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 教案(11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 教案(11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9.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8-23 17:09: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
1.亿以内数的认识
第1课时 亿以内数的认识
教材第2~4页的例1。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
2.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内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我评价和善于合作的能力。
知道数位,数级,及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掌握数位顺序表。
1.计数器、数位顺序表、课本第2页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图。
2.每人收集现实生活中有关万以内的及比万大的数的信息各两条。
一、情境启发,明确目标
1.教师出示数据:4321,5608,4005,8030,2700,30000。
2.这些数你会读吗?说说你是怎么读的?小结万以内的数的读法。
3.关于万以内的数,你还知道什么知识?
(1)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
(2)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如: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3)数位: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4)组成:例8030是由8个千和3个十组成的。
4.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屏幕上动画展示我国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及北京人口等有关数据。)
从这些图中,你了解到什么?这些数你都认识吗?会读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亿以内数的认识。
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
二、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1.教学例1
(1)出示计数器,引导学生拨珠子,帮助理解计数单位的含义。
(2)活动:学生利用手中的计数器去拨珠子,解决下面的问题。
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多少?为什么?
继续一万一万地数,10个一万是多少?
照这样数下去,十万十万地数,10个十万是多少?
一百万一百万地数,10个一百万是多少?
一千万一千万地数,10个一千万是多少?
2.(播放例题动画点击计数器)
明确: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3.思考: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4.建立数位顺序表:(播放例题动画数位表)
(1)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2)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个级。
亿级 万级 个级
……
亿

位 千

位 百

位 十

位 万
位 千
位 百
位 十
位 个

1 9 6 1 2 3 6 8
  问题1:大家知道为什么个位、十位、百位和千位是个级吗?
预设:都表示几个一,所以是个级。
问题2:请大家同桌互相讨论,给这两个数级起个名字吧。
预设: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和千万位都表示几个万,所以是万级。亿位起的四位都表示几个亿,所以是亿级。
问题3:6在十万位上,所以表示6个十万。说一说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
5.师再出示其他数字,说说每个数位上的数字分别表示多少?
三、变式练习,检测目标
1.练一练:第4页“做一做”第1题。
(1)一万一万地数,从九十六万数到一百零三万。
(2)十万十万地数,从七十万数到一百万。
(3)一千万一千万地数,从八千万数到一亿。(指名读,全班读。)
2.第4页“做一做”第2题。你能填出数位顺序表吗?试一试。
亿级 万级 个级
……
  (1)从低位到高位,按顺序说出个级和万级的每一个数位。
(2)从个位起,第几位是万位?第几位是亿位?
(3)万位的右面一位是什么位?左面一位呢?
3.两个同学都在计数器上拨数,他们都用17颗珠子拨出一个八位数。
小明:我拨了一个最大的八位数。
小明拨的数是(     )。
小华:我拨了一个最小的八位数。
小华拨的数是(     )。
问题:(1)这道题的已知条件是什么?
(2)你是怎么想的?
4.大家知道吗,1亿个小学生手拉手可以绕地球赤道3圈半;如果每秒画1个点,一刻不停地画,画3年2个多月才能画完1亿个点。你知道1亿有多大吗?发挥你的想象力,小组讨论。
四、评讲总结,升华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促进知识迁移。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让学生学会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从而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第2课时 亿以内数的读法
教材第5页例2,例3。
1.理解多位数的读法,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多位数,体会并能阐述多位数读数的规律。
2.能用比较的方法进行知识迁移,正确熟练地读出亿以内的数。
3.在读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正确熟练地读出亿以内的数。
亿以内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多媒体课件
一、情境启发,明确目标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数位,计数单位,谁能说说计数单位有哪些?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数位有哪些?我们把这些数位分成了几级?个级有哪几位?万级有哪几位?第几位是千万位?
2.如果给你一个数字,你能正确的读出来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读亿以内的数。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
二、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1.教学例2:读出下面各数
(1)第一个数怎么读?
(2)第二个数怎么读?(点击例题动画,听书中的两种读法)
(3)对第二个数的两种读法,你觉得哪种读法比较简便?试读上面剩下的两个数。
(4)你觉得万级的数和个级的数在读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教学例3:读出下面各数。
试读上面这些数。
3.总结方法:含有两级的数怎么读?
(1)先读________级,再读________级;
(2)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3)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________,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________。
三、变式练习,检测目标
1.读出下面每组数。
34和340000     3004和30040000
340和3400000 3040和30400000
2.
3.小组交流,怎样读比较方便。
32680 5205000 1200605 107070
470050 3070800 30600900 100000000
小组交流:怎样读比较方便?
4.同桌各写一个数,互相读一读。
5.用0,0,0,1,2,3,4七个数字按要求组成一个七位数。
小组交流,你是怎么想的。(0放在每个数级的前面或中间读0,连续的几个0只读一个0,0放在每个数级的末尾不读0。)
6.用四个8和三个0按下面的要求组成一个七位数。
(1)组成三个0都不读出来的数:
(2)组成只读出一个0的数:
(3)组成只读出两个0的数:
(4)组成三个0都读出来的数:
四、评讲总结,升华目标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1.不分级易出错。虽然学生知道分级的好处,但有少部分学生不分级就进行读数,容易出错。
2.读数时夹杂阿拉伯数字的现象,这个问题在学习这类知识时一直存在。
3.读数时漏读0的现象。对于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学生掌握得不好。
4.读数时丢掉计数单位。学生在口头读数时都会读,但在书写时往往容易丢掉计数单位。
第3课时 亿以内数的写法
教材第7页例4,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一中的习题。
1.使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能根据数级正确地写出亿以内的数。
2.培养学生主动迁移知识的思维习惯。
3.结合显示素材感受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写万级的数。
亿以内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
含有亿以内数相关信息的音像材料,数位顺序表。
计数器或算盘。
一、情境启发,明确目标
1.读出下面各数,并说一说怎样读亿以内的数。
246000 1306700 40080607
(先读万级,再读个级。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读完万级加“万”字。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不读,其他位置的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2.读出下面各数,并说一说怎样写万以内的数。
三十五 三百零五 三千零五 三千零五十
(从高位开始写,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3.如果比这更大的数又该怎样写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亿以内数的写法。(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写法)
二、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1.教学例4北京大钟寺的永乐大钟的内外共铸了二十三万零一百八十四个字。
(1)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这个数怎么写?自己试一试。(230184)
(3)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先看这个数有几级,如果有两级,就先写万级,再写个级。)
(4)小结:写数的顺序和读数的顺序是一致的。
2.请你用刚才学到的方法写出下面三个数。
3.请同桌互相说一个亿以内的数,然后写出来。
4.老师读数,请同学们写出来。
九千三百零五万七千  十二万零一百五十六
一百零一万零一十 三十万零二百四十
5.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含有两级的数怎样写?
(1)先写________级,再写________级;
(2)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________。
三、变式练习,检测目标
1.
2.教材第8页练习一第4题。
说一说你是怎样写的。(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3.写数后同桌互相读一读,看谁写得对。
四千八百三十二万 二万八千五百八十七
七百零三万五千 十四万二千九百五十
六万零一百二十三 三千七百万零四十
4.写出下面的数。
(1)四百万、八十万、五万和三千。
说一说你是怎样写的。(四百万意味着百万位上是4,八十万意味着十万位上是8,五万意味着万位上是5,三千意味着千位上是3。其余各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都写0。)
(2)六千零九万零五百。
(3)4000000+600000+70000+8000+2
说一说你是怎样写的。(4000000意味着百万位上是4,600000意味着十万位上是6,70000意味着万位上是7,8000意味着千位上是8,2意味着个位上是2。其余各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都写0。)
5.写出这段文字中的数。
奥林匹克公园占地面积约一千一百五十九万平方米,其中包括约六百八十万平方米的森林公园,约三百一十五万平方米的主要场馆和配套设施,以及约一百六十四万平方米的场馆区和预留地。
活动:老师读这段话,学生写出这段话中的数。
6.用下面6个数字,按要求组数8、0、0、2、9、5
(1)最大的六位数。
(2)只读一个零的数。
(3)读出2个零的数。
四、评讲总结,升华目标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本节课先让学生熟悉数位顺序表,对照数位顺序表写数字,学生不易出错。又借助小组合作,共同探究,运用学生思维迁移的习惯,把知识进行了延伸,让学生理解知识间是相关联的,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第4课时 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教材第11~12页例5、例6,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二中的习题。
1.使学生学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类推的能力。
3.会将整万的数改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学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能将整万的数改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学会比较位数相同亿以内数的大小。正确熟练地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数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一、情境启发,明确目标
1.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999和1000  308和1001
576和497  1967和1976
前两组数是如何比较出大小的?后两组数是如何比较出大小的?(位数不同的两个数比大小,位数多的大;位数相同的数比大小,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大的就大;如果最高位相同,就一位一位往下比,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2.同学们会比较万以内的数的大小,那么如何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一)比较数位不同的两个数。
1.出示:99864和101010。
(1)正确读出这两个数。(九万九千八百六十四,十万一千零一十。)
(2)利用手中的计数器,正确表示这两个数。
(3)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说一说你是怎么比较出来的?99864<101010。99864是五位数,最高位是万位,101010是六位数,最高位是十万位。位数不同的两个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
2.同桌同学合作,举出三组位数不同的亿以内的数。正确读出这些数。比较每组数中两个数的大小。
3.你们是怎么比较出位数不同的两个数的大小关系的?
4.小结:位数不同的两个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
(二)比较数位相同的两个数。
1.出示356000和360000。
(1)正确读出这两个数。(三十五万六千,三十六万。)
(2)利用手中的计数器,正确表示这两个数。
(3)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说一说你是怎么比较出来的。
(356000<360000。这两个数都是六位数,最高位是十万位,位数相同的两个数,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都是3,就要比较下一个数位上的数,356000下一位是5,360000下一位是6,所以360000大。)
2.同桌同学合作,举出三组位数相同的亿以内的数。正确读出这些数。比较每组数中两个数的大小。
3.同桌互相讨论,位数相同的两个数,如何比较大小。
4.小结:位数相同的两个数,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个数位上的数。
(三)比大小练习
1.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说一说你是怎么比较出它们的大小的。)
92504和103600    50140和63140
28906和28890 620300和307300
2.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
50500 500500 55000 40005
(1)尝试排列。
(2)分组交流,检查排列结果,并说一说各自的比较方法。
(3)如何比较多个数的大小?
(4)明确:先按照位数的多少分类。位数相同的多个数,先比较其中两个数的大小,再用较大数与第三个数比大小,用这种方法找到这几个数中最大的数。再用较小数与第三个数比大小,用这种方法找到这几个数中最小的数。
(四)整万数的改写。
1.读出下面各数。
2480000 1000000 61040000 10200000
(1)这些数有什么共同点?(个级全是0。)
(2)像这样的个级全是0的数,我们叫做整万数。而在生活中,有时需要把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这样读、写起来比较方便。
2.出示例6图:
(1)介绍白细胞和红细胞的作用。
(2)怎样把红、白细胞的数量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去掉个级的4个0,改写成一个“万”字。)
(3)一小滴血液含有:
红细胞:5000000个=500万个
白细胞:10000个=1万个
(4)明确:有时为了读写方便,我们会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方法就是把个级的4个0去掉,写成一个“万”字。
三、变式练习,检测目标
1.把下面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250000 3200000 7580000
2.读出下面各数,然后把它们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改写的。)
(1)一个人的头发约有80000到90000根。
(2)一个人的血管总长约40000000米。
(3)人一年平均眨眼睛约55000000次。
(4)2010年上海世博会共有约2000000名志愿者,累计参观人数约73080000人次。
3.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96638和930564     3679821和3678921
1000000和999999 5270000和527万
250万和25000000 100100和10万
4.按数的大小比一比、排一排。
13810000 3001070 3010070 8040001 804万
四、评讲总结,升华目标
说说这节课的收获?比较亿以内数时要注意什么问题?怎样把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把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分为位数相同和位数不同两种情况,并且先分级再比较,掌握了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2.课堂中,教师鼓励学生探究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并将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迁移到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上来。学生也在自己的探究过程中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
第5课时 亿以内数的近似数
教材第13页例7,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二中的习题。
1.会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亿以内数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2.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能用四舍五入法把万以内的数改写用“万”作单位的数。
能正确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写出它的近似数。
一、情境启发,明确目标
1.写出下面横线上的数。(说一说你是怎么写的。)
(1)2012年故宫博物院宣布,现有藏品__一百八十万七千五百五十八__件,其中珍贵文物__一百六十八万四千四百九十__件。
(2)全世界鱼类有__一万九千零五十六__种。
2.将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说一说你是怎么改写的。)
(1)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总面积约2500000平方千米。
2500000平方千米=________万平方千米。
(2)2010年上海世博会累计参观人数约73080000人次。
73080000人次=________万人次。
二、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1.教学例7
地球的直径大约是多少万千米?太阳呢?
(1)了解有关太阳和地球直径的知识。
(2)前面我们学过了将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对于非整万的数,又该怎样改写呢?(我们可以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先将非整万的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再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3)有谁知道“四舍五入”法吗?(小于5的舍去,等于或大于5的向前一位进1。)
(4)小结:要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就先要用“四舍五入”法求出这个数的整万的近似数,也就是将万后面的尾数“四舍五入”到万位。那么看千位,千位小于5,把它和右面的数全舍去,改写成0;千位等于或大于5,就要向前一位进1,再把它和右面的数全舍去,改写成0。然后再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2.地球的直径大约是多少万千米?太阳呢?(学生试做,集体订正答案。)
(1)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时,是“舍”还是“入”,取决于什么?
(2)明确:取决于要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上的数是小于5还是等于或大于5。
3.小组合作,总结整万数与非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的区别。(学生试做,集体订正答案。)
整万数 非整万数
方法 去掉个级的4个0,写“万”字 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上的数字,“四舍五入”求出近似数;去掉个级的4个0,写“万”字
与原数的关系 相等,是准确数 不相等,是近似数
符号 = ≈
  4.小结:
非整万数求近似数和整万数改写数都要改变数的表现形式,但它们的实质是不同的,求非整万数求近似数改变了原数的大小,而整万数用“万”作单位只改变了数的表现形式,没有改变数的大小。
三、变式练习,检测目标
1.2010年5月1~3日,中国科技馆三天共接待84455人次。
原数 要求 近似数
84455
省略百位后面的尾数
省略千位后面的尾数
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
  说一说你是怎么求出近似数的。
2.省略横线上数的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
(1)2012年故宫博物院宣布,现有藏品__1807558__件,其中珍贵文物__1684490__件。
(2)全世界鱼类有__19056__种。
(3)说一说你是怎么改写的。
3.教材第15页第6题。
4.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34999≈(      )万
2459449≈(      )万
(1)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改写的。
(2)同桌互相出数,求出它的近似数(精确到万位)。
5.按要求填空。
502(  )590≈502万,(  )最大可以填(  )。
502(  )590≈503万,(  )最小可以填(  )。
5025(  )90≈503万,(  )可以填(  )。
502(  )000=502万,(  )可以填(  )。
逐题追问: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四、评讲总结,升华目标
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以及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时要注意些什么?
从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反应来看,大家对这部分知识理解是比较轻松的。在教学中,教师始终将学生当学习的主人,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使学生通过亲自实践,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2.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和亿以上数的认识
第1课时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
教材第16~18页的数的产生与十进制计数法。
1.初步了解数的产生,理解自然数概念。
2.认识亿级的数位,掌握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和十进制计数法。
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能说出一个多位数中每个数字所在的数位及意义。
师:关于数的产生的资料。
生:有关数字信息。
一、情境启发,明确目标
1.你们已经学过哪些数了?
2.小小的数字提供给了我们这么多信息,数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数字发展到今天到底走过了一条怎样的路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数的产生。(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1.请同学们汇报课前收集的有关数的产生的资料。(教师收集学生发言中的有用信息。)
2.教学课本第16~18页内容。
(1)了解古时候的三种计数方法。(动画展示)
结绳计数法:比如人们出去打猎的时候,每去一个人,就在绳子上打一个结,这样去了多少个人,绳子上就有多少个结。
刻道计数法:再比如人们捕鱼归来时,捕到一条鱼,就在石头或木头上刻一道,一共捕了几条鱼,就刻几道。
实物计数法:比如出去放羊的时候,每放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一共放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羊和小石子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丢。
(2)随着语言、文字的发展,逐渐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但各个国家或地区的记数符号是不同的。
巴比伦数字:
中国数字:
罗马数字:
这些分别是古巴比伦、中国和罗马发明的记数符号,它分别代表阿拉伯数字中的1,2,3,4,5,6,7,8,9。
(3)播放课本17页,“你知道吗?”的动画,了解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4)认识自然数。
①什么样的数是自然数?
在表示物体个数的时候,可以用1,2,3,4,5,…这些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出现得比较晚,它在计数中起着占位的作用。0也是自然数。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
②这些自然数是怎么排列的?每相邻两个自然数相差几?最小的自然数是几?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这些自然数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每相邻两个自然数相差1,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3.十进制计数法
(1)至今为止,我们学过哪些数位?相对应的计数单位又有哪些呢?
(2)在生产和生活中往往要遇到比亿大的数。
读一读上边的信息。这些都是比亿大的数,第二个数读作十三亿三千九百七十二万四千八百五十二。
(3)利用手中的计数器,从一亿开始,一亿一亿地数,看看你会发现什么。从一亿开始,你可以继续数下去吗?(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百亿是一千亿。)
(4)小结:个(一)、十、百、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都是计数单位。
(5)用阿拉伯数字写数时,要把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独立完善数位顺序表。
(6)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进率都是十。)
(7)小结:像这样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8)一般来说进率是几,就叫做几进制。大家还知道哪些进制呢?(计量时间的单位之间是六十进制。1时=60分,1分=60秒。)
(9)介绍:计算机一般用二进制。即进率是二,满2进1。
“零”记作0,“一”记作1;
“二”记作10,“三”记作11;
“四”记作100,……
请同学们试写。你们知道二进制中,“十二”该如何表示吗?(二进制中,“十二”记作1100。)
三、变式练习,检测目标
1.填空:
(1)古时人们常用的记数方法有(  )、(  )、(  )等,现在我们用的国际通用数字是(  )数字。
(2)最小的自然数是(  ),自然数的个数是(  )的、(  )最大的自然数。
(3)和万位相邻的两个数位是(  )和(  )。
(4)3074300中的7在(  )位,表示(  )。4在(  )位,表示(  )。这是一个(  )位数,最高位是(  )。
2.比较各组数的大小。
(1)84765(  )84759
(2)190000(  )99900
(3)5005(  )5050
(4)488000(  )467000
四、评讲总结,升华目标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数又有什么新的认识?还有哪些疑惑?
1.了解数的发展历史,珍惜人类灿烂的文化遗产,努力创造出更多的知识。
2.十进制计数法是读、写多位数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
第2课时 亿以上数的认识
教材第19~20页例1,例2,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三中的习题。
1.理解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出多位数,并掌握亿以上数的读、写法。
2.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上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我评价和善于合作的能力。
亿以上数的读、写法。
亿以上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法。
一、情境启发,明确目标
1.要想快速准确地读出这个数,你首先会做什么?(分级)
60200400(学生试读上面的数)
2.请你对照数位顺序表说出各级的读法。(从右往左数,亿位在第几位?)
3.出示教材第19页例1图。
你能读出全球人口的数量吗?生活中有比亿更大的数吗?请举例说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亿以上的数。(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1.教学例1
亿以上数的读法
(1)课件出示全球人口:7000000000人,以及数位顺序表。怎么读?
(2)出示例1中另外两数。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研究。
要求:
①先自己试着读读这样含有三级的数,再在小组内互相读读。
②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读这些数的?试着说说读数方法是什么?
(3)全班反馈:
①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前边来读数。
②在学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读亿以上的数的方法是什么?
(4)总结方法:
①先分级,再从最高级读起。
②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读完亿级或万级的数,要加“亿”字或“万”字。
③数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5)重点处理0的读法:(在读数时,数中间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
(6)你觉得读含有2级的数和含有3级的数在读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读法一样,数级扩展)
(7)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重点让学生试读出每个数的左边两级以上的数。
9200000000 26705000000
508040003000 300700400
2.教学例2
(1)整亿数的写法。
三亿 写作:________________
让学生自己试着写一写,并跟你的同桌说说为什么这样写。(引导学生说出整亿的数,要从亿级写起,在万级、个级各写4个0就可以了)
总结:整亿的数先写亿级的数,再在后面加8个0。
(2)非整亿数的写法。
试一试,在数位顺序表内写出下面两个数。
三十亿九千万 写作:________________
七千零三亿零二十万 写作:________________
四人小组合作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①这些数包含几级?(写数时先写哪一级,再写哪一级?)
②百万位到个位为什么写0?(哪一个数位上没有单位,就用0占位)
③百亿位到十亿位为什么连续写两个0
(3)重点处理0的写法。
①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用0占位。
②不能读几个0就写几个0。
(4)总结亿以上数的写法。
先看这个数有几级,再从最高级写起。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三、变式练习,检测目标
1.完成教材第20页“做一做”第1、2题,先小组内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反馈。
2.14个亿,5个百万,6个十万和7个千组成的数。
写作:________________
读作: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最大的九位数和最小的十位数。
四、评讲总结,升华目标
1.我们学过的亿以上数是怎样读写的呢?要注意什么问题?亿以上数的写法和亿以内数的写法有什么联系呢?
2.你还有什么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吗?
学生已具备了大量万以内数的读写法的直接经验,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铺垫,同时教材的编排上也为学生的自主探索和交流留下了空间。
第3课时 亿以上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
教材第20~21页的例3、例4,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三中的习题。
1.使学生掌握把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
2.掌握四舍五入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理解改写与省略的相同与不同。
3.让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乐趣。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掌握改写、省略的方法。
一、情境启发,明确目标
1.把下面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240000 5060000 72000000
2.把下面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近似数。
3460000≈________万 73540000≈________万
3.结合上面几个数,说说亿以内数的改写方法。
二、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1.教学例3
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200000000=2亿
(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200000000、2亿两种记录形式你有什么发现?
计数单位不同:个、亿。
数值相同:大小相等。
两种方法你喜欢哪种,为什么?
为了读、写、算时更方便,我们常常会把这样的大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
(2)总结改写的方法:
①学生试着改写1000000000=(       )亿
530500000000=(       )亿。(汇报反馈)
②根据改写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怎样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可以先分级,找到亿位,再改写。去掉万级、个级的8个0,换一个亿字。)
(3)完成20页“做一做”第3题。
2.教学例4
我们学过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亿以内数的近似数。如729380≈73万。比亿大的数,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求出它们的近似数呢?
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
1034500000≈10亿 千万位上的数小于5,把亿位后面的尾数舍去。
9876540000≈99亿 千万位上的数比5大,该怎么办?(向亿位进一,再把亿位后面的尾数舍去。)
(1)说一说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的方法(看千万位上的数,四舍五入)。
(2)小练:
教材第21页“做一做”。
(3)小结方法:看千万位四舍五入。
三、变式练习,检测目标
1.2000年北京的铁路年运送乘客239000000人次。
2001年北京的铁路年运送乘客251000000人次。
(1)自己独立完成,省略亿后面的尾数。
(2)订正239000000人次≈2亿人次
251000000人次≈3亿人次
(3)师:都是2亿多,为什么一个是2亿,一个是3亿。
(4)利用手中的数轴,小组合作解释这个问题:
0 1亿 2亿 3亿
汇报。
2.判断。
(1)8□7000000≈8亿,□里可填5。(  )
(2)67345000000约等于673万。(  )
(3)在7和9中间添上7个0,这个数才能约等于7亿。(  )
3.完成教材练习三第7题。
四、评讲总结,升华目标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改写和省略,对于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想法?把你的体会写下来。
3.计算工具的认识及用计算器计算
第1课时 计算工具的认识
教材第23~25页。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各种计算工具,对算盘和计算器有一定的了解。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认识算盘、计算器,计算器的使用。
能够自学了解算盘与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算盘、计算器。
课前参与:查找有关计算工具的资料,准备一下,把你所认识的计算工具用最清楚的方式介绍给大家。
一、情境启发,明确目标
同学们,你们知道从古至今人们都发明了哪些计算工具吗?
二、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1.计算工具的历史
(1)课前参与反馈(学生介绍计算工具)
前面我们了解了数是怎样产生的,随着数的产生,就会出现数的计算,为了计算方便,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工具,课前同学们进行了有关资料的查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计算工具?
(2)老师根据学生介绍的情况补充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课件展示各种计算工具的图片帮助学生了解)。
算筹:两千多年前,中国人用算筹计算。古代的算筹实际上是一根根同样长短和粗细的小棍子,多用竹子制成,也有用木头、兽骨、象牙、金属等材料制成的,放在一个布袋里,系在腰部随身携带。需要记数和计算时,就把它们取出来,放在桌上或地上都能摆弄。(动画演示算筹的计算方法。)
算盘:在我国使用算盘计算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算盘。
计算尺:17世纪初,英国人发明了计算尺。
机械计算器:17世纪中期,欧洲人发明了机械计算器。
计算机和电子计算器:20世纪40年代,诞生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20世纪70年代,发明了电子计算器。
不断更新的计算工具: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目前,速度最快的计算机1秒钟能计算几百万亿次。)
2.算盘的认识与使用
刚才同学们介绍了许多的计算工具,其中算盘是我们中国所特有的,现在在许多地方还能见到。你认识算盘吗?对算盘有哪些了解?
(1)算盘各部分名称(图片展示)
算盘的长方形的框内装有一根横梁,梁上钻孔镶上小棍数根,称为档。每根小棍上穿一串珠子,叫算盘子儿或算珠。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每颗代表五;五颗在横梁下,每颗代表一。计算时按规定的方法拨动算盘子儿而得出计算结果。
在拨数时要先定好数位,规定哪档是个位,然后再拨数。(规定从右往左数第三档为个位)
你能分别写出下面算盘表示的数吗?
拨出一个数,说一说这表示多少?
(2)两种不同的算盘:
出示两种不同的算盘(教材第24页图):
观察有什么不同。
左边的算盘中国算盘,上面有两颗珠子,每颗代表5。
后来算盘发展到日本,逐渐演变成右边这样,上面变成了一颗珠子。
原因是:原来中国采用的是16进制,满15进1,所以算盘每档上是15;进入日本后,采用的是十进制,所以算盘的上面剩下1颗珠子。
(3)算盘的两种功能:计算和计数
3.计算器的认识。
(1)生活中我们在计算总价时通常利用什么计算工具?计算器的使用非常的广泛,你认识计算器吗?
出示一个计算器,大屏幕放大,你能说说每个键的功能吗?
显示屏、时间键、日期键、清除键、开关及清除屏键、存储运算键、括号键、数字键、运算符号键、等号键等。
(2)让学生看课本自学,边看自己的计算器边看书,然后小组交流。
(3)计算器的使用与算盘相比有什么优势?
(4)全班看计算器,师生对口令。
(5)小结:计算器的使用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的方便,通过使用计算器,你觉得计算器如果具备哪些功能就更好了?不妨我们去找一找是否有具备这种功能的计算器,该如何使用,更希望同学们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明出更好的计算工具。
三、变式练习,检测目标
1.填空:
(1)现在最常用的计算工具是(  )。
(2)电子计算器上的是(  )键。
(3)电子计算器的优越性是(  )。
2.继续查找有关计算工具的资料。(有兴趣的同学,如果能根据计算工具的发展史将其罗列就更好了。)
3.了解计算器的其他功能。
四、评讲总结,升华目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1.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策略。小组交流计算器各部分,自主探索计算器各按键功能。
2.用计算器探索简单的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第2课时 用计算器计算
教材第26页例1例2。
1.使学生能够利用电子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知道用电子计算器计算顺序和笔算顺序是一样的。
3.让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的秘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
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懂得观察发现一些有规律的数的计算。
一、情境启发,明确目标
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各种计算工具,今天我们就学习如何使用计算器计算。
二、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1.教学例1
(1)利用计算器计算:386+179=
(2)互相说一说,使用计算器计算的步骤。按照下面的步骤,用计算器算一算。
(3)试试AC键有什么功能?(清除)
(4)自己试试看,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
825-138=   26×39=   312÷8=
(5)你觉得使用计算器需要注意些什么?
(看清数,别按错了;每次计算前要清0。)
(6)计算。
54+46=   60×2=   198÷49=
50+30= 38×79= 201+99=
(7)计算后说一说你怎么算得这么快?(并不是任何时候用计算器计算都是最好的,像可以直接口算的、能简算的题目,就不需要使用计算器了。)
2.教学例2
(1)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
9999×1= 9999×2= 9999×3=
9999×4=
(2)说说你为什么做的又对又快?
(3)观察上面的算式和结果,你发现什么规律?
生畅所欲言。
(4)根据你们的发现大胆猜测,能不用计算器,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答案吗?
9999×5= 9999×7= 9999×9=
(5)观察积的规律,你有什么发现吗?
总结:碰到9999乘9以内的自然数(0和1除外)的积都是五位数,积的最高位和个位分别是自然数与9的乘积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中间三位数都是9。
三、变式练习,检测目标
1.第26面“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练习四的第1、3、4、9题。
第4题用比赛的方式进行,以巩固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
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讲评。
四、评讲总结,升华目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整理和复习
教材第30~32页整理和复习,完成练习五。
1.学生通过整理所学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的意识。
3.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复习巩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省略亿、万后面的数。
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小黑板,实物投影。
一、情境启发,明确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大家学会了哪些知识?谁来说一说?
(可以让2~3名学生汇报)
大家真了不起,学会了这么多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对第一单元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1.让学生先自主整理,先从前往后把所学的知识要点写下来,然后交流汇报。
2.师生共同梳理:填写下面的数位顺序表,并完成后面的问题。(投影出示“数位顺序表”。)
(1)每级的数位、计数单位的组成有什么相同点?个级表示几个什么?万级呢?亿级呢?每两个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完成练习五第1题。(2)复习读法。
师:你们在读数时又有什么好方法呢?(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四位分级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读出下面各数:60308700000 269008000
(3)复习写法。师读数,看谁写得对。
二十五亿三千零九万
五百一十亿零二百零七万
师:在写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让学生说一说数的写法。教师板书)
完成练习五第2题。
(4)复习改写和求近似数。
(要求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改写的,说出改写的方法要点。)
师:下面各数省略万或亿后面的尾数后约是多少?
(出示:8060705吨、150026020吨。先让学生说,教师再归纳指导。)
师:省略“万”或“亿”后面的尾数,要看下一位上的数,用“四舍五入法”取舍后面的数,并加上一个“万”或“亿”字;注意要用“≈”号。
3.复习比较数的大小。
在比较数的大小时我们要注意些什么?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123150000○90780000
7036400000○7963000000
完成练习五第5、6两题。
4.在本单元中,同学们认为哪里比较难理解,容易出错呢?你想提醒大家什么?(让学生充分地说)师再强调用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方法。
5.学会用计算器,完成练习五第3、7、8题。
三、变式练习,检测目标
师:通过今天的复习,相信大家对大数有了更深的认识,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
1.填一填。
(1)从个位起,第五位是(  ),计数单位是(  );第九位是(  ),计数单位是(  );第十二位是(  ),计数单位是(  )。
(2)10个一千是(  ),10个一百万是(  ),10个一千万是(  )。
(3)2752006009是(  )位数,它的最高位是(  )。读作:____________。
(4)30300030最高位的3表示(  ),中间的3表示(  ),最后的3表示(  )。
(5)在4和6之间填上(  )个0,这个数就为四百万零六。
(6)千位是8,十万位是3,亿位是5,其余各位上的数字都是0,这个数是(  )。
2.判断对错。
(1)读数和写数都要从最高位读起或写起。(  )
(2)4321>4320万(  )
(3)9□000≈9万,□里最小填0。(  )
(4)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
(5)404040读作四十万四千零四十。(  )
(6)近似数比准确数都要大。(  )
3.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里。
(1)13500000元=(  )。
A.135元       B.1350元
C.1350万 D.1350万元
(2)读5000505这个数时,要读(  )个零。
A.1    B.2    C.3    D.4
(3)一个数最高位是(  )位,这个数是八位数。
A.百万 B.十万 C.千万 D.亿
(4)有一个数,万级是207,个级是375,这个数是(  )。
A.207375 B.2070375 C.2073750
(5)下面各数中,最接近20000的数是(  )。
A.19998 B.20003 C.21000
4.用2、7、0、3、1这五个数组成一个五位数,其中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约等于7万的最小的数是(  ),约等于3万的最大的数是(  )。
四、评讲总结,升华目标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本节课对大数的认识进行了整理和复习,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数位顺序表、计数单位以及大数的读写法,能正确熟练地读写大数、比较大数的大小,会正确将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进一步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并能熟练地使用计算工具。
在复习中我根据复习课的本质,引导学生系统整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灵活地整理知识点,设计练习题,使学生在教师引领下积极地完成了复习内容。
在上课之前,我已让学生自己结合课本整理、归纳本单元的知识点,并用自己的方式写下来,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课堂上直接引导学生说说本单元都学了哪些内容,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然后进行梳理,形成知识结构图,这样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点就一目了然了。
在理清数位顺序表这个知识点之后,我安排了课堂练习,目的是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巩固,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然后对大数的读法、大数的写法、大数的比较大小、大数的改写及求近似数等,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回顾、归纳总结。当指名学生出题让大家练习时,学生的兴致很高,都愿意展示自己,课堂气氛由原来的沉闷,变得活跃起来。
总的来说,在复习中我能较灵活地组织教学,采用边讲边练或讲练结合的方式进行,在练习题的设计上,尽量做到形式多样,避免枯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
本节课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每一个环节联系得不够紧密,感觉很不紧凑,课堂上调控能力比较差,针对学生的回答不会随机应变。语言贫乏,很少对学生说一些鼓励或表扬的话,还有这节课的板书多、乱、杂,排列很不整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