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作业课堂教学: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零作业课堂教学: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导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0.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1-08-04 08:05: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齐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零作业”课堂教学之导学案
课题 编写人 授课人 课型 时间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吕书生 新授
一、自主导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识别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相关信息。能够用化学知识揭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的现象美,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问题情境导学:
1、“水蒸发”、“火柴梗被折断” 、“火柴梗的燃烧”等物质的变化有何不同?
2、“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语句描述了二氧化碳的哪些性质?
3、酒精用作燃料是由它的什么性质决定的?
三、动手操作实验探究:
【实验1—1】水的沸腾
变化时的现象:有大量 冒出,玻璃片上有 附着
2、变化前后物质状态的变化: ——气——
【实验1—2】胆矾的研碎
1、变化时的现象:蓝色块状固体研碎成为蓝色 。
2、变化前后物质形态的变化: 状固体——粉末状固体
【实验1—3】比较块状和粉末状胆矾溶于水,并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块状胆矾 粉末状胆矾
分别加水 固体消失得到蓝色溶液 固体消失得到蓝色溶液
再分别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试管中出现蓝色不溶物(或生成蓝色沉淀) 试管中出现蓝色不溶物(或生成蓝色沉淀)
结论 1、都溶于水得到相同的 溶液;2、都生成同样的新物质 。
【实验1—4】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盐酸的反应
变化时的现象:a、大理石表面 ;b、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 。
2、变化前后物种的变化:有二氧化碳气体等新物质生成。
四、小组交流讨论:
1、从反应前后物种变化角度分析以上实验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分类标准是什么?
五、归纳总结:
1、物理变化: 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 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也叫 。
3、化学变化的特征: 。
4、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 、 等。
5、化学变化伴随的能量变化:表现为: 、 、 等。化学能可以转化为 能、 能、 能等。
六、小组交流讨论:
1、列举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例子。
物理变化: ;
化学变化: 。
2、 灯泡发光放热、水烧开了有气泡冒出等是不是化学变化?为什么?
七、徜徉书海探究发现
(一)物质的性质
1、化学性质:物质在 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1)举例:氧气有 性;木材可以燃烧等。
(2)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联系: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 、 、会、易、难等。例如:a、木柴燃烧——化学变化;木柴能燃烧——化学性质。b、铁生锈——化学变化;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化学性质;铁(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化学性质。
2、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 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不需要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色、味、态。二是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水溶性等。
(二)动手一试:
1、问题情境:小阳在闻氨气(有刺激性气味)时,将鼻孔凑近集气瓶并深深地吸了一口,立刻被呛得满脸流泪手足无措,如何正确闻气体的气味呢?
2、【实验1—5】比较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1)闻气体时的正确操作。
(2)交流讨论:
a、物理性质比较:两者都是 色、 味的 体
b、化学性质比较:
① 不能支持燃烧, 能支持燃烧
②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则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三)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我们在生活中已经了解很多事实,如水和二氧化碳可以用来灭火,乙醇(俗称酒精)可作燃料,石墨可用于制铅笔芯,这些事实都表明,物质的性质
着它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
当堂达标练习
一、巩固练习:
1、_____________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__________。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会伴随产生某些现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2、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常指_________________。
3、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融化成水 B、矿石粉碎 C、钢丝弯曲 D、红磷燃烧
5、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铁生锈 B、酒精挥发 C、蜡烛燃烧 D、水通电分解
6、下列各组两个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乙醇挥发,乙醇燃烧 B、蜡烛受热熔化,蜡烛燃烧
C、钢锭轧成钢材,食物腐烂 D、镁条燃烧,钢铁生锈
7、关于试卷用的纸张,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可燃 B.白色 C.不溶于水 D.易撕碎
8、下列叙述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用序号填答)。
A.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酒精能燃烧 C.火药爆炸
D.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E.水凝结成冰 F.生米煮成了熟饭
G.木头打成了家具 H.二氧化碳无色无味
二、拓展提高:
1、下列变化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的是( )
A、水分蒸发 B、蜡烛燃烧 C、矿石粉碎 D、铁铸成锅
2、有关铁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有导电、导热性 B、有良好延展性
C、具有银白色光泽 D、在潮湿空气中易生锈
3、下列叙述中,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
A、氢气具有可燃性 B、氧气具有助燃性
C、铁是银白色的金属 D、熟石灰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4、下列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酒精燃烧和蜡烛燃烧都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B、把冰块放在高于0℃的地方就会变成液态水
C、铁矿石可以炼铁 D、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可进行光合作用
5、能否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区分下列各组物质,能的在括号里画“√”,不能的画“×”。
A、白糖水和食盐水 B、蜂蜜和香油 C、汽油和花生油
D、铜导线和铝导线 E、食盐和面碱 F、铁粉和黑火药
6、胆矾是一种蓝色晶体,化学式是 CuSO4·5H2O,胆矾受热时容易失去结晶水,成为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在工业上精炼铜、镀铜等都要应用胆矾。上述对胆矾的描述没有涉及到的是 ( )A.制法 B.物理性质 C.化学性质 D.用途
7、下列是对酒精部分性质和变化的描述:
①无色透明的液体;②易挥发;③能溶解碘和酚酞等多种物质;④易燃烧;⑤能与活泼金属发生反应生成氢气;⑥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边汽化边燃烧。
⑴用序号回答: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⑵用文字回答: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8、1806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电解法从苏打(碳酸钠)中得到一种金属。他对这种新金属作了如下实验:取一块金属,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投入水中;小金属块浮水面上,并与水发生剧烈反应;此金属在水面上急速转动,发出嘶嘶声,并立刻融化成一个闪亮的银白色小球,过一会小球逐渐变小,最后完全消失。
(1)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和现象,请列出这种金属的物理性质
硬度: ;密度: ;
熔点: ;颜色: 。
(2)化学性质:该金属能够与 发生反应。
三、中考链接:
1、(2011·广东清远中考)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火药爆炸 B.衣服晾干 C.蜡烛燃烧 D.粮食酿酒
2、(2011·山东济南)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木炭燃烧 B 切割金属 C 滴水成冰 D 汽油挥发
3、(2011·广东广州中考)下列过程不是通过化学变化获得能量的是
A.利用炸药爆炸开山炸石 B.利用煤燃烧发电
C.利用汽油燃烧驱动汽车 D.利用水力发电
4、(2011·广东中考)以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轮胎爆炸 B.试管破碎 C.蜡烛燃烧 D.海水晒盐
5、(2011·湖南衡阳中考)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灯泡发光 B.水果榨成汁 C.食物腐败 D.木材制成桌椅
6、(2011·山东济宁中考)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A.用金属汞作温度计中的液体 B.用液氮祛除面部的小瘤、痣
C.用二氧化碳作温室气体肥料 D.用大理石作装饰材料
7、(2011·山东日照中考)从化学的视角来看,下列名句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曾青(指CuSO4溶液)得铁则化为铜
8、(2011·湖北宜昌中考)根据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氧气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 B.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C.铜导电性良好,可作电线 D.活性炭有吸附性,可作冰箱除味剂
参考答案
三、动手操作实验探究:
【实验1—1】水的沸腾
变化时的现象: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2、变化前后物质状态的变化:液——气——液
【实验1—2】胆矾的研碎
1、变化时的现象:蓝色块状固体研碎成为蓝色粉末。
2、变化前后物质形态的变化:块状固体——粉末状固体
【实验1—3】比较块状和粉末状胆矾溶于水,并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块状胆矾 粉末状胆矾
分别加水 固体消失得到蓝色溶液 固体消失得到蓝色溶液
再分别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试管中出现蓝色不溶物(或生成蓝色沉淀) 试管中出现蓝色不溶物(或生成蓝色沉淀)
结论 1、都溶于水得到相同的蓝色硫酸铜溶液;2、都生成同样的新物质 蓝色氢氧化铜沉淀。
【实验1—4】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盐酸的反应
变化时的现象:a、大理石表面冒气泡b、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变化前后物种的变化:有二氧化碳气体等新物质生成。
四、小组交流讨论:
1、比较异同:
实验序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前后有无新物质
1—1 液态水 液态水 物质状态变化,没有物质生成
1—2 蓝色块状胆矾 蓝色粉末状胆矾 物质形态变化,没有物质生成
1—3 蓝色硫酸铜溶液 蓝色氢氧化铜沉淀等 有新物质生成
1—4 石灰石 二氧化碳气体等 有新物质生成
2、分类标准即判断依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五、归纳总结: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3、化学变化的特征:有其他物质生成。
4、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5、化学变化伴随的能量变化: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光能、电能等。
六、小组交流讨论:
1、列举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例子。
物理变化:汽油挥发、铁水铸成锅、蜡烛受热融化等;
化学变化:木材燃烧、铁的生锈等。
2、答: 不是,因为没有新物质生成。
七、徜徉书海探究发现
(一)1、化学变化(1)助燃性(2)能、可以
2、化学变化;色、味、态;熔点、沸点、密度、硬度
(二)(2)交流讨论:
a、物理性质比较:两者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化学性质比较:
①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氧气能支持燃烧
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氧气则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三)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物质的性质决定着它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
当堂达标练习
一、巩固练习:
1、生成其他物质、化学反应;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发光、放热。2、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色、味、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3、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4、D5、B6、D7、A8、EG;CF;AH;BD
二、拓展提高:
1、B2、D3、C4、B5、A√B√C√D√E×F√6、A7、(1)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够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
(2)酒精易燃烧 (3) 酒精在灯芯上一边汽化 (4) 一边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8、(1)硬度不大;密度比水小;熔点不高;银白色
(2)水
三、中考链接:
1、B2、A3、D4、C5、C6、C7、C8、A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