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第16课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基本史实;
通过历史图片、诗句、图表、材料等了解史实,学生正确看待曹操等历史人物,提高通过历史看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正确地分析历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战役,提高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总结曹操的历史上的作用,对比在京剧影视中的奸臣形象,培养学生利用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培养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确曹操统一北方及三国鼎立的形成,是由割据走向局部统一,由混战趋于相对稳定的过程,因此是历史的进步。
通过认识曹操等历史认识人物在统一进程中所起的作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杰出人物对推动历史进程所起的作用。
教学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基本史实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评价曹操等历史人物
教学方法: 看图学史 图表归纳 小组合作 教师讲解
课前准备: 历史小组 学生预习 材料收集
教学过程:
欢迎走进历史课堂 读史明智 历史就在每一个人的生活中 以史为鉴
百家讲堂易中天<<品三国·真假曹操>>导入:
师:易中天先生在<<品三国·真假曹操>>中说道历史上对曹操有三种评价:英雄?奸雄?奸贼?你更倾向于哪种评价?通过今天的学习,也许你会有所选择甚至会改变你心中原有的曹操形象.
揭示课题:第16课 三国鼎立
第一篇章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师:同学们,让我们走近曹操及他生活的那个时代.从图中我们可以获取哪些信息?
①曹操生活在东汉末年②东汉末年军阀割据.那么面对群雄割据的局面,曹操又是采取什么措施壮大自己的实力呢?
政治上:(1)“挟天子以令诸侯”(汉献帝:洛阳→许都)
(2)招揽各种人才
经济上: 实行屯田
过渡语:大家再看到这张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示意图,大家觉得曹操实力壮大后,最可能触及和引起哪个割据势力的利益与不满?对,袁绍,200年,双方在官渡发生了战争.我们一起通过动态图来了解这场战争(注意这场战争发生的时间﹑地点﹑交战双方﹑特点﹑结果﹑影响等).
时间
公元200年
交战双方
袁绍与曹操
战争特点
以少胜多
结果
曹操胜利
影响
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师:在官渡之战中,袁绍10万人对阵曹操三四万人,按照常理,应该是谁取胜呢?对,袁绍,但事实确是曹操取胜.
补充有关材料(诗文实证):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诸葛亮《隆中对》
大家开动脑筋分组讨论下:曹操为什么能在官渡之战中打败实力强大的袁绍?
(1)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 ;
(2)经济上,实行屯田,重视农业生产;
(3)军事上,积极练兵,战术得当;
(4)人才的使用上,曹操任人纳谏; 而袁绍不善用人。
(5)人心上:统一北方,人心所向。
师:官渡之战后曹操实力大增并逐步统一了北方,天下形势发生了变化,曹操踌躇满志写下了著名诗篇<<龟虽寿>>,以诗明“志”,那么他的“志”在何方呢?对,统一全国.
为了统一全国,曹操挥师南下,与南方割据势力孙权刘备发生了战争,这就是著名的赤壁之战.我们一起通过影视来感知这场战争(注意这场战争发生的时间﹑地点﹑作战双方﹑结果﹑特点﹑影响等).
时间
公元208年
作战双方
曹操与孙刘联军
结果
曹操战败
特点
以少胜多
影响
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师:作为历史上的经典战争,优秀传统文化诗文对赤壁之战同样有所描述,让我们一起通过诗文窥探其中的史实.
材料一:孟德雄心瞰啖吴,皇天未肯遂共图。
水军八十万东下,赤壁山前一火无。
——王奉(明)《过赤壁偶成佳句》
材料二:踣吕摧袁虎视耽,阿瞒气势展江南。
矶头一霎东风转,天下江山自此三。
——龙仁夫(明)《赤壁山》
(1)诗文一二共同描述了历史上的哪次战争?结果如何?有何影响?
诗文一中真的是”皇天未肯遂共图”吗?曹操为什么失败?给后世什么启示?
师:(1)(2)题大家迅速抢答了,第(2)题有一点难度,大家还是一起分析讨论下吧.
曹操失败原因:孙刘:(1)组成联军,战略得当
(2)采取火攻,战术得当
(3)利用气候、地理条件
曹操:(1)曹军不习水战,采取了错误的战术
(2)曹操自恃兵多,骄傲轻敌
当时统一全国的条件不成熟(根本原因)
启示:1、要谦虚谨慎,骄兵必败;
2、学会利用自然条件;
3、培养观察思考的习惯;
4、事在人为,团结可以战 胜强大敌人等。
通过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了解,阅读了曹操的诗篇,你心中的曹操是什么形象呢?请你按照要求给曹操画个画像。
师:有些同学画的是英雄形象,有些画的是奸诈形象。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曹操形象,那么曹操作为历史人物,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呢?
师:对,要根据具体史实公正客观的评价。看历史人物参与的历史事件是否顺应历史潮流。
过渡语:曹操虽然在赤壁之战败北,但此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时势。
第二篇章 三国鼎立
师:让我们一起构建时空概念(了解三国各自建国时间﹑建立者﹑都城﹑统治范围)
师:如果你是魏蜀吴三国中的一位君主,你将如何发展自己的国家?请你举行个新闻发布会
生:(畅所欲言)
师:那么事实三国又是如何发展的呢?
师: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最终归于三国鼎立,统一的东汉分裂成三国而鼎立,那么大家合作探究讨论下: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分裂是不是历史的常态?
师:很好,大家站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着眼于是否顺应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是否安定,得出了正确结论。
结论展示:评判标准:是否有利于生产发展与社会进步;是否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安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实现了较大范围的局部统一,有利于社会的安定与发展,而且三国都注重发展经济,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因此是历史的进步,而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和发展常态。
通过本课同学们我们有哪些收获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板书)
读史明智,学以致用,让我们一起巩固今天学习的知识。
课堂练习(轻松闯三关)
同学们,学历史并不局限于课堂,我们更要在课堂外寻踪觅影。
寻踪觅影(课外历史实践活动)
1.阅读易中天所著《品三国》,更好了解三国人物.
2.小组合作设计三国鼎立示意图.
3.举办三国历史各类活动.
播放拍摄的学校历史社团索意经年社团活动——历史审判(审判曹操片段)