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 鸦片战争课件(33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 鸦片战争课件(33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78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8-23 22:55: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1课 鸦 片 战 争
课程标准
1. 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2. 列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3. 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知识梳理
鸦片战争
鸦片走私
背景:鸦片战争爆发前,①__________成为头号工业强国;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地位
目的:改变贸易中的不利局面,打开中国市场
危害: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
英国
虎门销烟
时间:②__________年6月3日至25日
概况:在③__________的主持下,收缴的鸦片在④____________被当众销毁
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⑤________________的坚强意志
1839
林则徐
虎门海滩
反抗外来侵略
鸦片战争
前期:1840年6月,英军封锁珠江口后,北上攻陷⑥__________,直趋天津,威胁清政府;1841年初,英军强占⑦__________,进攻虎门炮台,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等战死。
接着,英军又占领广州城北的四方炮台
后期:1841年秋,英军先后攻占厦门、定海、宁波;1842年,英军进犯长江门户吴淞,攻占镇江。8月初,英军到达南京下关江面
英军侵略路线
浙江定海
香港岛
英雄人物:关天培、陈化成等
失败原因:清朝⑧_______________腐败;统治者昏庸愚昧;经济落后;武器装备落后等
封建专制制度
签订时间:1842年8月
评价: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
开埠:开放⑨__________、福州、厦门、宁波、⑩__________五处为通商口岸
割地:割__________给英国
赔款:赔款__________万银元
协定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主要内容
广州
上海
香港岛
2 100
其他条约: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影响: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____________的开端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近代史
重点句子
序号
考点问题
解答
掌握程度
1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意义是什么?
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未掌握
□要巩固
□已掌握
2
鸦片战争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未掌握
□要巩固
□已掌握
看图说史
1.东印度公司_______仓库
鸦片
2.__________浮雕
虎门销烟
3.中英《__________》签
订时的场景(绘画)
南京条约
4.__________
(1785—1850)
林则徐
随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 1838年,林则徐上书道光帝,痛陈鸦片“流毒于天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由此得出,他主张严厉禁烟的原因是( )
A. 中国闭关锁国,政治腐败不堪
B. 中国兵弱银荒,国力日衰
C. 列强瓜分中国,国家危亡
D. 惩治毒贩,打击侵略
B
2.第一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时所产生的史料,对历史研究有重要价值。以下各项材料中,可作为第一手史料研究林则徐禁烟运动的是( )
A.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虎门销烟》
B. 电影《林则徐》
C. 鸦片战争博物馆展现的虎门销烟动画场景
D. 鸦片战争博物馆陈列的鸦片烟具
D
3. 1840年3月,英国对华棉织品出品商、曼彻斯特商会主席莫克·维卡在致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的信中说:“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随着关系的改善,我们输出(棉织品)的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这反映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
A. 改善中英关系 B. 倾销工业品
C. 获取巨额利润 D. 倾销鸦片
B
4. 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该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位于最南边的是( )
A. 厦门 B. 福州
C. 上海 D. 广州
D
5.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要除去中国设在经商道路上的无数障碍。”下列《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内容中,最能体现英国这一意图的是( )
A. 割香港岛给英国
B.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C. 赔款2 100万银元
D. 英国获得领事裁判权
B
6. 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规定:“佛(法)兰西人在五口地方,如有不协争执事件,均归佛兰西官办理。遇有佛兰西人与外国人有争执情事,中国官不必过问。”法国据此攫取的特权是( )
A. 领事裁判权 B. 开放通商口岸
C. 片面最惠国待遇 D. 居住及租地权
A
7. 明中叶以后,中国社会已经有了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但是具有诱发作用的鸦片战争往往被确定为中国进入近代的起点,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鸦片战争的规模大、时间长
B. 中西方之间开始进行文化交流
C. 中国出现近代化生产方式
D. 中国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
D
8. 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会
B. 外国侵略势力的深入,使国家主权完全丧失
C. 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D. 丧失了部分国家主权,既保留封建因素,又产生了资本主义因素
D
9. “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大清王朝第一次遇到了一个优于自己的外来文明的挑战,……面对这个挑战却毫无认识。”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战前清政府与西方完全隔绝
B. 文明的交流必然伴随着战争
C. 中国已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D. 战争打断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C
10.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中指出:“在英国人看来,这场战争是一场报复性的战争,是一个捍卫他们的通商权利、维护其国家荣誉、纠正在华英国官员和臣民所受不公正待遇,以及确保未来中国开放的必要行动。在中国人看来,这场战争主要是一场对鸦片的清剿。”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肯定英国人发动战争的正义性
B. 中国的禁烟运动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C. 国家立场决定战争的性质
D. 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D
二、综合题
11.近代列强的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苦难,也改变着中国社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人克服了这些困难,逼近镇江城的时候,才充分认识到:驻防旗兵虽然不通兵法,可是绝不缺乏勇敢和锐气。这些驻防旗兵总共只有1 500人,但却殊死奋战,直到最后一人。……如果这些侵略者到处都遭到同样的抵抗,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
——[德]恩格斯《英人对华的新远征》
材料二 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封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德]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1)根据材料一指出,恩格斯高度赞扬了“驻防旗兵”的什么精神?他认为中国军队所进行的“抵抗”具有什么性质?
坚持到底,顽强抵抗。反侵略性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外界完全隔绝”的状态主要是由于中国皇帝所实行的哪一政策而造成的?这种状态是怎样被打破的?
闭关锁国。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用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当时的世界发展形势说说,“新鲜空气”比喻的是什么?“隔绝状态”被打破之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先进的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素养提升
家国情怀、历史解释
材料一 林则徐的可贵之处正在于他最先拿起西方这把尺量出了中国的短处。鸦片战争是中西之间的武力较量和竞争。曾被看作是朦胧一团的“泰西”(泛指西方国家,一般指欧美国家),如今展现在中国人眼前的第一个形象是坚船的迅速、利炮的声势。曾经身为抗英主帅的林则徐,对这种压力目睹身受,终生不能释怀。尽管他曾相信,禁止茶叶、大黄的出口,即可以治西人,但战争的权威性,迫使他重新认识自己
的对手。于是,他在广东竭力主张买炮、买舰,同时派人翻译外国人所办的刊物。后来,他把在广东搜集的材料给了魏源。魏源把这些材料编入了《海国图志》。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对于笞杖这一中国传统刑罚,会审公廨(1869年出现在上海公共租界的一个特殊司法机关)在外国陪审官的影响下,使用就比较谨慎,从1878年4
月1日到1880年7月31日的28个月中,仅在47个案件中责打人犯。会审公廨还变通枷号的办法,减轻木枷重量,将示众地点选在可避风雨之处,并允许受刑者回家吃饭、睡觉,第二天早饭后再重新枷号。这些都是在矛盾中变通、调适的结果。会审公廨规定适用西方律师辩护制度,无论民事、刑事案件,华人都可以聘请律师辩护。
——熊月之《开放与调适:上海开埠初期混杂型社会形成》
(1)根据材料一,归纳林则徐身上所体现的时代精神。
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以及勇于开眼看世界、接纳新知识的开明。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中国传统刑罚”相比,“会审公廨”有何进步性?
谨慎使用笞杖;变通枷号;使用西方律师辩护制度等。
拓展阅读
博物馆的社会意义
博物馆是记忆收藏之地,它保存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轨迹,记录着人类由弱变强的不同发展阶段。博物馆同时也是记忆寻觅之地,它总是能让参观者在寻找人类记忆的过程中有所感悟和发现。有记忆才会有传承,有传承才会有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不能没有博物馆。
博物馆是最好的记忆工具,承载着人类从远古到今天的鲜活历史,诉说着人类世世代代拥抱美好生活
的追寻和企盼。无论是英国的大英博物馆,还是美国的蟑螂博物馆,无论是法国的卢浮宫,还是德国的微缩火车乐园,正是这些遍布世界各地或大或小数万座博物馆,搭建起了人类的精神世界和“记忆家园”。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在圣彼得堡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人们所能看到的绝不仅仅是2 460年前的埃及古墓,不仅是流光溢彩、风情万种的艺术宫殿。透过浸透着岁月包浆的每一件展品,参观者更可以看到人的高贵,人性的圣洁和人类灵魂的灿烂。逛一逛如此恢宏
博大的博物馆,无论对谁来说都会是一次灵魂的洗礼、一次美妙的人生体验。徜徉在精美绝伦的石雕、铜像、银器和书画之间,人们禁不住会去思考:我是谁,要往哪里去,又从哪里来?
——摘编自汪嘉波《博物馆与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