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诗词三首》同步练习(原卷+解析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诗词三首》同步练习(原卷+解析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23 11:56:2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3课《诗词三首》同步练习(原卷)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或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樽(zūn)
投箸(zhù)
闻笛赋(fù)
拔剑四顾心茫然
B.凄凉(qī)
歧路(qǐ)
冰塞川(sè)
直挂云帆济(jǐ)苍海
C.宫阙(què)
怀旧(huái)
长精神(zhǎng)
高处不胜(shèng)寒
D.婵娟(chán)
绮户(qǐ)
烂柯人(kē)
又恐琼楼玉宇
2.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玉盘珍羞直万钱(美味佳肴)
B.今日听君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C.长风破浪会有时(比喻实现政治理想)
D.千里共婵娟(指嫦娥)
3.下列诗词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C.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D.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4.下面诗句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A.
怀旧空吟闻笛赋
B.
忽复乘舟梦日边
C.
到乡翻似烂柯人
D.
拔剑四顾心茫然
5.下列各项中,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阕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两句,抒发了作者思念亲人的情感。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与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几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做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6.下面对《行路难》(其一)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从美酒佳肴到拔剑四顾,由乐景入悲情,形成强烈反差,写出诗人内心的苦闷。
B.“冰塞川”“雪满山”暗喻诗人仕途受阻,世道多艰,寄寓着无限的悲苦与无奈。
C.诗中碧溪垂钓、乘舟梦日,表现了诗人避世独立的人格力量和纵情山水的人生选择。
D.诗的结尾,诗人在沉郁中振起,坚定了“长风破浪”的信心,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
7.下列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诗的题目看,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扬州的酒宴上酬答刘禹锡的作品。
B.这首诗的首联,叙写作者被贬到荒凉之地二十三年来的人生经历。
C.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作者对亡友的怀念和回乡后恍如隔世的感慨。
D.这首诗的颈联,对仗工整、蕴含哲理,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8.对本课诗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乐天”是大诗人白居易的字。刘禹锡在扬州遇到白居易,酒宴上白居易写了一首诗,对刘禹锡屡遭贬谪、怀才不遇的命运寄予深切的同情,于是诗人写了这首诗来答谢。
B.《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首联尽写自己被贬后的愤懑之情,但诗人并没有直接倾诉自己的情感,而是通过“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些富有感彩的字眼表达出来,使诗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C.《行路难(其一)》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表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D.《水调歌头》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的祝福。
9.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
B.
诗人用“欲渡黄河”“将登太行”象征对理想的追求;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仕途受阻、理想不得实现。
C.
“直挂云帆济沧海”由乘长风破万里浪推演而来,创造出一个雄浑阔大的意象,融入了诗人“辅弼天下、大济苍生”的宏伟蓝图。
D.
这首诗为古风,巧用典故、夸张、象征的手法,跳跃式的结构,体现了李白现实主义的诗风。
1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金樽清酒斗十千
清酒:________
斗十千:________
(2)玉盘珍羞直万钱
羞:________
直:________
(3)长风破浪会有时
会:________
(4)直挂云帆济沧海
云帆:________
济:________
11.直接默写。
(1)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行路难》)
(2)
,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3)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4)
,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6)不应有恨,
?(苏轼《水调歌头》)
(7)

,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12.理解默写。
(1)《行路难》表达作者自信乐观精神和坚定的信心和勇气的名句是:


(2)李白在《行路难》中,借用姜子牙和伊尹的典故,表明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行路难》诗中强烈的对比衬托诗人内心悲苦的诗句是:


(4)《行路难》诗中以“

”两句诗正面写“行路难”来比喻人生道路的艰难险阻、失意与无奈。
(5)《行路难》诗中比喻诗人仕途受阻的诗句是:


(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哪两句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的感情,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怅惘的心情:


(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句子是:


(8)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达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的诗句是:


(9)《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词人以理遣情,希望重共赏明月中互致慰藉,离别之憾在兄弟友爱中得到补偿的句子是:


(10)《水调歌头》从“隔千里兮共明月”演化而来的句子是:


(1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写诗人怅恨久别,用埋怨的口吻对月亮无可奈何地发问的句子是: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3.
请分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两句诗所蕴含的情感。
14.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写得极好,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词前小序交代了写作的时间及写作的缘由,并领起全篇。
B.词人把酒问天,写出了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感。也表达了对明月的赞关和向往。
C.词人在“我欲”“又恐”“何似”的情感波澜中,含蓄地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厌弃。
D.“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圈”表面写对明月的埋怨,实际表达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16.这首词中加线的句子为什么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三、拓展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折杨柳①
杨巨源
水边杨柳曲尘丝②,立马烦君折一枝。
谁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注释)①选目《全唐诗》,“折杨柳”,乐府歌曲名。杨巨源,唐代诗人,字景山。②曲尘丝:指颇色如酒曲般细嫩的柳叶。
17.全诗写了哪些意象?主要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18.诗歌的最后两句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分别作简要赏析。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送魏大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注释)①魏大:陈子昂的友人。姓魏,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②魏绛:春秋晋国大夫,以和戎政策消除边患了而受金石之赏。③六郡雄:汉代名将赵充国,号称“六郡豪杰”。④代:代州。⑤狐塞:飞狐塞,边界驻军重地。⑥云中:云中郡,边塞重镇。⑦燕然:燕然山。东名将窦宪大破匈奴军队,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返。
19.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暗用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典故,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
B.颔联“怅别”一语,写出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伤感。全诗情感由首联的激昂慷慨转入分手时的儿女缠绵、气哭悲切。
C.颈联中的“横”“接”二字写出了雁山、飞狐塞等地地理位置的重要,它们是中原地区的屏障。这两句暗示魏大此行责任重大,为结句做了铺垫。
D.全诗一气呵成,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了诗人立志报国的思想情怀,感情豪放激昂,语气慷慨悲壮,有气壮山河之势。
20.诗歌尾联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送日本国僧敬龙①归
韦庄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注释)①敬龙:日本来唐朝学佛求经的和尚。②扶桑:传说中的日出之处。③与师谁:指敬龙法师,“与师谁”即“谁与师”
21.诗歌第二句中的“
东更东”意在强调什么?
22.诗歌三、四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第13课《诗词三首》同步练习(解析卷)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或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樽(zūn)
投箸(zhù)
闻笛赋(fù)
拔剑四顾心茫然
B.凄凉(qī)
歧路(qǐ)
冰塞川(sè)
直挂云帆济(jǐ)苍海
C.宫阙(què)
怀旧(huái)
长精神(zhǎng)
高处不胜(shèng)寒
D.婵娟(chán)
绮户(qǐ)
烂柯人(kē)
又恐琼楼玉宇
【答案】B
【解析】
歧qí;济jì,苍——沧。故选B。
2.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玉盘珍羞直万钱(美味佳肴)
B.今日听君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C.长风破浪会有时(比喻实现政治理想)
D.千里共婵娟(指嫦娥)
【答案】D
【解析】
“婵娟”在词中指月亮。
3.下列诗词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C.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D.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答案】D
【解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4.下面诗句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A.
怀旧空吟闻笛赋
B.
忽复乘舟梦日边
C.
到乡翻似烂柯人
D.
拔剑四顾心茫然
【答案】D
【解析】A句“闻笛赋”是典故,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
、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勾起了对故人的怀念。B句“梦日边”是典故,内容是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C句“烂柯人”是典故,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D项,没有运用典故。据此,答案为D。
5.下列各项中,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阕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两句,抒发了作者思念亲人的情感。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与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几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做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答案】A
【解析】A.“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是错误的,词以月起兴,以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故选A。
6.下面对《行路难》(其一)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从美酒佳肴到拔剑四顾,由乐景入悲情,形成强烈反差,写出诗人内心的苦闷。
B.“冰塞川”“雪满山”暗喻诗人仕途受阻,世道多艰,寄寓着无限的悲苦与无奈。
C.诗中碧溪垂钓、乘舟梦日,表现了诗人避世独立的人格力量和纵情山水的人生选择。
D.诗的结尾,诗人在沉郁中振起,坚定了“长风破浪”的信心,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
【答案】C
【解析】C.“表现了诗人避世独立的人格力量和纵情山水的人生选择”错误,“碧溪垂钓”“乘舟梦日”反映了诗人希望获得机会,有为于当世的理想抱负。故选C。
7.下列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诗的题目看,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扬州的酒宴上酬答刘禹锡的作品。
B.这首诗的首联,叙写作者被贬到荒凉之地二十三年来的人生经历。
C.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作者对亡友的怀念和回乡后恍如隔世的感慨。
D.这首诗的颈联,对仗工整、蕴含哲理,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答案】A
【解析】A.有误,从诗的题目看,这首诗是在扬州的酒宴上刘禹锡酬答白居易的作品,不是白居易写给刘禹锡的。故选A。
8.对本课诗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乐天”是大诗人白居易的字。刘禹锡在扬州遇到白居易,酒宴上白居易写了一首诗,对刘禹锡屡遭贬谪、怀才不遇的命运寄予深切的同情,于是诗人写了这首诗来答谢。
B.《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首联尽写自己被贬后的愤懑之情,但诗人并没有直接倾诉自己的情感,而是通过“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些富有感彩的字眼表达出来,使诗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C.《行路难(其一)》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表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D.《水调歌头》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的祝福。
【答案】C
【解析】考查对诗歌的赏析。C项,这首诗开头两借盛宴之况反衬诗人的迷茫、苦闷之情。
9.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
B.
诗人用“欲渡黄河”“将登太行”象征对理想的追求;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仕途受阻、理想不得实现。
C.
“直挂云帆济沧海”由乘长风破万里浪推演而来,创造出一个雄浑阔大的意象,融入了诗人“辅弼天下、大济苍生”的宏伟蓝图。
D.
这首诗为古风,巧用典故、夸张、象征的手法,跳跃式的结构,体现了李白现实主义的诗风。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诗歌内容及表达技巧赏析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通读全诗,结合写作背景,把握诗歌主题,抓住各项的表述要点,逐项分析判断。答题时首先理解诗句的大意,然后将选项中涉及到的内容精读并加以理解,找到选项中的错误所在。本题D项,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故选D。
1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金樽清酒斗十千
清酒:________
斗十千:________
(2)玉盘珍羞直万钱
羞:________
直:________
(3)长风破浪会有时
会:________
(4)直挂云帆济沧海
云帆:________
济:________
【答案】(1)清醇的美酒
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
(2)同“馐”,美味的食物
同“值”,价值
(3)一定、必然
(4)高高的船帆

【解析】考查对古诗句中词语的理解。作答时,先要大致了解诗句内容,弄清诗句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或根据语境词义。如“清酒”是“清醇的美酒,好酒”;“羞”同“馐”,美味的食物;“济”是古今异义词,“渡”。
11.直接默写。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李白《行路难》)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4)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6)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苏轼《水调歌头》)
(7)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12.理解默写。
(1)《行路难》表达作者自信乐观精神和坚定的信心和勇气的名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李白在《行路难》中,借用姜子牙和伊尹的典故,表明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的句子是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3)《行路难》诗中强烈的对比衬托诗人内心悲苦的诗句是: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4)《行路难》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诗正面写“行路难”来比喻人生道路的艰难险阻、失意与无奈。
(5)《行路难》诗中比喻诗人仕途受阻的诗句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哪两句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的感情,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怅惘的心情: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句子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8)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达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9)《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词人以理遣情,希望重共赏明月中互致慰藉,离别之憾在兄弟友爱中得到补偿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0)《水调歌头》从“隔千里兮共明月”演化而来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写诗人怅恨久别,用埋怨的口吻对月亮无可奈何地发问的句子是: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3.
请分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两句诗所蕴含的情感。
14.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写得极好,请简要分析。
13.【答案】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执着的信念和追求,表达了诗人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14.
【答案】
运用典故,以“垂钓”自比姜尚,以“梦日”自比伊尹,表达了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赏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的强烈愿望。
【解析】
13.考查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在整体感知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背景的具体的诗句分析作答。作者被“赐金还山”的情况下,想到了前途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困难重重。但诗人并没有消沉,而是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终将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表达了诗人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据此理解作答。
14.考查诗词中表现手法及其作用。古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对比映衬、借古讽今、虚实相生、点面结合、动静结合、联想与想象、引用典故等。此外还有夸张、烘托和反衬等。作答时要根据诗句内容判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再结合语境进行分析。本题“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运用了两个典故:前一句是说姜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受到重用;后一句运用的典故,是说伊尹在受商汤重用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诗人与姜尚、伊尹自比,委婉储蓄地表达了期望得到明主赏识,实现自己的人生愿望和理想。据此理解作答。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词前小序交代了写作的时间及写作的缘由,并领起全篇。
B.词人把酒问天,写出了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感。也表达了对明月的赞关和向往。
C.词人在“我欲”“又恐”“何似”的情感波澜中,含蓄地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厌弃。
D.“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圈”表面写对明月的埋怨,实际表达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16.这首词中加线的句子为什么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答案】15.C
1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①这两句词的意思是说:但愿人们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②体现了作者不羁的才情与超脱达观的个性,很好地化解了人们分别时的苦闷与惆怅,表明情意相通不受时空阻隔,由对兄弟的思念转为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③想象丰富,富有浪漫色彩,使得词的诗的意境豪放而阔大,蕴含的情怀乐观而旷达。
【解析】15.考查对词的内容的理解。C.从“我欲”到“又恐”至“何似”的心理转折开阖中,展示了苏轼情感的波澜起伏。他终于从幻觉回到现实,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纠葛中,入世思想最终占了上风。“何似在人间”是毫无疑问的肯定,雄健的笔力显示了情感的强烈。故选C
16.考查对名句的赏析能力。这两句写了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而且这两句并非一般的自慰和共勉,而是表现了作者处理时间、空间以及人生这样一些重大问题所持的态度,充分显示出词人精神境界的丰富博大。但愿人人年年平安,相隔千里也能共享着美好的月光,表达了作者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表现了作者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据此作答即可。
三、拓展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折杨柳①
杨巨源
水边杨柳曲尘丝②,立马烦君折一枝。
谁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注释)①选目《全唐诗》,“折杨柳”,乐府歌曲名。杨巨源,唐代诗人,字景山。②曲尘丝:指颇色如酒曲般细嫩的柳叶。
17.全诗写了哪些意象?主要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18.诗歌的最后两句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分别作简要赏析。
【答案】17.写了杨柳、春风等意象。。表达了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
【解析】本小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意象的把握程度,同时还要分析诗歌的情感。“意象”就是诗歌用来表达情感的一些物象,常见的有景物、人物等等。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物象来表达,物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这首诗要注意找到里面涉及的事物,“水”“杨柳”“马”“春风”等都是意象。这是一首送别诗,主要表达了了诗人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
18.作者将“春风”当做人来写,使得本是无情的春风,看上去也变得有情了,更好地表达了情感。
【解析】本小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赏析能力。题目已经指明诗歌的最后两句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要注意找到什么地方体现了这两种修辞手法.春风最爱惜杨柳,殷勤地把它放在手中吹拂,这是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用折下的柳枝自喻,并且将送行者比作春风,这是比喻。诗人巧妙地以春风和柳枝的关系来比喻送者和行者的关系,生动贴切,新颖别致。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送魏大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注释)①魏大:陈子昂的友人。姓魏,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②魏绛:春秋晋国大夫,以和戎政策消除边患了而受金石之赏。③六郡雄:汉代名将赵充国,号称“六郡豪杰”。④代:代州。⑤狐塞:飞狐塞,边界驻军重地。⑥云中:云中郡,边塞重镇。⑦燕然:燕然山。东名将窦宪大破匈奴军队,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返。
19.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暗用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典故,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
B.颔联“怅别”一语,写出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伤感。全诗情感由首联的激昂慷慨转入分手时的儿女缠绵、气哭悲切。
C.颈联中的“横”“接”二字写出了雁山、飞狐塞等地地理位置的重要,它们是中原地区的屏障。这两句暗示魏大此行责任重大,为结句做了铺垫。
D.全诗一气呵成,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了诗人立志报国的思想情怀,感情豪放激昂,语气慷慨悲壮,有气壮山河之势。
20.诗歌尾联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9.B
【解析】本题考查句意理解赏析,解答时明确全诗的每一句话的意思,理解诗歌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B项理解不正确。“全诗情感由首联的激昂慷慨转入分手时的儿女缠绵、气哭悲切”理解错误,这两句写的是与友人分别的怅惘之情。
【答案】20.用典寓意。激励友人建功立业,希望他扬名塞外,让燕然山上也留下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
【解析】本题考查了句中的表现手法,作答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用典寓意。激励友人建功立业,希望他扬名塞外,让燕然山上也留下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送日本国僧敬龙①归
韦庄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注释)①敬龙:日本来唐朝学佛求经的和尚。②扶桑:传说中的日出之处。③与师谁:指敬龙法师,“与师谁”即“谁与师”
21.诗歌第二句中的“
东更东”意在强调什么?
22.诗歌三、四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21.
“东更东”:东面还要往东。运用叠词,强调了朋友此去归家路途之遥远。
22.表达了诗人对敬龙法师远归的不舍和留恋;对其归去一帆风顺的祝愿;对其清风明月般品质的赞美。
【解析】(1)“东更东”又没有了边际;不能定指,则其“远”的意味更可寻思。首句“已在”是给次句奠基,次句“更在”才是意之所注处。说“扶桑”已暗藏“东”字,又加上“东更东”,再三叠用两明一暗的“东”字,把敬龙的家乡所在地写得那样远不可即,又神秘,又惹人向慕。那边毕竟是朋友的家乡,而且他正要扬帆归去,为此送行赠诗。从词语特点上看是运用叠词目的是强调了朋友此去归家路途之遥远。
(2)“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船行大海中,最怕横风暴雨,大雾迷航。过去遣唐使乘坐的大船,常因风暴在海上漂流,甚至失事;能够到达的也往往要在数十日或者数月的艰苦航程之后。这些往事传闻,韦庄是心知的,所以就此起意,祝朋友此行顺利。用一个“到”字,先祝他平安抵达家乡;“明月”示晴,排除雾雨;“帆风”谓顺,勿起狂飚,──行程中不生灾障。“谁”字先垫出“与师共到”之人,由下句的朗月、顺风再为挑明,并使“风”、“月”得“谁”字而人格化了。“共”字,一方面捏合“风”、“月”与“师”三者,连同“船”在一起,逗出海行中美妙之景、舒畅之情;另一方面,又结合“到”字,说“共到”,使顺风朗月的好景贯彻全程,陪同直抵家乡。两句十四个字,浑然一体,表达了良好的祝愿与诚挚的友情,饶有诗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