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章末复习课课件34张+学案+练习(共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章 章末复习课课件34张+学案+练习(共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8-23 11:36:38

文档简介

[体系构建]
[核心速填]
1.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1)开普勒第二定律表明,对于同一颗在椭圆轨道上运动的行星,离太阳越近,速度越大.
(2)开普勒第三定律的表达式为=k,表明太阳系八大行星中,离太阳越近的行星,周期越小.
2.万有引力定律
(1)表达式:F=G.
(2)适用条件
①质点;②真空中.
3.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1)计算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不考虑地球自转,mg=G,故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该结论可以推广到其他星球.
(2)计算天体的质量:由G=m2r得M=,即已知天体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和半径,就可以求出中心天体的质量M.
(3)发现未知天体:如海王星的发现.
4.宇宙航行
(1)第一宇宙速度:数值为7.9
km/s,是发射人造卫星的最小速度,也是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最大速度.
(2)地球卫星的v、ω、T、a与r的关系.
①由G=m得v=,r越大,v越小.
②由G=mω2r得ω=,r越大,ω越小.
③由G=m2r得T=2π,r越大,T越大.
④由G=ma得a=,r越大,a越小.
天体运动中易混概念的比较
1.两个半径——天体半径和卫星轨道半径
(1)天体半径:在中学物理中通常把天体看成一个球体,天体半径就是球的半径,反映了天体的大小.
(2)卫星的轨道半径:是天体的卫星绕天体做圆周运动的圆的半径.
(3)关系:一般情况下,天体卫星的轨道半径总大于该天体的半径.当卫星贴近天体表面运动时,可近似认为轨道半径等于天体半径.
2.三种速度——运行速度、发射速度和宇宙速度
三种速度的比较,见下表:
比较项
概念
大小
影响因素
运行速度
卫星绕中心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
v=
轨道半径r越大,v越小
发射速度
在地面上发射卫星的速度
大于或等于7.9
km/s
卫星的发射高度越高,发射速度越大
宇宙速度
实现某种效果所需的最小卫星发射速度
7.9
km/s11.2
km/s16.7
km/s
不同卫星发射要求决定
3.两种周期——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
(1)自转周期:是天体绕自身某轴线转动一周所用的时间,取决于天体自身转动的快慢.
(2)公转周期:是天体绕中心天体做圆周运动一周的时间,由=m2r得T=2π,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和运行天体到中心天体的距离,与运行天体自身质量无关.
(3)联系:一般情况下天体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是不等的,如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公转周期为365天.它们之间没有直接联系,在应用中要注意区别.
4.两种轨道——圆形轨道和椭圆轨道
(1)圆形轨道:卫星沿圆形轨道运行时,万有引力全部用来产生向心加速度.卫星的加速度、向心加速度相同,可由G=ma得到.
(2)椭圆轨道:卫星沿椭圆轨道运行时,万有引力一方面改变卫星运行速度的方向,另一方面改变卫星运行的速度大小.由G=ma得到的是卫星运行的合加速度,而非卫星的向心加速度.
5.两类运行——稳定运行和变轨运行
(1)稳定运行
卫星绕天体稳定运行时万有引力提供了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m,得v=.由此可知,轨道半径r越大,卫星的速度越小.
(2)变轨运行
①制动变轨:卫星的速率变小时,使得万有引力大于所需向心力,即G>m,卫星做向心运动,轨道半径将变小,所以要使卫星的轨道半径变小,需开动反冲发动机使卫星做减速运动.
②加速变轨:卫星的速率增大时,使得万有引力小于所需向心力,即G<m,卫星做离心运动,轨道半径将变大,所以要使卫星的轨道半径变大,需开动反冲发动机使卫星做加速运动.
【例1】 为了探测引力波,“天琴计划”预计发射地球卫星P,其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16倍;另一地球卫星Q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4倍.P与Q的周期之比约为(  )
A.2∶1        
B.4∶1
C.8∶1
D.16∶1
C [设地球半径为R,根据题述,地球卫星P的轨道半径为RP=16R,地球卫星Q的轨道半径为RQ=4R,根据开普勒定律,==64,所以P与Q的周期之比为TP∶TQ=8∶1,故选C正确.]
1.(多选)2020年,中国长征火箭家族将迎来一位新成员——长征八号运载火箭.长征八号的成功研究更加有利于开展空间科学技术试验研究,包括研究日地空间、行星际空间、恒星空间环境的物理、化学特性及其演化过程;研究天体的结构特性及其形成和演化过程.现假设探测到两个未命名行星A、B,已知行星A、B的密度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行星A的近地卫星的周期与行星B的近地卫星的周期相等
B.行星A的同步卫星的线速度与行星B的同步卫星的线速度相等
C.行星A、B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与行星半径的比值相等
D.行星A的第一宇宙速度与行星B的第一宇宙速度相等
AC [根据G=mR,M=πR3ρ,解得T=,则行星A的近地卫星的周期与行星B的近地卫星的周期相等,选项A正确;根据v==因两颗行星的半径及同步卫星的高度不同,则同步卫星的线速度不同,选项B错误;根据G=mg
解得===πρG,选项C正确;根据第一宇宙速度v===R,则两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不同,选项D错误;故选A、C.]
双星模型
1.双星:两个离得比较近的天体,在彼此间的引力作用下绕两者连线上的一点做圆周运动,这样的两颗星组成的系统称为双星.
2.双星问题的特点
(1)两星的运动轨道为同心圆,圆心是它们之间连线上的某一点.
(2)两星的向心力大小相等,由它们间的万有引力提供.
(2)两星的运动周期、角速度相同.
(4)两星的轨道半径之和等于两星之间的距离,即r1+r2=L.
3.双星问题的处理方法:双星间的万有引力提供了它们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即G=m1ω2r1=m2ω2r2.
由此得出:
(1)轨道半径之比与双星质量之比相反:=.
(2)线速度之比与双星质量之比相反:=.
(3)由于ω=,r1+r2=L,所以两恒星的质量之和
m1+m2=.
【例2】 宇宙中两颗相距较近的天体称为“双星”,它们以二者连线上的某一点为圆心做匀速圆周运动,而不至因为万有引力的作用而吸引到一起.如图所示,某双星系统中A、B两颗天体绕O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它们的轨道半径之比rA∶rB=1∶2,则两颗天体的(  )
A.质量之比mA∶mB=2∶1
B.角速度之比ωA∶ωB=1∶2
C.线速度大小之比vA∶vB=2∶1
D.向心力大小之比FA∶FB=2∶1
A [双星绕连线上的一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角速度相同,周期相同,两者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F=mAω2rA=mBω2rB,所以mA∶mB=2∶1,选项A正确,B、D错误;由v=ωr可知,线速度大小之比vA∶vB=1∶2,选项C错误.]
2.冥王星与其附近的另一星体卡戎可视为双星系统,质量比约为7∶1,同时绕它们连线上某点O做匀速圆周运动,由此可知,冥王星绕O点运动的(  )
A.轨道半径约为卡戎的
B.角速度大小约为卡戎的
C.线速度大小约为卡戎的7倍
D.向心力大小约为卡戎的7倍
A [冥王星与卡戎间的引力提供它们运动的向心力,向心力相等,D项错;双星系统角速度相等,B项错.
设冥王星的质量为M,轨道半径为r1,卡戎星的质量为m,轨道半径为r2,两星间距离为r.
对于冥王星:=Mω2r1

对于卡戎星:=mω2r2

由①÷②可得:==,所以,A项对.
线速度v=ωr,同样可推知C项错.]
2(共34张PPT)
第七章 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
章末复习课







越小
越大
真空中
质点
海王星
中心天体
7.9
最小
最大
越小
越小
越大
越小







天体运动中易混概念的比较
双星模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
答案
解析答案
专题2
IA
TA
TB
LB
谢谢次赏
谢谢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