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鼎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正确评价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认识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能力目标:会区别文学作品和真实历史之间的差异,会分析两场战役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
知识目标:知道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及其历史作用,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
学习目标
自学思考题
1.曹操的势力是怎样壮大的并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的?
2.官渡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影响?
3.赤壁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和影响?
4.曹操两场战役为什么一胜一败?
5.三国鼎立局面是怎样形成的?之后三个国家又是怎样各自发展的?
时 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 果
影 响
官渡之战
公元200年
袁绍和曹操
以少胜多
曹操胜利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十万人
三四 万人
曹操
袁绍
公元200年
官渡
官 渡 之 战
夜袭乌巢,烧毁袁军粮草
乌巢
以少胜多
合作探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曹操为什么能在官渡之战中打败实力强大的袁绍?
(1)政治上:
“挟天子以令诸侯”。
(2)经济上:
实行屯田,重视农业生产。
(3)军事上:
积极练兵,战术得当。
(4)人才的使用上:
(5)人心上:
统一北方,人心所向。
曹操任人纳谏; 而袁绍不善用人,骄傲轻敌。
赤壁之战前的形势图
赤壁之战
左边是明朝人画的有关刘备和诸葛亮的一幅画。看看画中的人物都是谁?他们去做什么?这里还有个成语故事,谁能说得出来?
三顾茅庐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曹操进军路线
刘备败退路线
孙权进军路线
孙刘联军进军路线
刘备
刘备
刘备
曹操
20多万大 军
孙权
孙刘联军5万军队
公元208年
赤壁之战
赤 壁 之 战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
时 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 果
影 响
赤壁之战
公元208年
曹操和孙刘联军
以少胜多
曹操失败
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思考: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事隔八年,为什么兵强马壮的曹操却在赤壁之战中失败了呢?你从这两场战役曹操的一胜一败中得到什么启示?
原因:1.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
2.曹操的骄傲自满情绪
3.孙刘联军及正确战术
4.最根本的是当时统一的客观条件尚未成熟
启示:
①要谦虚谨慎,骄兵必败
②学会利用自然条件
③培养观察思考的习惯
④事在人为,团结可以战胜强大敌人等
赤壁
之战
曹操惨败——无力南下
孙权——巩固江南
刘备——巩固与发展
三方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原因
三国鼎立
曹丕
220年
魏
洛阳
刘备
221年
蜀
成都
孙权
222年
吴
建业
三国鼎立
开始于:
220年
赤壁怀古 三国鼎立终形成
魏
洛阳,220
吴
229,建业
蜀
221,成都
曹丕
刘备
孙权
三国的治理和开发
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蜀汉改善民族关系,加速西南地区的开发。
吴国造船业发达,发展海外贸易,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探究: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判断标准
1.是否有利于生产发展与社会进步。
2.是否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安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实现了较大范围的局部统一,有利于社会的安定与发展,而且三国都注重发展经济,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因此是历史的进步。
三国形势图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
曹操(官渡之战 统一北方)
刘备
孙权
联合抗曹
赤壁之战 ( 208年)
魏
蜀
吴
西晋
小结
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