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越中览古》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李白《越中览古》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23 17:46: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越中览古
【学习目标】
1.学习诗歌通过意象、意境来表现情感的写法。?
2.学习通过对比,表达情感的写法。?
自学自测
【知识链接】
一、知人论世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于唐武后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在西域的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从二十五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其间曾因吴钧等推荐,于天宝初供奉翰林。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受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政治抱负未能实现,使他对当时政治腐败,获得较深认识。天宝三载,在洛阳与诗人杜甫结交。安史之乱中,怀着平乱的志愿,曾为永王幕僚,因兵败牵累,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飘泊困苦,卒于当途。?
李白诗歌散失不少,今尚存900多首,内容丰富多采。其七绝作品语言明朗精练,声调和谐优美,写景抒情,深入浅出。像《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赠汪伦》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怀古诗
抒发感慨,感伤兴衰??。
2.
?怀古咏史,别有寓意。
3.
感慨身世,关照自我。
自研自悟?
1、作者选取了哪些镜头?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2、前三句极写得胜之盛,与第四句是什么关系?从第四句中,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慨?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3.这首诗运用的主要修辞手法是什么?结合诗句分析
自练自提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①。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注】①谢将军:镇守牛渚时,偶遇家贫的袁宏通诗,十分欣赏,彻夜长谈,从此名声大振。①牛渚:今安徽当涂西北紧靠长江的一座山。北段突入江中,即著名的采石矶(此地即谢尚
闻袁宏咏史处)。②谢将军:东晋谢尚,官镇西将军。镇守牛渚时,曾于秋夜乘月泛舟,听到袁宏在运租船上讽咏自己的咏史诗,大为赞赏,邀袁过船长谈达旦,从此袁宏名声大著。
1.下列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的一开头,便写出夜晚江面上的辽阔空明,为引发融通古今的情思做好了铺垫。
B.诗人对袁宏在贫寒中被谢尚赏识的际遇非常羡慕,夜泊牛渚,怀古之情涌上心头。
C.望秋月而思古人,诗人不由得发出高亢的呐喊,呼唤那赏识自己旷世才华的伯乐。
D.这首诗的诗意简明而又单纯,没有深刻复杂的内容,却有着一份悠然不尽的神韵。
2.赏析诗歌颔联的“空”字。(3分)
3.诗歌以“枫叶落纷纷”为结句有何妙处?(4分)
4.李白的诗歌长于以虚写实、虚实结合,《蜀道难》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写出了蜀道的奇丽惊险。这首诗歌中李白也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具体指出。(3分)
  
  
二、情景默写
1.《越中览古》表达作者对勾践的嘲讽和以地盛衰无常的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越中览古》中表现越军气势强大,耀武扬威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越中览古》表达作者对勾践的嘲讽及抒发盛衰无常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越中览古答案:
1.镜头一:“战士还家尽锦衣”?
?
???战士凯旋,大家都得到了赏赐,所以不穿铁甲,而穿锦衣。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得胜归来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烘托出来。?
??
镜头二:“宫女如花满春殿”?
???
?越王回宫,不但耀武扬威,而且荒淫逸乐起来,于是,花朵儿一样的美人,就站在了宫殿,拥簇着他,侍候着他。?
??都城中到处都是锦衣战士,宫殿上站满了如花宫女,这是多么繁盛、美好、热闹、欢乐的气氛!?
2.
前三句渲染当时的热闹繁华,第四句写出今日此地的凄凉冷落,“鹧鸪飞”三字饱含无限的惋惜和感慨,与前三句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中间蕴涵着作者对勾践的嘲讽和对盛衰无常的感慨。?
??
 透过这首诗,我们可以发现诗人的历史思考:忘却昔日的屈辱和苦难,陶醉于暂时的胜利和光荣,其结果只能使胜利化为乌有。
对比
1.C(“余亦能高咏”是说“我”也有高咏的才华,不是说诗人发出高亢的呐喊)
2.空,白白的。诗人登舟望月,空阔渺远的境界很容易触发人对于古今的联想。(1分)此时此地此景让诗人联想起了谢尚闻袁宏咏史的典故,联系自身实际,顿生怀才不遇之感,于是用了“空”字。(1分)从结构上来说,“空”字有引出下文之作用。(1分)
3.①诗人想象明朝挂帆离去的情景。在飒飒秋风中,片帆高挂,客舟即将离开江渚;枫叶纷纷飘落,象是无言地送着寂寞离去的行舟。秋色秋声,进一步烘托出因不遇知音而引起的寂寞凄清情怀。②以景结情,造成一种悠然不尽的神韵,让人回味无穷。(每点2分)
4.“登舟望秋月”是实,“忆谢将军”是虚;“余亦能高咏”是实,“斯人不可闻”是虚;“牛渚西江夜,
青天无片云”是实,“明朝挂帆席,
枫叶落纷纷”是虚。(每点1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