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陵君窃符救赵
【学习目标】
学习文中一些实词、虚词,掌握几种常见的文言句式。
2、进一步感受史传文字的魅力,领悟本文在材料的选取,剪裁和组织方面的技巧。
3、了解信陵君礼贤下士的谦虚作风和急人之困的义勇精神,认识战国时代“士
”的精神和作用。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二课时
一、时代背景:
战国时代,出现了一个特殊的阶层,即“士”的阶层,这是个知识分子阶层。这些人走公室,跑私门,不狞不猎,不农不商,靠知识糊口于四方。他们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或有高强的武艺,能文能武,又懂政治,懂经济,懂军事,懂外交,为各国统治者效劳。他们在战国时代起着异乎寻常的作用,他们可以左右各国的政策,处理各国的外交,指挥各国的军队,如著名的纵横家苏秦与张仪两人几乎操纵着战国时代各国的外交关系。
这些士人投奔到权贵的门下,以谋生活,故称为门客,或食客。各国贵族都大量收养门客。其中收养门客名声最大的是四君,即魏国的信陵君无忌,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他们都收养几千门客,对内维护自己的势力以对付政敌,对外与敌国作政治、军事上的斗手。
阅读文本,完成填空。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
)魏相(
)秦,以(
)怨魏齐故(
),秦兵围大梁,破魏华阳下军,走(
)芒卯。魏王及公子患(
)之。
公子为人,仁(
)而下(
)士,士无(
)贤不肖,皆谦而礼(
)交之,不敢以(
)其富贵骄士。士以此方数千里(句式:
)争往归之,致(
)食客三千人。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公子与魏王博,而北境传举烽,言“赵寇至,且(
)入界”。魏王释博,欲召大臣谋。公子止王曰:“赵王田猎耳,非为寇也。”复博如故。王恐,心不在博。居顷,复从北方来传言曰:“赵王猎耳,非为寇也。”魏王大惊,曰:“公子何以(
)知之?”公子曰:“臣之客有能深得赵王阴事(
)者,赵王所为,客辄(
)以报臣,臣以此知之。”是后魏王畏公子之贤能,不敢任公子以(
)国政。
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
)之。不肯受,曰:"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
)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
)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侯生摄(
)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
),欲以(
)观公子。公子执辔愈恭。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原枉车骑过(
)之。"公子引车入巿,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
),故(
)久立与其客语,微(
)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当是时,魏将相宗室宾客满堂,待公子举酒;巿人皆观公子执辔。从骑皆窃(
)骂侯生。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
)客就(
)车。至家,公子引(
)侯生坐上坐,遍赞(
)宾客,宾客皆惊。酒酣,公子起,为寿侯生前。侯生因(
)谓公子曰:"今日嬴之为(
)公子亦足矣!嬴乃(
)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然嬴欲就(
)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巿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巿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
),能下士也。"于是罢酒,侯生遂为上客。
侯生谓公子曰:“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
)。公子怪(
)之。
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
)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魏王使将军晋鄙将(
)十万众救赵。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
)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
)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
)于魏,让(
)魏公子曰:"胜所以(
)自附为婚姻(
)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今邯郸旦暮(
)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句式:
)!且公子纵(
)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
公子自度(
)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
)车骑百余乘,欲以(
)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
)欲死秦军状。辞决而行,侯生曰:"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公子行数里,心不快,曰:"吾所以(
)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
)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复引车还,问侯生。侯生笑曰:"臣固(
)知公子之还也。"曰:"公子喜士,名闻天下。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句式:
)尚安事客?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公子再拜,因问。侯生乃屏(
)人间语(
)曰:"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
)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如姬为(
)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
)未有路耳。公子诚(
)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
公子行,侯生曰:"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于是公子泣。侯生曰:"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公子曰:"晋鄙嚄唶宿将,往恐不听,必当杀之,是以泣耳,岂畏死哉?"于是公子请朱亥。朱亥笑曰:"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
)之,所以(
)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遂与公子俱。公子过谢(
)侯生。侯生曰:"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公子遂行。
至邺,矫(
)魏王令代晋鄙。晋鄙合符,疑之,举首视公子曰:"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欲无听。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
)杀晋鄙,公子遂将晋鄙军。勒兵,下令军中,曰:"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平原君负lan矢为公子先引。赵王再拜曰:"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者也!"当此之时,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
公子与侯生决,至军,侯生果北乡(
)自刭。
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公子亦自知也。已却(
)秦存赵,使将将(
)其军归魏,而公子独与客留赵。赵孝成王德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乃与平原君计,以五城封公子。公子闻之,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客有说公子曰:“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夫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且矫魏王令晋鄙兵以救赵,于赵则有功矣,于魏则未为忠臣也。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赵王扫除(
)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
)西阶。公子侧行辞让,从东阶上。自言罪过,以负于魏,无功于赵。赵王侍酒至暮,口不忍献五城,以公子退让也。公子竟(
)留赵。赵王以鄗为公子汤沐邑,魏亦复以信陵奉公子。
三、重点句子翻译:
1.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
2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
3.
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
4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5.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6.
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
7.
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8.
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向刭,以送公子。
9.
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公子遂将晋鄙军。
10、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
11、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
第三课时
一、整理本课所学字词、
1、通假字
直上载公子上坐
俾倪
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
公子与侯生决
2.词性活用
仁而下士
留军壁邺
朱亥袖四十斤铁椎
不敢以其高贵骄士
臣修身洁行数十年
公子从车骑,虚左
为能急人之困
公子怪之
?公子从车骑)
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
侯生乃屏人间语
北救赵而西却秦
皆谦而礼交之
3.一词多义
故:
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故久立与其客语
今公子故过之
朱亥故不复谢
世莫能知,故隐屠问耳
引:
公子引车入市
公子引侯生坐上坐
复引车追问侯生
为公子先引
就:
乃谢客就车
??嬴欲就公子之名
金就砺则利
使归就戮于秦
下:
礼贤下士
旦暮且下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每薄暮,下管键
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
辞:
辞决而行
无一言半辞送我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
近日奉辞伐罪
臣等不肖,请辞去
存:
公子亲数存之
却秦存赵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
4.古今异义
以公子为长者(古:
。今:
)
胜所以自附为婚姻(古:
。
今:
)
5.特殊句式
欲以观公子
遍赞宾客
请救于魏
何功之有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
?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六、解释加点的词:
1、不敢以(
)其富贵骄(
)士。
2、致(
)食客三千人
3、欲厚遗之(
)
4、侯生摄(
)敝衣冠
5、愿枉(
)车骑过(
)之
6、遍赞(
)宾客
7、公子引(
)侯生上座
8、侯生因(
)谓公子曰
9、市人皆以(
)嬴为小人(
)
10、吾攻赵旦暮(
)且(
)下,而(
)诸侯敢救者,已拔赵,
必移兵先击之
11、安(
)在公子能急人之困
12、使人止(
)晋鄙,留军壁(
)邺
13、何功之(
)有?
14、公子勉(
)之矣
16、吾所以(
)待侯生者备矣
17、侯生乃屏(
)人间(
)语
18、尚安事(
)客
19、以是(
)知公子恨(
)之复返也
20、如姬资(
)之三年
21、无所辞,顾(
)未有路耳
23、此五霸之伐(
)
24、此乃臣效命之秋(
)也
二、认识人物性格和精神。
1、概括人物。
信陵君:
侯嬴:
2、
认识士的精神面的追求
关于侯嬴在信陵君到达晋鄙军之日北向自刎一事,我们应如何去理解。
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5题。(20分)
孟尝君,名文,姓田氏。齐王惑于秦、楚之毁,以为孟尝君名高其主而擅齐之权,遂废孟尝君。诸客见孟尝君废,皆去。冯驩乃西说秦王曰:“王亦知齐之废孟尝君乎?使齐重于天下者,孟尝君也。今齐王以毁废之,其心怨,必背齐;背齐入秦,则齐之情,人事之诚,尽委之秦,齐地可得也。君急使使载币阴迎孟尝君,不可失时也。”秦王大悦,乃遣车十乘黄金百镒以迎孟尝君。冯驩辞以先行,至齐,说齐王曰:“今臣窃闻秦遣使车十乘载黄金百镒以迎孟尝君。孟尝君不西则已,西入相秦则天下归之,临淄、即墨危矣。王何不先秦使之未到,复孟尝君,折秦之谋,而绝其霸强之略。”齐王曰:“善。”王召孟尝君而复其相位,而与其故邑之地,又益以千户。
自齐王毁废孟尝君,诸客皆去。后召而复之,冯驩迎之。未到,孟尝君太息叹曰:“文常好客,遇客无所敢失,食客三千有余人,先所知也。客见文一日废,皆背文而去,莫顾文者。今赖先得复其位,客亦有何面目复见文乎?如复见文者,必唾其面而大辱之。”冯驩结辔下拜。孟尝君下车接之,曰:“先生为客谢乎?”冯驩曰:“非为客谢也,为君之言失。夫物有必至,事有固然,君知之乎?”孟尝君曰:“愚不知所谓也。”曰:“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君独不见夫朝趣市者乎?明旦,侧肩争门而入;日暮之后,过市朝者掉臂而不顾。非好朝而恶暮,所期物忘其中。今君失位,宾客皆去,不足以怨士而徒绝宾客之路。愿君遇客如故。”孟尝君再拜曰:“敬从命矣。闻先生之言,敢不奉教焉。”
(节录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国之情,人事之诚,尽委之秦
诚:实情
B.君急使使载币阴迎孟尝君
币:钱币
C.君独不见夫朝趣市朝者乎
趣:同“趋”
D.不足以怨士而徒绝宾客之路
徒:白白地
2.
文中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
B.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
C.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贵多士∕贫贱寡友∕
事之固然也
D.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尝君被废黜的原因,除了是齐王不满其声名盖过了自己并独揽了齐国的政权,还有就是齐王被秦、楚两国散布的流言蜚语迷惑。
B.众宾客的离去反衬了冯驩的忠诚,西行游说的成功更说明了他的能力。冯驩并不同于那些鸡鸣狗盗之辈。
C.孟尝君有食客三千,体现了他的礼贤下士,而他复职后准备狠狠地侮辱弃他而去的宾客,又反映了他心胸狭隘,缺乏容人之量。
D.冯驩不仅善于游说,而且善于劝谏。他巧用比喻劝说孟尝君,并真心祝愿他能恢复往日门客盈门的盛况。孟尝君最终接受了他的建议。
14.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及课文原文。(11分)
(1)齐王惑于秦、楚之毁,以为孟尝君名高其主而擅齐之权,遂废孟尝君。(6分)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5分)
信陵君窃符救赵答案
信陵君:仁而下士,有义勇精神。
侯嬴:穷而志坚,有超人的才智与忠心。
战国时,士人交往的一条重要准则是“士为知已者死”,信陵君能“仁而下士”,且“待侯生者备矣”侯生就会成为“为知己者死”的士。文中朱亥说:“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就是当时这一道德观念的反映。第二,可以看作是侯生为激励信陵君,坚定他的意志而为。因为当初侯生一讲出“夺晋鄙军”的计策,信陵君就哭了。晋鄙是为国领兵在外的大将,下决心杀了他是要有大决心支持的。侯生可能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坚定信陵君的夺军信心。第三,侯生为信陵君出此计,客观上救了赵国,也保住了魏国,但毕竟是欺君之举。欺君是不忠的。为了保住声誉,只有一死。
信陵君对侯嬴的选择没有阻止,也是基于对士的这种追求的理解对他的做法的理解。
1、通假字
直上载公子上坐(“坐”能“座”)
俾倪(通“睥睨”,斜着眼睛看。)
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乡”通“向”)
公子与侯生决(“决”通“诀”)
③词性活用
A、名词作动词
?仁而下士(谦逊地对待)
?留军壁邺(营垒──驻扎)
?朱亥袖四十斤铁椎(衣袖──袖里藏着)
B、形容词作动词
?不敢以其高贵骄士(骄傲──傲慢地对待)
臣修身洁行数十年(清洁──使……高洁,使动用法)
公子从车骑,虚左(使……空着,使动用法)
为能急人之困(着急──能急救患,以。。。为急意动用法)
公子怪之(奇怪──感到奇怪
意动用法)
C、动词的使动用法
?公子从车骑(让……跟从着)
?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使……站立着)
侯生乃屏人间语(让……退避)
D、名词作状语
?北救赵而西却秦(向北,向西)
?皆谦而礼交之(礼貌──以礼)
④一词多义
故: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缘故)
故久立与其客语(故意)
??今公子故过之(特意)
??朱亥故不复谢(有意)
??世莫能知,故隐屠问耳(所以)
引:公子引车入市(拉着)
??公子引侯生坐上坐(延请)
??复引车追问侯生(掉转)
??为公子先引(引路)
就:乃谢客就车(上,登上)
??嬴欲就公子之名(成就)
??金就砺则利(接近,靠近《劝学》)
??使归就戮于秦(接受《殽之战》)
下:礼贤下士(谦逊地对待)
??旦暮且下(攻下,打下)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低等的《邹忌讽齐王纳谏》)
每薄暮,下管键(使用《狱中杂记》)
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少于《赤壁之战》)
辞:辞决而行(辞别)
??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语)
?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推辞)
近日奉辞伐罪(命令《赤壁之战》)
??臣等不肖,请辞去(辞退《廉颇蔺相如列传》)
存:公子亲数存之(问候)
??却秦存赵(保存)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存在)
??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生存《出师表》)
⑤古今异义
以公子为长者(古:有德行的人。今:年长的人)
胜所以自附为婚姻(古:姻亲。今: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2、句式解析
A、省略句
?欲以(之)观公子(省介词宾语“之”代“直上载公子坐,不让”的作法)
遍赞(于)宾客(省介词)
?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之)俱(省介词宾语“之”代信陵君)
B、倒装句
?请救于魏(介宾短语后置)
?何功之有(“之”字是动宾倒置的标志,等于说“有何功”)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主谓倒置,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安在,是动宾倒置)
C、判断句
?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
王异母弟也
D、被动句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信陵君窃符救赵》第三课时检测
一、常识填空:
1、战国四君子指的是:
。
二、生字练习:给加点字注音。
薨(
)
嬴(
)
羸(
)弱
厚遗(
)
车骑()
执辔(
)
睥(
)睨(
)
游说(
)
车百乘()
譬(
)若
馁(
)
自刭(
)
矫(
)杀
数()存之
三、解释句中通假字:
1、直上载公子上坐
2、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
3、辞决而行
4、北乡自刭
四、
解释加点词的词类活用:
1、仁而下士
2、皆谦而礼交之
3、公子从车骑,虚左
4、为能急人之困
5、故久立公子车骑
6、北救赵而西却秦
7、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
8、却秦存赵
9、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
五、一词多义:
1、就
A、然欲就公子之名
B、乃谢客就车
C、民归之,由水之就下
D、还来就菊花
E、臣请就汤镬
F、若无罪而就死地
2、独
A、计不独生而令赵亡
B、独不怜公子姊邪
C、相如虽驽,独畏廉将
D、独子无兄弟,归养
3、辞
A、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
B、无一言半辞送我
C、辞决而行
D、其文约,其辞微
4、
下
A、公子为人,仁而下士
B、吾攻赵,旦暮且下
C、勒兵,下令军中
D、下道齐桓
5、
存
A、而公子亲数存之
B、遂救邯郸,存赵
C、海内存知己
D、录用材能,存抚善良,号令严明
6、
坐
A、公子引侯生上坐
B、王曰:“何坐?”曰:“坐盗。”
C、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D、停车坐爱枫林晚
7、
无
A、士无贤不肖
B、独子无兄弟
D、王知如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8、
让A、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
B、让魏公子曰
C、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9、
谢A、乃谢客就车
B、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
C、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D、及花之既谢
E、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F、至蔺相如门谢罪
六、判断文言句式:
1、此人力士
2、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3、为大梁夷门监者
4、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
5、而如姬最幸
6、如姬父为人所杀
7、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8、请救于魏
七、解释加点的词:
1、不敢以(
)其富贵骄(
)士。
2、致()食客三千人
3、欲厚遗之(
)
4、侯生摄(
)敝衣冠
5、愿枉(
)车骑过(
)之
6、遍赞(
)宾客
7、公子引(
)侯生上座
8、侯生因()谓公子曰
9、市人皆以(
)嬴为小人(
)
10、吾攻赵旦暮(
)且(
)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
必移兵先击之
11、安(
)在公子能急人之困
12、使人止(
)晋鄙,留军壁(
)邺
13、何功之()有?
14、公子勉(
)之矣
16、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17、侯生乃屏(
)人间(
)语
18、尚安事()客
19、以是(
)知公子恨(
)之复返也
20、如姬资(
)之三年
21、无所辞,顾()未有路耳
23、此五霸之伐(
)
24、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九、句子翻译:
1、胜所以自附于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也。
2、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3、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
4、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
1.B
2.B
3.D
4.(1)齐王受到秦国和楚国毁谤言论的蛊惑,认为孟尝君的名声压倒了自己,独揽齐国大权,终于罢了孟尝君的官。(2)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做边邑,您知道那是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
【参考译文】
孟尝君姓田名文。齐王受到秦国和楚国毁谤言论的蛊惑,认为孟尝君的名声压倒了自己,独揽齐国大权,终于罢了孟尝君的官。那些宾客看到孟尝君被罢了官,一个个都离开了他。冯欢就乘车向西到了秦国游说秦王说:“大王也知道齐国罢了孟尝君的官吧?使齐国受到天下敬重的,就是孟尝君。如今齐国国君听信了毁谤之言而把孟尝君罢免,孟尝君心中无比怨愤,必定背离齐国;他背离齐国进入秦国,那么齐国的国情,朝廷中下至君王下至官吏的状况都将为秦国所掌握。您将得到整个齐国的土地,岂只是称雄呢!您赶快派使者载着礼物暗地里去迎接孟尝君,不能失掉良机啊。”秦王听了非常高兴,就派遣十辆马车载着百镒黄金去迎接孟尝君。冯欢告别了秦王而抢在使者前面赶往齐国,到了齐国,劝说齐王道:“现在我私下得知秦国已经派遣使者带着十辆马车载着百镒黄金来迎接孟尝君了。孟尝君不西去就罢了,如果西去担任秦国宰相,那么天下将归秦国所有,秦国是强大的雄国,齐国就是软弱无力的雌国,软弱无力,那么临淄、即墨就危在旦夕了。大王为什么不在秦国使者没到达之前,赶快恢复孟尝君的官位并给他增加封邑来向他表示道歉呢?如果这么做了,孟尝君必定高兴而情愿接受。秦国虽是强国,岂能够任意到别的国家迎接人家的宰相呢!要挫败秦国的阴谋,断绝它称强称霸的计划。”齐王听后,顿时明白过来说:“好。”齐王召回孟尝君并且恢复了他的宰相官位,同时还给了他原来封邑的土地,又给他增加了千户。
自从齐王因受毁谤之言的蛊惑而罢免了孟尝君,那些宾客们都离开了他。后来齐王召回并恢复了孟尝君的官位,冯欢去迎接他。还没到京城的时候,孟尝君深深感叹说:“我素常喜好宾客,乐于养士,接待宾客从不敢有任何失礼之处,有食客三千多人,这是先生您所了解的。宾客们看到我一旦被罢官,都背离我而离去,没有一个顾念我的。如今靠着先生得以恢复我的宰相官位,那些离去的宾客还有什么脸面再见我呢?如果有再见我的,我一定唾他的脸,狠狠地羞辱他。”听了这番话后,冯欢收住缰绳,下车而行拜礼。孟尝君也立即下车还礼,说:“先生是替那些宾客道歉吗?”冯欢说:“并不是替宾客道歉,是因为您的话说错了。说来,万物都有其必然的终结,世事都有其常规常理,您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孟尝君说:“我不明白说的是什么意思。”冯欢说:“活物一定有死亡的时候,这是活物的必然归结;富贵的人多宾客,贫贱的人少朋友,事情本来就是如此。您难道没看到人们奔向市集吗?天刚亮,人们向市集里拥挤,侧着肩膀争夺入口;日落之后,经过市集的人甩着手臂连头也不回。不是人们喜欢早晨而厌恶傍晚,而是由于所期望得到的东西市中已经没有了。如今您失去了官位,宾客都离去,不能因此怨恨宾客而平白截断他们奔向您的通路。希望您对待宾客像过去一样。”孟尝君连续两次下拜说:“我恭敬地听从您的指教了。听先生的话,敢不恭敬地接受教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