量筒或量杯内倒入适量的水(尽可能多一些,但不能超过量程),读出水的体积;然后把量筒或量杯内的水倒满小瓶,再读出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二者之差即为小瓶的容积。⑸取一个能把待测铁块放入的容器,先装入适量的水,将铁块浸没在水中,标记水面到达的位置,取出铁块,再记下水面到达的位置。然后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记录水的体积,倒入容器内,直到水面达到较高标记处,计算倒入水的总体积,即为待测铁块的体积。当然,也可采用测量铁块溢出水的体积的方法,不再细述。
活动3??你身上的“尺”和“表”
活动3的意图是让学生了解自己身体上的长度和时间,对生活中的长度和时间形成感性认识,提高估测能力。教学中可以采用教师提出问题后,由学生自学、讨论,互相交流的方法。考虑到学生初学,估计的准确程度不高,不必要求过高,但教师应引导学生参与、体验估测的过程,从中感受身体上的一些长度和时间,形成较准确的感性认识,逐步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
?
五、教学策略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1引导学生作更深入的思考,激发学生深层次的学习兴趣,而不是单纯进行误差分析研究
?
可以尽量让学生阐释他们的认识和观点,教师只在必要时予以简单总结和评价即可。
?
活动1的内容属于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主要意图是进一步练习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2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保护,使学生养成爱护仪器的良好习惯
?
各问题参考答案为:⑴0~100mL,1mL,60~500mL,20?mL。⑵量筒的刻度上下均匀,而量杯的刻度上密下疏。因为,量筒粗细是均匀的,量杯上粗下细。⑶将待测液体倒入量筒或量杯中,观察液面到达的刻度,即为液体的体积。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平齐。⑷在小瓶内装满水,将水全部倒入量筒或量杯中,读出液面到达的刻度,即为小瓶的容积。或先在量筒或量杯内倒入适量的水(尽可能多一些,但不能超过量程),读出水的体积;然后把量筒或量杯内的水倒满小瓶,再读出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二者之差即为小瓶的容积。⑸取一个能把待测铁块放入的容器,先装入适量的水,将铁块浸没在水中,标记水面到达的位置,取出铁块,再记下水面到达的位置。然后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记录水的体积,倒入容器内,直到水面达到较高标记处,计算倒入水的总体积,即为待测铁块的体积。当然,也可采用测量铁块溢出水的体积的方法,不再细述。
使学生养成爱护仪器的良好习惯。
?
活动3采用教师提出问题后,由学生自学、讨论,互相交流的方法
引导学生参与、体验估测的过程,从中感受身体上的一些长度和时间,形成较准确的感性认识,逐步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
?
意图是让学生了解自己身体上的长度和时间,对生活中的长度和时间形成感性认识,提高估测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