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目录
01
学习目标
02
课前预习
03
精巧点拨
04
课堂演练
05
素养提升
学习目标
1. 概述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2. 概述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3. 举例说明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课前预习
知识点1 腔肠动物
1. 腔肠动物的常见种类:
(1)大多数种类生活在海洋中,如水母、海葵、海蜇、________等。
(2)少数种类生活在淡水中,如________等。
珊瑚虫
水螅
2. 腔肠动物的代表种类:水螅(如右图)。
(1)识图: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④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_。
(2)生活习性:生活在水流缓慢、水草繁茂的清洁
________中。
(3)形态:一端附着在水草等物体上,另一端有口,
口周围伸展着5~12条________,用于探寻和捕获猎物。
外胚层
内胚层
消化腔
芽体
触手
口
淡水
触手
(4)结构:身体呈___________,由两层细胞——________和________以及中间的胶状物质构成。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外胚层有________,是腔肠动物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在_____处尤其多。
(5)生殖方式:出芽生殖。
3. 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 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海蜇经加工后可以________,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物质,堆积构成了珊瑚礁。
辐射对称
内胚层
外胚层
刺细胞
触手
身体呈辐射对称
体表有刺细胞
有口无肛门
食用
知识点2 扁形动物
1. 扁形动物的代表种类:涡虫(如右图)。
(1)识图: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④________;⑤________。
(2)生活习性:生活在清澈________中,
营自由生活。
眼点
背面
口
咽
腹面
溪流
(3)形态:身体背腹扁平,形状像柳叶,体长为1~1.5厘米,背面呈________色,三角形的前端背面有两个可以感光的黑色________。
(4)结构:有口、咽、肠,无肛门。身体呈________对称,也称________对称。这样的体形使运动更加准确、迅速而有效,有利于运动、________和防御。
褐
眼点
两侧
左右
捕食
2. 其他扁形动物:
(1)生活习性:大多数扁形动物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
(2)形态:消化器官很简单,有的甚至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靠获取寄主体内的养料生活,而它们的生殖器官却特别发达。
(3)①华枝睾吸虫:通常先________在纹沼螺等淡水螺中,然后进一步感染鱼虾,人食用了生的或未煮熟的含有该吸虫的鱼虾,就会被感染。
寄生
②日本血吸虫:生活在人体内的成虫交配、产卵,卵随粪便排出,在水中________成幼虫,幼虫钻入钉螺体内,当人进入含有钉螺的水域,就有可能被感染。
3.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使人和动物患病(如血吸虫病)。
孵化
身体呈两侧对称
背腹扁平
有口无肛门
精巧点拨
比较腔肠动物与扁形动物: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分类
腔肠动物
扁形动物
区别
代表动物
水螅
涡虫
结构
辐射对称
两侧对称(左右对称)
身体胚层数
二层
三层
运动能力
较弱
较强
联系
都是有口无肛门,扁形动物比腔肠动物更高等
课堂演练
一、选择题
知识点1 腔肠动物
1. 以下几种动物中,不属于腔肠动物的是( )
A. 海蜇 B. 珊瑚虫
C. 海葵 D. 螨虫
D
2. 水螅生活环境的特点是( )
A. 有机物丰富的河水
B. 水流缓慢、水草繁茂的清洁淡水
C. 藻类植物丰富的浅海
D. 水流湍急的河流
3. 身体呈辐射对称的是( )
A. 蚯蚓 B. 蛔虫
C. 水螅 D. 涡虫
B
C
4. 腔肠动物所特有的结构是( )
A. 刺细胞 B. 口
C. 肛门 D. 细胞
5. 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
A. 身体呈辐射对称 B. 生活在水里
C. 有口无肛门 D. 以上都正确
A
D
6.下列不属于扁形动物的是( )
A. 涡虫 B. 华枝睾吸虫
C. 珊瑚虫 D. 绦虫
7. 涡虫身体的前端有两个眼点,其生理作用是( )
A. 仅能感光 B. 能够形成视觉
C. 能感光和形成视觉 D. 能测定物体的距离
C
知识点2 扁形动物
A
8. 下列关于涡虫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背腹扁平 B. 有口无肛门
C. 营寄生生活 D. 身体呈两侧对称
9. 两侧对称的出现对动物生存的意义是( )
A. 有利于摄食 B. 有利于运动
C. 有利于防御 D. 以上都是
C
D
10. (核心素养·社会责任)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预防血吸虫的措施的是( )
A. 管理好粪便
B. 不吃生鱼片
C. 消灭钉螺
D. 不接触不安全的水域
B
二、非选择题
11. (读图理解)下图是水螅结构图,请分析回答:
(1)食物从图中[1]________进入,消化后仍由此排出。
口
(2)腔肠动物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是__________,尤其在[2]________处分布最多。
(3)水螅的体壁是由内胚层和外胚层两层细胞构成的,由内胚层细胞所围成的空腔叫做[________]__________。
(4)腔肠动物的身体呈________对称。
刺细胞
触手
3
消化腔
辐射
12. (综合应用)下图为涡虫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
(1)涡虫生活在清澈溪流中的石块下面,身体___________,形状像柳叶。
背腹扁平
(2)从图中可以看出,涡虫的体形为_________________对称, 这样的体形不仅有了前后、左右之分,而且有了②________和③________的区分, 使身体能定向运动。
(3)水螅和涡虫虽然隶属于不同的类群,但它们却有着共同的特征,身体都是有________无________。
两侧(或左右)
背
腹
口
肛门
素养提升
美丽的珊瑚是如何形成的?
珊瑚是珊瑚虫群体或骨骼化石。珊瑚虫是一种海生的腔肠动物,它以捕食海洋里细小的浮游生物为生,在生长过程中能够吸收海水中的二氧化碳和钙,然后分泌出石灰石,最后再把这些石灰石变成自己生存的外壳。每一个单体珊瑚虫只有米粒大小,它们一群一群地聚居在一起,一代代地新陈代谢,生长繁衍,在生长的过程中又同时不间断地分泌出石灰石,并把这些石灰石黏合在一起。这些石灰石经过石化、压实,就形成了所谓的珊瑚。
问题:珊瑚有很多美丽的颜色,如美丽的红珊瑚。这些美丽的颜色是如何形成的呢?
示范答案:珊瑚虫死后变为珊瑚石,是被碳酸钙物质代替的过程,这个过程叫钙化。在钙化过程中,珊瑚虫吸附了海水中的各种元素,如果吸附的元素以铁为主,则珊瑚石的颜色就是红色。如果吸附的元素以镁为主,兼有少许铁质,那么珊瑚石的颜色就会是粉红或粉白。如果吸附的元素以镁为主,几乎没其他杂质,那么珊瑚石的颜色就可能是白色。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