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虞美人》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李煜《虞美人》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23 17:4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虞美人
【素养目标】
语言建构:积累词中重要的词语、典型的意象等基础知识。
审美鉴赏:了解诗人身世及背景对词人的影响
思维发展:掌握诗歌的表现技法
文化传承:背诵整首词
自学自测
1.诗文呈现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作者简介
李煜(937-978),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975),国破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为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以亡国的悲痛,赋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可谓“神品”。
3.背景简介
宋太宗三年(978年),李煜作《虞美人》,命乐伎在他的生日七月七日之夕演奏,加上徐铉出卖,太宗极为震怒,用牵机药将他毒死,死年41岁。这首词作为李煜的绝笔词,所表现的是作者的故国之恋。一个亡国之君念念不忘他过去的美好生活,自然会招来杀身之祸。
4.积累字词
(1)给粗体字字注音。
①虞美人(  )   
②李煜(  )   
③罗衾(  )
④晌午(  )
⑤沏茶(  )
⑥挈带(  )
(2)解释下列各句粗体字的词语。
①春花秋月何时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堪回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春意阑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雕栏玉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只是朱颜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整体把握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以水写愁的名句,联想其他诗词句中写“愁”的句子。
自研自悟
“春花秋月”是美景,作者为什么要追问它“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什么呢?“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自练自提
一、情景默写:
1.李煜《虞美人》词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江水比喻自己的愁绪,抒发亡国之君无尽的痛苦之情。
2.李煜《虞美人》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包含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无常之意,也含蓄地表现出作者对人生的绝望。
3.李煜《虞美人》一词中,作者面对永不消逝的自然万物,直接抒发亡国之痛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李煜《虞美人》一词用了这两个意象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煜《虞美人》一词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深深感慨。
6.李煜《虞美人》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抒发了词人怀念故国、感慨今昔巨变之情。
7.在《虞美人》中,李煜回首故国,回想旧时宫廷犹在,物是人非之感涌上心头,唱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在《虞美人》中,李煜以水喻愁,抒发国破家亡之恨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李煜《虞美人》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春水来比喻愁绪,化抽象为形象,既写出了愁绪的汹涌浩荡,又写出了愁绪的连绵不绝、无尽无休。
10.李煜《虞美人》中,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表达了自己满腔愁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3~4题。



[宋]秦 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①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②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 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便做:纵使。
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
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几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
阅读拓展:
绝代才子,千古词帝
清代评论家赵翼有言:“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国破家亡,李煜陷入了对故国的无限思念和对往日的不绝悔恨之中。当比他早四年亡国,此时也在汴京的南汉国主刘奴颜婢膝事宋时,他却在宋君臣面前始终保持沉默,“无言独上西楼”,任由“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在心头纷扰缠绕。于是在寂寞梧桐的深深庭院,有他“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的苦苦追忆,在春意阑珊的冷冷秋夜,有他“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的切切悔悟,在“林花谢了春红”的满地狼藉中,有他“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无奈感慨。春已逝,梦已空。故国不再,情何以堪。“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凄凄楚楚的吟唱终令宋太宗心生恼怒,一壶鸩酒让这个不识时务的“违命侯”魂赴黄泉。
“做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李煜用字字血泪字字珠玑的词句去诉说国破家亡的深仇剧痛,血泪之词成就了他“词中之帝”的文名,可惜一杯毒酒结束了他42年短暂而幽恨深长的生命。“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绝笔之作,唱出了他一生的愁绪,也成就了世代流传的千古绝唱。
千古愁情伤李煜
幽栏凭望,寒气撩人,浮动的暗香,无法把你的魅力展现于世人,但有人念你:念你的惊世之作,念你的旷世之才,为你的绝世之情所迷煞。或许,你本就是为孤独而生。在那琼楼玉宇夜夜笙歌的南唐深宫中,你寂寞的心绪一直深深掩藏在宽大的龙袍里,任谁都无法看透。而你,也只能用那凄迷华美的文字来诉说。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时光如白驹过隙,曾经柔靡的词风伴随南唐的灭亡而不复存在。回首间,青丝已是落霜留痕,残红已被泥尘覆盖,头顶却是一片依旧湛蓝,但与君隔绝的蓝天……李煜啊李煜,南唐便若那春红,花败的打击,你怎堪一个无奈!如若不是什么国君,你也能做一名自得其乐的才子——可如若不是因为亡国的伤痛,又怎能激出你如此的词句?春须去,秋要来,春难留,秋怎能不来?春红,注定是为了开败,南唐,也只是在回忆里发酵得越来越酸涩难耐。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何谓离愁?各朝各代各名各姓的情浓之人对它的描述,真叫一个“落英缤纷”,可你一个“剪不断,理还乱”便一针见血地剥露出离愁的伤痕。你回首望故国,哪里还有什么故国呵?又是一句“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阶下囚的路已大开,嗟叹空空,与往昔道别。就此离别,心在字里行间碎成片。离愁,怕是一番如钩月钩住虚无的怀抱全空、却又难以释怀。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人们说,原本美好的事物被毁灭了,是悲剧。你一下子从云端跌至谷底,坠落时的风萧萧,都仿佛叹惋。原本歌舞升平,原本红罗衣袖,原本琼浆易醉,原本号令座前……如今,无限江山无限空。痛苦得你只堪用一句话去描述那番景色: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却又道,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悲悲切切,字字酸涩。水不可回流,所以只能眼睁睁看着它逝去——这一点,你知道,所以也不做挽留,所以乌夜啼里又无可奈何地了结一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后主这颗才华与悲痛成正比的心,已经无法再救活,恨如水,截不断,泛泛然;恨如水,水长流,泪流空。仰望苍穹,远眺烟波,酒红石榴石手链。后主的苦,恐怕连他自己也不会想到,给后人留下如此之感慨万千。你用词句,给世人留下了亘古的愁。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变迁的也许仅仅是一颗心而已。庆幸春红之后还有林红,让世间还有芬芳可嗅。只可惜后主,因为是“君主”,寄“君愁”,独霸一片天,却也只有一片天,失去了,便与世永隔绝。
问君能有几多愁?一江春水向东流,只可惜,江上无舟。
浅谈李煜词中“愁”的艺术魅力
在李煜词中出现得最多的字眼,一个是“愁”,另一个是“梦”。在“梦境”中表现“愁”情。梦里的欢乐与现实的愁苦相互交织、缠绕着他敏锐的心灵。
文人都喜欢写梦,因为,只有梦境可以寄托他们的幻想,只有梦境才可以解脱他们的忧伤,于是有庄周梦蝶、江淹梦笔、李煜则梦国。梦境虽然是虚幻的,但它是人生实境的反映。现实中已经失去的,梦中可以复得;存在中缺陷的,梦境可以修复而圆满。如在《浪淘沙》中“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身为“俘虏”的李煜,身陷囹圄,国破家亡,其惨痛之情自不待说,其中滋味可想而知,然而更可悲的是“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不识趣的梦境里却还是昔日的玩乐的江南美景。无奈在五更春寒中一梦醒来,听着窗外潺潺的雨声,感受着春意将尽的惆怅,直到感叹“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这一贯穿全词的伤春,悲春的愁苦情绪,不仅仅感伤春天的流逝,感伤生命的凋谢,更是感伤故国的沦亡,由伤故国,进而生出自责的心理。“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以平常语说出来,而有无限的酸楚包含其中,因为贪欢是人之常情,何况在梦中!然而身为俘虏,却依然沉溺于以前的君王的享乐生活,在梦醒之后,这是怎样一种令人尴尬而伤怀的情景啊!可梦醒了就必须承受清醒者的悲哀,故国远在重重的关山之外,欲归无路,而此时窗外五更时连续不断的恼人春雨,室内孑然一身,形影相吊,衣单被薄,寒气袭人,其境况是多么黯淡凄凉。现实的凄清与梦境之温馨形成强烈对比,情之伤痛更令人肝肠寸断。假若凭栏眺望,只能徒然增添无穷的烦恼,所以下阕“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二句最为沉痛。词人身遭幽禁的压力怨楚、伤感绝望的情绪,在这九个字中包含无余了。
李后主词中的“愁”是自身生活体验中提炼出来的。是特定环境的特定情感,无丝毫的雕琢痕迹。情感的真实宣泄中又具有丰富充实的内涵,这种蕴藉含蓄、意味深长的词流传千古,在历史长河的洗刷中仍然闪耀着光华。如《相见欢》的名句,“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这是李煜归宋后所作,词中写的是一种可想可感的离愁,抒写的是强烈的生命的孤独感,借闺怨抒发亡国丧家之痛,亲人一个个撒手人寰,国土在自己手中沦亡,爱妃蒙受耻辱却无力保护,这种种的愁和恨,愁之乱,也就非一般的男女离愁,而是失掉故国的深愁长恨。是对人生苦恨的哀号。一般人的离愁是可以抛掉的:“心中得胜暂抛愁”;可以洗掉:“一曲清歌一杯酒
为君洗去古今愁”;可以割掉:“梁国歌舞是风流,美酒如刀割断愁。”而李后主的愁却是“剪不断,理还乱”。比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中的愁更深,恨更长。而心中的滋味,该是什么样的呢?“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这是由至高无上的君王变为阶下囚的特殊滋味,不同一般的滋味,凡人未能尝试,只有自己领略,是酸、是甜、是苦、是辣、是烦恼、是悔恨,说不清,道不明,这种无言之哀胜过流涕痛哭之哀。
后主词中的哀伤也是人生缺陷的一个投影。人生的每一痛苦,每一感触都存在每一个人的心头。使人悲伤、哭泣,不能成眠,后主把它写了出来,如此真实,如此平易,如此绵长!他词中的“愁”的魅力将永远闪耀着迷人的光辉。
虞美人答案
①yú ②yù ③qīn ④shǎnɡ ⑤qī ⑥qiè
①了结,终止 ②可,能 ③将尽,衰落 ④雕花的栏杆和玉石的台阶,代指南唐宫殿 ⑤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
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②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③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④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白居易《长相思》)
⑤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冯延巳《鹊踏枝》)
⑥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冯延巳《鹊踏枝》)
⑦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摊破浣溪沙》)
⑧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自研自悟:
一个被囚禁的亡国之君要忍受无尽的屈辱,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只是意味着这种屈辱生活的延续罢了,他对人生已经绝望,遂不觉厌恶春花秋月之无休无尽,感情之极端悲苦可以想见。
“往事”的内容很丰富,可以泛指他做帝王时的一切活动。如后宫佳丽的簇拥,高坐庙堂、万首称臣的尊严以及为所欲为的自由感等等。
“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这两句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词人既深且重、难以遏止的愁绪。以春水来比喻愁绪,既巧妙地呼应了“春花”“东风”等点明季节的词语,又把抽象的愁绪形象化了。既写出了愁绪的汹涌浩荡、奔流不息,又写出了愁绪的连绵不绝、无尽无休。
自练自提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3.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4.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5.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6.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7.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8.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9.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0.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意象的内涵:杨柳,代指初春季节,暗寓男女离别。飞絮,代指暮春季节,暗寓青春流逝。表达的情感:伤春伤别之愁,久别怀人之情。
同:①写出了愁之深广绵长。②比喻手法及艺术效果:以水喻愁,比喻生动形象。异:①愁情及其程度:李词表现的是家国之愁,秦词表达的是儿女之情,且秦词愁情的程度比李词有所加强。②表现手法:秦词是对李词的翻新,不是直接以水喻愁,而是以春水比拟泪水,再以泪写愁,写法曲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